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否承認,2020年的一場疫情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當減少接觸、隔離在家成了必選項,居住在安全、可靠又生活便捷的社區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迫切希望。幸而,得益於技術進步和行業發展,智慧社區恰恰是滿足這一訴求的最佳解決方案。
成立於2015年的「親鄰科技」正是一家致力於打造智慧社區的公司,擁有成熟的社區營銷服務團隊及完備的物聯網開發技術團隊,目的是幫助政府、物業、業主等打造舒適、便捷的智慧社區,同時為廣告主提供進入社區的流量入口,讓適合社區的品牌走進千家萬戶。
正由於較早認知到智慧社區的意義,親鄰科技在今年深刻感受到自身的社會價值。「無接觸的開門方式在疫情期間發揮了較大作用,出入社區不需要按門禁的密碼或者刷卡開門,只需要通過手機的小程序和藍牙等方式就能開門。防疫後期有一些街道希望我們把健康碼和開門碼合併,只要出入社區就能了解社區內流動人員和業主的身體狀況。」親鄰科技聯合創始人兼董事副總裁邱雪雁介紹。
服務能力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
過去六年間,親鄰科技從門體、門禁硬體設備入手,為物業免費打造具備科技屬性的出入口基礎設施,同時又配備智能管理等系統,提升物業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在此基礎上,親鄰還提供多種智能開門服務方式(如小程序、藍牙、語音、APP等),在細節處滿足不同業主的多元需求。
要做好這些,產品、運營和團隊幾個維度缺一不可。首先,親鄰科技的軟硬體產品均為自研,當前公司上百名的軟硬體研發技術人員,保證親鄰產品優勢;在運營端,為更及時、深度地服務客戶,親鄰在各個城市成立自己的服務團隊,主打本地化運營的特點;從團隊角度,公司創始團隊長期關注社區和營銷領域,產業經驗積澱深厚。
時至今日,親鄰科技已經覆蓋了全國160多個城市,服務41000多個小區,服務超過5000萬個家庭。 在物業端,目前每天活躍在親鄰平臺上的物業人員在8000人左右。業主端,每天同時使用門禁服務的人數在100萬左右。
在既有成績單的基礎上,政策紅利讓公司和賽道都產生了更大想像力。
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具體涵蓋5G 基建、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有分析指出,從融合基礎設施看,智慧城市的建設路徑更加清晰,信息技術幫助城市進行精細化管理,促使其轉型升級的作用日益明顯。
在親鄰科技看來,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抓手和組成部分。而擁有了多年深耕社區的經驗,親鄰科技也計劃為智慧園區提供更多服務,也是間接幫助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
總體而言,不論是社區還是園區,親鄰科技的目標仍然一以貫之——讓居民生活在安全、便捷、幸福的環境中,是這家公司想要抵達的地方。
以下是對話部分:
智慧社區是新基建的「細胞」
36氪:親鄰科技成立於2015年,比較好奇公司成立的契機是什麼?
邱雪雁:在2015年的大時代背景下,社區服務到家以及物聯網的趨勢,對各個行業都隱藏著很大契機。親鄰創始團隊在社區服務、營銷策劃領域的經驗超過15年,當行業趨勢和技術背景產生交集,我們開始用網際網路的方式思考商業模式。一方面,我們將把握社區資源作為重要任務,另一方面用物聯網的方式探知更多服務,讓社區營銷形式更加豐富。
36氪:從2015年到如今,親鄰科技已經成立六年,您覺得這幾年公司的主要進展體現在哪些方面?
邱雪雁:我按時間段將親鄰科技的進展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2015~2018年,親鄰覆蓋的城市達到100個,服務社區數量超過2萬個。戶外廣告,位置為王。社區資源和廣告位緊密相連,所以這段時間,親鄰的資源點位已經鋪滿全國各個城市和比較主流的社區。
2019年,親鄰獲得京東數科和小米的戰略投資,這對親鄰提升基礎技術,以及理解對B、C兩端的服務都提供了幫助。隨著和小米、華為、oppo 、vivo等手機廠商的深入合作,讓親鄰落地了更多手機開門的服務。同年,我們把現在使用的物業SaaS後臺,管理平臺、廣告系統等搭建完成,實現了在線投放,系統管理,同時把ssp系統觸角和各大聯盟平臺連接,實現更高效的廣告投放方式。
2020年,親鄰的社區資源已經超過4萬個,另外數位化改造的親鄰社區,即使用親鄰開門門禁服務的社區也接近1萬個。
36氪:親鄰現在服務的社區數量已經非常多。比較好奇在整個服務的過程中,我們總結的服務經驗是什麼?
邱雪雁:主打本地化運營是親鄰的特點。親鄰會在各個城市成立自己的服務團隊,方便為物業、廣告主提供優質的響應服務,這是親鄰良好履約機制的基礎。
36氪:其實在2020年,新基建的相關產業進入快車道,相信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區也是受益者。想請問在您看來,新基建和智慧社區之間的深層聯繫體現在哪些方面?
邱雪雁: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神經末梢,是新基建落地應用的一個重要場景。今年新基建讓智慧社區行業乘上了政策的東風,疫情也讓智慧社區的作用更加突顯。現在有很多政府部門主動要求和親鄰合作,一起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進程。
為了安全、便捷、幸福的社區
36氪:智慧社區無疑給政府/公安、物業公司和小區業主都帶來了便利。您覺得一個理想的智慧社區應該具備哪些特點?
邱雪雁:智慧社區,重在智慧兩個字。我們思考的是如何通過通信等技術手段去分析、整合各類關鍵信息,讓平臺進行智能響應,從而釋放更多的人力,也更好地管理設備並提供其他服務。
理想的智慧社區應該有三個特點。首先是安全,我們提供門禁設備不僅是要保護業主,更重要是對訪客管理。第二個特點是便捷,安全和便捷之間需要彼此適配,最安全的效果肯定是封閉,但如果外賣人員、物流人員等訪客不允許進入小區,業主的體驗會非常不便。安全和便捷之間需要取一個中間值,而科技會帶給我們更好的體驗。第三個是特點也是目的,就是幸福,智慧社區最終還是回歸到提升每個人的幸福感。親鄰也做了一些具體措施,比如為不同業主提供多種開門方式,滿足老人、兒童等具備差異化需求的用戶。
36氪:親鄰把智慧社區服務分拆成剛需搭建、智能配套、服務提升、增值服務、開放生態五個模塊。如果具體拆分,這幾個模塊之間的關聯是什麼?各自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邱雪雁:從搭建上來說,我們為小區提供人行通道解決方案,其中最核心的是讓物業獲得一個質量更好、可以在線化管理的門體,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配套。進一步給物業和業主提供增值服務。比如在提供手機開門服務之後,再增加物業繳費、報修的服務,為物業和業主搭建交流平臺。同時,親鄰也會考慮廣告主的訴求,考慮企業商業化的可能性。
當平臺建立起來,並且用戶在平臺上活躍時,我們在底層其實涵蓋了物業在平臺進行管理的模塊。比如除了門禁以外,還有充電樁、電動車的管理等都可以以平臺的形式互相連接。在用戶側,親鄰會呈現一個集成化的平臺給物業和用戶,所以平臺最後會衍生成生態的概念,層層迭代。
36氪:從效果端,這樣的模式給政府、物業、業主以及廣告主分別帶來怎樣良好的體驗?
邱雪雁:親鄰這兩年在部署數位化媒體的過程中,具備了為街道、政府、公安提供服務的能力。把物聯網開門設備部署到社區中,相當於有了一個可以連接多方的前端產品和服務運營的抓手。疫情期間,有一些街道提出需求希望我們把健康碼和開門碼合併,從而了解進出人員的身體狀況。無接觸的開門方式也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大家不再需要在門禁上輸入密碼或者刷卡開門,而是通過手機或者語音開門。這些都提高了政府所轄區域的規範化管理水平。
對於物業側,不論是由親鄰提供的設備管理平臺,還是配套培訓,都對物業的服務能力進行了較大的提升。
在廣告主這端,不管是門體還是小程序,我們為一些好產品提供進入社區展示的平臺。由於社區這個天然的屬性,通過親鄰開發的qadn系統和周邊配套的教育、餐飲和社區團購的配送範圍進行快速的點位配對,有效提高推廣效果。包括針對C端消費者吃、喝、玩、樂、住、行、醫、美等品牌客戶,與親鄰都有很好的合作。
對業主而言,親鄰希望利用流量入口提供更多服務。現在最常見的是剛才提到的繳費或者報修等功能。接下來我們會和保險等金融產品合作,持續服務業主。社區業主人群穩定、固定資產較大,他們也希望能夠獲得一些更加定製化且實用的產品和服務。
36氪:我們現在服務的物業、業主數量是?是否可用數據具體舉例我們服務的效果?
邱雪雁:在物業端,現在每天活躍在親鄰後臺的物業人員在8000左右,使用親鄰門禁的業主有1.8億人,使用線上化開門禁等服務的有800萬人,每天同時使用門禁的人數在100萬左右。
36氪:整體來看,您覺得在行業中,親鄰科技的壁壘和特點在於?
邱雪雁:主要從產品、運營以及團隊三個角度。產品上,親鄰的軟硬體都是自研的,我們現在大約有100員工在做技術、產品的研發。第二,從運營規模上看,由於親鄰進入了非常多的社區,在社區佔有的資源點位也排在行業前沿。第三從團隊上,我們團隊的人員從業經驗豐富。
從更智慧的社區,到更智慧的園區
36氪:剛才談到您心中理想的智慧社區形態,現在想請問,您覺得從整個行業角度看我們距離理想狀態還有多遠?
邱雪雁:目前親鄰完成了基礎設施進入小區這一步,但它其實只是智慧社區中很小的一部分,也是新基建中很小的一部分。再往前走的話,我們還是希望在網絡建立起來後提供更多服務,這是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情。要達成這個目標不僅需要親鄰自己付出更多努力,也需要政府端、物業端以及業主住戶的認可,還有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建設理想的智慧社區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36氪:2020年已經結束,親鄰科技新的一年(或更遠)的計劃是怎樣的?這樣的計劃是基於我們對行業怎樣的預判?
邱雪雁:現在智慧城市落地有三個大抓手,第一智慧社區,智慧社區肯定是智慧城市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第二智慧園區。因為對大家而言,最重要的場域就是居住地和工作地。第三城市安全,也就是社區、園區的安全。這是智慧城市的三個落腳點,我們也會從社區逐步延展到園區。
親鄰目前在做門禁,後續也會提供其他服務,最後還是要回到安全服務的落腳點。具體一點,今年我們會把數位化改造的社區從1萬個左右增加到2萬個,整體服務的社區規模要超過5萬個。未來,親鄰一方面會持續擴充社區規模,另一方面基礎設施也會從門禁延展到停車場等方面。總之,不斷為更多社區、園區提升智慧能力,就是親鄰未來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