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海運成為了大宗商品重要的運輸方式,同樣這也引起了世界各國對海上航線的重視,因為優越的航線不僅能夠帶來巨大的收益,還能縮減運輸成本以及降低風險,雖然世界很大,海洋面積也很廣,但是真正具有價值的航線通道卻不多,也因此造成世界各國對它們的爭搶,今天我們要來說的就是被稱為「地中海的咽喉」的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長58千米,最窄處在西班牙馬羅基角和摩洛哥西雷斯角之間,寬僅14千米。也因此在早期時,這塊區域處在西班牙的管理範圍內。
作為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唯一的海上通道(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地中海沿岸的國家想要從地中海出去,只有直布羅陀海峽這一條路可選),其地理位置無比重要。公元八世紀時,崛起的阿拉伯帝國開始了它的領土擴張,他們衝出阿拉伯半島,徵服了西亞北非,隨後,他們又舉著聖戰大旗從北非登陸直布羅陀,打敗了西班牙在此的十萬守軍,佔領了直布羅陀並攻擊了西班牙本土區域,令西班牙成為了穆斯林的天下。
但西班牙的原主人西哥特人並沒有完全被徵服,他們一部分貴族逃到了北部山區同穆斯林抗衡,揭開了長達800年左右的「收復失地運動「的序幕,(西哥特的基督徒們建立了一系列基督教王國: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葡萄牙、加泰隆尼亞……除了葡萄牙最終獨立之外,其他的王國共同組成了現代西班牙的雛形。)直到1410年西班牙人才收復直布羅陀,並於1479年建立西班牙王國。
成國後的西班牙發展迅速,它在一邊收復剩餘的失地的同時,也在派遣人員往海上探索,去尋找更廣闊的領土,僅僅半個世紀,西班牙就在歐亞美非擁有了大量殖民地,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而直布羅陀對於它的殖民霸主世界越發凸顯的重要。
正當西班牙王室依靠在殖民地攫取的財富窮奢極欲之時,處於歐洲大陸之外的英國正在悄悄拔尖,它通過海外貿易積累的了大量資本,湧現出了一批新興資產階級,社會也在快速變革。到了16世紀中期,隨著財富與勢力的急劇膨脹,西班牙建立起了一支傲視全球的海上艦隊,號稱「無敵艦隊」,但是與此同時,日漸壯大的英國,也開始了積極的海外殖民活動。
16世紀末期,西班牙曾經多次對英國這個新興的海權國家發動戰爭,但沒有一次撈到好處,反而被英國整的狼狽不堪。
1588年7月,西班牙「無敵艦隊」最後集結起來去進攻英國。這支艦隊共有130艘艦船,裝有1100門火炮和2.7萬人,其中一多半是陸軍士兵。英國有34艘軍艦,但來自沿海城市港口的武裝商人和來自全英國的炮兵很快使這支艦隊的實力非常可觀,這支艦隊共有197艘戰艦、1.6萬人和2000門火炮,即使如此,在火力上相比,西班牙的重炮打擊力量更強。1588年8月8日,英國艦隊的34艘戰艦、163艘武裝帆船,向西班牙「無敵艦隊」的22艘戰艦、108艘武裝帆船展開攻擊。西艦隊力圖靠近英艦隊實施接舷戰,但因艦體笨重機動性差,加上火炮射程較近,在英艦隊機動靈活的遠射程炮火打擊下陷入被動。激戰至傍晚,西班牙無敵艦隊被挫敗,600人陣亡,三艘帆船被擊沉,一艘被俘,英國人有500餘人傷亡。經歷了10天驚心動魄的海上戰鬥,無敵艦隊的士氣開始崩潰,有的艦隻開始有了脫離隊列向英國人投降或者擅自逃離的意圖。最後,無敵艦隊130艘只有65艘船返回了西班牙,英國勝利。
隨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失敗,西班牙的霸權江河日下,日不落帝國的稱號也隨之拱手讓人,而170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爆發更讓帝國雪上加霜,同時也讓直布羅陀從西班牙手中掉落到英國的口袋,令英國越發強大。
1701年,由於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後繼無人,波旁家族的腓力按遺囑即位。而腓力正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孫子,所以此舉遭到奧地利、荷蘭和英國等國的堅決反對,因為如果腓力當上了西班牙國王,歐洲大陸兩個最強大的國家法國和西班牙就共主了,周邊國家再想崛起就非常困難。於是,英國與奧地利組織同盟挑起了對法西兩國的戰爭。
戰事一開,西班牙立刻淪為戰場,戰爭初期同盟聯軍節節勝利,英國精準攻擊位於西班牙南部的直布羅陀,對法西聯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重創了西班牙和法國艦隊,但陸軍強國法國卻成功將戰爭拖入相持階段。
戰爭持續了13年,多年損耗讓各國民窮財盡,而此時東方的俄國又在偷偷積蓄實力崛起,面對這樣的隱患,英法西荷等國最終只能握手言和,於1713年正式籤訂《烏得勒支和約》,承認腓力,即後來的腓力五世的西班牙王位,並規定法西不得合併,而直布羅陀作為承認腓力五世的條件,被和約割讓與英國,成為了大英帝國的領土。
「我不放手,你休想拿走」
英國在拿到直布羅陀之後,便立即修築軍事要塞,並且將當地的西班牙人驅逐,換成英國和義大利移民以及北非摩洛哥人。
然而儘管英國方面宣稱當年他們贏得了半島權益,但事實上《烏得勒支和約》對於直布羅陀半島主權歸屬問題的表述含糊不清,條約中規定英帝國擁有對半島上房屋和軍事設施的所有權,而非現代政治意義上的主權,因此西班牙歷代政府都宣稱對直布羅陀半島擁有主權,並且一直在試圖收回。
1727年,西班牙以兩萬五千人的兵力和大批艦隊圍困了直布羅陀,彼時半島上只有5000名英國守軍,但是英國人憑藉堅固的工事和先進的戰術固守長達五個月,最終擊退了西班牙軍隊。1775年,美國爆發獨立戰爭,西班牙在法國的支持下,出動了35000重兵、47艘戰艦、一百多門各式重炮,圍困了只有7000英軍守衛的直布羅陀長達3年7個月,然而最終依舊以失敗告終。
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愈發強大,而西班牙則愈漸衰微,昔日的日不落帝國的王冠早已戴在了英國的頭上,想要收回直布羅陀也只能作為一個願望。
1939年9月1日,二戰爆發,在此次戰爭中,直布羅陀憑藉地理優勢成功地封堵住了德意海軍水面艦艇的會師,對戰爭的勝利貢獻頗多。隨著二戰結束,世界格局受到了極大衝擊,世界各地殖民地紛紛要求獨立,作為殖民大國的英國自是難以倖免,但即便如此,英國依舊不肯對直布羅陀放手。它不僅讓直布羅陀成為了二戰後全歐洲最後一塊殖民地,更大力推進直布羅陀「自治」,來達到長久控制直布羅陀的目的。
英國對直布羅陀的小心思瞬間被西班牙看穿。西班牙趁著戰後反殖民大潮的興起,於1959年要求聯合國敦促英國歸還直布羅陀,但由於直布羅陀也屬於殖民地範疇,1966年聯大做出決議,要求加快直布羅陀非殖民化進程。但直布羅陀已經被英國經營近300年,民眾無論從血緣還是從感情上都更傾向於英國。
1967年9月10日,英國首次在直布羅陀組織公民投票,結果99%的民眾支持維持直布羅陀現狀,然而聯合國宣布此次投票無效,因此英西雙方不得不舉行談判來解決問題。雖然說直布羅陀這塊地方是處在西班牙範圍內,但是其子民早已不再是最初的西班牙人,尤其是被英國經營了這麼久。
1969年,直布羅陀議會公布新憲法,稱直布羅陀為「英國的一部分」。
直布羅陀當地居民的舉動觸怒了西班牙,於是乎,西班牙決定讓直布羅陀「自生自滅」,迫使民眾屈服。西政府宣布封鎖直布羅陀,撤回一切西班牙籍工人,中斷直布羅陀的交通及通訊,並設置禁飛區,禁止英國飛機飛臨上空。
這個舉動對直布羅陀來說威脅極大,畢竟直布羅陀地小人少,時至今日居民也不過3萬餘人,僅僅是一個小鎮的規模,日常所需糧食給養完全靠外界輸送,一旦封鎖成功,直布羅陀將面臨滅頂之災。但是英國對此是絕對不可能袖手旁觀的,經歷二戰後英國雖然衰落,但實力仍在西班牙之上的,因此直布羅陀不但沒有被困死,反而是讓每日往來直布羅陀上班的數千名西班牙人失去了崗位。
1985年2月,西政府宣布開放直布羅陀邊境及西本土與直布羅陀的陸海通道,英國則宣布給予西班牙人在直布羅陀工作、居住和購買房地產的權利,隨後兩國外交大臣在日內瓦舉行會談。英方強調它對直布羅陀擁有合法主權,有烏得勒支和約為憑,而且應尊重直布羅陀人的意願。西班牙政府指出和約只規定直布羅陀的城堡、港口和防禦工事等地面建築物讓與英,但未割讓領土管轄權。
雖然直布羅陀的封鎖最後被打開,但是歸屬問題依舊沒有解決,英西雙方誰都不退讓,爭端愈演愈烈,直到雙方都在歐盟後,直布羅陀的歸屬問題才暫時告一段落。
如今,隨著英國脫歐的舉動,直布羅陀的歸屬問題再次被提出,英國不放手,西班牙不放棄,直布羅陀居民的意願也被忽視,想必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更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