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同飲者擔責」?

2020-12-13 澎湃新聞

什麼是「同飲者擔責」?

2020-10-20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和朋友飲酒本是件高興事,

但和朋友喝酒卻釀出悲劇,這是誰也料想不到的。

「男子自殺身亡,朋友送他回家被判擔責」

的新聞被刷上熱搜,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具體是怎麼一回事?本案涉及到哪些法律條令?

什麼是「同飲者擔責」?

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死者李某岑生前和李某鴻為客戶兼朋友。2018年5月,李某岑組織飯局並在另外3人喝酒,李某岑飯局後處於酪酚狀態。李某鴻自述,因開車未喝酒,載送李某岑到原住處附近後駕車離開。之後李某岑打電話給妻子但拒絕告知所在位置。次日李某岑被發現在路邊身亡。

公安機關在一份報告中分析,李某岑使用鐵鏈自殺,排除他殺。法院一審二審認為李某鴻沒有盡到安全護送的義務判其賠償7萬餘元。

什麼是同飲者擔責?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勸酒人應當對飲酒人酒量和承受能力作出符合常理的必要判斷,並給予飲酒人必要勸阻的注意義務。如果沒有盡到注意義務,造成飲酒人傷亡的,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組織者、勸酒者、同飲者均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賠償責任。作為共同飲酒、就餐者,在同桌人飲酒後如果未盡到完全的安全提醒、護送義務,飲酒者發生意外的,那同飲者也存在一定的過失,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哪些情況勸酒者或者有過錯的同飲者需要擔責?

下列五種情形,勸酒者或者有過錯的同飲者需要擔責。

1. 勸酒致飲酒人傷亡。主要責任應由受害人自己承擔,比例約為60-70%。組織者、同飲者、勸酒者承擔次要責任,為30-40%。

2. 勸未成年人飲酒導致嚴重後果的。勸未成年人飲酒,分兩種情況:如果飲酒者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10歲以上,18歲以下),由此導致的後果,勸酒者承擔次要或同等責任。如果飲酒者是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10歲以下),勸酒者承擔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

3. 如果對方原來就患有疾病,酒後誘發身亡的。道理同上,勸酒者承擔次要責任。如果明知對方身患疾病不能飲酒,仍再三勸酒,勸酒者的過錯加深,需承擔同等責任。

4. 酒後進行駕車、遊泳、劇烈運動未加以勸阻的。如果沒有盡到勸阻義務,仍然承擔次要責任。盡到「勸阻義務」,例如明知對方要開車,就不能默許對方飲酒;明知對方喝了酒,就要阻止對方不開車,找代駕或送其回家直至交付其同住家屬。

5. 沒有把醉酒者安全送達。勸酒者應當承擔妥善安置和救助醉酒者的義務;如果撒手不管,則構成不作為的違法行為,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對於造成的損害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

總之,酒桌上不要強迫性勸酒,

如果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

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

應該給與必要的照顧。

否則,同飲者擔責,害人害己!

原標題:《什麼是「同飲者擔責」?》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案件聚焦】聚餐飲酒出事,法院為何判同飲者不擔責?
    【案件聚焦】聚餐飲酒出事,法院為何判同飲者不擔責? 原創 李晶 樊城法院案件聚焦近幾年,因聚會喝酒導致的意外頻頻發生,同桌飲酒,同飲者一定擔責嗎
  • 男子醉酒後墜樓身亡,同飲者是否應擔責?
    男子醉酒後墜樓身亡,同飲者是否應擔責?但孫某、耿某、華某作為共同飲酒人,在飲酒過程中對其他同飲人負有提醒、勸阻、通知的義務,對醉酒者負有看扶、照顧、護送的義務,包括將醉酒者帶離危險環境或安置在對其人身安全不構成威脅的環境之下。孫某、耿某、華某已注意到李某的醉酒行為,但未能盡到此義務,負有一定的責任,應共同對李某的死亡承擔10%的賠償責任,連帶賠償原告損失98209.03元。
  • 飲酒後死亡 這種情況共飲者不擔責
    近日,前旗人民法院大佘太法庭審結一起與共同飲酒者有關的生命權糾紛案件,未支持死者家屬訴訟請求。張某的妻子訴至前旗人民法院,要求共同飲酒者擔責。  在本案審理過程中,未發現被告有不當或惡意勸酒行為,死者張某也無重大疾病導致不可飲酒的情形,且死者平日經常飲酒,對自己的飲酒情況應有足夠的了解。綜上,法院認為被告對張某的死亡並無過錯,所以未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 「案件聚焦」聚餐飲酒出事,法院為何判同飲者不擔責?
    案件聚焦近幾年,因聚會喝酒導致的意外頻頻發生,同桌飲酒,同飲者一定擔責嗎?今天通過一個案例告訴大家,不是所有的意外,參與聚會的同飲者都要承擔責任。法院判決樊城法院經審理認為,宴請聚會中正常的共同飲酒行為是公民個人自由,不受法律強行禁止和約束,但共飲者之間對相互的人身安全應當負有合理的注意義務,包括相互提醒、通知、協助、照顧等義務。
  • 綿陽男子醉酒身亡,同飲者賠償65萬!同飲法律風險如何規避?
    記者通過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此前多地有類似的同飲者擔責案例發生。酒後出事,同飲者是否必然承擔賠償責任?應如何有效規避此類法律風險?四川川瑞律師事務所律師童文建認為,在特定情形下,同飲者需承擔賠償責任。為規避風險,要注意履行安全保障義務,避免惡意勸酒。
  • 飲酒後醉臥街頭被凍死共飲者是否擔責
    在數人共飲一人或多人傷亡的案件中,共飲者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在何種情況下,需要承擔何種法律責任?共飲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事實和法律根據是什麼?筆者擬用兩個案例加以說明。  案例一  2004年1月29日晚,在廣東梅州市大埔縣某酒吧內,賴某因飲酒過量無法走動,被酒吧經營者劉某攙扶到店內的沙發上休息。
  • 男子喝完楊梅酒身亡 同飲者被判擔責賠償
    安徽遠致律師事務所主任,安徽省律師協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方愛國認為,如約定酒後人身傷亡、酒後駕車造成的一切損失都由自己承擔,這樣的免責承諾書顯然已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序良俗,此類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成為同飲者免責文書。方愛國稱,共同飲酒者要盡到以下4項義務。  1、提醒、勸阻義務。共同飲酒人應承擔互相提醒、勸阻義務,以保障各自人身財產安全。
  • 男子在同學聚會後身亡,聚餐的27人被判擔責賠償
    應盡共飲人義務,否則發生事故可能要擔責!男子酒後車禍身亡 27人全被判擔責2018年2月20日晚,浙江省紹興市一名男子張某參加初中同學聚會時因氣氛熱鬧多喝了些酒。酒後,張某獨自駕車回家時發生車禍,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經公安交警部門調查張某系醉酒後駕駛,負事故全部責任。
  • 同飲者被告!//江店派出所救助一名異地精神病人!//挖掘機側翻山溝,駕駛員遇難!
    2016年5月13日傍晚,小軍騎摩託車帶小兵一起到某餐館參加朋友小吳組織、小賈參與的聚餐。  小軍和小賈辯稱,四人聚餐,小兵與小吳因酒量好而對賭豪飲,我倆因不喝酒而未飲。散席後,小兵趴在桌上睡著了,我倆即護送小吳去旅館休息,不料小兵竟拿起放在桌上的車鑰匙,獨自騎摩託車回家。我倆均無過錯,不應擔責。
  • 醉酒意外事故,同飲者也要賠償
    觥籌交錯之間,難免醉意上頭,每年因醉酒引發的意外事故也屢見不鮮,而那些在酒席上共同飲酒、勸酒的同飲人,如果沒有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如果有酒友因此發生事故時,就有可能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在此小編先奉勸各位朋友:理性飲酒,文明勸酒。
  • 男子因兩場酒局意外死亡,同飲者都要擔責?
    近日,程某近親屬向法院起訴,要求同飲的6名被告,承擔損害賠償金54萬餘元。淳安縣法院審結了這起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事情發生在今年1月的一天。下午5點左右,同為計程車司機的孫二與死者程某交接班後,叫上3個朋友,準備找餐館搓一頓。孫二順便叫了程某,程某因為要開車,就沒過去。
  • 勸酒導致他人死亡需要擔責嗎,承擔什麼責任?
    那麼勸酒導致他人死亡需要擔責嗎,承擔什麼責任?網友諮詢:勸酒導致他人死亡需要擔責嗎,承擔什麼責任?遼寧戎達律師事務所王俊華律師解答: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勸酒者承擔侵權責任需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1、有侵權行為,即有強行勸酒的行為;2、造成了損害後果,即造成飲酒者酒精中毒、死亡等後果;
  • 男子酒後墜樓身亡 法院判同飲者無責
    22人被起訴賠償80萬元男子酒後墜樓身亡 法院判同飲者無責平安廣西網河池訊(記者黃贈榮 通訊員黃瑞堅)一場酒局後,何某不幸墜樓身亡,因認為同飲者沒有盡到必要的照管義務,何某的家屬將當晚與何某一起飲酒的黃某等
  • 男子聚餐後醉駕出事故死亡 27人全被判擔責
    法院經審理認為親朋好友之間聚餐飲酒本是一種情誼行為,每個飲酒者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有最高注意義務,同時各共同飲酒、聚餐者應對其他同飲者負有善意提醒、勸誡、照顧和幫助等安全注意義務,而同桌聚餐者的義務更應高於其他共同聚餐者。
  • 27人全被判擔責!
    也有擔責風險!法院經審理認為 ▽ 親朋好友之間聚餐飲酒本是一種情誼行為,每個飲酒者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有最高注意義務,同時 各共同飲酒、聚餐者應對其他同飲者負有善意提醒、勸誡、照顧和幫助等安全注意義務 ,
  • 內蒙古一男子飲酒過量死亡,6名同飲者被告上法庭
    內蒙古一男子飲酒過量死亡,6名同飲者被告上法庭 2020-12-23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三分鐘學法179丨男子飲酒後身亡,法院判決兩同飲者承擔賠償責任
    2020年3月8日下午六、七時,王某某到李某某、謝某某共同居住的房間內飲酒,開始時謝某某做菜,李某某與王某某同飲,先飲用李某某家中的高粱酒,後更換酒杯飲用楊梅酒,期間李某某為王某某加過幾次酒,後王某某飲酒過程中曾站立不穩摔倒,李某某、謝某某將其送回家,並將其交給其妻子後離開。
  • 醉酒死亡 同飲無責
    宴飲中無論關係如何,同飲者之間因同飲就有了法律上責任和義務,違背社會常識,也違背《侵權責任法》責任自負。單純認定同飲有責,將導致自然人的法定義務和法律責任泛化,會破壞正常社會交往。應該說,該案依法解決了法律紛爭,沒有對正常社會行為方式造成衝擊,維護了社會正常秩序。就李單飲酒案,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分析下為什麼李單同飲者無責。
  • 真正的飲者——鴿子
    試想,天下之大,飲酒者何其之多:有達官顯貴,有山野村夫,有九五至尊的皇帝,也有引車賣漿的老者……並不是所有的飲者都是真正的飲者。我想,真正的飲者,就是那些能品出酒中之味的人了。愛酒之人,倘能達到真正飲者的境界,那也無愧於這一愛好了。真正的飲者是懂酒之人,真正的好酒與酒名氣的大小無關,而與酒味之純正與否息息相關。一聞一飲而知酒之好壞者,方為真正之飲者。
  • 惟有飲者留其名
    古今多少飲者,必灑脫風流,讓人心嚮往之。飲者魅力何在?打個禪語:魅力全在酒裡。酒不同,飲法不同,境遇不同,或對飲者殊異,魅力亦不同。古有陶潛,酒壺掛在鋤杆上,講究閒適和微醺,「有酒有酒,閒飲東窗」;大飲者李白,不同於陶令之「清琴橫床,濁酒半壺」,而是痛飲狂歌,或醉眠酒家,或山中獨飲,「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