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上只有幾頭牛,緣何被尊為傳世名畫?專家:此乃千古絕跡
在古代,文人雅士層出不窮,各領一代風騷。他們有著一身的文學素養與抱負,經他們手出來的詩詞畫作那都是千金難求。生活就是最好的取材處,生活中有著很多的元素,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又或是飄渺的大自然,這些都是那些創作者們最好的素材來源。
作為畫家,自然也不會放過這些近在眼前的素材了。在我國著名的唐代,就有一幅作品,整幅畫作僅僅由幾頭牛組成,卻被世人稱為傳世名畫,甚至有著千古絕跡之名,究竟是怎樣的一幅畫能享有如此評價。
這幅如此厲害的畫叫做《五牛圖》,是唐代畫家韓滉所作,故又稱作《唐韓滉五牛圖》。這幅作品是我國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怎麼樣,光聽這些名號也能看出這幅作品的厲害之處吧。
整幅畫縱20.8釐米,橫139.8釐米。這樣一幅巨大的圖畫上五頭神態各異的牛在紙上盡情地做著自己的事情。從右向左看,悠閒的棕色老牛邊吃著東西邊撓著痒痒,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而在他身邊的是一頭健壯的黑白雜花牛,步履穩健,昂然而立。第三匹是深赭色的老牛,瘦骨嶙峋,盡顯老態。第四匹則為黃牛,高大的身軀,聳立的犄角,正在回首,像是望著什麼東西一樣。
最左邊的第五匹牛,體態豐厚,眼神像是在發光一樣,若有所思地樣子也把它倔強的個性一絲不剩地流露出來。
五頭牛神態各異,但無疑都極其生動。而這幅畫還有這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整幅圖畫除了右側一株小樹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也就是說只有五頭牛。將這五頭牛拆開來也都能各自成畫。
如果讀者們對畫畫有所了解,那麼一定會知道這樣的風格是一種極其冒險的選擇。全圖僅有牛這一種元素,無其他參考和對照,也完全沒有背景。如果不是對牛形象有著細緻的觀察研究,再加上自己有著對牛造型塑造有著十足的把握,是萬萬不會選擇這樣的作畫風格。
無論是畫中牛形象的塑造,還是各位大家對這幅畫的評價,都足以讓我們了解到這幅畫的厲害與偉大之處。其實這幅畫在當時也算是有著不少的個人情感色彩在裡面。
相傳,這五頭牛各自寓指韓滉兄弟五人。而在韓滉就任宰相期間,非常重視農業的發展,所以這五頭牛也有著鼓勵農業發展的意味在裡面。
可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傳承到現在。在近代的侵略戰爭中,《五牛圖》沒能逃過毒手,遺憾的流失到了外國。幾經輾轉,最終《五牛圖》落到了以為香港的企業家手中,當這位企業家瀕臨破產時,也知道自己無法繼續保留這幅名畫的時候,最終決定將它拍賣。
周總理在得到這條信息的時候,也是迅速做出反應,立刻組織專家並且不惜一切代價將這幅作品購回。最終名畫得以回歸祖國,可是滿身的傷痕也讓它顯得疲憊不堪。
經過對它的精心修復之後,基本還原了整幅畫的做工,現在也被好好地收藏在了北京故宮博物館,給我們現在的人參觀展覽。
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五牛圖》也有著坎坷的歷程,所幸的是,它沒有被破壞的太過嚴重,專家們也完成了對它的修復。經過不斷地努力,才讓這樣一幅傳世名畫得以流傳下來。
無論是從技巧還是從歷史來看,也只有千古絕跡一詞才能配得上這幅《五牛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