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一條老街,對於許多人來說,逛老街是一種情懷。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總會去當地的老街逛一逛,尋找這座城市的歷史。然而,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有的老街不可避免地衰落下來。斑駁的牆體、窄窄的街道、木扇門的咯吱聲,老街就像是被歲月磨礪過的老人,一直在向我們輕聲訴說著往日的記憶。今天就給大家聊聊麗水的碧湖老街,它曾有過繁華的過往,如今卻日漸衰弱,讓人感到惋惜。
碧湖平原是甌江流域最大的衝積平原,在這片廣袤的平原上,有一個歷朝歷代深受甌越文化薰陶的地方,這裡便是壁虎古鎮。碧湖舊時稱「西鄉」,曾被譽為是「處州糧倉」、「邑西一都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座古鎮上的古街巷、古商鋪,也正在慢慢地向我們告別。
碧湖老街曾是鎮上最熱鬧的地方,車水馬龍,南貨北貨購銷兩旺。除坐賈和作坊之外,還有走足的小販,跑江湖的好漢,三教九流,不絕於市,趕集的摩肩接踵,熱鬧非凡。古街沿街店鋪林立,大小不一,新舊不一。街道較闊,有些地方有過街樓。街旁皆為明清所建的木結構瓦房,建築高低錯落,層次豐富,視野開闊,通風良好。
這些存於老街中的古老店鋪,至今還保留著舊時的木板門面,門上對聯早已是多層疊加在一起。老街還在,而她的容顏,在我們不知不覺中老去,沒有往日的風採,老態而滄桑。蜘蛛網遍布簷角,一處一處;泛黃甚至發黑的紙張貼滿屋外,一層一層;許多古老而別具韻味的老門如今都被當成後門或是側門,加上一把鏽跡斑斑的鎖,從此無人問津。高高的挑梁,木廊木柱,幾株狗尾巴草,扦插在屋頂的黛瓦上,終日不見陽光的牆角布滿了青苔。
腳下,一塊塊青石板鋪就的小徑,歷經歲月的洗刷,平滑如鏡。沿街的店鋪,大多已退去了商業功能,變成了純粹的住家。只有少數家族傳承的老店,理髮店、草藥店、小吃店、衛生室、打鐵店、棉匠店……它們都存在於古街之內。只是商鋪內傳出的麻將聲、長椅上的鼾聲,還有拆除舊房的敲打聲,混雜成片,讓這條古街道不再純正。
碧湖的舊民居稍有財力的都是徽式小院,四周圍牆,中間有天井,房屋有客廳、正房、廂房、廚房區分。但戲院弄6號的沈宅卻最為特殊,它建於民國十六年,外觀堅固厚重,立面裝飾具有十足的西洋風格,工藝十分講究,獨具匠心,充分體現了西洋建築高雅華麗的氣勢。屋內廳堂及軒廊上的梁、枋、闌額、牛腿等均施以雕刻,題材為吉祥動物和富有一定寓意的植物花卉、亭臺樓閣等。
老大街除三街燈至毛弄井一段還有些商店外,上街、下街、內湯街都成為單純的住宅,早已沒有了往日的繁華,這也是社會進步必然的結果。這是一條退去繁華的老街,城市的世外桃源,別有一番韻味。那麼,你有聽說過碧湖老街嗎?對於這條老街都有哪些想說的?如果有機會你願意到這裡走走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