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南:贛南客家擂茶技藝傳承人現場授技(圖)

2020-12-21 中國江西網贛州頻道

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傳承人黃娥嬌在教授學生制茶技藝。

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傳承人黃娥嬌在教授學生制茶技藝。

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傳承人黃娥嬌在教授學生制茶技藝。

  中國江西網贛州訊 記者王盛泉報導:4月25日,江西省全南縣龍源壩鎮雅溪圍屋裡,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傳承人黃娥嬌在教授學生制茶技藝。該縣客家擂茶由茶葉、糯米、芝麻、黃豆、花生、鹽、茶油及各種青草藥等基本原料製成,是客家先民在流遷、生產、生活積累形成的一種保健飲食習慣,具有重要的養生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已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錄。近年來,為進一步保護、傳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優秀民間藝術,該縣設立了擂茶技藝傳習所,每年開展「非遺」圖文巡迴展、舉辦「非遺」項目培訓班、免費開放「非遺」展廳,積極組織開展贛南客家擂茶進山村、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讓「非遺」項目得到傳承、發展和創新。

相關焦點

  • 贛南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江西全南
    截至目前,該縣的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瑤族花棍舞、全南車馬燈、全南香火龍、全南客家藍巾帕製作技藝、全南客家燻雞製作技藝、全南譚坊舉人龍等7個項目列入省級「非遺」項目名錄,中寨長塘竹粉篩製作技藝、瑤族山歌、江坪牛燈戲、社逕蜜餞、客家茶點-全南臘子製作技藝、客家茶點-全南磨齋製作技藝、大鑼大鼓等14個項目列入縣級「非遺」項目名錄。
  • 江西要培育20個「非遺小鎮」,趕緊支持咱大全南!
    、黃元米果製作技藝、客家擂茶製作技藝、木偶戲、柚子燈等),省級項目保護名錄3項(東河戲、田村花燈、雲燈),國家級項目保護名錄1項(東河戲)。全南建地處江西省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門」之稱。全南縣客家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有全省唯一的瑤族少數民族行政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較為豐富。據第—次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數據統計,總共普查有效線索460條,重點項目80條。
  • 【全南美食】來全南旅遊,你絕對不能錯過的非遺美食「客家擂茶」,顏色比抹茶鮮綠,口感沁人心脾!
    業務洽談(139-7978-5360)---以上為贊助商廣告---全南的一位擂茶師傅說,擂好茶和為人的道理都一樣的。擂茶的顏色最自然最本色,是一種獨一無二、更具情感的鮮綠色。從擂茶到釀豆腐到農家種出的黑花生到油炸魚油炸米粿到飯後的山珍水果紅鑽……全南客家人的桌畔色彩豐富達十幾種,無論從顏色到口感都算得上是完美搭配。
  • 興國客家女展示客家擂茶
    原標題:贛南客家女展示客家擂茶 4月26日,在江西贛州市興國縣三僚村,身為客家女子的當地村民劉六香為到訪的客人展示了獨特的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一個擂缽,一根木棍,邊上放著茶葉、芝麻、花生、鹽、食用油等,這些是製作擂茶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 世界文化遺產日,盤點贛南客家文化中的「非遺」有哪些?
    作為客家人,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贛南客家文化中的省級「非遺」遺產有哪些?什麼是客家文化? 概括地說,客家文化是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融合 了畲、瑤等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客家文化包括語言,戲劇,音樂,舞蹈,公益,民俗,建築,飲食等。贛南是歷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當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約有700多萬人居住。
  • 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保護與發展紀實
    初冬時節,天氣晴好,贛南圍屋營造技藝的省級非遺傳承人李明華更加忙碌,正加緊修繕維護客家圍屋。李明華說,客家圍屋集精巧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建築技藝於一身,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  贛南圍屋是整個客家民居的母體,它是一種把家、堡、祠三種功能融為一體的大型圍合型、防禦性傳統民居建築。
  • 賡續文脈 留住鄉愁——贛州市紮實推進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
    賡續文脈 留住鄉愁——贛州市紮實推進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紀實近年來,贛州積極推動全市各地開展非遺進校園主題活動。圖為日前會昌縣第三小學的學生在剪紙藝術課堂上跟著老師學習剪紙。(資料圖片)非非 攝漫步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你可以在客家瓷畫傳習所體驗客家瓷畫技藝,也可以在小戲臺前一睹贛南採茶戲的風採;徜徉在大餘丫山,古法榨油、熬紅糖、彈棉花等20餘種土法工藝的現場展示,不經意間就喚起你濃濃的鄉愁……贛南客家文化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生態保護工作密不可分。
  • 探訪客家非遺文化「擂茶」的秘密
    雅溪古村的圍屋一直都是贛南客家圍屋的佼佼者,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雅溪村的先祖陳氏興建圍屋的原因是由於當時的全南偏僻荒涼,盜賊流寇經常出沒騷擾百姓,客家人身無躲避之處。陳氏家族為了自保,邀族人合議一起建造一座土圍,以防盜防寇,確保家族人身財物安全。歷盡艱辛終於把土圍建成,名為福星樓。
  • 江西34人被列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這些絕技了不得…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布《關於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確定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1082人)。其中,江西共有34人入選。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 (龍南縣)贛南圍屋是中國民居的一大奇葩。
  • 世界冠軍家鄉,中國長壽之鄉——年遊客量3年提升約311%,全南是如何做到的?
    更勝畫」——全南,贛州乃至江西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門戶、橋頭堡和前沿地帶。示意圖江西·全南政府按照產城融合、山水風光、人文情懷、功能完善、獨具個性的總思路,著力「建設贛粵邊際美麗宜居樣板區」,推進「一江一山一路一橋」建設,實施「生態修復、城市修補」,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讓全南這個城市更有「溫度」,更「煥然一新」。
  • 江西贛州有一個小縣城,人口19萬,素有「江西南大門」之稱
    全南縣,江西省贛州市轄縣,全南縣地處江西省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門」之稱,東南與江西省龍南市、信豐縣交界,西北與廣東省翁源、連平、始興、南雄四縣(市)交界,60%的邊界與廣東接壤,介於東經114°10′~114°50′,北緯24°30′~25°10′之間,東西寬約71千米,南北長約60千米,全縣土地面積1535平方千米 。
  • 【培訓】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傳承匾額製作技藝,我縣舉辦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匾額製作技藝!
    9月21日,我縣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匾額製作技藝培訓班在縣文化館四樓如期舉行。
  • 走出贛南,走出國門,客家米酒就是這麼傲嬌
    如今走出贛南都不算什麼了咱贛南客家米酒走出國門啦!!而且還是江西省首批出口酒類產品近日,一批重9.8噸、價值6.2萬元的贛南客家米酒經贛州海關關員現場檢驗檢疫合格後,順利出口美國,實現客家米酒出口「零突破」,這也是江西首批出口酒類產品。
  • 擂茶滋味喚醒鄉愁
    圖為江西全南縣龍源壩鎮雅溪村擂茶體驗中心開展的「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傳承活動。 擂茶,是贛南客家人的傳統飲茶習俗,起源於將青草藥擂爛衝服的「藥飲」。 製作擂茶時,以鮮茶葉、糯米、芝麻、生薑、蔥花、黃豆、花生、鹽及各類時令中草藥為原料,擂成茶泥。喝擂茶時,將擂好的茶泥放在擂缽裡用開水衝泡後再倒入少許茶油。 「走東家、串西家,喝擂茶、笑哈哈,來來往往結親家」。喝擂茶是客家人聚集地區的待客禮俗。
  • 「三南」打造客家文化旅遊區:以「客」為媒迎客來
    以「客」為媒迎客來——「三南」打造客家文化旅遊區紀實  全南、龍南、定南三縣統稱「三南」,有江西「南大門」之稱,為客家人聚居地,客家民風濃鬱。  在打造客家文化體驗旅遊區方面,「三南」唱響「世界圍屋之都」品牌,對客家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街區、建築民居、民俗風情、傳統技藝、文化美食等進行提煉,設計出一套具有贛南特色的客家文化形象標識和參觀體驗項目。
  • 活動 | 弘揚大國工匠精神 會昌縣舉辦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匾額製作技藝培訓班
    9月21日,我縣贛南客家匾額習俗匾額製作技藝培訓班在縣文化館四樓如期舉行。本次培訓由贛南客家匾額習俗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肖天長老師作主講老師,匾額製作從業人員、匾額製作愛好者及各鄉鎮基層文化工作者30餘人參加了培訓。
  • 走進贛南客家文化,讀懂贛南客家風俗,深入贛南客家飲食
    贛南客家是以漢族傳統文化為主體,融合了各種少數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客家一詞是客家名系的統稱,也是指客家人的簡稱,那麼客家名系是怎麼形成的呢?客家民系在歷史上和大部分其它民系一樣,由於戰亂、饑荒等原因古代中原漢族逐漸南遷,慢慢和現在的粵、閩、贛當地居民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客家,今天小編就主要講贛南客家,看看你們都知道客家的那些文化習俗呢?贛南客家文化歷史悠久,含有豐厚的內容,包含有宗族文化、飲食文化、居民文化、方言文化、服飾文化及歷史人文,今天小編主要和各位觀眾老爺們講客家文化、風俗、飲食。各位吃貨和驢友們有福啦!
  • 贛南非遺:一杯好茶,客家擂茶,你喝過嗎?
    客家人一直以來都是熱情好客的,所以擂茶在贛南客家,是用來招待遠方來客,以及在婚宴壽筵等喜慶日子招待賓客的茶飲。客家擂茶是非常具有客家風味的一種飲品,它是由生茶葉、生薑、生米三種原材料混合研製而成,清香宜人,口感豐富!是能飽腹的飲品。
  • 江西贛州打造客家文化旅遊區
    位於江西省最南端的龍南縣、定南縣、全南縣,統稱「三南」,均有「江西南大門」之謂,以客家圍屋著稱,揚名於海內外。 在贛州市「一核三區」(宋城文化旅遊核心區、紅色旅遊區、客家文化旅遊區、生態休閒度假區)旅遊發展戰略布局中,「三南」正借「圍」突圍,旨在打造客家文化旅遊區。
  • 來贛南必吃的客家美食,承載了全南人味蕾的記憶,旅遊必體驗
    或者是一個人,或者是一處風景,或者是一道可口的飯菜……全南地處贛之南、粵之邊,是贛州、江西乃至中部地區最靠近廣州的地方。客家飲食文化在此兼容並蓄,佳餚美味琳琅薈萃,既融合了粵菜的鮮美,湘菜的辣,又發展出了客家人獨有的釀菜,自成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