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生體驗穿和服:中國服裝藝術也應走上當代舞臺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北京大學生體驗穿和服:中國服裝藝術也應走上當代舞臺

  【解說】11月9日,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熱鬧非凡,日語專業的大學生們在日本公益社團法人服飾文化研究會6位老人的幫助下試穿和服。想到受中國服飾文化影響的和服在日本如此受重視,大學生們表示,中國的漢服也應走上當代的舞臺。

  北京大學生體驗穿和服:中國服裝藝術也應走上當代舞臺

  【解說】11月9日,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熱鬧非凡,日語專業的大學生們在日本公益社團法人服飾文化研究會6位老人的幫助下試穿和服。想到受中國服飾文化影響的和服在日本如此受重視,大學生們表示,中國的漢服也應走上當代的舞臺。

  當天,日本公益社團法人服飾文化研究會會長渡邊智慧女士同5位研究會成員親自為10名女生和3名男生演示和服穿法。

  和服男女有別,男式和服色彩單調,偏重黑色,腰帶細,附屬品簡單;女士和服色彩繽紛豔麗,腰帶寬,種類款式多樣,也有很多附屬品。初次穿和服的同學們欣喜不已,拿出手機自拍、合影,留下美麗的瞬間。

  【同期】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生 葉鑫宇

  今天第一次穿正統的和服,確實是這樣,然後有兩個日本的老師幫助我,但是也差不多40分鐘才穿好,束腰的話差不多就有七八層吧,然後衣服整個下來可能有十來層。

  【同期】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生 崔正佳

  就很好看,但是有點緊,因為好像穿了好多繩子這樣,可能是第一次穿吧,然後就覺得這個衣服,就是穿久了以後,就是腰有點勒,有點疼。

  【解說】想到和服在日本如此受重視,葉鑫宇表示,中國的漢服也應推廣開,不能僅僅成為文化宣傳的噱頭。

  【同期】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生 葉鑫宇

  我就在想中國,我們的服裝,我們的漢服最近也有興起的趨勢,但是在平時的生活中不應該只把這種當做一種噱頭,覺得這種傳統的文化不應該停留在嘴上,對比日本的話,我覺得中國的服裝其實也很美的,所以我覺得曾經的這種服裝藝術值得重新走上當代的舞臺。

  【解說】現年86歲的渡邊智慧女士為宣傳和服文化,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年齡大了,但是不想成為社會的累贅,在90歲之前,還要繼續努力,宣傳和服文化。

  【同期】日本公益社團法人服飾文化研究會會長 渡邊智慧

  日本的文化很多都是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和服文化也是如此,所以我們這次來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向中國人傳達一種信息,就是我們日本人向中國人學到的一些文化,現在我們還非常的珍視。

  記者 劉超 北京報導

關鍵詞:

分類名稱: 社會

相關焦點

  • 和服顧問五十嵐綾子:向中國人傳達"穿在身上的藝術"
    →日本人中國夢專題   說到外國人最想體驗的日本傳統文化,試穿和服想必是很多人的首選。這不僅限於歐美國家,中國人也是如此。本期為您介紹的主人公五十嵐綾子作為和服顧問,在中國從事文化交流及影視作品中的服裝指導工作,以此宣傳被譽為「穿在身上的藝術」和服的魅力。(撰稿:洪東實 編譯:周欣一)   以結婚為契機來到北京   五十嵐的丈夫是中國人,2009年因丈夫工作的原因移居北京,開始了在這裡的新生活。
  • 和服顧問五十嵐綾子:向中國人傳達「穿在身上的藝術」
    →日本人中國夢專題 說到外國人最想體驗的日本傳統文化,試穿和服想必是很多人的首選。這不僅限於歐美國家,中國人也是如此。本期為您介紹的主人公五十嵐綾子作為和服顧問,在中國從事文化交流及影視作品中的服裝指導工作,以此宣傳被譽為「穿在身上的藝術」和服的魅力。(撰稿:洪東實 編譯:周欣一) 以結婚為契機來到北京 五十嵐的丈夫是中國人,2009年因丈夫工作的原因移居北京,開始了在這裡的新生活。
  • 穿和服不等於「精日」但應遵守武大賞櫻規定
    據媒體報導,事件起因是保衛人員稱穿和服不讓進入。網上視頻顯示,穿著類似和服服裝的男子和另一男子被幾名保衛人員按在地上,大聲重複喊著:「憑什麼打人?」並稱自己「穿的是唐裝」。(3月25日中國新聞網)目前,就這起事件的討論仍然處於自說自話的狀態。
  • 在日本,穿和服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在日本,出席一些慶典和慶祝傳統節日的時候,日本人都會穿上端莊的和服去參加。京都是最適合穿和服的地方,這裡的寺廟很多,保持了「最日本」的靈魂,基本大街上穿和服的都是外國人,所以在這裡穿和服顯得毫無違和感,也是我認為去京都旅行不容錯過的一種體驗。
  • 在日本街頭穿和服逛街的女孩 大都是中國和韓國妹子
    走在京都街頭,時常能看見穿和服逛街的人,基本都是年輕女士,但他們大多不是日本當地人,主要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而其中韓國人和中國遊客最多。尤其是在京都八坂神社附近的祇園藝妓風情街,每每走上百米,就會見到和服美女三三兩兩地從身邊經過,有點「穿越」的感覺。【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據了解,日本京都的和服租賃店很多,祇園藝妓風情街附近就有不少和服店。
  • 去日本旅行體驗穿和服已經弱爆了,高級玩家都是這麼穿的
    眾所周知去日本旅行比較風靡的一項體驗便是穿和服行走於日本的街道當中,但這僅僅是基礎玩法。如今穿和服已經淪為普通玩法了,高級玩家到日本旅遊都開始體驗藝伎服飾了,這樣能更加深度的體驗日本的服飾文化。每年的四月藝伎在這裡表演「京都舞」,向世人展現藝伎的風採和日本古典歌舞藝術。現在祇園還有83家茶屋,有藝伎、舞伎約120人。在藝伎業從藝的女伎大多美豔,服飾華麗,尤擅歌舞,主業是陪客飲酒作樂。藝伎業是表演藝術,賣藝不賣身。藝伎雅而不俗之處,不僅在於它與妓有別,而且在於它的不濫,不相識的人很難介入,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薦。
  • 戲曲單元首次進入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施劍松 通訊員 趙箐)日前,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戲曲單元展映暨學術研討會在中國戲曲學院舉行。今年第2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戲曲單元展映環節首次出現了戲曲單元,有《新穆桂英掛帥》《布依女人》《李貞還鄉》以及《韓玉娘》四部戲曲電影亮相,均已入圍評獎環節。最終《新穆桂英掛帥》和《布依女人》榮獲戲曲單元特別獎。
  • 武大穿和服賞櫻事件反轉!一文教你分辨唐裝與和服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場衝突中的其中一個焦點——「唐裝」和「和服」,產生了一些困惑。眾所周知,日本文化,包括但不限於傳統服裝,都受中國漢唐兩朝的影響十分深遠,特別是唐代。因此,中國服飾和日本都是一脈相承,不少都有十分雷同之處。不少人都表示自己「傻傻分不清」,究竟哪件是唐裝、漢服以及和服。
  • 中國女生赴日喜歡穿和服,為何日本女生卻很少穿?答:不懂別亂穿
    ,比如嘗試親手製作當地人的美食,穿當地的服裝,過過當地人的傳統節日等等。正因為如此,很多去日本旅遊的中國女生都會想要穿著美美的和服,在櫻花樹下,在鳥居門口,在穿過的大街小巷留下美美的回憶。但是不知道這些去日本旅遊的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和服作為日本女性服裝的代表,當地人卻是很少穿出門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 中國人去日本遊玩:為什麼喜歡穿和服?日本人來中國遊玩卻不穿漢服!
    現在都非常的流行漢服,也有很多人都了解到漢服,因為是我們國家漢民族的傳統服裝,而且漢服特別的好看,在網上就有很多好看的小哥哥和小姐姐穿著漢服的視頻和照片,在街上都有穿著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看得都想去買一套來穿了,不過我們去日本遊玩會體驗他們的服裝,為什麼日本人來我們國家遊玩卻不體驗我們的漢服呢?
  • 誰在日本出租和服?
    與中國擁有漢服、滿服等多民族傳統服裝不同,提起日本服裝,和服幾乎是所有人想到的第一選擇項。關於和服的起源,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它起源於三國時期的中國。租怎麼樣但不買不意味著不需要穿。所以,不願意花大價錢買和服的年輕人們開始走上了租和服的道路。
  • 和服體驗穿得美又想拍出驚豔大片?這樣做就事半功倍了!
    大家都知道日本和服很美,特別是走在古色古香的京都街道上,更是引人留戀。越來越多女性朋友去體驗一下和服。體驗和服,最大的目標之一就是拍一大波美美的和服寫真了。看過網絡上很多詩意氣質、古典韻味等等風格大片,都花痴得不得了。他們都是怎麼拍?都是在哪裡拍的呢?
  • 中國留學生在日本京都體驗穿和服促民間文化交流
    中國留學生在日本京都體驗穿和服促民間文化交流     中新網2月17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近日,15名在日本關西地區留學的中國學生在京都市參加了體驗穿和服活動。通過試穿和服,中國留學生加深了對日本文化理解。同時,中國留學生也建議日本年輕人試穿中國旗袍,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 為何中國女生到日本旅遊時偏愛穿和服逛街,而當地女生卻很少?
    為何中國女生到日本旅遊時偏愛穿和服逛街,而當地女生卻很少?對於服裝,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計較講究穿著簡單,舒適,但是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上,我們國家的服裝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現在逐漸火爆起來的漢服。不過,中國古代歷史上不止有漢服,還有各種有代表性的服裝,每種風格的服裝都有它特別的意義,繁榮的唐代就流行風格奇異並且富麗堂皇的唐裝,並且日本國家的和服色彩也是吸收了古代唐裝的精華。相信現在很多人在外面逛街的時候隨時都可以看到一些穿漢服的人,而這些穿漢服的人基本上都是我們中國人。
  • 中國女子穿和服在景區拍照:當年入侵中國的惡魔,支持他們的妻子也...
    9月26日,河北秦皇島開埠地觀光火車站,兩名女孩穿和服拍照遭一名男性怒懟,其中事發地附近軍事重地。,講著中國話的中國姑娘們,心裡就格外的難受。 遺憾的是,許多中國女遊客去日本,都有一個穿和服體驗的旅行夢。 許多人飛機票都還沒開始訂,就開始查找租和服的店家信息。
  • 重塑和服:和服啟示錄
    從最初的和服說起,日本「和服」一開始被稱作「著物」、「吳服」。固定使用「和服」這一說法是在德川幕府之後,當時西方文化開始進入日本,才有了「和服」這個詞。日本人將自己對藝術的熱愛和理解淋漓盡致地表現在了和服上。出席大大小小的場合都要著和服以示珍重,依照季節的不同,和服在種類、材質、花紋上又各有講究。春梅、夏菖蒲、秋楓、冬雪松,是季節在和服紋樣中的體現。
  • 體驗日本和服時必看!和服店達人推薦的選擇小撇步
    和服,其實是在明治時代日本傳入西洋服飾之後,為了與洋服區別而出現對日本傳統服飾的總稱。而一般我們最常見的和服,日文稱作著物,但著物其實又依形式、場合、季節分成若干種類。不少旅客到日本旅遊,都會安排一天體驗和服、融入當地文化。日本和服出租店也因應廣大的旅客,除了提供最為人熟知的小紋和服、浴衣外,現在更提供振袖、袴的體驗。
  • 日本女人喜歡穿和服,它的由來是什麼?
    和服,日本的傳統服飾,和服分為皇室和服和國民和服,在穿著是也很是講究,穿和服必須的穿木屐和步襪,還的根據不同類型的和服梳理不同的髮型,在不同的場合也得穿不同的和服,和服在日本已然成了一種文化。  盛唐時期日本也是不停的派人來中國學習,而漢服的藝術也被日本人學了去。
  • 「穿和服」別成禁賞櫻花的理由
    文|若夷3月24日下午,一名青年男子穿著類似和服的服裝,前往武漢大學賞櫻花,遭到校方保衛人員制止,繼而引發肢體衝突。被指穿「穿和服」的青年男子對記者表示,他穿的是唐裝吳服,不是和服。(上遊新聞 3月25日)在遊客密集、人流如織的賞櫻花過程中,基於維護旅遊秩序的需要,在保安與遊客之間出現一些摩擦糾紛,原本並不足為奇,但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從當事雙方,還是當地警方的事後回應來看,上述肢體衝突事件,真正起因卻並不是我們熟悉一般的旅遊秩序,而是相關遊客身上所穿的服裝——「和服」。
  • 中國遊客去日本,女人穿和服走在大街上,自稱想體驗一下
    有一次,我去東北旅行,坐電梯時,有一位老爺爺在電梯裡與幾年的同齡人說一起去日本旅遊,爺爺聽了那話罵開了,當時對中國的上海那麼大,殺了那麼多人,給他寄錢,等我死吧,那時候真是爺爺有骨氣了,但是所有人都和爺爺一樣,有很多去日本旅遊的遊客,尤其是日本女性和服拍照留念的很好,或許比較好奇的人們會想在大街上體驗穿和服的女人,但是日本女人用小布做成很多男人的基調之後,日本人或者是隨便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