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史籤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後果:哈布斯堡皇帝的權力更弱了
歡迎來到百家號寂溪橋畔,歐洲史:籤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後果:哈布斯堡皇帝的權力更弱了。小編發現在17~18世紀的歐洲,反宗教改革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從斐迪南二世皇帝和他的後代極為偏愛的大量設立聖母馬利亞像的做法,到對聖約翰·內波穆克這樣的「本國」聖人的新崇拜,一直到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土地上興起的大量新畫作和教堂裝飾品。
教會的節慶儀式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獻身精神和規範性。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者無一例外全都沐浴著上帝之光,利奧波德僅是這萬神殿中的一員而已。他為何如此強調自己是傳統王權的代表人物,我們只能推測,而這種做法出現的時候,正值哈布斯堡家族的傳統價值觀和做法面臨著非常危險的新挑戰。利奧波德面臨的政治難題比斐迪南一世以來的任何一位前任遇到的都要大,也更複雜。從17世紀60年代開始,他受到了來自東面的雙重威脅,一個是東山再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擴張,另一個是匈牙利「國家」堅決不想放棄獨立,而且匈牙利新教徒也不願意放棄宗教自由。
儘管波希米亞人只打了一仗就潰敗了,匈牙利人卻進行了長期而艱苦的戰爭,既在公開戰場作戰,也有遊擊戰。匈牙利的大部分地盤並沒有歸屬哈布斯堡家族,而是在土耳其人的封建統治之下,當地的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領主向土耳其人交稅表示效忠。因此,在東部,這條三頭蛇,即異教的土耳其人和新教徒及社會動亂互相交織,同時出現在這片土地上。西面的情形也好不到哪去。1648年籤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直接後果是哈布斯堡皇帝的權力比以前更弱了,尤其是利奧波德為了確保獲得推舉當上皇帝,不得不做出大量政治上的妥協。他只有通過與大批的獨立國家結成錯綜複雜且不堪一擊的聯盟才能在德意志施加自己的影響力。
與東面土耳其的威脅不相上下的,是西面日益壯大的法蘭西勢力。要說有哪個國家從「三十年戰爭」的恐懼和經濟災難中獲利了,非法蘭西莫屬。絕大多數時間裡,這場戰爭並沒有波及法蘭西的領土,在其他競爭者在經濟上和軍事上的損失都已經達到了極限以後,法蘭西才參戰,所以法蘭西得以在最後的決戰中把最好的東西收入囊中。對於奧地利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來說,法國的意圖蓋過了其他一切擔心,因為路易十四決心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徵服者,做愷撒當之無愧的後裔。他索取西班牙治下的部分尼德蘭地區,理由很牽強:按照佛蘭德斯的法律規定,此地真正的繼承人是他的西班牙裔妻子,而非她那同父異母的弟弟卡洛斯二世。
他決心要把弗朗什-孔泰「收復」回來,最終把洛林也拿回來,還要加上一些像斯特拉斯堡那樣的重大戰略城市,這一過程被美其名曰「統一」大業。利奧波德對西班牙的領土尼德蘭和弗朗什-孔泰非常關注,不僅是出於對家族的忠誠,也是因為他認為,考慮到西班牙的國王卡洛斯二世身體殘疾,健康堪憂,前途未ト,這些地區可能很快就會成為統一的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土的一部分。與法國的交鋒沿著既相連又獨立的兩條戰線展開。政治鬥爭在許多傳統的歷史中已有記載。雙方在文化方面互爭高低,這方面的分析一直都是藝術史學家的事情。他們常常武斷地認為哈布斯堡家族只不過是跟在法國人後面亦步亦趨。
因為畢竟那個時代被稱作「路易十四時代」,而不是「利奧波德大帝時代」,甚至在從前屬於哈布斯堡的領土上也沒有這種說法。這種說法否定了利奧波德高超的文化政治手腕富含的智慧和原創性。在這方面我不想說太多。回頭看看巴黎的文化以及最近的凡爾賽文化,效仿的痕跡比比皆是。厄恩斯特·罔格曼指出,約翰·費希爾·凡·埃爾拉赫1688年首次承擔的工程是要在申布倫建造一個巨大的宮殿來替代原有的狩獵休憩屋(但沒有建起來)。計劃是要建在山頂上(就是現在美泉宮凱旋門的所在地),這樣四面八方的人們就都能看見這座巨型建築了。宮殿下面要建造各種洞穴、瀑布、水池林蔭小徑和巨大的傳統式花園。
埃爾拉赫「一邊回憶一邊構思要如何超越凡爾賽宮顯然是打算把它建成哈布斯堡王朝超過新貴路易十四的象徵性建築」。也許愛德華·克蘭克肖對於這個空想的描述最為貼切。這座建築仍稱為皇家狩獵休憩屋,但卻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宮殿。面朝城市方向的巨大入口兩側是兩根同樣的柱子,上面飾有螺旋形的浮雕,頂端是皇家的雄鷹。柱子後面兩層樓高的警衛室擋住了視線,樓後形成一個封閉的巨大空場,可用來進行馬術表演和其他騎馬的娛樂活動。兩個巨大的圓形水池裡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精美噴泉,使這塊空場顯得不那麼空曠。空場四周是更大規模的不規則形狀的水池,裡面有更多的噴泉,後面是石頭假山。
水池的四周是圍牆花園,這些花園和噴泉將這塊用於通行或馬術表演的空地與通往宮殿的道路分隔開來。兩條坡道通往依山而建的另一個臺基,臺基之上是有廊柱的擋土牆,排列著真人高度的雕像。兩條坡道分別通往一個壯觀的大花壇的兩側,花壇裡建有更多的水池和噴泉及花圃。這個花壇對官殿本身起到了影壁牆的作用,要進入宮殿裡需經過另外兩條坡道,這兩條坡道從一個巨大的圓形空場的中央穿過,兩側是這個建築群裡最大的水池,通往宮殿大門的車道繞水池而過。
巨大的古典式門廊以羽翼作雕飾,羽翼向前突出彎曲形成半圓形,使車道處於半封閉狀態,然後沿兩側延伸出去,裝飾著宮殿正面。兩層樓的宮殿一共有150扇窗戶,每一處垂直立面上方都有雕像,使建築物的輪廓不再單一。兩座巨大的十字形穹頂亭閣分列在宮殿的正面兩側。類似這座建築的宏偉氣勢你也可以在當今的維也納領略一二,只要由下貝爾維蒂宮步行至上貝爾維蒂宮,從為歐根親王修建的數座宮殿中就能感受到。
後來小編還了解到,這組建築比起原本計劃修建的美泉宮,只是一個微小版,但是巧妙運用山勢風景特點所產生的效果則跟後者不相上下。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看了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或者其他的觀點,可以給小編留言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