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中懸浮隧道中意啟動「阿基米德橋」

2020-12-13 中國科學院

    中國和義大利有關機構於3月1日在羅馬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正式啟動「中國舟山金塘海峽懸浮隧道橋(「阿基米德橋」)可行性分析研究」合作項目。由於這項技術具有開創性,尚無應用先例,是對傳統水上橋梁建設的革命性發展,因此具有潛在的重大科學價值和工程意義。
    「阿基米德橋」是穿越海峽和內陸湖泊等水道的水中懸浮隧道,可以通車,具有橋梁的功能。與傳統的橋梁、海床或海底隧道相比,「阿基米德橋」具有成本低廉、保護環境和天然景觀、適用面廣,以及便於維修等特點。
    舟山項目總工程設計師、那不勒斯大學菲奧倫蒂諾教授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懸浮隧道橋依託巨大的浮力懸浮於水中,為防止浮出水面它被鋼纜固定在水下30米的深度,不會影響水面船隻的正常航行,也不懼怕颱風的侵襲,而當懸浮隧道橋需要維修時,鬆開鋼纜它便會浮出水面。
    包括義大利工業部(又稱生產活動部)官員、來自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和義大利方面的專家學者、中國駐義大利使館科技處官員等共50多人出席了新聞發布會。中科院力學所所長洪友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通過兩國科學家的通力合作,懸浮隧道橋項目的研究必將取得有價值的科研成果。
    這一課題是中意兩國政府第十屆科技合作混委會於2000年6月確定的雙邊合作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浙江省科技廳、上海同濟大學、義大利阿基米德橋公司和那不勒斯大學等單位聯合實施,中國科技部和義大利外交部為此項目提供了部分研究經費。
    (據新華網 宋建報導)

相關焦點

  • 淳安千島湖水域將建世界首座水下懸浮隧道
    ,也標誌著阿基米德橋的建設將從理論走向實踐。並向淳安縣介紹了「千島湖阿基米德橋」建設設想,還與淳安縣籤訂了合作意向書。   千島湖建設阿基米德橋的研究和建設,將使我國成為相關技術的開拓國之一,並為世界第一座「阿基米德橋」的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 「水中懸浮隧道阿基米德橋」,直通水下古城,精絕古城
    阿基米德橋的學名是「水中懸浮隧道」,與隧道不同,阿基米德橋藉助浮力浮於水中;與一般的橋也不同,對於浮力大於重力的阿基米德橋,它和水底的連接方式與橋相反用纜索或其他方式固定於水底和兩岸,以防浮出水面;橋頂距水面保持20米以上的距離以便通行大噸位船隻。阿基米德橋的建設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世界上有7個國家(挪威、義大利、日本、中國、瑞士、巴西、美國)在研究。
  • 千島湖水淹的兩座千年古城,如今正在開發水下參觀懸浮隧道
    為了讓這兩座古城呈現在世人的眼裡,最後決定在水下古城區域修建「阿基米德橋」,一旦修建成功,我們就可以通過懸浮的參觀橋去看水底的千年古城。目前已經在千島湖月光島景區試修「阿基米德橋」。水淹古城1955年10月為了修建大型水力發電站,電力公司選址淳安和銅官,修建新安江水電站(千島湖又名新安江水庫)。
  • 中外專家解讀懸浮在水裡的隧道
    12月4日,中國和義大利數十位懸浮隧道技術專家匯聚中國科學院,共同探討懸浮隧道技術,以促進雙方在浙江金塘海峽開展合作的可能性。如果該項目付諸實施,將是懸浮隧道技術在世界上的首次應用。  「懸浮隧道」就是水下浮隧道,又稱阿基米德橋。
  • 不破壞景觀 世界首座水下懸浮隧道將定居千島湖
    不破壞景觀 世界首座水下懸浮隧道將定居千島湖   圖為世界首座水下懸浮隧道模型。攝影:何亦星  中新網杭州十二月九日電(記者張茵通訊員何亦星)世界上第一座阿基米德橋將定居浙江千島湖。
  • 挪威建水下懸浮隧道,花400億美元,爭世界第一,中國卻早已超越
    挪威建水下懸浮隧道,花400億美元,爭世界第一,中國卻早已超越提到挪威,不得不說的就是挪威的峽灣風光,這裡的峽灣風光在世界上可是出了名的,而且數量眾多,達到了1100多個。不過最近關於挪威的交通又傳來了好消息,挪威準備建造一個水下懸浮隧道,將花費整整400億美元,力爭世界第一。但其實他們不知道,中國在這方面早已經超越了他們!最近聽說挪威的政府準備斥巨資建造一條整400億的交通路線,這條路線包括橋梁和堪稱世界上最深最長的巖石隧道,其深度更是達到了水下392米。
  • 挪威建水下懸浮隧道花400億美元爭世界第一中國已超
    但最近挪威的交通又傳來好消息,挪威要建水下懸浮隧道,將花整整400億美元,爭取世界第一。但其實他們不知道,中國在這方面已經超越了他們!挪威政府最近宣布計劃建造一條耗資400億英鎊的大型運輸線路,其中包括橋梁和世界上最深最長的巖石隧道,該隧道位於水下392米。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條交通路線還準備開發水下浮動隧道,浮動隧道在水下30米左右。
  • 我國啟動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 有望破解海峽隧道跨越難題
    央廣網珠海6月19日消息(記者郭翔宇)日前,一項面向國際前沿的前瞻性重大科研項目——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在珠海正式啟動。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國內外7家科研、設計和施工單位成立的聯合研究組在珠海共同籤署了《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合作協議書》,項目計劃用3到4年的時間完成課題研究。未來,懸浮隧道有望突破目前沉管隧道架設的水深限制,藉助「懸浮水中的隧道」破解水位深、跨度長的跨海工程建設難題。
  • 面向世界和未來「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正式啟動
    本網訊 2018年6月13日,面向國際前沿的前瞻性重大科研項目——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在中國珠海正式啟動。該項研究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聯合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荷蘭隧道工程諮詢公司(TEC)、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等多家國內外一流的科研、設計和施工單位,通過產學研協同、國際國內同步平行的研究模式,共同成立中交懸浮隧道工程技術聯合研究組。
  • 我國進行全球首次懸浮隧道水彈性模型試驗
    新京報快訊(記者蔡浩爽)近日,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在天津開展了水彈性整體物理模型首次試驗,這也是全世界範圍首次開展此項試驗,標誌著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自去年6月份啟動以來已進入實質性科學試驗階段。天津深之藍水下機器人「河豚」參與了試驗中水下隧道的觀測任務,協助觀察隧道運動現象和結構及錨固受力情況。懸浮隧道是建設懸浮於水中的一種大型跨海交通構築物,是繼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後又一種人類未來實現深海峽灣跨越的重大交通運輸工程,是未來解決峽灣跨越、深海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的重要方式,對引領我國未來交通運輸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挑戰世界級難題 中國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進入試驗階段
    1月29日,觀察者網從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簡稱「天科院」)獲悉,我國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已經進入實質性科學試驗階段。波浪條件是波高0.12米,周期1.2秒,現在開始造波。」1月28日,隨著現場工作人員一聲令下,天科院在懸浮隧道研究專用水池中,開展水彈性整體物理模型首次試驗,這是世界範圍首次開展此項試驗,標誌著中國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進入實質性科學試驗階段。懸浮隧道是繼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後又一種重大交通運輸工程,是未來解決峽灣跨越、深海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的重要方式,對引領我國未來交通運輸發展、建設交通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懸浮隧道:未來海底隧道建設的新方向
    中科院科學文化論壇「SELF」首登廣州並將長期落戶羊城文 金羊網 記者李鋼瘧原蟲竟然可以作為治療癌症的有效方法、懸浮隧道將成為未來我國海底隧道建設的新技術、受鯨鬚啟發研發出抗斷裂和抗腐蝕新材料……23日,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動的科普品牌---「SELF」格致論道講壇「粵見未來」主題活動首次在廣州舉辦
  • 海底真空隧道列車:福建到臺北或許只需13分鐘
    原標題:海底真空隧道列車:理論時速2000公裡  4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樂嘉陵和眾多專家不約而同來到舟山普陀。他們都為世界第一條跨海真空懸浮隧道而來,對跨海旅遊真空飛行巴士進行技術研討——世界首條海底真空隧道的建造呼之欲出。
  • 為推進懸浮隧道技術,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率團訪大連理工
    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將利用數學模型、物理模型、理論分析、設計評估等多種手段,開展懸浮隧道涉及的水動力與結構、錨固系統、連接結構、工程材料、施工工法及裝備等一系列專題研究,擬在工程理論、關鍵技術及施工裝備等方面形成多項突破。這些創新將引領和推動我國在水動力學、流固耦合、結構巖土、工程材料等多個學科和領域的進步,將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
  • 海底隧道列車時速達2000公裡 院士:大連到煙臺作示範
    他們都為世界第一條跨海真空懸浮隧道而來,對跨海旅遊真空飛行巴士進行技術研討——世界首條海底真空隧道的建造呼之欲出。    一位民營企業家的大膽設想    2014年提出建造世界首條跨海旅遊真空飛行巴士,是劉子忠的大膽想法。作為九州動脈隧道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子忠因這個決策而走上科技創新前沿,站在建造跨海水下真空隧道的世界新技術的風口。
  • 院士籲「海底真空隧道列車」立項 時速可達2千公裡
    他們都為世界第一條跨海真空懸浮隧道而來,對跨海旅遊真空飛行巴士進行技術研討——世界首條海底真空隧道的建造呼之欲出。 孫鈞表示,建設海底真空隧道主要是水下橋隧技術、磁懸浮列車技術以及真空技術的集成創新。我國建造海底真空隧道列車在技術上基本沒有問題。 為此,孫鈞等三位院士及專家呼籲爭取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批准立項支持。
  • 北京碼頭補給航空母艦:中國首條海底隧道列車
    2016年11月15日,九州動脈隧道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子忠專程赴京WORK-北京碼頭,與京WORK-北京碼頭創始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企業管理創新研究所所長陳貴就跨海懸浮隧道真空列車項目研發推進工作進行了專門探討,並就共同成立跨海懸浮隧道真空列車項目智庫達成了戰略合作意向
  • 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開展水彈性整體物理模型試驗
    新華網北京1月30日電(邱麗芳)近日,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在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懸浮隧道研究專用水池中開展了水彈性整體物理模型首次試驗。  據介紹,懸浮隧道是建設懸浮於水中的一種大型跨海交通構築物,是繼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後又一種人類未來實現深海峽灣跨越的重大交通運輸工程。
  • 蓄勢數載業初就 |水下懸浮隧道項目一瞥
    ——記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水下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項目   水下懸浮隧道是建設懸浮於水中的一種大型跨海交通構築物,主要解決的是人類未來實現深水、寬水域跨越問題。   水下懸浮隧道的建設的技術核心在於隧道的動態控制和結構安全。
  • 挪威修建世界第一「懸浮隧道」,斥資400億美元,卻被中國超越
    因為挪威峽灣無論是從深度還是從寬度,都極不適合傳統建築的水上架橋和水下隧道。例如,從挪威南部的克裡斯蒂安桑到北部的特隆赫姆,1100公裡的旅程需要21個小時,並且會經過7個渡口,意味著遊客要換乘7次渡輪。在旅行過程中,交通不便可是會勸退許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