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歷史王朝,人們想到的一般是漢王朝、孔雀王朝、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和羅曼諾夫王朝這種在世界歷史上濃墨重彩留下自己印記的王朝,他們的統治時間長一點的像漢王朝有接近500年,短一點的也有一百多年。然而,若是論統治範圍最廣的王朝,恐怕只有哈布斯堡王朝這種一家人統治五個帝國的超級王朝才能擁有話語權。作為歐洲歷史上最強大的王室,哈布斯堡王朝(亦稱奧地利家族)的輝煌歷史時至今日也毫不褪色,其家族成員包括三個皇帝、四個國王和數不勝數公爵,歷史綿延1300年,一直到近代方才覆滅。
哈布斯堡王朝的祖先是法國的阿爾薩斯公爵,經過擴張後勢力範圍一度伸展到萊茵河西岸流域。1273年,哈布斯王朝的魯道夫一世當選為德意志國王,此人打敗了德意志最強大的諸侯波希米亞國王奧託卡二世,從其手中奪取奧地利和斯蒂利亞,也正是他將哈布斯堡家族上升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封建王朝。原本其長子阿爾伯萊希特將繼承魯道夫一世的王位,然而就連德意志諸侯都畏懼這個急速膨脹的王朝,最終在1287年召開的帝國議會上,阿爾伯萊希特未能選舉為皇帝。不過有趣的是,替代阿爾伯萊希特成為皇帝的阿道夫因為與英國結盟而被厭棄,最終在1298年,阿爾伯萊希特重新登上了帝位。
哈布斯堡王朝在魯道夫一世離世後經歷過大約150年的短暫衰落,甚至一度被瑞士聯邦奪走了祖先建立的鷹堡,然而在1452年,哈布斯堡王朝的腓特烈三世經過複雜的皇室聯姻和一系列變故,最終登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位,它同時擁有奧地利大公、施蒂裡亞公爵的名號,並且是最後一位在羅馬且由教皇親自加冕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位期間推動整個哈布斯堡王朝步入完全的鼎盛時期。
腓特烈三世之子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更加強悍,他被人們稱呼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子、羅馬人民的國王、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利安大帝」,他登基後通過與自己子女的聯姻,再加上鐵腕政治和輝煌的戰果,為其孫子成為超級殖民帝國西班牙的國王,歐洲絕對的霸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讓奧地利公國的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也是整個家族第二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值得一提的是,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因為一方面具有文藝復興時期君王的特質,另一方面又有中世紀風範而被人們稱呼為「最後的騎士」,他在位期間甚至還推進了帝國炮兵的發展壯大。
在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鋪墊下,我們看到了擊敗法國和奧斯曼帝國、支持麥哲倫進行環球計劃、瘋狂進行海外殖民地擴張、稱霸歐洲並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超級君主——查理五世。西班牙帝國在他的帶領下成為歐洲最為強盛的帝國,來到南美洲佔領了智利和秘魯兩個國家為殖民地,統治領域橫跨歐非兩個洲,包括奧地利、荷蘭(尼德蘭)、盧森堡、突尼西亞、奧蘭甚至是義大利的西西里島。不僅如此,查理五世還在對法國的戰爭中俘虜了法國國王並強迫他籤訂了一系列條約,不過,法國國王在被釋放後馬上就宣布這些條約都是無效的,因為它們是在「被強迫」的條件下簽署的。
哈布斯堡的強盛有目共睹,其衰落的原因卻令人有些難以啟齒。據近代分子生物學和歷史學家的研究,哈布斯堡王朝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可能是反反覆覆的聯姻和近親通婚。哈布斯堡王朝到後期的成員中大多患有先天遺傳疾病,然而這種遺傳疾病在當時卻被認為是巫術和詛咒導致的結果,哈布斯堡王朝座右銘也表現了其內部對家族成員結合的贊同態度,即:「讓其他人發動戰爭,而你們,快樂的奧地利人,就去結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