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前過個年,老人要張羅大半個月現在春節帶父母打「飛的」出國旅行)
徐夢和丈夫都是「80後」,寧波本地人。平時工作很忙,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工作10餘年,幾乎都沒有請過假。丈夫開了一家設計公司,公司業務量逐年增加,已經步入正軌。徐夢更是從最初的小職員成長為中層幹部。兩人的事業算做得有聲有色,小日子更是過得紅紅火火。但他們心裡明白,這些都離不開父母的默默付出。
「公公婆婆退休後一直幫我們帶孩子,從孩子出生到現在上幼兒園,都是他們一手帶大。怕我們休息不好,孩子晚上都是跟著老人睡。」徐夢說,其實她心裡一直有愧疚。
每年一到春節,老人一直要從臘月裡忙到過完年,春節裡來了親戚,更是早早就要開始張羅。每次看著公公婆婆年前忙碌的身影,徐夢心裡多少有些不舍,「忙碌了大半輩子,真的該讓老人好好歇一歇,享享福了。倒不如出去旅行,能落得個自在。」頭兩年,老人說什麼都不肯去,以出境遊費用太高拒絕了,主動幫帶孩子,讓年輕人出去放鬆。想讓老人心甘情願走出國門,夫妻倆只能耍點小聰明,「老人哪捨得錢,起初我們連哄帶騙,就說春節去國內走一走,等上了飛機到了國外再告訴他們實情,那時候老人想拒絕都拒絕不了了。」
從2013年開始,每年春節都是全家總動員,接連去了紐西蘭、美國和越南,玩得不亦樂乎。
學英語,自拍,曬朋友圈……
老人越活越潮
接連幾年出去旅遊,老人慢慢接受了這種過節方式,心態都年輕了很多。細數他們這幾年的變化,徐夢自己都笑開了。「60多歲的人,感覺他們越活越潮,我們都要被比下去了。」
「以前出門都是我們做攻略,現在老人會參與其中,提出他們的想法。比如他們對購物興趣不大,但對歷史文化古蹟比較感興趣,有時候他們還要求單獨行動。」徐夢說,以前在國外問路,都是年輕人的事,老人在一邊悶聲不響。現在老人會試著用肢體語言和老外交流,甚至還能說上幾句常用口語了,「老人心態挺好,說老來學英語也不遲,每天讓孫子教他三個單詞。」
去年年前,他們給老人開通微信,手把手教他們怎麼玩微信。老人學得很快,過年出去玩他們就會上傳旅行照片,和年輕人一樣曬朋友圈,去年還買了自拍杆。「每次拍照,還要求我拍得美一些,讓我修圖,太逗了。」
雖然每年一家人去國外旅行,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相比之下,他們收穫了更多。「老人越活越年輕了,一家人感情更好了。每次翻看那些旅行的照片和視頻,滿滿的都是快樂的回憶。不管怎麼說,家人幸福比什麼都重要。」
春節臨近,很多人可能都不約而同趕回老家,以一種約定俗成的方式迎接春節的到來。一家人歡聚一堂,吃年夜飯,話家常,看春晚。但對於徐夢一家來說,這幾年春節,他們卻熱衷於帶著父母一大家子「打飛的」去旅行。她說,老人辛苦了大半輩子,趁著春節假期讓他們好好輕鬆輕鬆。
從連哄帶騙把老人帶上飛機,到現在老人熱衷自由行。她發現,一年一次的家庭旅行讓老人越活越年輕了,一家人的關係更融洽了。記者 薛曹盛
春節美國自由行18天
自帶一箱海鮮乾貨
要說春節期間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就要屬美國自由行18天。「去年,家裡人早早就在寧波把年夜飯吃了,全家8個人浩浩蕩蕩一起去旅行。」徐夢說,那是人最多的一年,在當地直接租了輛商務車,在夏威夷開車兜風,沿途欣賞風景。
那次旅行,呆的時間比較長,怕老人吃不慣西餐,出發前,徐夢準備了「秘密武器」。「年輕人可能對西餐不會太排斥,但老人吃起來就有些不落胃了。連著吃大半個月,想想可能都膩味。」出發前,他們就提前曬了很多魚乾、蝦幹和鰻魚鯗等,帶著一箱子的海鮮乾貨上飛機。
到了美國,他們在當地買了電飯煲,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做飯。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自己做,就著寧波帶來的海鮮乾貨,泡一碗紫菜蝦皮湯,過了大半個月。
「起初,身邊朋友笑話我們,出去旅行怎麼還帶寧波海鮮,應該嘗一嘗當地美食。最後發現,我們的選擇是對的。無論走到哪裡,寧波味才是忘不掉的美味。西餐吃幾頓可以,要是大半個月頓頓西餐,總是會崩潰的。」徐夢說。
華人超市年味十足
老外還會用中文賀新年
在國外過春節,能找到年味嗎?徐夢說,這兩年出去旅遊,中國面孔越來越多,華人多的地方,一樣能找到很多中國元素,「雖然走出國門,但同樣有新年味道,陌生感一下子消除了。」
在很多華人超市,過年氛圍還是挺濃鬱的。超市裡,時不時能看到「新年快樂,恭喜發財」的標語,營造出中國年的氛圍。超市的顯眼位置都有新春掛曆、紅包、燈籠、福字等春節裝飾掛件,有些華人較多的區域,都能看到門前掛著紅燈籠。
「老外一樣很熱情,向他們問路時,他們都會很認真地幫你畫下來。碰上幽默風趣的年輕人,最後不忘用蹩腳的中文說一句 新年好 。在異國他鄉,聽到一句 新年好 ,真是太感動了。」
今年春節,他們的目的地是柬埔寨,「吳哥窟是世界文化遺產,讓老人開開眼界。」
徐夢說:「以前一到春節,我們的電話都被打爆了。親戚朋友到了家卻發現人不在。現在,他們都習慣了,知道我們過年肯定不在家。」老人前幾天還換了一部大屏幕的智慧型手機,拍照更方便了。
過年·溫馨提醒
在國外買滋補品要注意了
燕窩、海參等物品禁止攜帶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海參、燕窩等滋補品也不再陌生,而且隨著春節臨近,這類高檔滋補品往往會被作為禮物饋贈親朋好友。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海淘」已非常普遍,所以不少人選擇購買國外的滋補品,但你知道嗎,這很有可能是非法的。記者 陸冠均
燕窩、海參等滋補品禁止攜帶或郵寄入境
美國、紐西蘭、巴西等地的進口滋補品,品相好價格低,不少人為此海淘、找朋友代購或者在國外旅行時,通過郵寄的方式寄回滋補品。據郵檢辦調查得知,以美國深海野生海參為例,1千克美國海參直接郵購價在2000元人民幣左右,是國產遼參價格的一半,「國外滋補品的性價比較高,所以,作為消費者會更多選擇海外直接郵購。」
據了解,燕窩、海參和花膠等雖被視為滋補佳品,但是,未經檢疫的上述物品存在著一定的危害,可能會對目的地國的生物生態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相應物種。比如燕窩存在著傳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風險,而海參等幹制水產品可能攜帶海洋病源性微生物。另外,有些境外加工的燕窩有可能使用亞硝酸鹽等添加劑,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明確規定,海參、花膠、魚翅、乾貝和魚膠等水生動物產品以及燕窩(罐頭裝除外)等滋補品禁止攜帶或郵寄進境,上述滋補品如需郵寄進境,須事先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辦理入境檢疫審批等相關手續。由此可以得知,個人海淘、代購該名錄內的產品,都屬於非法!
1月份以來截獲郵寄進境滋補品上百千克
記者了解到,隨著春節臨近,近來通過郵寄非法進境滋補品逐漸增多,據統計,進入2016年1月以來,浙江全省郵路口岸截獲非法郵寄進境滋補品總計101.5千克,這一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5%。「我們在進境郵件中截獲的滋補品有海參、花膠、燕窩、乾貝、魚翅、魚膠以及鹿鞭等多個品種,其中海參數量較多,總重65.52千克。」郵檢辦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除了種類和數量較多外,這些非法入境的滋補品產地也相對集中。從截獲物分析看,海參的產地主要是美國、西班牙和巴西;燕窩的產地主要是馬來西亞和泰國;魚翅的產地主要是日本;花膠和乾貝的產地主要是中國香港。不難看出,這些地域大多是廣大消費者推崇的主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