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的性能和便攜性一直是個相互矛盾的問題,追求輕薄便攜就意味著必須在性能上有所放棄,而性能強勁就必然會體積巨大,發熱量驚人。因此筆記本發展到現在出現了兩個極端分支——超級本和遊戲本,一個追求極致輕薄便攜,一個個頭龐大性能媲美臺式機。可有的人想將二者通吃,擁有一款輕薄的筆記本在工作的時候便於攜帶,出色的遊戲性又可以讓自己在閒暇的時候能痛痛快快地玩遊戲。如此「魚與熊掌兼得」的好事難道只是黃粱一夢?別說,還真就可以實現,那就是額外配置一塊「外置顯卡」。小菜今天就和大家說說外置顯卡到底是個什麼鬼。
早期的筆記本電腦顯卡性能都比較低,想要玩遊戲的極客們便有了外接顯卡的想法,同時外接顯卡的方案還能讓只有集成顯卡的筆記本電腦獲得遊戲性能。於是為了滿足遊戲玩家們的各種需求各大廠商可以說費勁了心思。筆記本外接顯卡因此逐漸興起,在2008年終於有廠商推出專為筆記本設計的外置顯卡擴展塢,經過近7年的技術更新與市場變幻,產品已經愈發成熟,了解外接顯卡的人也越來越多。
筆記本外置顯卡套件
不過很多人都覺得筆記本外置顯卡簡直就是扯淡,因為筆記本外置顯卡擴展塢價格昂貴,而且兼容性不好,體積又龐大,顯卡擴展塢還需要外置電源,除非是在家庭或者工作場地固定使用,一旦外出,其可用和實用性幾乎可為零,除了可以大大提高遊戲性能,似乎就沒什麼優點了,還不夠折騰的。不過對於喜歡DIY和重度遊戲依賴的人來說,這些都不是事。還有什麼方案能比給筆記本外置高性能顯卡更好地解決筆記本玩遊戲的問題?你說用臺式機?有的人偏就不喜歡用臺式機你有什麼辦法,所以說目前來看,筆記本外置顯卡還是有它存在的意義的。
外置顯卡裝置
接下來小菜就帶你回顧一下筆記本外接顯卡的發展歷史以及對該技術的未來展望,對此感興趣的朋友,請繼續往下看。
外接顯卡的需求 提升遊戲性能
華碩在2008年在全球率先推出XG Station筆記本外置顯卡方案。採用從筆記本ExpressCard插槽引出的PCI-E X1接口,外接一塊GeForce 8600GT顯卡。同時,華碩還獨具特色的在XG Station的面板上提供一塊LED屏幕,可以顯示系統音量、GPU頻率、GPU溫度、遊戲幀速、GPU風扇轉速等信息,並可直接通過旁邊的旋鈕進行顯卡超頻。
華碩 XG Station
華碩的想法雖好,但內置的8600GT顯卡不可更換,上市的價格竟然高達3999元,玩家們高呼這價格還不如買一個臺式機。次年,技嘉也不甘落後推出了可外接獨立顯卡的筆記本電腦M1305。它以擴展底座的形式外接一塊GeForce GT 220桌面顯卡,雖然它和華碩的方案相比體積更小。但這個方案同樣不可更換顯卡,並且價格同樣不低,最終的下場也是和XG Station一樣沒有獲得玩家的認可,僅僅只是曇花一現。
技嘉M1305
雖然如今SONY電腦已經不復存在,但我們不可否認其對於筆電產業所作出的貢獻,誕生了許多設計超讚的筆記本電腦,比如其在2011年推出的新一代VAIO Z2旗艦輕薄筆記本。
Z2史無前例的將一顆標準電壓的i7處理器塞進了超薄機身內,重新設計了雙風扇散熱模組保證散熱性能。13.1寸1600x900解析度(高配1920x1080)液晶屏幕,內置RAID 0固態硬碟,背光鍵盤,碳纖維外殼設計實現極限輕薄和堅固,還可以加裝底座式外掛電池獲得超長的續航時間。雖然機器只內置了HD3000的核心顯卡,但是它還附帶一個內置了AMD Radeon HD 6650M獨立顯卡的超薄擴展塢,通過Light Peak光纖接口解決傳輸帶寬的問題,怎麼看都是一款當時筆者心中的完美筆記本電腦形態。
VAIO Z2
但這款Z2的外接顯卡方案主要針對的是商務人士,HD 6650M獨立顯卡的性能想要玩遊戲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雖然sony黑科技的外接顯卡方案看似完美,但還是無法滿足遊戲玩家的需求,低配就要將近1w5的售價也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微星在去年年末發布了一款封閉的顯卡擴展塢,封閉到目前只有它旗下的GS30筆記本可以使用,GS30本身沒有獨立顯卡,所以這和我們上文的思路比較相似。但是微星在接駁設計上的設計比Alienware還要專制封閉,並且很不方便。GS30採用了商務本上經常有的擴展塢設計思路,需要把筆記本放在擴展塢上面才能使用獨立顯卡。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筆記本擺放起來也會顯得很奇怪。
msi顯卡擴展塢
今年初,Alienware也發布了一款顯卡擴展塢,後來的Alienware全系列筆記本都預留了這個埠,其實這就是一個完整的PCI-E接口,基本能把顯卡的全部性能發揮出來,但在我們的測試中,這個顯卡擴展塢理論上只能使用公版顯卡,這一點實在太不方便。而且這款顯卡擴展塢的接口是Alienware專用的,對於顯卡配置本來就不是很弱的Alienware來講,它存在的意義並不是很大。
Alienware顯卡擴展塢
低壓處理器將是未來筆記本的主流配置,縱觀搭載酷睿5代i系列處理器的筆記本,一水的低電壓U。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筆記本發展到現在,性能已足夠日常使用,更低的功耗和更持久的續航時間對用戶來說更加重要。這麼一來,一臺未來主流筆記本的硬體配置幾乎就已經在我們的眼前:低壓低功耗處理器,使用處理器中集成的核芯顯卡,沒有配備獨顯。那麼想要玩遊戲,在沒有性能強大的臺式機的時候,一個外置顯卡裝置將會是你最佳的選擇。
民間有大神 DIY外接顯卡方案
看完了各大廠商的外接顯卡方案,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都有幾個共同點:不可更換顯卡、貴,這致命的兩點就使得它們無法被用戶所認可。既然廠商無法帶來完美的外置顯卡方案,遊戲玩家們變開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己DIY出了在保證電源功率的情況下任意更換桌面顯卡,並且投入成本不高的外置顯卡DIY方案。
民間DIY外置顯卡
這類DIY方案大多都是利用的筆記本電腦中的Expresscard接口或者主板上空餘的Mini PCI-E接口來進行數據交換,通用性比較高。但由於傳輸的帶寬的限制,無法發揮桌面顯卡的全部性能,並且由於是DIY組裝,顯卡的穩定性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且也不是很美觀。所以該方案只在少數喜歡折騰的網友手中小範圍使用,門檻仍然比較高,易用性較低。
外置顯卡連接方式
通過淘寶購買了一個功率足夠的外設電源用於給顯卡供電、一個EXP GDC設備,連接筆記本的expresscard接口,另一面的接口是mini HDMI、一個EXP GDC主板用來連接外置顯卡以及一根HDMI線。這樣一來我們的改造顯卡的基本材料就準備就完成了。最後別忘了選一塊性能強大的顯卡,至少要對得起這一番折騰。還有,現在很多的筆記本都已經沒有expresscard接口了,那麼你就得將筆記本拆開,連接上面的mini PCI-E接口。你說什麼?你的本子上這個接口也沒有?開玩笑,你的本有無線網卡吧,那就把無線網卡拆了。
外置顯卡套件
成本上說,外接套件成本大概在300元上下,並不太高,但加上一塊性能不錯的顯卡,整體成本就至少要1500元。如果您是個對遊戲沒有過高要求的用戶,那麼就沒有折騰的必要。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筆記本可能會出現「挑卡」的情況,目前民間外接臺式機顯卡還不是非常成熟,安裝過程也比較複雜,更適合一些有一定動手能力的DIYer。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外接獨立顯卡還是有它的局限性的。首先,外置的獨立顯卡的TDP不能太高,目前市面上所售的適配器最大為220w,那也就是說所選用的獨立顯卡最好是GTX 980或R9 290以下的顯卡。其次,外接獨立顯卡的筆記本的CPU也要有足夠的性能,這樣才能夠將顯卡的性能發揮出來。建議選用酷睿i5以上的CPU,CPU才不會拖顯卡的後腿。有網友做過測試,移動處理器酷睿i7 4700MQ與桌面i7 4770k相比能夠發揮顯卡90%以上的性能,這點性能損耗還是可以接受的。
未來的發展方向 通用筆記本外置顯卡方案
Alienware以及msi在筆記本外置顯卡領域的嘗試,完美的解決了外接顯卡帶寬的問題,使得桌面顯卡的性能終於得以在筆記本電腦上全面釋放。但是他們的方案目前都只適用於自家的特定型號筆記本電腦,其他的筆記本電腦都是無法使用的。那麼未來的外接顯卡方案會如何發展呢?答案就是目前流行的通用接口。
小菜覺得筆記本外接顯卡一定會慢慢地從一個小眾方案變成大眾消費者都喜聞樂見的事兒,如果想實現這個願望,通用的接口標準和大公司的牽頭支持是兩個充分必要條件,尤其是通用接口標準,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USB Type-C將是未來筆記本外接顯卡的一個最熱門接口,它豐富的擴展性和超高的傳輸速度在新MacBook中我們已經領教過。
MacBook的Type-C接口
而有意思的是今年六月份的一則新聞:英特爾高級副總裁Kirk Skaugen宣布,即將發布的新一代Thunderbolt 3將與USB Type-C統一埠,兼容USB 3.1標準,未來的USB Type-C設備可直接插在Thunderbolt 3接口上使用。這也就是說,在通用接口的戰爭中,USB獲得了勝利。
雷電接口
兼容USB 3.1標準的USB Type-C接口的最高速度是10Gbps,與第一代雷電接口相當,換算成我們能理解的速度就是1.25GB/S。這個速度已經比無線網卡的mini PCI-E接口快了不少。USB Type-C接口的優勢在於開放、通用,它將是未來最普遍的接口之一。
但如果單純地討論速度,我們能夠想到的第一個答案仍然是Intel牽頭的Thunderbolt。事實上,這個方案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經有國外網友在MacBook Pro上面實現了,他利用MBP的Thunderbolt 2接口連接了一組GTX 780 SLI。不過這事兒後來就沒有下文了。
外置GTX 780 SLI
外置GTX 780Ti
不久前,Intel和蘋果攜手發布了最新的雷電3接口標準,雷電3接口的速度高達40Gbps,也就是5GB/S。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Intel官方宣布雷電3接口將支持外接顯卡。未來任意一臺配備了雷電3接口的筆記本都可以通過這個接口運行完整規格的獨立顯卡。
Thunderbolt 3速度示意圖
速度快、可擴展性豐富是雷電接口的最大優勢,在之前的版本中,雷電接口幾乎可以實現所有常見的數據傳輸任務。但需要注意,雖然雷電接口和mini DP是通用的,但二者的功能差的很遠,mini DP只能作為顯示輸出,很多Windows筆記本中都只是配備了mini DP而已。
雷電的最大劣勢在於它的成本太高,Intel高昂的授權費用讓很多OEM廠商望而卻步,只有蘋果一直在旗下的筆記本中應用(雷電接口的研發也有蘋果的一份力),但蘋果在最新的MacBook中也放棄了這個接口。
MacBook Pro接口
事情到這裡似乎又變得迷茫了,既然雷電3接口和USB Type-C是通用的,那麼能夠在雷電3上外接的顯卡是否能在USB Type-C上接入呢?
答案看起來是肯定的,但想想又覺得不太對,畢竟這是Intel的技術,它真的會免費開放給沒有授權的OEM廠商使用嗎?不過即使Intel不允許雷電3的外接顯卡連接在USB Type-C上使用,我相信也會有廠商在開放的USB Type-C上開發出相應的工具,就像用mini PCI-E接口連接的外置顯卡一樣。
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關於筆記本外接顯卡,我認為可以將雷電3和USB Type-C看做高端版和入門版的區別(如果二者可以無差別地接入外置顯卡),但不排除Intel會在新的雷電接口上添加某些特殊的晶片或協議以實現更高的執行效率,這是大公司自主研發的優勢。
理論上只支持USB Type-C的外接顯卡設備將會有著超高的性價比(與雷電3相比),雖然速度和效率會有所下降,但也足以滿足大部分主流遊戲的需求。
外接顯卡將會給輕薄的筆記本帶來更多可能,或許在未來的某天,你可以在MacBook Pro上玩兒《GTA》,可以在戴爾XPS上跑《極品飛車》。
最後還是要說一句,研究筆記本外置桌面顯卡並不是一種無意義的折騰,想要玩遊戲有的人喜歡用臺式機,有的人就偏喜歡用筆記本。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習慣,筆記本有著臺式機不能比擬的移動性和自由性,想要一臺設備兼顧遊戲性和移動辦公性,外置一個顯卡也許是一個遊戲發燒友最好的選擇。正式又抱著這種想法的人存在,筆記本外置顯卡方案才能發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