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0921_1034464_taonews.html
《食尚健康》創刊於2018年,由《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主辦,是一本主打飲食健康的雜誌,傳播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研究時下流行的熱門食材,分享健康養生的食療菜譜,讓大家吃得美味,吃出健康。
文章數
餐桌上的「耳」家族,你一定不陌生。
餐前來一盤涼拌木耳,餐後來一碗木瓜銀耳羹,安徽還有一道傳統名菜叫石耳燉雞。
還有,白木耳、玉木耳、雪耳、醜耳…… 這麼多「耳」!它們是一家人嗎?
記者採訪到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的何純旺工程師,何工多年從事食用菌栽培工作,食用菌的事兒,問他最清楚!
【菌菇小報告】 木耳、銀耳和石耳:它們是三家人
何工告訴記者,各種各樣的「耳」,跟冬菇香菇一樣,同屬菌菇類。
它們含有豐富的真菌多糖,本質是一種膳食纖維,包括木耳多糖、銀耳多糖等,可以潤腸通便,對預防便秘非常有幫助。
但嚴格來說,它們不都是一家人。都稱之為「耳」,只是因為外形像耳朵。
木耳:肉厚、有韌勁兒,素食者的補鐵好幫手
黑木耳最常見,木須肉、涼拌菜都有它。
現在還多了白色的,叫作「玉木耳」或「白玉木耳」,是科學選育的木耳新品種,在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區,俗稱竹耳。
木耳含鐵量高,特別適合素食者。
因為,素食者不吃肉,很容易缺鐵,木耳恰好是補鐵好物。而且,鐵元素有個特點,身體越缺乏,吸收就越高。
2016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推薦,素食者要提高菌菇、海藻類的攝入比例,最好每天吃夠5~10克(幹品)。正是因為菌菇類礦物質元素種類多,含量豐富。
石耳:肉薄、口感脆,還是止血良藥
長在懸崖峭壁、陰溼石縫的「木耳」,就是石耳。它還有好多名字,有石木耳、巖菇、石壁花。
長得也粗獷一些。形似大耳朵,偏平,圓邊不規則,上面褐色,背面則披著黑色絨毛,手感略粗糙。
石耳名氣小,但營養同木耳差不多,同時,石耳是一味好中藥。中醫云:「石耳以止血為優。」宋代官修方書《太平聖惠方》中記載,石耳可治脫肛瀉血不止。
銀耳:黏糊糊,就是它的好東西
銀耳就是白木耳,既不是木耳,也不是白色的木耳(玉木耳),而是自成一系。質量上乘的,被稱為雪耳。
菌菇類中數它最黏,因其含有豐富的銀耳多糖,泡發後帶著更多水分,有一定潤膚效果。
黏糊糊的湯羹,可讓水分長時間貼在黏膜上,嗓子和消化道都得到滋潤,緩解咽幹不適。
中醫認為,它能滋陰補腎,實乃養生佳品,還曾被當作皇家貴族延年益壽的御品。
本文來自《食尚健康》
loading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未經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複製或鏡像
京ICP備1100085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388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1611號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
餐前來一盤涼拌木耳,餐後來一碗木瓜銀耳羹,安徽還有一道傳統名菜叫石耳燉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