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覺得,家裡是孩子最安全的地方,但有很多意外,往往就發生在家裡。
兜媽最近看到一連串「孩子發生意外墜樓」的新聞,實在是令人心痛,也許家長們覺得這些離自己還遠,可這種事真的是每天都在發生,家長們千萬要當心!
連續幾天有兒童墜亡發生,家長要當心
1. 就在昨天(8月1號),晉江市有個4歲男孩,從13樓墜亡!
事發時,母親臨時有事外出,只有男孩和5歲的哥哥被留在家中。
事發公寓
根據報導,男孩墜落在所住公寓2樓的玻璃露臺上,留下斑斑血跡,令人心痛不已。
而這棟公寓沒有裝防盜網,窗戶可以向外推開,就此留下了隱患。
2. 在前天(7月31號),漳州市有個4歲男孩,從14樓墜落至4樓,不幸身亡。
當時,家裡只有爺爺在家,可突然就發現孩子不見了,家人四處尋找,才發現男孩砸在4樓平臺的花盆上。
根據鄰居介紹,這一層都有裝隱形防盜網,但孩子還是墜落了。
3. 再往前一天(7月30號),杭州有個5歲男孩從16樓墜樓身亡。
有目擊者說,孩子掉下來時沒看見有很多血,不過小孩被放平後,嘴裡有大口大口的血流出來,場面令人心疼不已。
根據報導,當時奶奶趁男孩在睡覺,就帶著另一個孩子去上興趣班,但只離開了十分多鐘的時間。
就在這段短短的時間裡,孩子睡醒,發現家裡沒人,他可能是害怕,跑到陽臺上張望。
這戶人家的陽臺上曬了很多衣服,卻沒有玻璃窗和保護籠,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孩子的生命突然結束。
4. 時間再往前推,7月27號,杭州有個4歲女孩,從家裡的衛生間墜亡。
根據報導,事發時,家裡外公、外婆、阿姨都在,還有兩個其他孩子,當時4歲女孩一個人在房間裡看電視,直到吃晚飯時,家人才發現孩子不見了。
經過一番尋找,才找到孩子,不過她已經沒有了呼吸,送到醫院搶救了一個小時,也沒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女孩是從家裡的衛生間摔下去的,家人說,家裡所有的窗戶都安裝了防盜窗,就是這個衛生間沒裝,沒想到這唯一的疏漏,斷送了孩子的生命。
本來過了這個暑假,孩子就要去上幼兒園中班了,她的人生還有無數可能,卻就此中斷,是在令人惋惜。
進入夏天,孩子意外從高樓墜落的新聞好像變多了,在網上一查,就在剛剛過去的7月,至少發生了15起孩子墜亡的事件!
而沒有被報導的事件,又有多少呢?不忍去想孩子們所經受的痛苦,但家長們一定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為什麼夏季兒童墜樓事件多發?
根據統計,每年的5月到10月,是兒童從高處墜落事件高發的時期,為什麼會這樣?
1. 夏季開窗通風
氣溫逐漸升高,儘管有空調,但不會整天都開著。
不少家庭都會打開門窗,來通風透氣,如果門窗沒有防護欄,家長又一時不注意,孩子就可能不慎從這些地方跌落。
2. 孩子生性活潑
據統計,墜亡的兒童主要是4-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
但他們對可能的風險卻缺乏認識,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可能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
之前兜媽看過一個視頻,兩個孩子在高樓的窗臺上行走嬉鬧,著實令人心驚。
3. 被動畫片錯誤引導
年幼的孩子認知能力還不足,有時看到動畫片裡的場景,會把它做成現實,甚至去模仿。
之前,在蕪湖有個6歲女孩,撐著一把傘,從13樓縱身跳下,摔成重傷。
原因只是她受到動畫片影響,想要模仿其中情節,所幸被及時送往醫院,才撿回一條命。
4. 家長的忽視
根據兜媽看到的新聞,多數墜亡的孩子,都是一個人在家,或者脫離了家長視線,最終釀成了悲劇。
如何預防孩子墜樓
孩子一旦墜樓,後果就不堪設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做好預防,該怎麼做呢?
1. 做好安全防護
簡單的一個圍欄,能守護孩子,不讓他們翻出。有些小區禁止裝防盜窗,也可以在室內裝好圍欄。
但是家長們要注意,根據國家《住宅設計規範》規定,圍欄的高度要高於90釐米,護欄的間距要小於11釐米。
如果高度低了,孩子可能翻閱出去,如果間距大了,孩子也可能鑽出去。
此外還有一種「隱形防盜網」雖然看起來有用,但家長要考慮到,孩子有可能用手把它給扒開的風險。
就在7月20號,福州有個7歲男孩,一個人在家,不知道為何鑽到窗戶外面,站在空調外機上,用手扒開了隱形防盜網,結果不慎墜亡。
此外,在門窗旁邊,不要有任何可以攀爬的東西。
2. 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
不少家長都會跟孩子說墜樓的風險,但只是說說,有時很難引起孩子的重視。
家長們可以用做實驗的方法,給孩子舉個例子。
比如用一顆雞蛋,讓它從高處落下,被砸碎,然後告訴孩子,你要是從高樓落下,也和這個雞蛋一樣(實驗在家裡做就好,可別高空拋物)。
還要在看動畫片時,也要提醒孩子,有些行為是很危險的,不能模仿。
3. 家長要多留心
家長的注意,是孩子安全最好的保障,一旦留下孩子一個人在家,他可能害怕慌張,做出危險舉動。
家長不要有僥倖心理,有急事不能帶孩子,最好請其他人幫忙。
另外在帶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沉迷於手機!英國一項數據顯示,有24%的父母承認,自己因為玩手機,導致孩子差點遇險。
每次兒童意外受傷死亡的新聞,都是一次鮮血淋淋的教訓,家長可要警惕,別因為一時的疏忽,讓悲劇在自己孩子的身上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