日本唐物天目茶碗的類別

2021-02-19 把盞堂

茶碗是茶道的靈魂,是最重要的茶道具,也是第一的茶道具,同時也是種類最為豐富的茶道具。日本的茶碗並沒有中國的碗的種類那麼多和豐富,隨著歷史的發展,基本發展出三期的趨勢,即從中國進口的唐物茶碗,從朝鮮進口的高麗茶碗,日本本國生產的和物茶碗。其中,高麗茶碗的種類最多。

唐物是指從中國進口的東西總稱,包括唐物茶碗,唐物茶入,唐物茶壺,唐物花入等等。中國向日本出口瓷器,要追溯到唐代,所以叫做「唐物」,當時是以贈送和私人攜帶的方式,把大量中國的瓷器帶回日本,不過唐代的瓷器技術其實還不是很高明。

茶入 松屋肩衝

宋代大量瓷器出口到日本,這個時候,唐物茶碗和中國茶道在日本流行開來,這是唐物茶碗的鼎盛時期。德川幕府成立以後,日本茶道發生了重大轉型,這個時候,高麗茶碗替代了唐物茶碗的地位,直到今天,唐物茶碗的觀賞和藝術價值都超過了使用價值,但是日本茶道講究的主要是使用價值。其實中國各種各樣的瓷器,都出口到日本過,但是出口瓷器並非精品,和清宮舊藏的差距非常大,但是日本人還是非常珍惜。

唐物茶碗主要有5大類別,分別為天目茶碗、青磁茶碗(青瓷茶碗)、染付茶碗(青花瓷)、赤繪茶碗(五彩瓷)、安南茶碗(古越南)。其中,以天目茶碗最為名貴。


青磁茶碗 馬蝗絆

天目茶碗本來是指日本僧人帶回的黑色茶碗,日本的僧人多在天目山修行,從那裡帶回了茶碗,主要是當時福建建州窯生產的一種叫做建盞的茶碗。後來,日本人把所有的黑釉碗都叫做天目茶碗,所以天目茶碗並不特指建盞。

天目茶碗,又稱為「唐物天目」,包括建窯的禾目天目(兔毫建盞),油滴天目(鷓鴣斑),曜變天目,俗稱建州三天目;吉州窯的木葉天目,玳皮天目,龜鱉天目,俗稱吉州三天目;另外,還有黃天目和灰披天目。在油滴天目中,除了建窯的鷓鴣斑外,日本也將磁州窯的油滴歸於同類。

註:安南是古代越南北部的一個邦,也就是古越南,這個地方時而被中國吞併,時而成為中國的屬國,所以這裡的瓷器,在日本也被劃入唐物。而越南也是當時少數掌握瓷器燒造的國家,技術來自於中國。

建州三天目

禾目天目


禾目天目 京都博物館藏

禾目天目,中國人叫做兔毫建盞,是建州窯的主要產品,由於極厚的掛釉在燒造的時候產生了流動,所以產生了一條一條的圖案,這也是「窯變」的一種。是宋代非常常見的一種碗,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的古玩市場上都有大量的存世。其中,毫色泛綠為佳,而泛藍則為極品。但是禾目天目由於數量太多,所以並沒有特別有名的藏品。

油滴天目

油滴天目(建窯)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油滴天目有兩種,一種是建窯油滴,在中國叫做「鷓鴣斑」,因為花紋像鷓鴣鳥的羽毛。還有一種叫磁州油滴,在中國叫做「雨點釉」,兩種碗一種是南方瓷,一種是北方瓷,風格迥然不同。油滴天目是建州窯另外一種施釉方式而成的碗,但是成功率非常低,所以傳到日本就非常珍貴了。油滴天目因為釉銀色,看上去就像油掛在上面而得名,又以滴中帶藍為上佳。


油滴天目(建窯) 日本松平直國美術館藏

油滴天目(磁州)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油滴天目(磁州) 德川美術館藏

曜變天目

曜變天目 靜嘉堂文庫藏

曜變天目是油滴天目偶然而成的珍品,在全世界被認定為曜變的只有3隻(第4個,大佛次郎為亞曜變)。堪稱是謎一般的茶碗。曜變茶碗可能是由於油滴中空氣爆裂卻沒有傷及碗面而成的,所以油滴附近有異常耀眼的藍色。曜變茶碗在古代中國被認為不好看,所以中國大陸發現了一些被砸碎的曜變瓷片。

以上三種,都是來自於福建的建窯,所以又叫做建州三天目,是日本茶碗中,最為高級的品種。

吉州三天目

木葉天目

木葉天目

木葉天目又叫做樹葉盞,是宋代江西吉州窯的有名作品。吉州窯在燒之前,用一種特殊的貼花技術,把樹葉,剪紙等貼在碗面,然後上釉燒造,這樣就會出現奇特的花紋。在喝茶的時候,就好像一片樹葉漂浮在水面上,很有意思。木葉天目一般都是大口徑的鬥笠盞,是江西吉州窯非常普遍的一種產品。

鱉甲天目

鱉甲天目(花鹿紋)

在《大正名器鑑》一書出版前,日本人並不區分玳皮天目和鱉甲天目。鱉甲天目和玳皮天目的外觀迥然不同,在中國,兩種碗一直區別,玳皮天目叫做貼花盞,而鱉甲天目叫做虎皮盞。其實主要的區別還是在碗內表面。鱉甲天目是宋代吉州窯的名品,用類似建窯的掛釉方式形成很有意思的類似老虎皮的花紋。器形和木葉天目一樣,大多是大口徑盞。

玳皮天目

玳皮天目

玳皮天目,也稱為「玳玻天目」、「玳瑁天目」,是吉州窯最為精美的茶碗。在日本,有一件玳皮天目被評定為國寶。玳皮天目的上釉方式和鱉甲相似,但是內部都使用貼花的技術,圖案一般都是吉祥的動物,文字,其中以龍鳳,生肖,花草,最為眾多。而窯變形成的和鈞窯相似的黃色花紋,表現出了非常細膩的質感,堪稱是唐物中最為華麗的茶碗。

以上三種,都是來自於江西的吉州窯,所以又叫做吉州三天目。比起建州三天目,吉州三天目的名氣要略微遜色。

⊙ 黃天目與灰披天目

黃天目

黃天目 永青文庫藏

黃天目和灰披天目的外觀非常相似,都是南宋時代和元代南方燒造的黃色建盞。其燒造的方式和傳統的宋代建窯有了很大的區別。是在釉料中加入草木灰形成特殊曜變的茶碗,能夠造就星雲一般的效果。在中國,黃天目茶碗很容易和北方的劣化青瓷混淆,並且認為是比較低檔的茶具。但是黃天目在日本茶道的轉型期被重視,其普通的外觀,受到日本茶人的一致好評。

黃天目

灰披天目


灰被天目 德川美術館

灰披天目,也為「灰被天目」,其時間跨度要比黃天目大,最早是指一批建窯的失敗品,即掛黑釉失敗,或者忘記掛黑釉的建盞,所以盞面沒有出現黑色,而全部是內層的黃釉,看上去就好像覆蓋了一層灰一樣而得名。元時代,建窯沒落後,這種黃釉碗因為技術的沒落而大量出現,並且少量出口到了日本。和黃天目一樣,並不起眼的顏色,沒有花紋,甚至是非常古樸的顏色,大大激起了日本人的美感體驗,因為日本人非常偏愛灰披天目茶碗。

灰被天目

相關焦點

  • 日本茶碗---唐物茶碗
    日本的茶碗並沒有中國的碗的種類那麼多和豐富,隨著歷史的發展,基本發展出三期的趨勢,即從中國進口的唐物茶碗,從朝鮮進口的高麗茶碗,日本本國生產的和物茶碗。其中,高麗茶碗的種類最多。茶道入門即是從「識器」開始,然後才是「修身」,「靜心」,所以雖然日本茶道講究禪寂,但是對於器物的要求和分別,卻是非常嚴格的。因為日本人認為,茶之美,必須是通過器物展現出來的。
  • 日本茶碗:和物天目
    日本茶碗歷經三個時期:唐物茶碗、高麗茶碗、和物茶碗。在16世紀之前,日本茶道對「唐物茶碗」是推崇備至,建盞是當時最高等級的茶碗。
  • 日本茶碗歷經的第三期:和物天目
    日本茶碗歷經三個時期:唐物茶碗、高麗茶碗、和物茶碗。在16世紀之前,日本茶道對「唐物茶碗」是推崇備至,建盞是當時最高等級的茶碗。16世紀之後,由於千利休提倡「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日本茶道轉向了朝鮮平常百姓所用的「高麗茶碗」,此時是日本茶碗的轉型期。在此轉型期間,千利休親自指導自己的窯工長次郎燒制茶碗,後稱為「樂茶碗」,日本茶碗便由此逐漸過渡到本土燒制的「和物茶碗」時期。
  • 日本古代的本土天目——瀨戶天目
    此後兩百多年,唐物茶碗一直日本茶碗的主流,特別是純粹作為抹茶所用的茶碗。直至14世紀和15世紀的室町時代,日本才出現了本土的天目茶碗——瀨戶天目。瀨戶天目日本在這一時期出現本土的天目茶碗,是不無原因的。原因一:這一時期,日本對建盞的賞玩之風最為興盛。
  • 日本國寶茶碗——「天目」
    「天目」是日本茶道的文化精髓,傳說是日本的高僧在宋代自浙江天目山脈帶回的黑釉茶碗,由於色澤變化多端,燒制工藝尤在宋代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之上,被日本列為國寶,並由大阪東洋美術館珍藏。完美無缺的天目茶碗,有幾個嚴格的標準:【1】除了油滴層次的變化外,碗形及其線條,黑土胎,不開片與無針孔等特性,使得完美的天目茶碗在市場的價值認定中,依茶碗的大小,有著數十萬人民幣不等的行情。
  • 艮嶽幻彩:天目的聖杯與秘藏日本之唐物茶器 - Temples, Tenmoku & Iridescent Aura
    日本茶人至少從15世紀以來,毫無停歇地實踐著對茶與茶道具的思考,脈絡清晰,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流派,「茶之湯」的概念也逐漸明朗。日本茶道開山鼻祖村田珠光撰寫的著名「心之文」提出:茶道的第一要素是消除「唐物」與「和物」的邊界。
  • 日本茶碗---高麗茶碗
    唐物茶碗在日本流行了大約500年以後,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日本戰國時代是日本傳統茶道的一個大轉型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裡,禪寂的「和,靜,清,寂」取代了足利幕府時代的「華,美,空」的美學趨向,從此唐物茶碗開始衰弱,而在這個轉型期,高麗茶碗走上了歷史的舞臺。高麗茶碗的種類非常多,唐物茶碗雖然有很多小類,但是總體來說,其實只有天目和青瓷兩個大類,造型基本只有兩個,一個是束口型,一個是撇口型。
  • 世上僅存三隻的南宋珍品 日本展出中國瓷器「曜變天目茶碗」
    這個展覽註定要吸引無數中國古代文化藝術愛好者的目光,因為中國瓷器中奇蹟般的存在——龍光院密藏的南宋曜變天目茶碗,終於現身了。神秘的曜變天目盞南宋的「曜變天目茶碗」,是宋人用於點茶(就是今天日本抹茶的前身)的茶具,現存三隻,分別藏於京都大德寺龍光院、東京靜嘉堂文庫和大阪藤田美術館,都是在數百年前流入日本並被珍藏至今的國寶級文物,其中以龍光院這隻最為神秘。
  • 絕世之寶 曜變天目茶碗
    日本人形容這個碗,都是用「碗中宇宙」這種詞,說裡面仿佛是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測。世上唯一完整的 曜變天目茶碗簡介曜變天目茶碗是南宋時期福建建安水吉窯出品的一種黑釉建盞。眾所周知,南宋文人的閒情雅趣中有一樣活動就是鬥茶。當年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夫婿趙明誠就非常喜歡閒來無事時猜猜謎,鬥鬥茶。而曜變天目茶碗剛燒制出來時就是用來鬥茶的。
  • 新發現的杭州出土「曜變天目茶碗」
    「曜變天目」建盞重現我國杭州(原文為《新發現的杭州出土「曜變天目茶碗」》,作者:日本學者小林仁,載於《古美術
  • 三隻來自山溝裡的中國建盞,被忽視的福建茶洋窯,日本稱「唐物」灰被天目‖茶的宗教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茶の湯》特展
    傳承:足利義政(1436-1490)——東大寺四聖坊——東大寺成福院——古川大和大椽——松谷可十郎——北三井家——若狹酒井家——益田孝……        據傳是足利義政所收藏的唐物天目。這件茶碗名列東山御物,體現了侘茶的全新價值觀,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日本政府為灰被虹天目專題視頻:福建茶洋窯灰被天目~虹彩天目盞,鬼斧神工,宛若天成。        原是東山御物,後流傳於東大寺、京三井家、若狹酒井家。
  • 流失日本的宋代國寶:曜變天目茶碗,國內僅存半件!
    曜變天目茶碗是南宋時期一種特殊的黑釉茶碗,屬於宋代黑釉的建盞。宋人好風雅,愛鬥茶,三兩人各出好茶,輪流品嘗茶的好壞。這在當時是十分流行的一種活動,這隻茶碗就屬於鬥茶用的茶碗。曜變天目茶碗屬於南宋的孤品,燒制難度極其高,對窯內的溫度把控非常嚴格,稍有偏差就可能失敗。且「曜目」屬於窯變現象,窯變本就是偶然性現象,做出這樣絢爛如宇宙的窯變現象,偶然性更大。這樣的工藝,多虧了當時的匠人的不斷鑽研。他們覺得燒黑釉太單調,想要在黑色上加幾分色彩。
  • 日本藤田美術館的南宋瓷器「曜變天目茶碗」,何以價值「40公斤黃金」
    近期,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正在舉辦《國寶的殿堂:藤田美術館展》(展期為4月13日至6月9日)的大型展覽,其中主打文物是流傳日本數百年的來自於中國南宋的瓷器「曜變天目茶碗」。它是人間難得一見的至寶。藤田傳三郎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藤田平太郎和藤田德次郎也都熱心於收藏古董,著名的曜變天目就是藤田平太郎購買的。曜變天目茶碗是南宋茶道的至寶,是建窯茶盞中的極品,日本人在元明時期大量購買南宋建盞,明成祖還曾經欽賜十隻給日本室町幕府。日本人把建盞稱為天目茶碗,分門別類,以曜變為最珍貴之物。
  • 利休茶碗的啟示 日本茶道系列 · 碗與筅的追求
    上方是圓形絢麗的宋代「曜變天目茶碗」,日本國寶。代表中國古代如日中天、傾流漫洩的燦爛傳統文化中的茶之源。下面露出黑厚蜿蜒邊沿的是利休樂燒茶碗,樂長次郎作「大黑」。象徵承受著中華茶文化與禪結合脫變成的日本茶道。
  • 茶碗在日本茶道中的地位——隱藏在茶碗中的殘心禪意
    當時的日本學僧大多在宋的徑山寺、昭明寺、禪源寺、萬壽寺等寺廟參學,而這些寺廟主要集中在浙江天目山一帶。在當時,寺廟茶儀非常受重視,通常都使用建盞點茶。作為修學的紀念品,留學僧人回國時會帶回一些建盞,由於是從天目山帶回的,所以稱之為「天目茶碗」。日本茶人非常欣賞有窯變效果的天目茶碗,只有招待貴賓時才偶爾拿出來使用。
  • 南宋官窯博物館方憶——「天目」釋名(上)
    南宋 曜變天目藤田美術館藏1994年,在日本曾舉辦過「唐物天目 — —福建省建窯出土天目與日本傳世天目」特展,在特展文集中,來自考古界、陶瓷界、茶道界的中日學者紛紛撰文從不同角度探討「天目」的話題。赤沼多佳對本次展覽的定名提出異議,她認為本次展覽未完全涵蓋「唐物天目」的所有含義。
  • 日本古窯之首「瀨戶燒」‖「天目」鼻祖茶洋窯
    傳說「天目茶碗」便是日本僧人從中國浙江天目山的寺院裡帶回日本的,由於當時建盞是黑釉器,所以後來凡是黑釉器物都泛稱為天目。1223年(南宋嘉定十六年)3月,陶工加藤四郎跟隨遣宋高僧道元來到中國浙江天目山,在福建茶洋窯刻苦學習黑釉陶器的燒制技術,歷時5年。回國後,輾轉幾處,最終在瀨戶村建窯燒陶,其後代尊他為日本的「陶祖」。
  • 這種來自福建的茶碗,畫出日本茶道七百年文化主線
    當時的朝臣、古典學者一條兼良(1402-1481)在其著作《尺素往來》一書中說,當時的天下第一的茶碗,就是12-13世紀建窯燒造的曜變天目和油滴天目;據「同朋眾」中的能阿彌(1397-1471)和相阿彌(?-1525)編著的記錄將軍寶物、指導將軍家室內裝飾及各種活動的著作《君臺觀左右帳記》,窯變天目是「建盞內無上也,世上無有之物也(中略),萬疋之物也」。
  • 失傳7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茶碗,竟被中國大媽做出來了?
    鑑定2500萬日元曜變天目茶碗為什麼一個仿製品會鑑定出2500萬日元?這個仿製品究竟是從哪裡來的?中國大媽是不是真的能做出國寶曜變天目茶碗?日本鑑定專家真會傻到看不出真假來嗎?首先是在價格上,在前兩年日本的一位鑑定專家對存放在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的曜變天目茶碗估價,給出的價格是12億日元,當然這個估價完全是個玩笑,因為曜變天目茶碗的歷史意義和其工藝就遠遠不止這個價格,在中國古代,這樣的一個茶碗可以換一座城池,可見價值有多高。但是這個號稱世界上第四件完整的「曜變天目茶碗」僅僅2500萬日元未免太便宜了。
  • 唐物:風靡日本的「中國製造」
    唐揚雞塊(唐揚げ)       所謂「唐物」,其實與「唐」並無太大關係,日本國語大辭典裡對這個詞的解釋為「從中國或其它國家輸入的舶來品的總稱」。最初「唐物」確確實實是指從唐朝輸入的物品,但後來從宋、元、明輸入的中國舶來品,都被叫做了唐物,至近世甚至連西洋舶來品也被叫做唐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