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

2020-12-24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有一些老話聽著很奇怪,

卻又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等到茅塞頓開之後,

才感嘆老祖宗們真有智慧。

以前的廟裡都有較貴重的器皿,

一個人進去,有偷東西的嫌疑,

所以說「一人不進廟」。

兩個人一起看井,

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

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推下去的,

所以說「二人不看井」。

抱樹其實指的是抬樹,

三個人一起抬樹,

有一人會有偷懶的嫌疑,

所以說「三人不抱樹」。

一個人獨坐的時候,

容易想到一些悲傷的事情,

坐在高處,也容易想不開。

所以說「獨坐莫憑欄」。

這個世界總有你不喜歡的人,

也總有人不喜歡你,

要為懂自己、喜歡自己的人而活著,

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丟掉了快樂,

然後在喜歡自己的人這忘記了快樂。

所以「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世間並無十全十美的事物,

曾國藩給自己的房子取名「求闕齋」,

用意是持滿戒溢,居安思危,

因為他明白「盛極必衰,樂極生悲」,

若真想得到精神上的圓滿,

最好先在物質上有些欠缺。

所以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

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調整好心態對健康至關重要,

有了好心情、好心境,

也就有了健康身體的基礎。

最好的心情是寧靜,

一顆平常心,勝過靈丹妙藥。

所以,「太上養神,其次養形」,

養形不如養神,調身不如調心。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直到有一天苦了,才對比出以前甜,

所以甜中總有苦,福中總有禍的人,

才最能感受到幸福,感恩才能惜福,

我們總是忽略已經得到的與擁有的,

所以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秀才餓死不賣書,

壯士窮途不賣劍。

有些動物主要是皮值錢,譬如狐狸,

有些動物主要是肉值錢,譬如牛羊,

有些動物主要是骨頭值錢,譬如人。

有骨氣的人有所不為:

不為五鬥米折腰,不低三下四求人,

更不會不擇手段地攫取地位與財富,

而是堅守自己的信念,

安貧樂道,享受人生的歡樂。

富日子有富日子的麻煩,

窮光景有窮光景的開心。

富人有富人的煩惱,擁有大量財富,

就要為如何保護、使用錢財而操心;

窮人有窮人的快樂,省了很多煩心事。

「窮」「富」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

有的人是物質上「富」,精神上「窮」,

過日子也少不了麻煩;

有的人是物質上「窮」,精神上「富」,

在「窮光景」裡「窮開心」。

能大能小是條龍,

只大不小是條蟲。

龍作為神物,可變大可變小,

善於變化,則可以飛到天上,

蟲只大不小,不能低調隱忍,

不善於變化,只能留在地上。

劈柴劈小頭:

凡是有劈柴經驗的人,

都知道劈柴要從小頭開始,

因為劈大頭會劈歪,

甚至不小心劈到自己。

問路問老頭:

老人的閱歷較為豐富,

並且說話「丁是丁,卯是卯」,

所以,問路問老人不容易出錯。

其實,在人生這條路上,

老人也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建議。

能受苦方為志士,

肯吃虧不是痴人。

人只有在生活中,能吃得了苦,

吃一塹長一智,才能眼睛發亮,

看清生命的真諦和生活的意義。

清代鄭板橋,

留下兩句四字名言:

一個是「難得糊塗」,

一個是「吃虧是福」。

本文首發格物讀書(gewuliangzhi),

閱讀是最美的姿態,每天我們相遇在格物讀書,用美文、聲音、故事和你說晚安。安然自若,格物相伴,讓我們一起學習,成長,進步!

相關焦點

  • 古人說的「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
    古人說的「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文/百家聊史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文明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人的時候就非常聰明,並且流傳下來很多「俗語」跟「諺語」,讓後人謹記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
    ,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首先我們來分析下,為什麼一人不進廟。在過去,由於交通不發達,很多遠走他鄉的商人,他們背著銀兩、或帶著貨物。另外,在古代,寺廟都是一些盜賊的休息之所,如果客商不知情貿然進去休息,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所以,古代俗語中有一句叫「一人不進廟」。
  • 農村老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啥意思?
    農村很多俗語老話,往往是源於老輩人上期生活生產的經驗總結,它們經歷了千百年的漫長發展,其中不少俗語能流傳至今且還被人們所常說,足以表明有其存在的道理。就這句有趣的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來說,它還是有些道理的。
  •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有著類似的意思,是警示著人們,需要防人。防人不是害人,也不是不信任,而是保護自己,古人注重自己的性命,也不是貪生怕死,而是為了自己的家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其中具體意味。表面意思大家看著應該都可以理解,不過裡面的意味不僅僅是大家理解的表面意思呢。
  •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意味著什麼呢?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農村俗語以言簡意賅的獨特魅力,傳承了幾千年,匯聚了老一輩的經驗和智慧,也可以說是老一輩對人生經驗的總結。小的時候,在自己家的胡同口,總能聽到鄰居老人講「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看著老人嚴肅的表情,自然也知道這句活是有道理的,這句老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在過去,無論大小村莊都有廟,村莊小滴建有小廟,村莊大的,有小廟有大廟,家祖大的建有祠堂,當然廟裡邊神胎各易,按老輩人的說法,在過去要飯逃荒的人多,到晚上都住到廟裡,也是為窮人準備滴犧牲之地!按現在的說法,也叫慈善之地。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其實就是老一輩用他們長時間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比較通俗的話語,它們為什麼會那麼廣為人知,其實也是有原因的。要是全是枯燥乏味的長篇大論,很難普及大眾,為人所接受;而農村俗語通俗易懂,耐人尋味,看起來簡簡單單,其中卻蘊含著深層的含義和很好的教育意義,今天子曰就為大家帶來一句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是什麼意思
    下面我們要說的也是一句老人傳下來的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到底有什麼含義呢?先來看一下「一人不進廟」,關於它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獨自一人進廟,非偷即盜。在古代,廟宇的主要用途就是供奉神靈,它是人們求神拜佛的地方。古人一般都是很迷信的,因此對於神靈之說,也比較相信。
  • 農村人總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是古人所流傳下來的,在當今社會依舊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想起自己剛出社會的時候是在鐵路上面上班,在鐵路上面上班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經歷了很多別人所不曾經歷過的一些時刻。
  • 古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句更發人深省
    古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句更發人深省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經過了千百年的沉積,我國積澱了許多源遠流長的深厚歷史。我們的每一個成語,每一個句子都值得我們去細細推敲,細細品味。
  • 俗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俗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這些俗語中都蘊藏著我們祖先的智慧,它們能夠經過時間的洗禮而不被淘汰,也不被遺忘,說明它的價值在如今也是適用的。在農村,有很多流傳下來的俗語,算是農村人智慧的結晶;有些俗語之所以能一直流傳下來,並為大家所認同,就代表這些俗語是有它一定道理的;那麼,農村人常說的「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農村俗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俗語和膾炙人口的詩歌不同,有一種獨特的語言文化。也正是因為這樣,這俗語才能廣泛的應用到平常的生活當中,被民間所流傳。因此來說,看似一些很平常的農村俗語,蘊含了讓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推動著我們向正確的道路前進。
  • 古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而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就包括那些非常經典的歷史俗語,那麼我們今天就帶大家欣賞一據句古代諺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那麼這句由老祖宗口口相傳下來的諺語究竟有什麼意思呢?它裡面究竟包含了什麼豐富的內涵。
  • 農村老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啥意思?
    農村很多俗語老話,往往是源於老輩人上期生活生產的經驗總結,它們經歷了千百年的漫長發展,其中不少俗語能流傳至今且還被人們所常說,足以表明有其存在的道理。就這句有趣的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來說,它還是有些道理的。
  • 農村老話:「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很多農諺俗語來源於生活,是古人在對生活的不斷觀察而總結出的道理,經過民間口口相傳,流傳到今天,農村人總說的「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就是指導後人要在生活中做到處處小心,防止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古往今來,不少英雄豪傑死於小人之手,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人君子做事光明磊落,而小人陰險毒辣,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寧可得罪十個君子,也不得罪半個小人,正如範仲淹所說的,人的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於小人之手,是古人所不齒的,枉費了一世英名。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有什麼意思呢?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有什麼意思呢?文|西瓜與歷史古代人的智慧真的是我們不能想像的,他們所說所做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鑑的。有一句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最近很多人都對它存在問題,對這句話存在很多疑惑。這句話還得分開來分析。第一句,一人不進廟。第一個意思是說因為很多佛像長得有點兇神惡煞的,但是人們信奉的非常的厲害,就是怕嚇著進廟的小,怕這些人因為自己做了惡事,受到神靈的懲罰。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
    一個人的時候要「慎獨」,兩人之間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三個人之間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上面這些都是古代的文人儒士提出來的一些觀點,在民間則還有這樣一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又是什麼意思呢?一人不進廟,說的是自己在單獨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進入寺廟這樣的地方,尤其是在夜晚。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所以,老祖宗的處世哲學,確實值得我們學習,深思,比如,還有一句格言:「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這是什麼意思呢?一人不進廟這裡是有個典故的,意思是說,如果你一個人住進寺廟,你很難防備寺廟的人為了你身上的錢財把你殺人滅口,或者如果你一個人進了寺廟,這個時候寺廟裡說,丟了東西,那麼你就有口難辨了。所以意思就是我們要小心謹慎,防人之心不可無,唐朝有這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