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讀城之旅 | 臺北 「紫藤廬」 與 「食養山房」

2021-02-07 聲聞於野SONDER

臺北,在冬天雨季來臨之前,還是很舒服的。既然這次去臺灣是訪茶之旅,臺北市裡的與茶相關的知名之地,總歸要去打卡的。這篇介紹的是臺灣茶文化的朝聖地 「紫藤廬」 和 「食養山房」 。


龍應臺說,臺北有五十八家星巴克,只有一家紫藤廬。紫藤廬所在的建築物已有80多年歷史,因屋前有3棵老紫藤攀纏而得名。這裡是臺灣文人匯聚地,很多知名作家常來小聚,以茶會友之所在,文化氣息濃鬱。大陸如今裝幀古雅的地方很多,但就是少了一份文化情懷,硬體容易,軟體難成。紫藤廬不僅有茶文化,更多的是歷史和文化的積澱在這裡。

這是座列入當地政府歷史保護的舊時日式矮屋,外面沒有標識,我們晚上來,若不是的士司機熟悉,還真是很難找。看起來完全是一個自家院子,穿過紫藤架,才能進入屋內。

▲紫藤廬入口

大廳的接待區域,展示著各種茶葉和茶器,據說,有些茶器是曉芳先生早期特意為紫藤廬定製的。而且,這些茶器,都是給來喝茶的客人用的,並不會因為大師的知名度,而把茶位費抬高,很是親民。

▲紫藤廬大堂

書桌上擺著可供客人隨手翻閱的書籍,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紫藤廬室內

幽雅的大廳內,分列著大小不一的桌椅,供客人隨意選擇,拿上一本書,喝上一杯茶,愜意的傍晚,有位美女在消磨時光。

▲紫藤廬室內

康熙大帝的真跡耶,博物館藏品級的文物了,估計是周渝先生的私藏吧。

▲紫藤廬室內

老屋改造前的舊貌,還有照片留存。

▲紫藤廬室內

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的創辦人),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的于右任的草書。不知,是否為前任屋主周德偉教授所藏,於老病逝於1964年,想必二者,有過交集的吧。

▲紫藤廬室內

我們一行人進入裡面的日式榻榻米包間,晚餐過後開始品茶。茶單送上,超有文化氣息。


▲紫藤廬茶單

內部的茶品,也都有自己非常文藝的名字,好在下面都有茶葉品種產地介紹,可以看的一清二楚,點的明明白白。

▲紫藤廬茶單

茶館的茶藝師先來為我們泡第一道茶,我們一行人揪住小哥問個不停,讓他看出來這幾位大陸來的茶客,竟然都是專業人士,泡起茶來,不免有點緊張,哈哈。

▲工作人員泡茶

讓小哥去忙了,我們自己來泡。邊品邊研究幹茶、湯感、葉底之類的,每一道茶,都喝的也明明白白的,我們也是認真學習的好學生。

▲自己上手泡茶

紫藤廬裡,就餐時拍的唯一一張合影,有一位是特意趕來聚會的臺灣朋友LINDA,另外一位趕來聚會的臺灣朋友來晚了,沒有上鏡。話說紫藤廬的套餐也不錯。

▲就餐時的合影


座落在汐止新區的食養山房,是一家禪意濃濃的私家菜館,無菜單料理,需要提前預約。我們晚上趕到,先網上找幾張明亮的照片分享。座落在山中的建築,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白天來,可以看見周圍的池塘和花田。

禪意空間按山林自然環境而建,據說,開店前,學設計出身的林炳輝先生花了近兩年時間去感受汐止的山林,透過大片的落地玻璃窗,把自然山林景色引入。食養山房是飲食界的 「桃花源」。

▲林炳輝先生和他的食養山房(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訪茶歸來已是暮色濃濃,跟著導航找到停車場,步行經過一小段路,進入6號空間。食養山房的工作人員也是十分的負責任,因從陽明山搬來已經換了新地址,特意電話打過來囑咐叮嚀。

進入室內,已是滿座了,唯一一個空的包廂,就是預留給我們的了。不記得哪個公眾號宣傳說食養山房一個月只接待三十人的?那估計是老黃曆了。

我們就餐的日式榻榻米空間,多少感覺有些昏暗呢。

白色宣紙配上竹廉,一切都是回歸自然的感覺。

新鮮的花材,估計是一早,山中採的吧。隨意放的一本書,仿佛是主人倡導的沏茶讀書賞山林的意境。

食養山房的菜品,以養生清淡為主,這幾年菜單變化不大,吃貨朋友們可以網上搜索。下圖的海鮮拼盤,是擺盤最豪邁的一道菜,不過吃起來還是蠻清淡的。

個人非常喜歡他的小品,比如桂圓芋泥,百香果甜品。


下圖便是大名鼎鼎的蓮花入湯菜品了。乾燥的蓮花遇到熱湯便會緩緩綻開,最後花開在湯上,非常的唯美。

雖然一道道清淡料理看著飽足感不是很強,但還沒等主餐上來,已經有些飽了。每一道菜品品嘗完之後,才會上下一道,不同的菜式之間,也會換不同的茶飲來搭配,步調慢而和緩,讓人吃的很是舒服。只可惜是晚上,無法欣賞戶外的風景,也因為太晚,沒有嘗試它的茶道體驗,下次,一定補上。


紫藤花開的季節,手裡捧一本書,坐在紫藤廬的窗邊,看院落裡面陽光穿過藤葉花瓣,再有一壺茶相伴,定是可以呆上一下午的。

食養山房,山林裡,木屋內,一安、一靜、一心、一禪,自在清淨,完全可以呆上大半天。

臺北一壺茶,紫藤廬與食養山房,都是可以一去再去的地方。

- END - 

文字 | 梅麗爾少校

圖片 | 嘵山堂訪茶小分隊

編輯 | 梅麗爾少校

 

相關焦點

  • 一次深度的臺灣遊學丨臺北故宮 食養山房 紫藤廬 春餘園子……
    食養山房主人-林炳輝老師走進食養,深入茶道,簡單的去體悟當下一杯茶,將自己的能量和領悟注入茶湯中,帶著對茶的傳承的了悟進行品味,紅透海峽兩岸的茶界大師林炳輝將一同品茗論禪,並針對茶道的多個方面進行深入講解,將生活美學
  • 臺灣美食之旅(一):食養山房
    並不是虛張聲勢,一是空間有限,想來的人太多,二是所有的食材及茶都需要精心準備,有時候老闆林炳輝寧願讓位置空著,在材料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關門謝客。 我們這次拜訪的食養山房已經是第三代了。
  • 山房築VIEW | 世外桃源之食養山房
    八天時間環島一周,在寶島臺灣,我們體驗了冬季到臺北看雨,在宮崎駿的取景地九份邊品嘗當地有名的芋圓邊欣賞著基隆港,在日月潭感受由春光明媚到水沙連的景象,在阿里山看2000多年前的檜木,在北回歸線感受冬夏的分界,在貓鼻頭遙望南太平洋、在火車上品嘗便當等等,旅遊中一半是觀景,一半是感受文化。
  • 山房築VIEW | 世外桃源之食養山房
    八天時間環島一周,在寶島臺灣,我們體驗了冬季到臺北看雨,在宮崎駿的取景地九份邊品嘗當地有名的芋圓邊欣賞著基隆港,在日月潭感受由春光明媚到水沙連的景象,在阿里山看2000多年前的檜木,在北回歸線感受冬夏的分界,在貓鼻頭遙望南太平洋、在火車上品嘗便當等等,旅遊中一半是觀景,一半是感受文化。
  • 臺灣有個桃花源,叫食養山房
    林炳輝的食養山房,從外觀到內質,都秉持了這樣的理念,將人為因素降低到最小,卻將自然之味發揮的淋漓盡致。食養山房,食在味道,養志調心,山居歲月,房中書屋。陽光照過庭中嫣紅的櫻花樹,打在原木厚桌上。桌上,一支月桃枯枝在素樸的竹簾上伸展姿態,時光在此也忍不住放慢了腳步。
  • 藝動 · 心致 | 高界文化臺灣藝術之旅
    全程享用知名臺灣美食【食養山房無菜單料理】上下滑動顯示更多圖片食養山房位於汐止西北方的五指山中。 【樂埔町】樂埔町取自「快樂茁壯的沃土」之意,融合「景、食、藝」生活美學的樂埔町,是結合美食佳餚、空間景觀和藝術文化的文化創意空間。特別的是,在這個日式風格的歷史建築內,你可以享用到以臺灣在地食材烹調的法式饗宴。
  • 尚品臺灣~藝文茶體驗之旅
    」,有一種藝文標籤叫「雲門舞集」,有一種來自山林的傳奇叫「優人神鼓」,有一種讓人靜心的茶空間叫「食養山房」,還有一個生命安頓之所,叫臺北書院。        食養山房,是我們開啟臺灣藝文茶之旅的第一站。雖然隱匿於山水之間,卻是人們憧憬和嚮往的地方。
  • 最美禪意山水餐廳——食養山房
    食養山房依山傍水,現深隱於臺北汐止市汐萬路三段三五0巷七號。
  • 結伴趣旅行|6月去臺灣 跟隨生活美學大師體驗高格調文化之旅
    繼去年和好友全國金獎茶藝師楊洋發起——「結伴趣旅行·風雅西湖美學之旅」後,今年6月3日--6月10日,我們將推出「美學之旅」第二季,聯手杭州御樂堂,走進臺灣,為你獨家定製:高格調、高顏值、高品質的藝文茶體驗之旅。
  • 紫藤廬--臺灣慢生活美學之旅系列之二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即將成行的臺灣慢生活美學之旅的其中一站:食養山房。
  • 臺北那些讓人流連忘返的茶空間
    去年冬天,在臺北呆了足足半個月,幾乎去遍了臺北的文藝茶空間,有幸見到了食養山房的主人林炳輝,還有他的老師林谷芳先生。
  • 隱居山野 食養山房
    食養山房一直聲名在外,被視為設計餐廳的代表作,許多外人對於其的評價是「來臺灣,一定要去食養山房」。
  • 茶百科丨茶館——紫藤廬(臺北市有58家星巴克,卻只有一個紫藤廬)
    是屬於臺北市文化資產的其中一項,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所屬管轄的場館,目前是臺北市的市定古蹟。是一個茶館,提供飲茶、餐飲、展覽等服務。名稱來源:「紫藤廬」之名來自於庭院中三棵老紫藤蔓延伸屋簷。1999年12月,「法院」判定紫藤廬土地及地上物之財產權為「基隆關稅局」所有。「基隆關稅局」將於2000年3月6日前收回,後來由當時的「臺北市文化局長」龍應臺出面表達接管意願,陳請「行政院」要求「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將紫藤廬無償撥予臺北市政府,土地由住宅用地變更為文化設施用地。
  • 匠心好食食養山房:沒有菜單,山水入宴
    他說食養山房在臺灣的餐飲中,算得上最有個性的一個。它把四季請進廚房,把山水邀上餐桌,是一處把中國美食和禪意融合得渾然天成的空間。因為生意太好,竟然三次搬家。於是一天午後,我們的大巴就出發了。車出臺北,一路向北,在雲霧繚繞的山路上開了好一會兒,終於在一個近乎直上直下的陡坡上停了下來。沿著陡坡走到谷底,右轉,終於到了臺灣人趨之若鶩的食養山房。▼
  • 茶百科丨臺灣茶館——食養山房(虛實之間,率意天成)
    1995年在臺北縣新店市成立,2005年12月食養山房搬遷到陽明山松園舊址,2009年正式搬遷到汐止。食養山房是一個用餐空間,但是其富有禪意的茶室,與環境的完美搭配,吸引著一個個茶人前去體悟。食養山房主人林炳輝林炳輝,原本是一位建築繪圖師,選擇離開都市到山上歸隱,創造出獨特且具有禪意的飲食文化和茶意空間。
  • 臺北古蹟茶館——紫藤廬
    紫藤廬,是臺灣最具傳統的茶座,堪稱茶藝館的鼻祖。這裡不只是老茶館,還是臺北市第一處以人文歷史精神及公共空間內涵特色而被指定的古蹟,紫藤廬為日式住宅集中區的一座古雅的木造建築,也是日據時期總督府高官的宿舍,始建於1920年代,獨門獨院,環境寧靜而清雅;戰後由財政部接收,1981年由居住者後代周渝開設茶藝館,因屋前的老紫藤緣著屋簷蔓伸,遂命名為「紫藤廬」。
  • 臺北寫真:古蹟茶館——紫藤廬的新生(組圖)
    臺北寫真:古蹟茶館——紫藤廬的新生(組圖) 2008年07月03日 02: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現在的紫藤廬成為臺北的文化地標。   中新社臺北七月二日電 題: 紫藤廬的新生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黃少華  一場猛烈的西北雨過後,經過為期一年多時間整修的臺灣第一處市定古蹟茶館——「紫藤廬」,展現在眼前。
  • 藝動 · 心致 | 高界文化臺灣藝術之旅
    全程享用知名臺灣美食【食養山房無菜單料理】上下滑動顯示更多圖片食養山房位於汐止西北方的五指山中。 【樂埔町】樂埔町取自「快樂茁壯的沃土」之意,融合「景、食、藝」生活美學的樂埔町,是結合美食佳餚、空間景觀和藝術文化的文化創意空間。特別的是,在這個日式風格的歷史建築內,你可以享用到以臺灣在地食材烹調的法式饗宴。
  • 臺北只有一個紫藤廬
    紫藤廬在新生南路上,沒有醒目的招牌,卻是臺北最有名的茶館。這個不大的茶館有著自在隨意的空間氛圍,使它成為臺北市民品茗沉思、談文論藝、遠離塵囂的一方小小淨土與文化地標。常客龍應臺在一篇題為《Starbucks還是紫藤廬》的文章中說道:「我更喜歡在臺北的古蹟紫藤廬喝茶,會朋友。茶香繚繞裡,有人安靜地回憶在這裡聚集過的一代又一代風流人物以及風流人物所創造出來的歷史,有人慷慨激昂地策劃下一個社會改造運動;紫藤花閒閒地開著,它不急,它太清楚這個城市的身世。」
  • 臺灣朔茶之旅
    食養山房雖地處偏僻,聲名卻遠播臺海兩岸。室外林壑之間,水聲潺潺,空間古樸禪意,茗煙嫋嫋。很多人都說,「來臺灣,一定要去食養山房」。除卻獨具一格的私廚料理,食養山房最為人稱道的是其對茶文化的審美。第一天:珠海→澳門機場→桃園機場→孫中山紀念館→101大樓→臺北夜市第二天:臺北→免稅店-故宮博物院→紫藤廬(紫藤廬資深的老師為大家主講、分享、交流茶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