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餐館菜單英文翻譯參照版本已面市。記者昨日獲悉,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和市民講外語辦公室聯合出版了《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對2158道菜品的英文名稱進行了統一和規範。市外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該書僅作為印製菜單的參考,不會強制推行。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北京餐飲店數量已達近7萬家,在北京建設國際商貿城市的進程中,餐飲業已經成為「窗口」行業。然而,目前中餐廳普遍存在菜單翻譯不規範現象,甚至出現將「夫妻肺片」譯為「國王和王后的肺」等「雷人」翻譯。新出版的《美食譯苑》中以中英文標準譯法將八大菜系下的主流菜品、家常菜和各類大餐菜品重新進行了英文命名。
據了解,在編制標準譯法時,編委會及專家團隊遵循了七項翻譯原則,包括以主料為主、配料為輔原則,如白靈菇扣鴨掌譯為Mushrooms with duck webs;以烹製方法為主、原料為輔原則,如火爆腰花譯成Sautéed pig kidney;以形狀、口感為主,原料為輔原則,如家常菜脆皮雞譯為Crispy chicken;以人名、地名為主原則,如麻婆豆腐翻譯為Mapo tofu等。
此外,可體現中國餐飲文化的特有食品被改用漢語拼音命名或音譯,如「餃子」從原來的dumpling變成了Jiaozi。還有一部分無法直譯以及翻譯無法體現做法和原材料的,也都使用了漢語拼音。如閩系菜中的佛跳牆就被音譯成Fotiaoqiang。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種翻譯方式,使最後的英文名稱同時融合兩種文化的特色。
《美食譯苑》一經出版便引發各界熱議。有業內人士認為,新書為餐廳提供了參考,讓餐廳不會在菜單上「鬧笑話」;但也有消費者認為,「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意境都是英文不能企及的」。(記者 崇曉萌 實習生 劉宇)
(責任編輯:佟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