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日本曾稱呼中國人叫什麼?這名字中國常用來稱呼周邊民族

2021-01-08 慕楓歌歌

公元894年,日本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停止了向大唐王朝派送遣唐使的活動。有唐一代,遣唐使制度是日本最為重要的外部交流活動,這一制度起始於公元630年,由舒明天皇發起,日本派遣規模龐大的遣唐使,最多的一次,人數達到五百餘人。

這些人來到唐朝都城長安之後,全面學習大唐的律令制度和文化藝術,從此時起,到公元894年為止,在長達二百六十年的時間裡,日本先後派出十九批次的遣唐使,日本的社會發展也因此深受影響,唐文化早已深入日本人的內心。

但894年,對於大唐王朝來說,已經幾乎處於末世了,在此之前的黃巢大起義,席捲大半個中國,唐王朝因為鎮壓黃巢大起義,軍閥割據的局面進一步加強,也僅僅在二十年之後,唐王朝的統治便宣告結束。隨即又是五代十國的動亂時期,由此日本和中原王朝的官方聯繫便中斷了起來。

等到北宋建立之後,局面又發生了變化。對於宋朝來說,從趙匡胤到趙光義,宋朝開國之初的幾位皇帝,非常想要恢復中原王朝固有的「華夷宗藩秩序」。比如宋太宗,在哥哥趙匡胤的基礎上,攻伐契丹,開展和西夏的戰鬥,他的目的非常清楚,只要能夠戰勝周邊的這些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就能獲得和唐宗漢武一樣的歷史地位,到時再以強大的國力和影響力,恢復漢唐以來的華夷宗藩秩序也就指日可待。

因此在和契丹與西夏的爭鬥中,北宋就提前做了準備,向日本和朝鮮打招呼,讓他們自覺恢復宗藩朝貢體系。但令人汗顏的是,興國四年,也即公元979年,即使宋太宗御駕親徵,但宋朝的軍事行動,也遭受了重大挫折,被契丹重創,因此他所設想構建的「華夷宗藩秩序」就此破滅。

於此同時,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他們眼中強大的唐朝覆滅了之後,軟弱的大宋朝,他們自然不放在心裡。也就是從此開始,日本開始「另起爐灶」,以小中華自居,從而妄圖構建以日本為中心的朝貢體系,從而取代中原王朝統治下以中華為中心的華夷宗藩秩序。

為此日本人對中原王朝的稱呼也改變了,他們稱呼當時的宋朝人為「番客」,番客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其實就是番夷的意思,因為此時的日本,早已看不起他們眼中的「天朝上國」了,而把自己主動移入了中心的位置。

在這樣的一個局面下,雖然在兩宋時期,中原王朝和日本的民間交流、交往非常頻繁,然而在官方上,中原王朝和日本之間,始終沒有建立起正式的交流聯繫。

雖然在北宋末年,亡國之君宋徽宗又想起了一海之隔的日本,他派遣使者,攜帶著國書,再次向日本發出信號,希望日本能夠承認大宋宗主國的地位,然而很快就被金國滅亡的北宋,日本自然更是不放在眼裡了。

相關焦點

  • 我們稱呼俄羅斯「戰鬥民族」,他們怎麼稱呼我們的?名字很霸氣
    導語:我們稱呼俄羅斯「戰鬥民族」,他們怎麼稱呼我們的?名字很霸氣說起戰鬥民族俄羅斯大家就都會想到「戰鬥民族」這四個字,俄羅斯本身就給人一種非常彪悍的感覺。再加上俄羅斯本身就比較好鬥,在之前和美國的冷戰當中憑著一種不怕死的精神也是把美國人給嚇得不敢再招惹俄羅斯。
  • 中國人為何把日本侵略者稱為「鬼子」,而不是用老稱呼「倭寇」?
    古代,中原的侵略者通常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這種人,古代一般是稱為「虜」;「蠻」、「夷」、「匪」、「賊」、「寇」等,這些字眼都是形容「來犯者」的,日本侵略者也有,就是元明時期的海盜,對於這類人,中國人也有專門的稱呼,叫「倭寇 」,反正沒有叫「鬼子」的。
  •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那外國人如何稱呼中國人呢?有何歷史淵源?
    我們現在稱呼外國人,一般用「老外」這個詞來叫他們,因為我們中國人叫人都喜歡在「名字」前面加個「老」來修飾一下,用以表示親切。比如你姓王,稱你為老王,姓李就叫你老李了,而外國人「姓」外,就自然稱呼老外了。
  • 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也會給我們起名字,一般是這樣稱呼
    如今,時代發展變化的非常快,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各國之間都進行著文化和生活習慣上的交流,外國人也非常嚮往中國的生活,想要在中國這個大環境裡好好生活。因為他們了解到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在那些西方國家都體會不到的,所以他們想要來中國生活,體驗不同的感受。
  • 中國人稱呼外國遊客為「老外」,外國人是如何「稱呼」中國遊客
    你知道,在我們中國看到這些外國人的時候,經常會把他們叫做外國人或外國朋友,這些外國人是怎麼稱呼我們中國人的呢?在德國和日本德國人使用六個字,而日本人使用兩個字。大家都知道,其實在我們中國區別外國人還是很簡單的,因為國家不同水土不同,環境不同,所以他們的皮膚上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到底怎麼稱呼我們中國人?
  • 中國稱俄羅斯為「戰鬥民族」,他們稱呼中國什麼?聽起來有些耳熟
    在我們生活中給朋友起外號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國與國之間起外號也是很常見的,就比如我們中國稱俄羅斯為「戰鬥民族」,那麼中國稱俄羅斯為「戰鬥民族」,他們稱呼中國什麼?聽起來有些耳熟。首先我們之所以會稱俄羅斯為戰鬥民族是因為蘇聯在二戰期間的表現確實很強悍,可是俄羅斯人卻很不樂意,熟不知我們這樣稱呼他們,是對他們能力的一種稱讚,如果他們知道這其中的意義,相信俄羅斯肯定是喜歡的。中國眼裡的俄羅斯人是很強悍的,說白了能動手的時候根本不會跟你多動口舌,而俄羅斯對中國的稱呼是契丹。
  • 我們通常稱呼外國人為「老外」,中國人被外國人怎麼稱呼呢?
    當然也有非常多的外國人來到我們中國旅遊,感受我們中國的強大與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通常我們中國人稱呼這些外國人為老外。這種叫法不是親切而又非常容易區分,這也不禁讓很多人覺得非常的奇怪,現如今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在世界上各個角落也基本上能夠看到中國人的身影。那麼這些中國人在外國人這又是怎麼稱呼的呢?外國人會叫我們中國人什麼呢?
  • 人民幣在國外名字叫這個?外國人怎麼稱呼人民幣?
    從小我們就知道美元,是世界上通用的貨幣,它是所有貨幣中價值最高的一個,不論在什麼地方都可以使用。而近幾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在國際上的威望越來越高,人民幣也開始走出國門,成為與中國進行貿易國家所認可的貨幣,它的價值也在不斷被認同。
  • 實際上都是中國人起的稱呼
    對於「朝鮮」,大家可能比較清楚,知道這是對於整個朝鮮民族的稱呼,即使是在韓國,也有《朝鮮日報》等說法,而我國對這個民族的稱呼也是「朝鮮族」。但是對於「韓」,可能大家並不清楚來歷了。 實際上,「韓」指代朝鮮半島的歷史也很久,那麼「朝鮮」和「韓」,哪個詞被用來稱呼半島的歷史更久呢?這個嘛,要看怎麼理解。不過,「朝鮮」和「韓」實際都是中國人起的名稱。
  • 此遊牧民族,曾救過上百萬漢人,西方現在仍用該族族名稱呼中國
    對於契丹這個民族的了解,可能很多人還局限於金庸小說裡的丐幫幫主喬峰,後改名蕭峰的身世。的確,喬幫主是契丹人。契丹族,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唐太宗以後,唐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
  • 中國為啥稱呼泰國為「暹羅人」這是什麼意思?泰國人怎麼稱呼中國
    中國為啥稱呼泰國為「暹羅人」這是什麼意思?泰國人怎麼稱呼中國泰國一般都是我國國人出境遊的第一站。我們只要稍微對泰國有點深度調查的,我們就能發現一個詞:暹羅。那是泰國的舊稱。中國古代,一直以暹(xian)羅來指代泰國。暹羅是什麼意思呢?暹的英文名為Sayam或Siam有兩種意思:黑色或黝黑皮膚;黃金或金黃色。意思也就是「皮膚黑黑個子矮矮的那些人」在中國古代,大家都稱呼泰國為「暹羅人」。那麼泰國人是怎麼稱呼中國人的呢?一般的泰國人都是稱呼中國人為「昆真」,昆真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緬甸為啥稱呼中國為「德祐」?原因很簡單!
    緬甸是我們的鄰國,每年去那裡的旅遊的中國人很多。在我們國家,稱呼外國來的朋友,大多叫做老外。但是,在緬甸,他們稱呼我們叫做「德祐」。那麼,緬甸為啥稱呼中國為「德祐」?「德祐」是什麼意思呢?因為離得近,中國對緬甸的稱呼也發生過多次變化。最開始,中國人稱呼緬甸為驃國。為啥呢?相傳在公元前200年,依洛瓦底江的上遊地區有一個民族壯大,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那時,中國史籍上稱呼這個民族為「驃人」,至於為什麼這麼叫,已經找不到根據了。後來,把這個族民建立的國家叫做驃國。
  • 日本為什麼叫日本?來看看歷代日本的稱呼都有什麼,有你不知道的
    日本為什麼叫日本?來看看歷代日本的稱呼都有什麼,有你不知道的歷史上,日本也是一個很早就存在的國家,但是它的稱呼卻是有很多。這主要是因為時代在變化,有的是他們人民自己改的,有的則是因為古代的中國強盛,他們作為附屬國,被賜予的名字。
  •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美國卻用2字稱呼我國人,小日本用3字
    但是,我們都知道,國內外的差異是非常大的,不僅在生活環境上,而且在文化上,因此,一些外國人和中國人在這方面鬧了很多笑話,但是這種文化差異,其實在平時彼此的稱呼裡就能看得出來。對於那些來自其他國家的人,中國更習慣於將他們統稱為「外國人」,尤其是一些來自西方國家的白人,走在街上的時候,我們分不清這是哪個國家,因此,被簡單地稱為「外國人」,時間久了,逐漸縮減為「老外」,中國人喜歡在稱呼前加上「老」,這也表明雙方的關係比較好。
  • 這個國家讓中國受盡屈辱,於是中國為其取了一個稱呼,至今都在叫
    事實上「毛子」這個給俄羅斯人所起的外號,並不是最近幾年才創造出來的,在封建晚清時代就有民眾稱呼俄羅斯人為「毛子」。「毛子」這個外號的前身是「羅剎」和「斡羅思」,這三個外號是不同階段對俄羅斯人的稱呼。最初「羅剎」和「斡羅思」都是音譯過來最後廣為流傳的。
  • 稱呼也有大學問!日語中稱呼自己和稱呼別人的一些基礎知識
    一般的社交場合會用頭銜來稱呼對方,比如「社長」、「課長」、「先生」等。「先生」的意思相當於漢語裡面的老師,一般用來稱呼在某方面很有經驗或學問的人。常見的日本人會以「先生」來稱呼的有四種職業,首先當時是老師了,小學老師和大學教授都可以是「先生」,其次是醫生以及律師這兩種專業人士,然後是政治家比如議員等。
  • 日本叫「壽司大國」,韓國叫「泡菜大國」,老外稱呼中國什麼呢?
    日本叫「壽司大國」,韓國叫「泡菜大國」,老外稱呼中國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對於中國來說是世界大國,中國的美食種類也是特別的多,味道吃起來都是特別不錯的,中國的美食種類多,除了中國以外有很多的國家,它們的宵夜美食之間其實也是非常不錯的,我們都知道國與國之間也是存在著文化差異,對於每個國家來說都是有著自己的代表,像韓國他們的國家的泡菜是非常有名的,經常會出現韓國的餐桌上面,那麼我們也知道有很多的人在看韓劇的時候也會出現泡菜泡菜的種類多,而且有很多的產品都會被醃製成泡菜來吃
  • 中國稱呼蒙古國為「外蒙」,那麼蒙古國又是如何稱呼我們國家的呢?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歷來都被外國人稱之為中原沃土。從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到大唐盛世空前之繁榮,再到明朝永樂年間萬國來朝,作為中華兒女的一分子,倍感驕傲和自豪。 我們稱呼別的國家為「老外」,那麼外國人又是如何稱呼我們中國人呢?其實不同的國家,對中國的稱呼都有所不同。日本人稱呼我國為「唐人」,歐美一些國家稱呼我們為「chinese」,東歐一些國家管我們叫「契丹」。 這些稱呼總體來看,都是比較中性的。
  • 古代歪果仁怎麼稱呼中國?桃花石?契丹?
    阿拉伯世界在古代叫我們桃花石,好美的名字阿拉伯帝國稱呼古代中國為「桃花石」,有人認為"桃花石"為"拓跋"的對音,另一種意見認為,"桃花石"來源於"唐家"一稱,系"唐家子"的訛音,因而指的是唐朝,第三種意見認為是「可汗」的音譯。
  • 從《妖貓傳》的BUG,看唐代那些令人迷醉的稱呼
    別管當官的叫「大人」,除非想和他攀親戚《妖貓傳》裡,白居易被革職後去找空海聊天,空海張口就來「白大人」,聽得我眉頭一跳,心道:這和尚是太崇拜白居易想認親戚,還是想巴結白居易而太過諂媚?「大人」這個詞在唐劇裡應該是錯得最離譜的,基本上都被用來稱呼當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