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1日,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之一、中國現代戲劇的泰鬥曹禺在北京醫院寫下一篇文章,名為《我是潛江人》。
「多少年來,我像是一個沒有故鄉的人。我走過不少地方,沒有一處使我感到這是我的故鄉,是我的父母之邦。我像是一隻南來北往的飛鳥,山山水水,高山平原……我認識許多人,聽過許多熟習和不的聲音,但沒有一處使我感到如此親切,如此動心,像『潛江人』這三個字,使我從心裡覺得溫暖、明亮。人問我:『你貴處哪裡?』我答:『潛江』。」
潛江曹禺大劇院星光橋旁的」此生必駕318「站牌
一抹細腰,只為君王好
公元前535年,楚靈王修建離宮,「舉國營之,數年乃成」,被譽為當時的「天下第一臺」。
上世紀80年代,潛江龍灣發掘出一地下遺址,著名學者考證其遺址即楚章華臺遺址,世人才得以一窺當時的奢華。
史載章華臺「臺高10丈,基廣15丈」,曲欄拾級而上,中途得休息三次才能到達頂點,故又稱「三休臺」;又因楚靈王特別喜歡細腰女子在宮內輕歌漫舞,不少宮女為求媚於王,少食忍餓,以求細腰,故亦稱「細腰宮」。
今龍灣遺址中還原當年章華宮修建場景
不止於此,我們如今所說的「小蠻腰」的典故也是由此衍生而來。
當時楚國地處南方,被中原列國視為「蠻夷」之地。自楚莊王稱霸中原以後,楚國文化迅速趕超中原,到了他的孫子楚靈王時期,楚國文化已經成了當時中原乃至世界上最為輝煌燦爛的文化。章華宮裡楚楚動人的楊柳細腰美女們很快受到列國的推崇,人們稱之為「楚腰」或者「蠻腰」,後來慢慢地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小蠻腰」。
章華臺不僅僅是一座宮殿而已,在它的周圍分布著大大小小無數座亭臺樓榭,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精美園林。圖為今龍灣遺址中重現當年章華宮景象。圖片來自Vphoto
江漢平原有個好地方
長江與漢江在湖北省中南部交匯,衝擊出長江中下遊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江漢平原,潛江便位於此。
江漢平原湖泊星羅,水網交織,垸堤縱橫,造就了潛江「水鄉園林」的靈魂。
漢水穿境而行,東荊河源流而出,百裡長渠穿城而過,城南河繞城而去,田關河、西荊河等河流縱橫交錯,借糧湖、返灣湖、馮家湖、白鷺湖、張家湖、蘇湖等湖星羅棋布。密集的水網,織出潛江獨特的自然景觀與文化性格,網出一座城市源源不斷的生機。
江漢平原不僅生態宜居,能源同樣豐富。中國南方重要的油氣勘探開發基地——江漢油田總部便設在潛江境內。
江田間隨處可見的「磕頭機」
一隻蝦,紅了一座城
到潛江,一頓正宗的小龍蝦是必不可少的。撮蝦子的正確打開方式:牽起你的小手,摟著你的細腰,掀起你的紅蓋頭,輕輕地吻你一口。
據說中國人一年要吃掉120萬噸小龍蝦,而每吃兩隻蝦,就有一隻來自湖北。在湖北,幾乎只要有水田的地方都有小龍蝦的身影。而潛江,更是吃小龍蝦的朝聖之地。
位於潛江龍蝦城的全世界最大的小龍蝦雕塑。圖片來自潛江市文化和旅遊局
但在一開始,小龍蝦在潛江並沒有這麼受歡迎。
上個世紀,作為外來物種的小龍蝦沿著長江來到江漢平原時,因為在水稻田裡橫行霸道沒有天敵,一會兒打洞一會兒掐苗,而被潛江人深惡痛絕。
直到有一天,有人發現,這東西好像還挺好吃?從此故事就改變了走向……
2000年,時任寶灣村黨支部書記的劉主權開始蝦稻連作,養一季蝦,種一季水稻,從此帶動了潛江市的蝦稻產業騰飛。蝦稻共作這種高效的模式,漸成燎原之勢,在湖北乃至全國開始推廣。
蝦稻共作
如今走進潛江,就像走進了一座小龍蝦主題樂園,整個人被一股濃濃的幸福感包裹著。
鋪著白色塑料桌布的大桌子和彩色塑料板凳,是快樂的旋轉盤;啤酒瓶砰砰碰杯是園內的背景音樂。空氣中飄散著水產味和香料味,鼓風機裡的熱浪從四處傳來。
夏天的潛江,這樣的狂歡會從下午一直持續到凌晨。周而復始。
潛江小龍蝦平均個頭六錢朝上
2020年受疫情影響,潛江小龍蝦開闢直播帶貨新模式,通過電商平臺廣開銷路,再一次將這份美味送往全國。
自駕騎行好去處
逐水鄉園林,觀萬杉疊翠,遊興隆綠道,望河浪靜滔。如果你了解潛江,會發現這還是一個自駕騎行的好去處。
位於潛江市漢江生態旅遊區內的興隆綠道全長54公裡,是國內最長的生態水杉綠道。來這裡,可以體驗最長的鄉村綠色風景線,觀賞古老神奇的活化石——水杉。
水杉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是觀賞樹種,每到夏秋時節,夢幻綠道,美不勝收。攝影:張寧
除了沿岸原生態的水杉林,整條綠道所在的漢江生態旅遊區還有興隆大壩、引江濟漢、蚌湖秋月、爛漫桃林等興隆十景點綴,加上古民居和濃鬱的民俗風情,在此御風騎行,風景無雙。
國家南水北調、引江濟漢重點工程——興隆水利樞紐。
曹禺故裡、能源新城、水鄉園林、龍蝦之鄉,潛江有很多名片,但又沒有一個能完全概括它。只有你親自來了,方能感受到它清新又火辣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