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州醋血鴨"用英文怎麼說?桂林菜名英譯有規範
桂林市出臺桂林菜名指導性規範條款
「全州醋血鴨」用英文怎麼說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劉冬蓮 蔣曉梅
近日,桂林市商務局發布《桂林市餐飲企業中英文菜名規範》(下稱《規範》),為菜單英譯給出指導性的規範條款。其中,「桂林馬打滾」譯為「Guilin Madagun」加備註;「七星伴月」、「楊提奇峰」等寫意菜名則被「打回原形」,直譯原料名稱
統一
詩意菜名「打回原形」
《規範》以中文命名規範為基礎,列出了7項翻譯規則,涉及冷菜31個、熱菜85個,主食小吃18個,其中很多都是桂林名菜、桂林傳統菜式。比如桂林宴席常見菜餚「炸酥歡喜」,譯為「Deep-Fried Huanxi(Fried Pork Rolls)」,「桂林馬打滾」為「Guilin Madagun (Glutinous Rice Balls in Mung Bean Flour)」。
根據《規範》,體現中國餐飲文化的菜餚,應使用漢語拼音命名或音譯的翻譯規範。如果中文菜餚名稱無法體現其做法及主配料的,使用漢語拼音,並在後標註英文注釋,比如「炸酥歡喜」。
在中文菜名中,還有一些很具詩意的菜名,比如桂林小吃「七星伴月」,在《規範》中被打回原形,譯成「Lijiang Fish Noodles」,也就是灕江魚麵條。此外,根據桂林一些景點命名的菜式,如「楊提奇峰」,也譯成「Lamb Feet in Hot Spicy Sauce」,恢復了它「香辣羊蹄」的本色。
打回原形是否破壞了中文菜名的意境?參與制定《規範》的廣西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晞認為,英文菜名首先要規範、準確、易於理解,儘量讓外國消費者一目了然,不需要包含太多複雜的信息。
亂象
軟體翻譯笑話百出
張晞說,桂林餐飲企業提供英文或中英文對照菜單,普遍存在菜單翻譯不規範現象,包括拼寫混亂、大小寫誤寫、語義模糊及漏譯錯譯、部分英譯菜名冗長繁瑣等。不僅外國人看不懂,連熟悉「中式英語」的國內英語老師也看不明白。有的還會引起誤解甚至投訴,如將「紅燒獅子頭」譯為「Red burned lion head(紅燒獅子腦袋)」,動物保護意識很強的外國遊客就容易產生誤解、抵制心態,甚至引發投訴。這道菜應譯為「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
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MTI(翻譯碩士專業)教育中心副主任韋錦澤認為,中國有些菜名較有詩意,有些則帶有吉利話,翻譯時確實有些困難。他不少外國朋友點餐時,常遇到麻煩。有些是因餐館的菜譜無英文,有的雖有英文,卻很不規範。有的餐館為了節約成本,甚至使用手機翻譯軟體,譯名就會很機械、呆板。如「爽口西芹」,正確的語義是「脆的西芹」,但軟體可能會把「口」翻譯成「mouth」,外國人看了就很不理解,為什麼嘴巴要跟西芹一起炒。
該《規範》由桂林市商務局邀請衛生、質監部門,還有廣西師範大學、桂林市商貿旅遊技工學校、餐飲烹飪協會等單位有關人員,組成標準編制專家組編制的,經過了走訪、調研、修改等階段。
張晞說,他們在制定《規範》時了解到,北京市外事辦曾牽頭編輯出版《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一書,這給了他們一個參考。桂林市出臺《規範》,是給市內各餐飲企業提供統一標準的英文譯法,讓外國旅遊者一眼就能看懂。
性質
《規範》屬於指導性質
桂林市商務局商貿服務科相關負責人表示,桂林是國際旅遊城市,每年接待外國遊客上百萬人。目前,《規範》屬於指導性質,不強制企業遵行,但他們會通過活動、評優、餐飲協會的行業規範等方式,引導餐飲企業使用這一規範。
陸先生在陽朔西街開了20年飯館,他本人是英語專業畢業,加上自己是廚師,他飯館裡的菜名都配有英文。陸先生說,不同餐館對每道菜的理解不同,譯出來的菜名也各不相同。現在政府出臺了規範名稱,若能做成小冊子推廣,他會發給服務員背下來。
曾帶了多年外賓團的陳女士說,跟團的遊客並不需要點餐,都是她們負責點。遊客自己點餐的話,確實會經常出現所點菜跟自己想像的出入很大這一情況。所以,最直觀的做法是,在菜名後面附上菜的照片。
專家觀點
廣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曾大文認為,桂林對部分菜名的英文翻譯進行規範,對當地餐飲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不僅方便了國外遊客,還有利於把中國菜推向世界。桂林此舉對廣西其他城市也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南寧某英語培訓班的吳老師預計,雖然正式場合有了相對規範的譯名,但短時間內,外國遊客對某些菜還是會看不懂。如,她在介紹「油茶」時,會說這個叫「Oil Tea」,對方就會很不理解,為何要在茶裡放油,但喝過油茶後,他們就懂了。當某些菜有了約定成俗的說法,就能得到更大程度的認可。
市民觀點
曾有過英國留學經歷的車女士說,南寧不同的店對菜名的翻譯也不同。她的朋友也曾拿著菜單找她翻譯菜名,她覺得很頭疼,因為很多菜名感覺不論怎麼翻譯都說不清。
車女士認為,除了菜名的譯法要規範外,菜譜最好能做得人性化一些。她曾帶一位英國朋友去陽朔旅遊,當她推薦起陽朔啤酒魚時,酷愛喝啤酒的英國朋友很感興趣,結果菜端上桌以後,對方卻一點也不能吃,因為這道菜是辣的。車女士建議,菜名後面最好能用辣椒的數量表示辣的程度。
美國人Mark來南寧已有9年,他說,剛到中國時,因南寧很多餐館的菜名無英文翻譯,他只能求助中國朋友,或者自己瞎猜。
市民陸女士表示,中國很多菜名較抽象,即便是中國人,首次點餐時,也未必知道是什麼菜。如家常菜「螞蟻上樹」,只有吃過的才知道是粉絲炒碎肉。
《規範》提供的例子
龍勝魚生 Longsheng Yusheng(thinly-sliced raw Fish, Longsheng Style)
幹煸豆角 fried green beans with Chinese pepper
蘿蔔乾炒臘肉 sauted preserved pork with dried turnip
麻婆豆腐 mapo tofu(sauteed tofu in hot and spicy sauce)
辣椒煸炒油渣 Sauted Fat Pork with Chili
魚香肉絲 yuxiang shredded pork (sauteed in spicy garlic sauce)
水煮牛肉 sliced beef in chili oil
陽朔田螺釀 Yangshuo Stuffed Escargots
全州醋血鴨 Shelduck in vinegar blood, Quanzhou Style
平樂十八釀 Pingle Assorted Vegetables with Pork Stuffing
荔浦芋扣肉 Steamed Sliced Pork with Lipu Taro
香蔥炒灕江蝦 Sauted Lijiang Shrimps with Scallion
桂林米粉 Guilin Rice Noodles
恭城油茶 Gongcheng Oil Tea
桂林艾葉粑 Guilin Artemisia Argyi Ciba(Glutinous Rice Cake with Chopped Artemisia Argyi)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