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2320字,閱讀約5分鐘
雖然一提到二戰,大家腦海中想到的一定是戰爭的場面,各種飛機大炮混戰。歷史上的戰爭都是軍人用生命在戰鬥,所以在現實的戰爭中,軍人需要滿足躺在草叢裡、爬在泥地裡偽裝的戰爭需求,所以我們可以在很多戰爭紀實影像中看到軍人的身影。所以你不太了解他們的制服,是嗎?。
一是蘇聯軍服:顏色單調但保暖方便。
1941年,在德國入侵的背景下,蘇聯開始了正義的衛國戰爭。在突如其來的戰爭需求下,蘇聯紅軍的數量急劇增加,龐大的人員規模對蘇聯後勤系統形成了極大的壓力。為了緩解這一壓力,蘇聯後勤系統必須基於節約成本的要求,對自20世紀初就開始穿著的軍服進行改造,從而更好地適應當今的需求。這是蘇聯軍服轉型的背景。
同時,改造後的蘇式軍服更適應戰爭需要。當然,改造後的蘇軍軍服也存在設計上的缺陷,比如蘇軍指揮官所穿著的標誌顏色過於鮮豔,其弊端就是這樣鮮豔的顏色在戰爭中,容易被對手輕易識別,而且容易成為目標,這就容易給自己帶來災難。蘇聯有500多萬軍人,是當時歐洲最大的戰場,所以對軍裝的需求也是非常巨大的。
雖然蘇軍軍服的成本有所降低,但從設計上看,雖然顏色很單調。蘇聯地理位置偏北,冬季氣候特別寒冷,蘇式軍服大衣的保暖設計非常適合環境需要。1935年,蘇聯紅軍最終確定使用冬季軍大衣,幾乎與俄羅斯帝國陸軍的冬大衣類型1912相同。
蘇式軍大衣雖然看起來厚重但不臃腫,貼身不影響戰鬥,實用性滿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俄羅斯帝國軍隊常見的元素出現在蘇聯軍服的設計中,包括棉衣和棉褲,以及用織物而不是皮革製成的軍靴。與以往不同的是,戰士們更喜歡船帽,而以前的尖頂布丁諾瓦帽已經被戰士們拋棄不戴了。此外,創新之處還包括帶有耳罩的帽子,這與以往的設計有很大不同。
0101、德國軍服:辨識度高,顏色漂亮得體
二戰中,德國軍服被網友認為是最好看的軍服,也是許多國家著名的軍服。德國軍服被網友譽為最帥的軍服,德國軍服的製作成本比較高,所以製作出來的軍服也非常精美。
德國軍裝之所以能更符合大眾的審美,是因為衣服的版型非常修身,能展現西方人挺拔的身材。搭配的帽子和戰靴既符合作戰需要,又非常美觀美觀。是比較帥氣的軍裝之一。
但不得不說,德國的軍服設計並不是原創的哦,追根溯源,其實他們的軍服最早是以流傳下來的普魯士軍服為基礎,再經過多次改進而成的。挺拔的軍裝帶來的視覺效果是,它能給整個團隊一種威嚴挺拔的感覺。
設計好,布料好,裁剪好的德國軍服尺寸也很合身,這是因為德國軍官的軍服都是由裁縫一比一量身定做的,所以每一套軍服都是經過精心剪裁的,每一套軍服的製作時間都很長,不過好在做出來的軍服做工還是很令德國軍方滿意的。而且,除了軍服,德國腰帶的設計也很別有用心。挺拔的軍裝加上能勾勒出腰線的腰帶更顯帥氣。
0202、美國軍裝:簡潔、幹練、修身、有型
如果說有哪個國家二戰時期的軍服與德國相媲美,那很可能就是美國。鑑於美國大陸氣候類型的多樣性和可變性。美軍為士兵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制服,從輕便的卡其色粗斜紋制服到能夠抵禦美國嚴寒的防寒服裝。
而在種類上,美軍制服也根據季節分為三大類,既有襯衫,也有軍用夾克。如果天氣很熱,士兵們就穿著卡其布或絲光斜紋布製成的制服。
1943年推出的M1943制服包括一條配套的褲子和一件有四個口袋的單排扣夾克。制服由橄欖褐色面料製成,防水防風,並配有可拆卸的羊毛面料襯裡。而且,取代了帆布綁腿和帆布靴的簡陋舊時代,取而代之的是高幫棕色系帶戰靴。
1944年,美軍為美國士兵發放了一款羊毛野戰夾克,與英國的夾克設計相似。而軍官的制服風格多樣。夾克的設計有不同的口袋安排,有開放的按鈕和隱藏的按鈕。戰爭期間,為了克服氣候多樣性的問題,包括為士兵提供額外的防寒服,發放皮靴和一雙防水套鞋等。
都體現了美國軍服的設計原則,仍然是以適應氣候為核心。其中不得不說的是,美軍的野戰夾克不僅防水,前部可以通過拉鏈收緊,還採用了特殊設計的隱藏式門襟,以備不時之需。
0303、日本軍服:樣式過於經濟和一般
據史料記載,日軍軍服均為昭和五式軍服,上衣為立領立腰,士兵服胸前有兩個口袋,軍官服有四個口袋,領章為燕尾,但以不同顏色區分雙臂。事實上,日本軍服的設計並不像其他參展國那樣美觀,總體的設計原則是節約成本、節省經費。
日軍除了軍服上衣外,下身搭配的是馬褲配馬靴,士兵則是翻毛皮鞋。而且眾所周知,日本人的體型比較小,而在二戰中,日本軍服的設計並不符合日本士兵的體型,軍服的設計穿在平均身高1.6米的日本士兵身上,也不可能體現出日本軍服設計上的優勢。
本著經濟實用的設計原則,所以軍服減少了裝飾物,幾乎沒有任何裝飾,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便於士兵在戰鬥中緊急情況下的快速移動。這也讓日本士兵的行動更加靈活。事實上,日本軍服之所以按照這樣的設計原則進行設計,歸根結底是因為當時日本國內資源的嚴重匱乏,這種資源的匱乏不僅在軍服設計上具有經濟性,在日本武器設計上也是存在的。
再有就是從制服的領章設計上可以看出,領章上的軍銜級別是以五星區分的,從少佐到將軍,從少將到領章上的布料越來越少,所以無論是從身材還是服裝本身,日本人的制服都沒有任何美感。
總結
總體來看,無論是從外觀設計還是實用性,各主要參展國的軍服都各有特色,但總體來看,各國軍服設計都是以實用性為首要前提。此外,通過各國的軍服生產也可以反映出各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經濟實力和水平。相比之下,日本的軍服則略遜一籌,軍服不符合日本軍人的體型,更沒有符合經濟原則的整體設計,細節和做工肯定不如其他國家的軍服製作。
參考資料:
我所知道的戰爭
20世紀世界軍服百科全書
這裡是《左右劉三歲》,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