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畫只畫了一船一人,為何成千古名畫?一個細節千年無人超越

2020-12-17 有畫說藝術

釣魚大概是世上最沒有門檻和最不區分人群的一項愛好性運動了,在釣魚人的圈子裡有可能身邊坐的是一個姓馬的CEO,也可能身邊坐的是一個鄰村剛餵完豬的二娃,無論身邊是誰只要大家坐在一塊開釣,就一定能融洽的歡顏笑語釣上一整天。

釣魚人

其實釣魚在很久遠的古代就存在了,即便是對釣魚史沒有任何了解的人也能脫口說出「姜太公釣魚」。在古代釣魚更多的是為了獲得漁獵,是出於生計或者食物所需,形成一種興趣愛好運動的歷史可能並不太久。當然咱們並非是要考證釣魚這事存在的歷史,但如果要考證釣魚史可能還真離不開今天咱們要介紹的一幅千古名畫。

古人繪畫

釣魚其實很早就被古人繪入畫中,關於釣魚的繪畫就有一幅千古名作,這幅畫只畫了一船一人在垂釣——準確地說應該是畫了一老翁釣魚,除此之外是啥都沒有畫,堪稱古今垂釣第一圖。

這樣一幅以釣魚為主題的畫又為何被譽為千古名畫呢?這幅畫對於釣魚史又有何研究價值呢?咱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千年之前被畫入畫中的釣魚翁吧!

獨釣圖

此畫乃典型的宋代絹本水墨國畫,因為只畫了一船一翁孤獨泛舟垂釣而被世人稱為《寒江獨釣圖》。畫中老翁縮於船頭單手持釣,孤舟四周江水蕩漾又有煙波浩渺之勢,大約只是八大山人出現之前畫面最為簡約素淡的國畫了。

稍加觀賞便可知畫中獨釣的老翁,絕非是今天釣魚人群體般的釣魚愛好者,他應當是為了生計而在如此寒冷的天獨自漂泊於江中垂釣以求漁獲。

江水細節

此畫之所以能成千古名畫只因其中有一個細節千年來無人超越——描繪江水的細節。畫家並沒有對江河有過多著墨,只不過在孤舟四周用數筆畫了點兒波紋,這就讓整個留白的畫面顯得全部都是江水,小小的孤舟和大面積的留白讓人感受到寒江寬廣而空曠,原本是靜態的孤舟便有了隨波微微起伏的幻覺。

釣魚翁

可以說後世再沒有能把江河的氣勢畫到如此有意境的了,任何一幅用濃墨重彩繪製江河湖海的名作中的水面,都比不過這幅畫中那幾道波紋來得有情景感。

尚不論船頭蜷縮的老翁垂釣時的姿勢,是多麼能讓人展開對他人生境遇的想像,光是這麼一個畫江面水波微蕩的細節,就足以讓這幅畫成為千古名畫永傳於世了。

手中釣竿

對於釣魚人或者研究釣魚史的人來說,他們一定會更注意畫中的垂釣老者,因為他們可能更關心千年以前古人釣魚是怎樣的呢?

將畫作放大十倍聚焦到坐於船頭垂釣的老翁後,網友們驚訝了:看他手上是什麼?既然是垂釣那當時手持釣竿了,但是什麼能讓釣魚人看了也會驚訝呢?注意圖六中紅圈的放大細節:畫中老翁手中竟然握著一桿帶有轉輪的現代式「海竿」!

這種式樣的釣竿在今天很常見,轉輪一般都是塑料或者金屬結構,但在千年以前的宋代可絕對不會有這兩種材質的轉輪呀!這說明在千年以前,我們的古人就已經有辦法製作出非常「現代化」的帶輪釣竿了,或者說,如今我們常見的釣竿也只不過是古人千年前完剩的「高科技」了!

看完這幅孤舟老翁垂釣的畫,不得不感嘆古人不但在藝術上足夠讓我們仰望,在釣魚這事上他們也真的挺「專業」的!

(文:路過)

相關焦點

  • 他畫一隻渾身哆嗦的老虎,卻成千古名畫?放大20倍後,奇蹟出現了
    然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千古名畫,卻是一隻瑟瑟發抖的老虎,它眉毛扭著、眼神驚恐、背高高聳著,簡直「慫」得不行,那麼這樣一幅「慫老虎圖」憑什麼能流傳千古呢?咱接著看。
  • 千古名畫難辨真偽,專家放大20倍,真相竟然隱藏在樹葉下
    唐寅《月泉圖卷》而今天要講的這幅千古名畫,正是出自範寬之手,範寬出生於公元950年,於公元1032年去世,距今有著大概上千年的時間,而他曾經創作的一幅《溪山行旅圖》,被完整的保存至今徐悲鴻稱這幅畫作為最敬仰的畫作,而且稱為「國寶級」,這幅畫作的價值不言而喻,而這樣一幅千年古畫,畫作表面上並沒有畫家的題名,也只有一些收藏家的印章,這幅畫作的真偽一時十分難辨,對於很多專家來說,也只是猜測,並沒有實錘。
  • 《馬拉之死》:世界名畫,可是這幅畫是怎樣化成的呢?
    《馬拉之死》:世界名畫,可是這幅畫是怎樣化成的呢?大衛的名畫《馬拉之死》在世界上聲譽斐然,那麼大衛是怎樣讓這一名畫誕生的呢?這背後又有哪些背景呢?我們還是先從了解馬拉開始吧。參觀後人們交口稱讚此畫藝術地再現了馬拉的崇高形象,以真實的細節成功地表現了馬拉遇刺身亡的情景。但大家對畫家為何這樣構圖則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絕大多數人認為,大衛是採用寫實的手法,把馬拉生前常常在浴缸中工作這一典型場景作為創作素材。那麼,馬拉為何要以這樣的方式工作?這主要與他所得的皮膚病有關。
  • 18歲天才畫家,23歲去世,一生只畫一幅畫,卻火了一千年
    甚至連不同的船、吃水多少不同的細節,都精心刻畫了出來。然而這幅名垂千古的鴻篇傑作,僅用半年時間完成,作者王希孟,不過是18歲的少年。公元1113年4月,王希孟趴在畫案上絞盡腦汁,準備為老師獻畫。王希孟政和三年春天,皇家園林新延福宮落成,皇上龍顏大悅,更讓他欣喜的,還有小徒弟王希孟獻上的這幅長卷!
  • 千年之前的畫只畫船不畫水,卻被稱之為神作?放大十倍就知道了
    千年之前的畫只畫船不畫水,卻被稱之為神作?放大十倍就知道了本文由【柚子莊園】獨家原創,未經本人允許,嚴禁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當然,你的作品可能沒人理解,但是這畢竟也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幅畫,是在千年之前的一幅畫,這幅畫裡只畫了船卻沒畫水,但是卻被稱之為神作。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放大十倍再來看看這幅畫吧。這幅畫是宋代畫家宋馬遠畫的,而且這幅畫的歷史已經有有千年了。畫中只有一個很小的船還有一個老人坐在船頭上垂釣,這幅畫並不精細,甚至有一點違背常理。
  • 《看畫:如何欣賞世界名畫》:世界名畫背後的秘密,都藏在細節裡
    ——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近期比較瘋狂的消息是,切爾西老闆阿布花1.2億美元(約合8.5億元人民幣)拍下了世界級名畫《吶喊》,真的是有錢任性!可更多人的關注點在於,真的看懂了這幅世界名畫嗎?這本由英格蘭裔美國作家、藝術評論家查爾斯·亨利·卡芬撰寫的《看畫:如何欣賞世界名畫》,或許可以幫助你。本書使用簡潔通俗的語言,帶你輕鬆了解不同畫派、不同作品的技法與風格,讓你在名畫細節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與樂趣。
  • 畫家為酒店畫了一幅畫,掛在大堂60年,如今這幅畫值2億
    ,但沒想到的是,這幅畫卻在隨後不久擺脫了與酒店休戚與共的命運。一幅在酒店大堂掛了六十年的畫如今價值兩億的消息,很快引得商界和收藏界大佬們的側目,人們也不禁紛紛揣測,在這幅畫的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傳奇波折呢?
  • 她花1月畫出世界名畫,3次出售都被退回,如今成禁畫,無人敢買
    但買名畫就不一樣了,買家肯定要見到實物,確認自己喜歡這幅畫之後才會購買。 而如果一幅本來備受歡迎的畫,每次出售後買家都會驚慌失措地跑回來「退貨」,那這幅畫的內容就值得深究了。今天要說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故事裡的畫家叫做斯韋特蘭娜·捷列茨,她出生在烏克蘭,從小學習繪畫,長大後更是憑著精湛的畫技聲名鵲起。
  • 日本收藏一中國畫,畫上有船無水被稱千古名作,細看就知評價準確
    而且這幅畫不單是國人的心聲,日本方面的書畫專家也十分痴迷,稱它為千古名作,「千年難遇」,自然也是他們要收藏在本土不願歸還。那這幅畫的魅力究竟在哪裡?只看圖畫上的內容,你也許會覺得這是一幅簡單而平淡的教科書配圖:一個漁翁,一葉扁舟,漁翁正傾身垂釣,因為漁翁坐在有重量的船頭,船尾翹起,船上隱隱約約有幾絲微波,除此之外,圖畫中的其他地方都是空白。
  • 油畫大師去北京闖蕩,一幅畫只賣45元!20年後一幅畫翻1萬倍!
    文 / 小七各位繪畫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繪畫文化時,很多繪畫愛好者肯定都非常的喜歡,而且也會想到自己喜歡的繪畫名家,有的網友喜歡古代的繪畫家張擇端,他的《清明上河圖》那可是千年無人超越,還有的繪畫愛好者喜歡當今的超寫實畫家冷軍,冷軍的超寫實畫非常的逼真
  • 冷軍最貴的一幅畫,賣了7015萬,他到底畫了什麼?
    因為在超寫實油畫上的成就,縱觀畫壇,確實無人能出其右。超寫實油畫源自於西方的相片寫實主義,這種創作技法對藝術家的繪畫功底要求極高。超寫實油畫相較寫實油畫,在細節上的雕琢,確實有著天壤之別。不過,冷軍的超寫實油畫相較西方的超寫實,卻有著濃鬱的東方色彩,因為冷軍的超寫實創作,繼承的是寫生的技法,他的創作對象是實物、真人。
  • 她憑一個夢畫了幅「鬼畫」,3位買家受驚嚇退貨,如今成世界禁畫
    由此可見,夢至少在千年的發展史上,一直處在一個人類無法認知的狀態。儘管到19世紀,奧地利精神病醫師開創了夢和人類心理學掛鈎的先河,用《夢的解析》一書,科學系統地闡述了夢境和心理活動的關係。但這只是夢的一種解答方式,對於夢還有什麼潛在意義或表徵,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而在大部分夢境裡,夢醒後人們都很難記起夢裡面的細節。
  • 一幅老頭釣魚圖,被譽為千古名畫?放大10倍,他手中拿著什麼?
    既然是畫院,那麼平日裡一定會接觸過許多的名畫,而在裡面工作的人大都也是畫技超群。南宋時期保留下來的名畫中,就有一幅畫,上面就只是畫了一個老頭釣魚的場景,就被無數人追捧,流芳千古。這就是被譽為「神作」的《寒江獨釣圖》。畫個老頭釣魚,為何被譽為千古名畫?
  • 一部電影、一幅畫、一個人
    在商人和嶽母兩方面的壓迫下,為了給商人滿意的一幅畫,為了保護葛麗葉,最終在各種壓力下維米爾在葛麗葉身上找到了靈感,將她畫入畫中。45幅畫,每一個作品都是精品
  • 南朝吳均寫下一首千古絕詩,四句詩就像四幅畫,令人嘆為觀止
    南朝梁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吳均曾寫過一首經典古詩,風格自成一格,四句詩就像是四幅畫,讀來令人嘆為觀止,將古詩中寫景的高度提升了一個層次,也影響了千年以後的後人,在詩歌創作時其後也有類似的寫法,可謂將山水景致和人文底蘊融為一體,今天我們便要來一起品讀這首千古絕詩。
  • 《最後的晚餐》為何能成世界名畫?放大20倍,多出的手是誰畫的?
    現在在義大利米蘭的聖瑪利亞感恩教堂收藏著一幅世紀名畫,這幅畫以《聖經》中的耶穌死前與十二門徒最後一次一同進行晚餐為題材,畫中人物的神態,動作,以及細微的心理活動都用精細的筆觸給刻畫出來
  • 18歲天才少年的遺世之作,一生只畫了這一幅,火了一千年
    這幅畫的每次亮相,都意義重大。時間退回到千年以前,這幅畫同樣也是歷代帝王心頭上的「寵兒」!宋徽宗第一次見這幅畫時驚嘆:「朕十八歲時,斷然畫不出此等青翠河山,此方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在眾多藏品之中,為何這幅畫單單能獨步古今、雅俗共賞、令人折服,神奇般地統一相隔幾千年的歷代帝王和現代人的審美?這幅畫是幅「奇畫」!這幅畫就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國家一級文物《千裡江山圖》。請橫屏欣賞這幅傳頌千年的《千裡江山圖》原跡
  • 唐太宗見太液池有隻怪鳥,急召閻立本作畫,為何這幅畫沒流傳下來
    這故事流傳千古,其中的畫,卻因為一種原因沒有流傳下來。您可知道是什麼原因?剛到地方,還沒來得及歇上一口氣,就要飛快地將眼前的怪鳥場景描繪下來。 當時閻立本在眾目睽睽之下,獨自一人趴在水池邊,用絹鋪在地上,再手揮彩筆描繪池中水鳥。
  • 這幅畫為什麼能和《蒙娜麗莎》齊名,成為世界三大名畫之一?
    我們知道在西方繪畫史中,有三幅畫是名作中的名作,他們分別是分別是《蒙娜麗莎》、《宮娥》和《夜巡》。這三幅畫並稱為世界三大名畫。《蒙娜麗莎》和《宮娥》你也許並不陌生,而《夜巡》相比較而言似乎低調很多,這幅畫為什麼能和《蒙娜麗莎》齊名成為世界三大名畫呢?
  • 《木石圖》|東坡肉是真的,但這幅畫就難說了
    這幅突然出現的《木石圖》,居然被某權威機構鑑定為蘇軾唯一真跡,這就有點意思了。蘇軾在繪畫上擅長墨竹、枯木、怪石,還首次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可以稱得上中國文人畫的鼻祖。畫作雖然不多,但都是珍品,價值連城。據史料記載,《木石圖》自成畫以後,就一直秘密流轉於各個名家私藏。1931年,抗戰全面爆發之後,《木石圖》才流入日本,此後下落不明,直到近兩年才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