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詠竹詩,象徵著作者高操的氣節和品格,令人百讀不厭

2020-12-18 騰訊網

竹詩如其人

—— 品鄭燮詠竹詩之感

作者:田大金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版橋,江蘇興化人。清代傑出的書畫家和文學家,素有「揚州八怪」之稱。他善畫竹與蘭,工書法,詩文聯語真摯風趣,深為大眾喜聞樂見。在他的文學藝術作品中,體現出他剛正不阿,蔑視世俗的叛逆精神與怪僻個性,以及豐富的想像力與創新的高超才華。他的詠竹詩,正如其人。

鄭燮一生愛竹,寫竹和畫竹,在古代詠物詩中獨樹一幟。他在一首題竹畫詩中這樣寫道: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他畫竹四十年之久,體味不可謂不深 ,技藝不可謂不精。「畫到生時到熟時」,這正是詩人積四十年詩畫創作之經驗所總結出來的藝術哲理。

他在另一首題竹畫詩中寫道:

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

仍將竹作籬笆,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這本是一句家常俗話,但一經和畫面上竹園四周的竹籬笆聯繫一起,便使淺近的生活哲理意味更濃。

詩人在另一首竹詩中云:

新栽瘦竹小園中,石上悽悽三兩叢。

竹又不高峰又矮,大家謙退是家風。

在封建社會勾心鬥角的官場中,詩人深感人世間卑汙甚多,便轉而在大自然中尋找做人的真諦。面對瘦竹矮峰彼此「謙讓」,決不爭強出頭,詩人的心情極不平靜,設想假若人世間能像它們和諧相處多好啊!

詩人一生坎坷,47歲考取進士,50歲才入仕途。他先後在山東的範縣和濰縣任了12年縣令,在任職期間,時時不忘黎民疾苦。他在一首題竹畫詩中寫道:

衙齋臣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他身為一個下層地方官,對百姓生活中一枝一葉的小事如此關切,在舊社會實屬難能可貴。後因為災民發放賑災款而得罪了上司,在氣憤之下,稱病辭官回鄉。臨別時,當地紳民紛紛挽留,他持意辭官,當即畫了一幅竹枝圖,並題詩曰:

烏紗擲去不當官,囔囔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青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詩人當時是一縣之長,他的囔囔(口袋)是空空的。足以說明他是一位廉潔的清官。詩的後兩句,雖有隱退之意,但他愛竹之情卻情溢言表。他崇尚竹,正是由於竹枝清瘦而堅強,象徵著不屈惡勢力的高尚氣節。

詩人心知肚明,自不辭官,上級亦會罷官。他回到家鄉後寫了兩首 《罷官作》詩,其中一首曰:

老困烏紗十二年,遊魚此日縱深淵。

春風蕩蕩春城闊,閒逐兒童放紙鳶。

他當了12年縣令,未得到升遷,故稱「老困」。被罷官後如魚得水歸深淵,其樂可想而知。此時感到春風浩蕩,春城開闊,悠閒地觀看兒童放風箏,深感開心。並無憂傷。

他在一首題《風竹》畫的詩中寫道:

咬定青山不放鬆,原根立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

這首詩,熱烈地讚美了竹枝在險惡的環境中,堅強不屈的精神。竹枝的堅定挺拔蒼勁的特點,正是詩人一生的自身寫照。

鄭燮辭官後,晚年落拓揚州,以賣字畫為生,生活貧困潦倒,但他沒有向邪惡勢力退縮和妥協,仍堅持不懈鬥爭。不信有詩為證:

七十老人寫竹石,石更高峻竹更直。

乃知老人筆非凡,挺挺千尋壁立之。

另一首詩曰:

秋風昨風渡蕭湘,竹石穿林慢作狂。

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

這兩首詩充分表達了作者人老志堅,面對邪惡勢力無所畏懼的凜然氣慨。於今讀來,仍令人感奮不已。

他在另一首題竹畫詩中寫道: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饒鳳池。

詩人堅信新竹高於舊竹,正義戰勝邪惡,社會必然像竹林一樣,一代代向前蓬勃發展。

竹,竿挺葉茂,根崮質堅,頂風雨傲霜雪,四季常青,神彩多姿,虛心有節,象徵著高操的氣節和品格。詩人以竹喻己,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詠竹詩,令人百讀不厭。在詩人的筆下,竹枝已成為我國的民族品格和崇高氣節的形象體現。難道詩人品格不象竹枝的品格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詩友投稿,由詩詞軒整理編輯;部分配圖源於網絡;圖文版權皆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10首最優美的詠竹詩:未出土時先有節,便凌雲去也無心
    歷代文人常以詠竹明志,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們一起重溫一下10首最優美的詠竹詩。1.《嚴鄭公宅同詠竹》 唐 杜甫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 蘇軾這首描寫梨花的詩,堪稱古今一絕,百讀不厭
    這首詩通過描寫梨花盛開的景象,抒發了蘇軾對人生苦短,春光易逝的感嘆。全詩語言極為自然平淡,卻蘊含深意,引人深思,古今以來也只有這一首寫梨花的詩篇,至今仍然膾炙人口,堪稱古今一絕,百讀不厭!蘇軾的詩,尤其是七言絕句,在宋朝詩壇堪稱獨步,且都幾乎全是白話,但正是這種不加修飾,不用典故,純粹是性靈的流露,更易引起讀者的共鳴,仿佛所描寫的景物就在眼前,很美,很親切。
  • 10首經典詠竹詩詞,修竹成林,濃陰如洗,涼你一夏
    陸遊的《東湖新竹》詩云:「清風掃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竹枝搖曳,給人送來陣陣清涼;烈日當空,竹蔭遮蔽,使人不覺酷暑之熱,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歷代10首經典詠竹詩詞,涼你一夏,值得你收藏分享。這是陸遊的一首詠竹詩,全詩無一「竹」字,但又字字關情。以「多側面」的形象性描寫,賦予「東湖新竹」以生命。這首七律作於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初夏,詩人50歲,在蜀州通判任上。詩人在偷閒時分,尋訪竹林,閒中賦竹,借竹寄情,寫下了這首詩。
  • 竹子象徵人品清逸和氣節高尚的君子
    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詠竹者眾多,我國的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長特徵賦予人格化的高雅、純潔、虛心、有節、剛直等精神文化象徵。竹子有著不一般的中國傳統文化含義,四季常青象徵著頑強的生命、青春永駐,空心代表虛懷若谷的品格,其枝彎而不折是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生而有節、竹節必露則是高風亮節的象徵,而竹的挺拔灑脫、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
  • 蘇軾在寺廟內散步,看到竹子,一首詩脫口而出,寫出了君子品格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欽佩,我們都自豪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因為我們的文字優美,詩詞雋永。那些平常眼中的平常景物,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卻能化身為美好的情景與細膩的情感。文豪大家自是有這種能力,讓我們在他們的描繪之下欣賞事物的各種美好,理解事情的深邃含義。
  • 詠竹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對於為中華美食留下一道回味無窮的「東坡肉」的美食家蘇軾來說,如果兩者選其一的話,竹子比美食還重要,可見竹子在蘇東坡心中的位置。這並不奇怪,中國有著悠久的竹文化,在人們眼中,竹子之形,中通外直、挺拔瀟灑,竹子之神,凌霜傲雪、寧折不屈,竹子之德,虛心有節、自強不息。古人將竹推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松竹梅」歲寒三友之一,並引作知音。
  • 歷代詩人墨客常用來象徵美好寓意的植物
    在《論語》贊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很多詩人常以松柏象徵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著名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陳毅就寫過一首讚美青松的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它代表著是堅強不屈,不怕困難打倒的精神,它正直,樸素,不怕嚴寒,傲骨崢嶸。
  • 梅花自古象徵民族氣節,這10首寫梅的小詩,會讓你有所思考
    梅花自古象徵民族氣節,這10首寫梅的小詩,會讓你有所思考 【01】 山園小梅 林和靖 唐
  • 四首詠竹詩詞,人當如竹,有君子之風
    竹子因為這種特性,受到文人墨客和普通百姓的普遍喜愛。它不僅與松、梅並稱為「歲寒三友」,還與梅、蘭、菊合稱為「四君子」。因為喜愛,人們賦予了竹子種種可貴的品格。竹子中空,被稱讚為虛心和謙遜;竹子不懼嚴寒、生命力頑強,被稱讚為堅韌不拔;竹子生而有節,被稱讚為正直、有氣節。
  • 紅樓夢:從竹子的形態和寓意,看作者如何刻畫林黛玉的形象和品格
    作者曹雪芹如此安排,目的就是借用竹子的外在形態、和內在寓意,來刻畫林黛玉的形象和品格。林黛玉雖然身子骨柔弱,但品格卻很剛毅。她從不為任何目的,去趨炎附勢、阿諛奉承。她甚至都不願意說一句違背本心的話。不管處於什麼困境中,她絕不做有失氣節的事。黛玉此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寶玉有情人終成眷屬,相愛相守一輩子。而她和寶玉的婚事,也是她最大的心病。
  • 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有竹!
    竹,與松、梅並稱為「歲寒三友」,又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它向來是高潔、堅韌、虛心等美好品格的象徵。在古典詩歌中,詠竹詩不在少數。王安石《詠竹》中「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陳與義《竹》中「高枝已約風為友,密葉能留雪作花」,鄭燮《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無不將竹的美好品格展現的淋漓盡致。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題李次雲窗竹》,便是一首借竹言志、別有情韻的詠竹詩。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有著「詩魔」和「詩王」之稱的白居易之手。
  • 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中國10個城市的市花-梅花及其文化
    梅花是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迎雪吐豔,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花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中國人「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
  • 梅花的傳說,梅花象徵著鐵骨冰心、高風亮節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後人又有另一種說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徵。一是快樂,二是幸福,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我們最希望的和平。梅花的五片花瓣,象徵著吉祥。2、梅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陳志歲微型詩《梅花》這樣寫道:「為使與嚴寒搏鬥之儔儕堅持下去,便把春消息透露給人。」梅花是歲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自古以來,人們都讚美它的傲雪精神,它的孤獨的不與百花爭春的高潔的美。
  • 字裡行間|為何用「高風亮節」形容人堅貞的品格與氣節
    我們常用高風亮節形容一個人擁有高尚的品德和使人敬佩的氣節,為何用高風亮節形容人品格高尚、氣節堅貞?因為竹子中通外直,寧折不屈,因而常用來形容不屈的氣節,故而節也被引申為節操、氣節之義,如《出師表》中有「此悉貞良死節之臣」的說法。「亮節」一詞出自晉代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其中說:「亮節三恪,侯服千祀。」這是陸雲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的一篇哀祭文,敘述了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
  • 「自然疏疏淡淡,何必重重疊疊」,鄭板橋3首詠竹詩,寫竹更寫人
    「自然疏疏淡淡,何必重重疊疊」,鄭板橋3首詠竹詩,寫竹更寫人「梅蘭竹菊」是花中四君子,自古以來就得古文人偏愛,特別是清代文人畫家鄭板橋,作畫只畫蘭、竹、石,曾自陳其中原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 因一首詩招來10年禍事!劉克莊這首詠梅詩,無一梅字卻句句不離梅
    王安石在《梅花》一詩中寫道「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冕在《白梅》中也有「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的詩句;陸遊在《落梅》中更是曾寫「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這些詩句描寫的是梅花的特質之一,那就是傲寒凌霜,百花都是苦爭春,只有梅花在冬日獨自綻放著自己的美,獨具一格。
  • 無名氏的一首五言詩,淳樸清新,層層深入,令人百讀不厭
    《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五言抒情詩藝術的最高峰,不僅隨語成韻、隨韻成趣,而且意致深婉、抑揚不盡。下面分享無名氏的一首五言詩,淳樸清新,層層深入,令人百讀不厭。行行重行行兩漢:佚名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