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森堡家族有多牛?出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是他們家下人

2020-12-14 西府趙王爺

一般來講,當前歐洲所謂的「四大公國」,分別是摩納哥、列支敦斯登、安道爾、盧森堡。表面上看,摩納哥似乎是四大公國裡面地位最高的。畢竟人家的元首乃是親王,其夫人則是被稱為王妃。如此說來,摩納哥都堪比王國了。

然而,摩納哥的地位並沒有那麼高。就歷史出身而言,摩納哥是四大公國裡面最差的一個。摩納哥的建國歷史是比較悠久的,早在公元14世紀,來自於熱那亞的銀行家族格裡馬爾迪家族,就已經在這裡開始了統治。

不過那時候的摩納哥,還算不上公國,其僅僅只是熱那亞轄下的一塊領主封地,即熱那亞統治下的諸侯國。之後摩納哥雖然脫離了熱那亞的統治,但其領主身份卻沒有改變,依舊只是臣服其他王國之下的一個比較有實力的領主。

直到1641年,摩納哥領主奧諾雷二世,帶領摩納哥從西班牙轉投法國,得到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冊封,得到了瓦倫諦諾公爵的爵位。此時格裡馬爾迪家族才正式成為了法國的貴族,此時的摩納哥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國,這便是摩納哥公國的來源。

至於所謂的摩納哥親王稱號,其實更多的只是一種稱呼而已,並不能算實際的爵位。因為歐洲的親王稱呼很複雜,王室直系成員可以被稱為親王,比如威爾斯親王;而那些在王國中有著擁有領土的小諸侯們,也可以被稱為親王。摩納哥親王顯然是後者,畢竟格裡馬爾迪家族可沒有什麼王室血統。

所以,我們可以將其認為是對於國家元首的一種稱呼,實際地位可能甚至還不如公爵。要知道歐洲王室之中是非常看重血統的,不是說親王就比公爵厲害,像摩納哥這種不入流的自封王室 ,可能連人家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個伯爵都比不上。

相較而言,四大公國裡面的列支敦斯登和盧森堡,其實出身都要比摩納哥公國高。首先列支敦斯登公國,其最初乃是列支敦斯登大公的領地,其在1719年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封為列支敦斯登大公國,其國家元首乃是列支敦斯登大公。在歐洲大陸的爵位體系中,大公可是要比公爵更高一級的存在。

至於盧森堡那就更厲害了,雖然同樣也是大公國,但其實出身卻要比列支敦斯登大公來的高貴。

盧森堡得名於盧森堡伯爵,其曾是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出過神聖羅馬皇帝亨利七世,開創了盧森堡王朝。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室家族,盧森堡家族堪稱當時歐洲最有權勢也是最為高貴的家族之一,即使是大名鼎鼎的霍亨索倫家族與哈布斯堡家族,那都得甘拜下風,因為他們當時都只是盧森堡家族麾下的馬仔而已。

後來盧森堡王朝因為絕嗣,把神聖羅馬帝國皇位讓給了女婿哈布斯堡,把布蘭登堡給了手下霍亨索倫,這才有了後來歐洲最能生的哈布斯堡王朝,以及最能打的德意志皇室。

當然了,現在的盧森堡大公家族並不是盧森堡王朝的後人,其乃是波旁王室和荷蘭拿騷王室的後代。因為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盧森堡大公國被劃給了尼德蘭王國,當時的尼德蘭國王為大公。後來尼德蘭王國分裂為了比利時與荷蘭兩個王國後,盧森堡大公則由荷蘭國王擔任,直到1890年盧森堡大公國獨立。

即便是沒有盧森堡王朝的血統,盧森堡大公的地位也很高了,畢竟波旁王室和荷蘭拿騷王室的血統也不錯啊,一個是法蘭克王國體系,一個則來自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都是根正苗紅的歐洲權貴血統。

至於安道爾公國,其實是比較特殊的存在,因為它同時有兩位國家元首,分別是法國總統,以及西班牙烏格爾地方主教,這兩人共同擔任安道爾大公一職。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乃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安道爾地區是法國弗阿伯爵的領地,也是西班牙烏格爾主教的教區,雙方都認為自己享有對安道爾的主權,由此引發了數百年的戰爭。

最終,雙方達成妥協,將安道爾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公國,由法國元首與烏格爾主教共同治理。當然了,如今的安道爾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度,法國總統與烏格爾主教都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行政權力在安道爾的議會手中。不過無論是法國元首,還是烏格爾主教,其地位都是要超過摩納哥親王的。

所以,四大公國裡面,也就是盧森堡的地位最高了。事實上,盧森堡不僅出身高貴,其發展的也是最好的。首先盧森堡是四大公國裡面唯一一個主權絕對獨立的國家,其他三國則是需要依附他國,比如摩納哥的背後是法國,列支敦斯登的背後是瑞士,至於安道爾就更不用說了。其更是歐盟的創始成員國之一,包括歐洲法院、歐洲審計院在內的多個歐盟機構都在盧森堡。其實國際地位,要遠超其他三大公國。

雖然在富裕程度上,摩納哥還有列支敦斯登,憑藉人口少的優勢,要超過盧森堡一頭。但是在整體的經濟發展情況上,其實還是盧森堡要好一些的。畢竟盧森堡是正兒八經的實業立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鋼鐵集團和歐洲最大的全貨運航空公司。乃是實打實的發達國家,這可不是土豪能比的。

相關焦點

  • 歐洲統治者地域最廣的哈布斯堡家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到底啥關係
    11世紀初,由該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的維爾納建立了鷹堡,這個家族此後便以哈布斯堡作為族名。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年代從1282年起,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是歐洲歷史上統治時間第二長,統治地域最廣的封建家族。後來哈布斯家族的魯道夫一世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從1438 年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襲。
  • 一家人先後統治五個帝國,曾經的哈布斯堡王朝究竟有多牛?
    說起歷史王朝,人們想到的一般是漢王朝、孔雀王朝、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和羅曼諾夫王朝這種在世界歷史上濃墨重彩留下自己印記的王朝,他們的統治時間長一點的像漢王朝有接近500年,短一點的也有一百多年。然而,若是論統治範圍最廣的王朝,恐怕只有哈布斯堡王朝這種一家人統治五個帝國的超級王朝才能擁有話語權。作為歐洲歷史上最強大的王室,哈布斯堡王朝(亦稱奧地利家族)的輝煌歷史時至今日也毫不褪色,其家族成員包括三個皇帝、四個國王和數不勝數公爵,歷史綿延1300年,一直到近代方才覆滅。
  • 神聖羅馬帝國又稱日耳曼帝國
    當他在1138年去世時,公國們再一次把選擇繼任的目光放在了更有影響力的家族上。因此他們並沒有選擇洛泰爾偏愛的繼承人——他的女婿韋爾夫家族的「驕傲者」亨利,而選擇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三世,一位薩利安家族的近親。此事引發了兩家族長達一個多世紀的衝突。
  • 神聖羅馬帝國唯一女皇帝,創建歐洲第二宮殿
    規模僅次於法國凡爾賽宮,與城中霍夫堡宮並稱為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皇室的冬、夏宮。美泉宮得名於一眼泉水,這塊地方原本是一片綠地,神聖羅馬帝國馬蒂亞斯皇帝(1612年-1619年在位)狩獵至此。下馬飲一泉水,頓覺心神清爽,稱此泉為美泉。馬蒂亞斯的繼任者經常以次地作為夏季狩獵之地,並建造夏季寢宮。
  • 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是什麼關係?
    羅馬本是一個城邦,而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圖拉真在位時(公元98年-117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
  • 神聖羅馬帝國通史——一個千年帝國的興衰史
    955年,奧託一世在列希菲德徹底擊敗馬札爾人,終止了他們對西歐的侵略。962年,奧託一世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東法蘭克王國由此成為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年)。973年,奧託一世去世,其兒子奧託二世即位。
  • 霍亨索倫家族自1415年起便擔任神聖羅馬帝國的選帝侯
    帕爾馬是當時歐洲最小的國家之一,但他們與教皇的矛盾卻引發了海嘯般的軒然大波,到最後,所有同波旁王朝有關聯的歐洲皇室家族全部站了出來,對教皇的左膀右臂、反宗教改革最有力的幫手耶穌會群起而攻之。1773年,教皇被迫收回成命。
  • 神聖羅馬帝國末代皇帝,為保住皇帝稱號,把女兒送給拿破崙做皇后
    962年,東法蘭克王國薩克森王朝奧託一世受羅馬教宗約翰十二世加冕,得到「羅馬帝國皇帝」稱號,但奧託一世加了「神聖」二字,變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東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極盛時期疆域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與中國周王朝有點類似,境內分封了很多王國和公國,但神聖羅馬帝國不是從頭到尾都一個朝代統治,也會改朝換代,有所謂的「選帝侯」制度。
  • 哈布斯堡人七百年
    例如1196年,斯陶芬王朝的亨利六世皇帝試圖建立世襲制的時候,德意志諸侯僅僅同意選舉他的兒子為羅馬人的國王,選舉為國王就意味著一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去世就可以直接加冕為皇帝,這就是用生前選舉滿足了皇帝家族世襲的意圖,但不肯在制度上放棄選舉權,君主選舉的制度仍然得到了堅定的捍衛。
  • 縱橫歐洲800多年的神聖羅馬帝國,為何被1個法國矮子終結了
    1034年帝國正式稱為羅馬帝國,與拜佔庭帝國並列,稱雄歐洲。1157年起,帝國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土,包括今天的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捷克、義大利中北部和法國東部、荷蘭、瑞士等地區。公元9世紀到11世紀,教皇和皇帝一般都是合作的,教皇幫助皇帝反對德意志的世俗貴族,皇帝支持教皇反對與羅馬教皇權力相對立的拜佔庭勢力。
  • 哈布斯堡家族爭霸歐洲:所有歐洲強國都捲入戰爭
    歐洲自700年前查理大帝時代以後,再沒有過如此龐大的家族王朝。哈布斯堡王室家族起源於奧地利,這些統治者不斷地想方設法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雖然中世紀盛世以來,此一頭銜已大失實權,但仍有不少王公孜孜以求,以便在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發揮更大作用。實際上,哈布斯堡家族是通過婚姻和繼承權來擴大領土的,這種做法舉世無雙。
  • 神聖羅馬帝國,是鬆散的邦聯,由大約1000個德意志邦國構成
    自1356年神聖羅馬帝國制定憲法以來,每位新皇帝均由7位選帝侯選出。帝國鬆散的邦聯中有一個大法官法院負責外交事務以及與德意志諸侯協商。不過只有當面臨來自東南部的土耳其人的威脅時,這些德意志諸侯才能達成一致,建立起相對團結的外交政策。神聖羅馬帝國其他機構也反映出中歐政治的複雜性。召開帝國議會時,皇帝召集諸侯、貴族以及各個城鎮代表。帝國的司法法庭裁定帝國的重大事件。
  • 哈布斯堡家族:被「瘋女胡安娜」的詛咒環繞?
    因為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是非常有名的,喜歡歐洲歷史的朋友知道這個家族在歐洲當了六百年帝王,他們家最厲害的就是獲得權力靠的不是武力,而是聯姻。極盛的時候今天的德國,奧地利,匈牙利,西班牙,葡萄牙,還有義大利,甚至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這些地方都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
  • 哈布斯堡家族:掌控歐洲800多年的王室,是如何崛起和衰弱的?
    提起家族,我們第一想到的是什麼?是那個一手控制歐洲經濟兩百餘年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還是洛克菲勒家族。他們有錢有勢,富可敵國。但是也曾有這樣一個家族,曾掌控歐洲霸權長達八百多年年,這就是本文要提到的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很少有人知道,因為它已經失去所有的王位,不統治任何領地了。
  • 近代德意志國家的起源: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與邦國制的形成
    因此直到1155年腓特烈一世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正式建立神聖羅馬帝國之時,德意志帝國與羅馬教會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一方面,德意志的皇帝們迫切需要羅馬教會的加冕儀式來宣揚自己帝位的神聖地位,而另一方面,德意志皇帝對羅馬教皇的土地和財富賞賜也使得羅馬教皇的權力一度擴大,甚至在義大利中部形成了「教皇國」。
  • 為什麼伏爾泰要說神聖羅馬帝國是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在他們看來,「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就是神聖羅馬帝國歷史的全部。更加糟糕的是,有些人甚至連伏爾泰的原文都沒看過,就不假思索地將這句話奉為圭臬。甚至以此為依據,將神聖羅馬帝國貶低得一文不值。這種簡單粗暴的讀史態度,是非常不可取的。
  • 東歐四國,在中世紀,由四個家族連續接力統治
    早在1310年,波希米亞王國普雷密什王朝絕嗣、結束後,神聖羅馬帝國盧森堡朝的皇帝海因裡希七世,就將波希米亞王國封給了他自己的兒子約翰一世。西吉斯孟德是約翰一世的孫子,因此,當他開始統治匈牙利王國,這標誌著,盧森堡家族,統治了匈牙利、波希米亞兩國。
  • 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發現的泉眼,造就了今天的宮殿
    、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如今是維也納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美泉宮及其花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有一次,馬蒂亞斯皇帝狩獵至此,飲一泉水,心神清爽,稱此泉為"美麗泉"。1743年,瑪麗姬·特蕾西亞女王下令在此建宮,這裡便出現了氣勢磅礴的宮殿和巴洛克式花園。面積2.6萬平方米,僅次於法國凡爾賽宮。
  • 神聖羅馬帝國女皇;嫁給帥而無能的情郎,與傾慕者打了一輩子的仗
    700多年間,哈布斯堡家族在霍夫堡宮內統治著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老城中心位置這些皇家居室和大廳讓人驚嘆於這個多瑙河畔帝國裡,最顯赫的家族曾經擁有的奢華。現今眾多的博物館和收藏也展現了皇室對藝術品的鑑賞力。
  • 盧森堡:「十字路口」中的「彈丸之地」,是如何從荷蘭獨立的
    盧森堡大公國發源於10世紀中法蘭克王國阿登伯爵的領地。後來東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佔領了這個地方,因而位於尼德蘭南部的盧森堡就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而阿登伯爵的後代康拉德,憑此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盧森堡伯爵」。在鼎盛時期,盧森堡家族不僅僅只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伯爵,還先後有四人當過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