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最近喜歡吃上了麵條,於是麵條成了我們午餐常見的一種食物。吃了幾次西紅柿雞蛋面,寶寶對麵條的興致已經不怎麼高了,但是每天問他想吃什麼,他還是回答說麵條。於是就放棄了常見的湯麵,決定給他做頓蔥油拌麵。比起西紅柿雞蛋面,顯然蔥油拌麵更加的容易做,食材也更加簡單,廚房裡只要有蔥和麵條就行。但是給孩子做飯吃,若是麵條裡面只有蔥,無論從賣相還是營養均衡來說都不怎麼好。在廚房裡翻找一番,找到了幾天前買的兩根黃瓜,現在天氣冷,黃瓜在櫥櫃的裡面藏了幾天,一點也沒有發黃的跡象,原來深秋的溫度竟然有保鮮的作用。
因為是一大一小兩個人的午餐,所以只用一根黃瓜做配菜就可以了。將黃瓜放在清水裡衝洗乾淨,然後放在案板上切成片狀。寶寶正是搗亂的年齡,我在廚房切菜他也非要嘗試一下,怎麼哄都不願意出去玩,沒想到順手塞到他嘴裡一片黃瓜他卻安靜了。他嘴裡嚼著黃瓜片,然後倚在我的腿上,看著黃瓜片在刀下變成細絲。可能是覺得這個時候的黃瓜涼涼的很好吃,趁我不注意小傢伙又從案板上捏了兩根黃瓜絲放在嘴裡。黃瓜切好之後,就開始切蔥了,我用的是大蔥。有人做蔥油拌麵喜歡用小蔥,但是我認為還是大蔥的蔥味比較濃鬱,比較適合蔥油拌麵。將蔥白切碎,放在碗中,等著做蔥油。生薑也切成片,留在一旁備用。
炒鍋中放入稍微多的油,開火加熱讓油溫升高,為了讓蔥油的味道更加的誘人,我們可以在鍋中的食用油裡添加一些大料,比如桂皮和八角以及薑片等。為了提香我們也可以在裡面放上一點芝麻香油,小火慢炸,不一會兒香料的味道就從鍋中蔓延了出來。這個時候我們關火,然後端起炒鍋,把油倒在之前切好的蔥花上面。這個步驟要十分的小心,無論是熱鍋還是熱油,溫度都極其的高,當心燙著手。熱油與蔥花相遇發出滋滋的聲音,香料的味道與蔥的味道就充分的融合在一起了,用筷子攪拌均勻,我們的蔥油就制好了。
鍋中添上水,大火燒開,水開之後下麵條,個人認為蔥油拌麵用那種很細的麵條比較好,麵條在水中滾上三滾也就差不多熟了。在煮麵條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先準備好乾淨的碗,將切好的黃瓜絲平鋪在碗底。
當麵條熟透之後,我們撈出放在黃瓜絲的上面。最後一步是調汁,另準備一個乾淨的碗,放入少許的雞精、一點鹽,適量的糖用來提鮮,幾滴芝麻油增加香味,半勺生抽,還有制好的蔥油,最後一大勺的熱麵湯澆上就完成了。料汁調好之後按照個人的口味倒在麵湯上,孩子口味偏淡,我只往他的碗中倒入一勺子料汁,我的口味偏重,大部分料汁都倒在了我的碗中。將麵條和料汁攪拌均勻,最後再撒上一些蔥末,一碗簡單好吃的蔥油拌麵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