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國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上下再依照制度的不同,給予大小不等的退休金。
那古人怎麼退休呢?幾歲退有沒有錢呢?現在65歲退休又是怎麼來的呢?
那麼故事開始了 ,最早是沒有退休的,因為很少有老人,如果出現白髮老人都要供起來,當神明拜,祈求自己長壽。
在石器時代,每個人都是工作到死,聽起來很可憐,但不用緊張。
那時候平均壽命只有15到20歲,比如從13歲開始工作,你只需要工作2到7年就可以退休,當然你13歲也要開始交換基因了。
然後就這樣過200萬年,來到聖經記載的時代,大概是西元前1300年。
雖然人類壽命往上提高了一些,但這時人沒有退休制度,不管你活到幾歲,
你還是得一直工作下去。
但那時老年人仍然是少數,平均壽命只有28到36歲而已。
但如果真的活到了老年怎麼辦?
根據那時的社會文化習慣,會幫你轉職。
有可能會從農夫、戰士、轉職為族長,法官或者是祭司。
從拿鋤頭,拿刀拿槍轉職為低勞動力的靠嘴巴工作,也算是另類退休吧。
進入到中古世紀,人類活得更久了,也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口。
不過退休在某種程度上仍是有錢人的專利,因為大多數人根本不可能存夠足夠的錢,
讓你整天無所事事。
老年人或許沒體力了,但為了錢仍然需要工作,可以稱之為半退休吧。
所以跟聖經時代一樣,只是轉職而已。
像是奶奶級的人可以當媒婆或是紡織工,而爺爺級的人,就轉而當個結婚公證人等顧問層級的角色。
這時還要製造另一個退休場所。
就是教會。
中古時代的歐洲都是基督教,神權很大,教會當然也都很有錢。
如果人老了沒辦法工作,可以搬去修道院之後就是每天過著祈禱和沉思的日子,只要遵守修道院的規定,教會就會養你。
接著我們聊聊中國古代是怎麼退休的。
一般的平民百姓來講,中國都是養兒防老,年紀大了自然有小孩或宗族來養你。
因為和西方比較起來,中國人非常講求孝道。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
講的是孝順的3個境界。
除了能養活父母是最基本的層次,要讓父母覺得開心。
在歷代經典與官方強力洗腦下,孝道的精神已經深入人心。
基本上古人的父母健在,兒子一般不會出遠門,也不會分家。
你要是不孝,可能比殺人還嚴重。
而古代中國人生的又多,還真的不用擔心退休的問題。
先看能不能活到老年比較重要。
像是社會到最頂端的皇帝,享受著當時時代最高水準的醫療又衣食無憂。
平均壽命依然只有40歲上下而已。
那社會高層,中國官員的退休制度呢?
這沒什麼好說的,歷代規定就是70歲,
因為杜甫說過,人生70古來稀。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印象中清朝很落後,20世紀初,萊特兄弟都在天上飛了,但清朝武官導入一個比較先進的制度,層級越低的武官則必須越早退休。
像是基層軍官,像是現在的連長排長,強制40歲退休。
因為考慮到中低階軍官的體力活大老了沒體力當兵,對國家不是什麼好事,
這點跟現今的服役年限,制都差不多。
像是宋朝軍事,為什麼這麼爛呢?
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宋朝沒有強迫退休制度,一堆老人站著茅坑不拉屎,難怪怎麼打怎麼輸。
說明了古代中西方的退休制度,那正式把退休制度規範在法律裡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答案就是一板一眼。
又守法的德國人,任何事情都要有規範和守則 覺得只要有「sop」(即標註作業程序)就能提高效率。
現今的退休制度,在1881年,德國總理俾斯麥的設計,俾斯麥在我們教科書裡的形象是鐵和血,在普法戰爭、德意志的誕生出來露個臉,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但實際上普法戰爭後,他仍繼續擔任德國首相,並自己打造德國成為一個現代福利國家,變成歐洲乃至於世界強國。
而國家的骨幹是什麼?
就是勞工。
俾斯麥試著給勞工更多的福利與安全感,不但可以穩定社會,更可以刺激德國經濟成長。
所以一開始的退休金制度就是為了安撫勞工,維穩用的,最後德國在1883年通過了疾病保險法。
1844年事故保險法和1889年老年與殘障保險法,這3個制度類似我們現在健保勞保與退休制度,放在當時,誰也沒想過可以這樣做,可以說是非常先進與前衛。
有了健全的制度搭配認真的民族性格,之後德國成為一頭猛獸,並開啟了一戰二戰。
在歐洲一挑全部的故事就不多說了。
對了,有人說俾斯麥當時65歲,所以自己制定65歲退休。這是個謠言!
因為德國最早是70歲退休,直到他死後,德國才改為65歲。
時間來到21世紀。
雖然現在政府都有退休金制度,但政府需要權衡社會的發展,不一定有這麼多錢來發退休金。
政府的退休金僅供你生存而不是生活。
像是臺灣近年來逐步的年金改革導致軍公教人員少了百分之八十,退休金大幅縮水。
所以退休生活要過得好,
還是得靠自己。
#退休#
我是Top先森,跟你一起學習課本沒教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