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 弘揚大國工匠精神 會昌縣舉辦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匾額製作技藝培訓班

2021-02-19 會昌潮生活

會昌網景生活小程序免費發資訊!

9月21日,我縣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匾額製作技藝培訓班在縣文化館四樓如期舉行。本次培訓由贛南客家匾額習俗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肖天長老師作主講老師,匾額製作從業人員、匾額製作愛好者及各鄉鎮基層文化工作者30餘人參加了培訓。

開班儀式上,梁玲娜館長作了開班講話,強調了本次開設培訓班的目的、意義,並期望學員們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自覺為傳承傳統文化貢獻個人的聰明才智。

培訓班現場,各位學員學習興趣濃厚。肖老師從匾額的選材、制坯、尺寸、匾文及製作技藝等方面作了細緻的講解,為幫助學員理解,肖老師講述了我縣許多有名的匾額故事,學員們進一步了解到贛南客家匾額習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學員們好認真

下午,培訓班還特意安排學員到百匾堂、非遺展廳、古坊村匾額習俗傳承基地、蕭氏宗祠現場參觀,參觀過程中學員們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匾額,甚是興奮。

參觀博物館百匾堂


參觀文化館非遺展廳

下面請大家跟著小編一起

參觀古坊村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傳承基地!

小湖,涼亭,整齊的農家屋,家家戶戶還掛了匾,這就是小編理想中的家園。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學員們認真端詳著這一方方匾額


鳳協鸞和,宜室宜家。

恪盡職守,盡忠報國。

人無信不立,此言甚是!

在這個懸掛了60多方的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傳承基地,一方方符合各家庭情況,獨具客家特色的匾額,為古村村增添了一道靚麗的人文風景,成為人們了解匾額文化的重要窗口。

接著請大家跟著小編一起來,

參觀蕭氏祠堂!

學員們來到蕭氏祠堂

肖老師在講解「心傳堂」匾的由來

學員們一邊參觀,一邊傾聽肖老師的講解,對匾額的規制、匾文的擬定有了更深地理解。

為檢測本次贛南客家匾額習俗製作技藝培訓班學習情況,舉行了現場測試,對測試合格者頒發了「結業證書」,並授予「匾額製作技藝傳習點」牌匾。

別開生面的考試


頒髮結業證書和「匾額製作技藝傳習點」牌匾

最後,來一張合影吧,慶祝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匾額製作技藝培訓班順利結業!

來源:會昌文化

編輯:小興(hcwjwx)

法律顧問:李群英律師 159 7012 3732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會昌資訊!

相關焦點

  • 【培訓】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傳承匾額製作技藝,我縣舉辦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匾額製作技藝!
    9月21日,我縣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匾額製作技藝培訓班在縣文化館四樓如期舉行。
  • 贛州會昌縣非遺保護傳承紀實:植根千年文化
    匾額榜書進校園活動走進會昌縣第四中學。圖片來源:贛南日報  贛南客家匾額習俗、賴公廟會、會昌藤器製作技藝、畲族擺字龍、會昌踩鼓……這一個個耳熟能詳的非遺項目,構成了會昌人民共同的鄉愁記憶。他們不僅是會昌千年歷史的見證,也是會昌客家先民智慧的結晶。這些散落於民間的文化瑰寶,在社會各界的參與下,特別是在會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積極努力下,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發展。
  • 世界文化遺產日,盤點贛南客家文化中的「非遺」有哪些?
    1、會昌滕器製作技藝 贛州市會昌縣2、石城硯製作技藝 贛州市石城縣3、手工藝術模具雕刻鋼模技藝 贛州市瑞金市4、 瑞金傳統竹編工藝 贛州瑞金市5、 龍南楊村米酒釀造技藝 贛州市龍南縣6、定南客家酸酒鴨製作技藝 贛州市定南縣7、 定南客家酸菜製作技藝 贛州市定南縣8、 定南客家灰水粄製作技藝
  • 江西全南:贛南客家擂茶技藝傳承人現場授技(圖)
    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傳承人黃娥嬌在教授學生制茶技藝。 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傳承人黃娥嬌在教授學生制茶技藝。 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傳承人黃娥嬌在教授學生制茶技藝。  中國江西網贛州訊 記者王盛泉報導:4月25日,江西省全南縣龍源壩鎮雅溪圍屋裡,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傳承人黃娥嬌在教授學生制茶技藝。
  • 客家匾額文化,及藍氏「總憲第」的千叟宴御筆匾
    客家匾額文化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上千年來,梅州地區大大小小的匾額以其特有的魅力,彰顯著客家傳統文化的力量。客家匾額既是人文風景,更是歷史印記。它用滄桑的字跡展示昔日的榮光,它與地方文化血肉相連,它用蒼勁的外形隱喻客家人的情懷和精神,為這片土地增添幾分神韻。
  • 贛南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江西全南
    截至目前,該縣的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瑤族花棍舞、全南車馬燈、全南香火龍、全南客家藍巾帕製作技藝、全南客家燻雞製作技藝、全南譚坊舉人龍等7個項目列入省級「非遺」項目名錄,中寨長塘竹粉篩製作技藝、瑤族山歌、江坪牛燈戲、社逕蜜餞、客家茶點-全南臘子製作技藝、客家茶點-全南磨齋製作技藝、大鑼大鼓等14個項目列入縣級「非遺」項目名錄。
  • 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保護與發展紀實
    初冬時節,天氣晴好,贛南圍屋營造技藝的省級非遺傳承人李明華更加忙碌,正加緊修繕維護客家圍屋。李明華說,客家圍屋集精巧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建築技藝於一身,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  贛南圍屋是整個客家民居的母體,它是一種把家、堡、祠三種功能融為一體的大型圍合型、防禦性傳統民居建築。
  • 賡續文脈 留住鄉愁——贛州市紮實推進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
    賡續文脈 留住鄉愁——贛州市紮實推進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紀實近年來,贛州積極推動全市各地開展非遺進校園主題活動。圖為日前會昌縣第三小學的學生在剪紙藝術課堂上跟著老師學習剪紙。近年來,我市把建設「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作為文化強市的重要抓手,編制了《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加大力度開展非遺保護和傳承,紅土地上的文化根脈得以賡續與弘揚,散發出浸潤人心的時代之光。
  • 弘揚大國工匠精神 重慶將舉辦2017職業教育成果展
    弘揚大國工匠精神 重慶將舉辦2017職業教育成果展 2017-05責任編輯:劉湃     重慶2017職業教育成果展新聞發布會現場 陳植煒 攝   中新網重慶5月5日電 (陳植煒)在重慶直轄20周年之際,為進一步弘揚大國工匠精神
  • 文宣寄賣商城參加「致敬大國工匠、宣紙文化之旅」活動
    9月25日,中國漿紙文宣寄賣商城參加了由中國光大銀行合肥分行在中國宣紙博物館舉辦的「致敬大國工匠、宣紙文化之旅」主題活動。活動現場,中國光大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潘未名女士首先致辭,向各位嘉賓介紹了光大銀行及合肥分行的發展歷程,宣講了光大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的服務理念,推介了光大銀行傾心打造的「精於毫釐、發揚光大」致敬大國工匠系列主題活動。其次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朱大國向各位來賓介紹了近年來紅星人弘揚工匠精神的做法和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發展情況。
  • 弘揚工匠精神 營造敬業風氣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增強一線職工和技術工人獲得感、自豪感、榮譽感,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彰顯工匠光輝風採,紮實推進「質量提升年」「三件大事」和「10 3」方案的實施,不斷譜寫成渝城市群新興戰略支點建設的新篇章,2018年6月9日,榮昌區委辦公室、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於開展第二屆「棠城工匠」評選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
  • 匾額文化 | 武威文廟匾額文化影響及文旅創新初探
    這44塊匾額題寫日期上起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的「化峻天樞」匾,下迄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的「文教開宗」匾,年代跨越300多年,多數集中在康雍乾嘉道時期的30多幅,其餘是清末至近現代的10來幅。(二)典雅優美的書法。這些匾額書法飄逸瀟灑,雄健俊美。匾額上的文字和印章精雕細鏤,顯現出高超的技藝。
  • 古建築修復——匾額楹聯:筆劃刻文採風流(圖)
    活動結束後,我們將邀請專家組成評委會,從所有報名參與的工匠中評選「姑蘇優秀古建築修復師」,並舉行頒獎典禮,頒發證書和獎金。  自尋訪活動開展以來,本報相繼專題報導了部分能工巧匠,由於受報紙版面等限制,大部分登記報名的人員尚未予報導。就許多讀者的疑慮,我們特別提醒,最終的評選結果,並不是從已報導的人物中產生的,而是從所有報名的人員中產生的,已報導的僅列為評選對象。
  • 龍南縣省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圍屋習俗》
    贛南客家圍屋習俗,是客家民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時節習俗、服飾習俗、飲食習俗、居住習俗、婚俗等是贛南客家圍屋習俗的具體表現。這些活動和儀式將文化性、娛樂性、神聖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客家傳統禮儀、節慶與習俗活動千百年經久不衰,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增添了許多新的形式,新的內容,使其更加豐富多彩。龍南客家人的主要時節習俗有春節、元宵、清明、立夏、端陽、食新、七月半、中秋、重陽、立冬、十月朝、冬至等。除上述時節外,在不少山村還保留著許多的地方節日。如大年初一早首先起床的是家中的男人,女人不能早起。
  • 永華家具精彩亮相首屆全國技能大賽 彰顯大國工匠精神
    職業技能競賽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藝的平臺,對壯大技術工人隊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希望廣大參賽選手奮勇拼搏、爭創佳績,展現新時代技能人才的風採。」 ——總書記致信祝賀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成功舉辦
  • 匾額:武威文廟的靈魂
    武威文廟的匾額在河西走廊匾額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02武威文廟匾額的功能分類武威文廟匾額多為當時的達官貴人、社會名流而作,由於出現的背景和發揮的功能不同,從內容上有旌表的匾額,也有還願的匾額;有自願出資製作表示謝意的匾額,還有聘請名人留言紀念的匾額,從功能的角度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 讚揚文昌帝君,把文昌視為世世代代讀書人尊崇的文教祖師
  • 武威文廟匾額的旅遊開發策略
    《社會科學》在2017年提出首都北京作為匾額文化高地,儘快啟動中華匾額申遺程序,以振興優秀匾額文化來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沈望舒 (2017年)從歷史傳統的思想文化、制度文化、藝術文化、物質文化等角度出發提出匾額的保護、利用策略。蘇銳(2017年)介紹了一些民間力量在保護匾額方面做出的努力,比如山東華夏匾額博物館通過文化創意產業多角度挖掘匾額的現代價值。
  • 北京勵志堂科舉匾額博物館
    近年來,北京市朝陽區推出多家旅遊開放單位,每年 5 月 19 日「中國旅遊日」和 9月 27 日「世界旅遊日」免費開放,不僅如此,這些旅遊開放單位在日常旅遊接待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旅遊開放活動,讓更多的市民和遊客走進來參與,在旅遊活動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獲得快樂。
  • 贛州定南縣:多舉措傳承非遺文化 永續客家情緣
    圖片來源:贛南日報   為搶救傳統文化,自2007年起,定南縣成立了非遺保護小組,制定了非遺保護利用五年規劃,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對境內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了全面普查工作,對全縣非遺資源進行了深入挖掘、傳承弘揚、保護利用與整理申報。
  • 贛南客家民間藝術協會簡介
    贛南客家民間藝術協會成立於2005年,是贛南客家民間藝術工作者自願結合的群眾性民間藝術文化團體。是目前贛南唯一的一家專業從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培訓傳播演藝為一體的機構。目前擁有捏麵人糖化催糖人剪紙草編中國結roll葫蘆陶藝草編皮影變臉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