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與「佛」結緣的美麗村莊
文|王河北
在我的老家王家坊村正西方向三公裡處,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小村莊,叫付楊村。
付楊村共200餘口人,面積不大,環境優雅。該村東臨前、后庄科村,西臨純李村,南倚徐莊村,東北靠近邵莊村。村北有條環鄉水泥路與該村「村村通」公路交錯相連,給村民出行帶來極大的方便。
村 碑
有一條辛寨街西直通往金曹葦河的關葦溝,繞過該村村西、村北。這條河溝一年四季水流不斷,給付楊村村民灌溉農田提供了便利條件。每到春、夏、秋三季,河兩岸綠樹成蔭,蘆葦叢生,鳥語花香,別有一番風採,成為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付楊村歷史悠長,文化底蘊深厚,它的建村史可追溯到明朝永樂年間大移民時期。
付楊村村西關葦溝冬景
「五佛楊」的舊事
山西澤州人楊寅,出身低微,父母早亡,獨自一人靠給富人當長工、種莊稼、看家護院勉強度日。他忠厚實在,心地善良,會幾下拳腳,有擔當。鄰居孫員外,家境富裕,膝下無子,只有一個女兒小青,長的是眉清目秀,尚無婚配。村裡一個惡少看中小青,幾次到孫家提親,均遭到孫員外嚴詞拒絕。後來惡少惱羞成怒,強行到孫家搶親,正拉扯著小青往外走,被從孫家門口路過的楊寅碰了個正著。楊寅早就對惡少的所作所為嗤之以鼻。一見惡少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搶親,便「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按耐不住內心的憤怒和衝動,猛地一拳,將惡少打得是口鼻出血,狼狽逃竄。楊寅見義勇為的義舉,深深地感動了孫員外一家。
村兩委辦公室
孫員外敬重楊寅滿身正氣,愛打抱不平的性格,因看重楊寅的為人,孫員外見楊寅和自己的女兒小青年齡相當,又考慮自己上了年紀,正好需要有個依靠,就有意打算讓他做上門女婿。經媒人撮合,兩家終於結為秦晉之好,楊寅遂招贅到孫家做了上門女婿。婚後楊寅孝敬嶽父嶽母,小兩口恩恩愛愛,夫唱婦隨,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那年頭,正趕上移民,沒辦法,「胳膊擰不過大腿」,一家人被強行拆散,楊寅與嶽父嶽母灑淚而別,帶著妻子小青,踏上了移民之路。
楊氏族譜
遷民路線圖
永樂三年三月,楊寅夫妻歷盡艱辛,終於來到了現在的付楊村所在地。那時,由於戰亂,黃河泛濫等原因,這裡沒有人煙,一片狼藉,雜草叢生。楊寅夫妻擦乾眼淚,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克服重重困難,起早貪黑,重建起自己的新家園。經過幾個月的緊張忙碌,蓋起了草房,開闢了荒地,種上了糧田,開鑿了水井,鋪設了道路。另外還在村子中間,修建了一座小廟。廟裡供奉五尊泥塑佛像,中間是西天如來佛祖、左邊是觀音菩薩、龍王爺,右邊依次是財神爺、關帝爺。據說供奉這五尊佛很靈驗,能保佑家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財兩旺。也保佑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保佑嶽父嶽母健康長壽。每月的初一、十五,楊寅都準時到廟裡上香祈福,以表虔誠之心。「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切準備就緒,就缺一個響亮的村名了。為了起個好名字,多日裡,楊寅煞費苦心,絞盡腦汁。
五佛寺廟(來自網絡)
一日,楊寅又來小廟拜佛,看到眼前這五尊佛像,突然心血來潮,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既然我與佛結緣,何不用眼前這五尊佛做個文章,來取個吉利的村名?」。經反覆研究斟酌,最後,楊寅決定用自己的姓氏再加上「五佛」來確定村名。這樣既新穎又別致,既沒有重名還有紀念意義,故取村名為「五佛楊」。後來,村名逐漸被周邊村民所熟知和認可。
多年來,楊氏家族艱苦創業,勤儉持家,在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雖然虔心敬佛,但是在殘酷的社會現實,天災人禍面前,佛祖也力不從心,並沒有給楊氏帶來多少好運,本來就人丁不旺的楊氏家族,又逢瘟疫,遭遇滅村之災。
「傅楊村」轉身「付楊村」
清朝康熙年間,隨著社會趨於穩定,清政府繼續推行移民政策。期間,傅氏由直隸棗強火龍店,楊氏楊子旺由禹城縣季李胡店(現在的房子鎮南店村),先後來到禹城西南「五佛楊村」定居。此時的五佛楊村由於戰亂、黃河決口、瘟疫、蝗災等原因,早已市滿地狼藉,到處是殘垣斷壁,破碗爛罐。原來的廟宇也只是剩下遺址。五尊佛像均遭破壞,擺在傅、楊兩姓氏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重新規劃村莊藍圖。兩姓氏成員齊心協力,共同奮鬥,在原來村莊的基礎上,適當地劃分了區域。傅氏,楊氏都建起新茅草房,將荊棘叢生,廢棄的荒地重新進行開墾,村名也做了更改。因傅氏來的最早,緊隨其後的是楊氏,雙方經協商,決定將村名改為「傅楊村」。
小 康 民 居
整齊乾淨的街道
隨著時間推移,「傅楊村」的「傅」字逐漸演化成「付」字,「傅楊村」也被稱之為「付楊村」。後來,白氏夫妻帶著兩個成年兒女,也由直隸棗強白塔遷到該村。因為和傅氏都來自直隸棗強,「他鄉遇故知」「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白氏與傅氏年齡雖然懸殊,相處時間不長,但感情甚篤,兩人經過交往發展成了「忘年交」。白氏見傅氏心地善良,人緣好,身體健壯,勤勞能幹,早打好主意,和妻子私下裡商量,有意把女兒嫁給傅氏,妻子也中意此事。不久,白氏就直接給傅氏撩開了此事。傅氏滿心歡喜,選良辰擇吉日,與白氏女兒成婚,娶妻生子,傳宗接代,成就了一段人間佳話。想當年「白家始祖的女兒嫁給傅家始祖」這一轟動周邊村莊的陳年舊事,始終被一代代的傅、白兩家後輩津津樂道。至今,白家和傅家後人開玩笑都留有餘地,不敢過分,怕亂了輩分,原因就是因為這層親戚關係。
龍井的傳說
在付楊村楊統富家門前左側有一口敞口井,是數代付楊村民和鄰村徐莊村民賴以生存的唯一一口甜水井。聽村裡知情老人講,這口甜水井已有200餘年歷史。據說立村以來,付楊村的村民們曾嘗試著在村裡各個方位,不論深淺,挖過數眼水井,但均因為挖到的是苦水而告終,幾代村民野很難喝到甘甜的井水。「早知道這裡挖不出甜水井,就不在這裡立村了!」,早在明代,無數付楊村的村民就曾發出過這樣的感慨。逐漸,人們開始懷疑這裡的土層地質天然有問題。但付楊村村民們尋找甜水的挖井行動卻從未停止過。
付楊村唯一的敞口甜水井「龍井」
村裡有一楊姓村民,年輕力壯,膽子特別大,人送綽號為「楊大膽」(真實姓名誰也叫不上來)。「楊大膽」熱心腸,樂於助人,在村裡也有一定號召力。他能吃苦,敢「啃硬骨頭」、是該村鍥而不捨挖井人的代表。「楊大膽」曾多次幫人家挖井,有好幾次因挖井土方塌陷,被埋在下面,險些喪命,但他毫不懼怕,痴心不改,執意堅持挖井。他常說「我就不信,咱村挖不出甜水來」「挖不出甜水,我誓不罷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或許楊大膽的過分執著,感動了龍王神。有天晚上,挖了一天井的楊大膽草草地吃了口晚飯,就躺在炕上歇息,不久就恍恍惚惚進入夢鄉。夢境中,有一位自稱龍王爺的白鬍子老頭,怒氣衝衝來找「楊大膽」興師問罪:
「楊大膽,你可知罪?
「龍王爺爺!我不知道身犯何罪?還望你老人家講來!
「就因為你挖井,我的地下水宮被你弄了個亂七八糟!你不知罪嗎?
「龍王爺爺,實在沒辦法,俺村老百姓沒有甜水吃,就會渴死!求您老人家大發慈悲,指點迷津,救救我們吧!
「看你這個年輕人,能有如此為民愛民之心,難能可貴呀!」
龍王爺爺轉怒為喜,接著說:
「念你一片赤誠,我就成全你的赤誠之心,給你指個地方,賜給你個水眼,保證讓你挖出甜水。不過以後可別再胡亂挖了,攪得我水宮不得安寧!
「晚輩還請龍王爺爺明示。
「你村裡老灣北沿上,有棵小柳樹,小柳樹底下就有個水眼,你順著小柳樹的位置往下挖5米左右,有一塊沙層,準保有甜水。
「多謝龍王爺爺指點!我再次替全村人向你老人家表示感謝!多謝龍王爺爺!」
村西的小橋
村裡村外水泥路相連接
「孩子他爹,你這是怎麼了?你剛才在跟誰說話呀?」楊妻還沒有睡覺,正在做針線活,用手捅了一下說夢話的丈夫。「楊大膽」和龍王爺爺的對話隨即被打斷,突然驚醒,臉上也嚇出一身冷汗。睜眼一看 ,炕上只有做針線活的妻子和正在睡覺的孩子。再往四周看了看,哪裡有什麼龍王爺爺?原來是自己做了個夢。
妻子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楊大膽」就把剛才夢中經歷的奇遇,告訴妻子。楊妻哈哈大笑,說:「想必是你想甜水想瘋了吧!」「楊大膽」卻不以為然,心想,也許是自己的虔誠感動了上天,好夢成真,說不定龍王爺爺真要暗中幫忙哩!明天何不試一試啊?「楊大膽」注意已定,第二天一大早,就召集了幾個青壯村民,來到夢中龍王爺爺指點的地點,果然見有一棵小柳樹,就在樹前擺上供品,點香燒紙,祈求龍王爺爺賞賜甜水。隨後,幾個人便開始行動,先將小柳樹刨下,然後繼續往下挖,四個人忙忙碌碌地挖了快一天,挖到指定深度,終於見到了夢裡所說的沙層,只見順著井底井眼處,咕咕地流水已開始向外冒出。 「楊大膽」激動地用雙手捧著井水,嘗了幾口,瞬間感到甘甜爽口無比,隨後咧著大嘴哈哈大笑,衝著井口看熱鬧的人,嘴裡不停地大聲吆喝著:「出甜水了,出甜水了!」。
小河溝水潺潺流過村莊
不一會兒,「出甜水了」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迅速傳遍大街小巷。村民們奔走相告,紛紛湧向水井,有幾個好事的年輕人,不知什麼時候已燃起鞭炮,以示慶賀。臨近井邊的村民,早已從家裡拿來盛水的木桶,遞到井下,讓「楊大膽」盛滿水,再用繩子提上來。大家輪流品嘗著甘甜的井水,激動的淚水,早已奪目而出,多少年的「甜水夢」終於變為了現實。
後來,村裡出資買了一些磚,「楊大膽」和幾個村民將井壁用磚壘砌起來,井口周圍還鋪了幾塊大石頭,以方便村民們取水。因為該井,是龍王夢中所賜,所以大家就稱此井為「龍井」。
上世紀90年代,村村上了自來水,這口龍井才退出歷史舞臺,正式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吃水不忘挖井人」,「楊大膽」為村裡義挖水井的壯舉,至今還在付楊村民中傳為美談。龍井的故事,也永遠成為付楊村民們難忘的鄉愁記憶
被採訪人:付興州,付楊村村民,現年79歲
被採訪人:退休教師付修利(左),64歲;付楊村人白方彬(右),72歲
作者簡介:王河北,禹城人,中學高級教師,山東散文學會會員、禹城市作家協會會員、德州作家協會會員,平時愛好讀書、上網學習、旅遊、唱歌、喜歡村志的挖掘與整理。文章散見《禹城市報》、《德州日報》,《德州晚報》報刊,《魯北文學》《禹城文萃》《禹城與禹文化》《德州》等雜誌。
歡迎下載「齊魯壹點」app
編輯信箱:599268545@qq.com
壹點號河南王豫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