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秦嶺:「有蔥!」友人指著右邊的菜地說,這裡肯定還住得有人

2020-12-16 專業行走

密林重現,動物歸來!再往大沙溝最深處走去,更多的紅腹錦雞出現在視野裡。它們甚至不再避人,安靜地在小道上穿行,勝似閒庭信步。當最後一代秦嶺人離開之後,這大山是不是真的會回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

每一次徒步秦嶺,我們都會跟著村民提供的線索,走到無路可走之處。可這一次,我們懷疑是否真的還有人家。因為這道路,幾近於廢棄的狀態。就在即將放棄的時候,我們終於看到了一棟老房的一角。你看,就在箭頭所指的高山之上!

穿過一片小小的林子之後,林木減少,一大片開闊的坡地出現在眼前。這些坡地,雖然陡峭,但都有石砌的山牆護著。這些山牆的存在,說明此前或者當前,這裡曾經居住過人。尤其是上方那叢翠竹,真真實實地提醒著,那是有人家的象徵。

再走幾步,先前那棟老房的輪廓清晰起來,但門窗都敞開著,不像有人居住的樣子。是呀,這樣空寂的秦嶺深處,誰還會住在這裡呢?不過,既然有一棟房子,我們還是決定爬上去看看。算了一下,從大沙溝溝口走上來,我們大約已經走了1個半小時。

這次同行的「友人S」,只與我一起進過幾次山。看得出看見房子之後,他比我還要激動,一直搶著走在前面。正好,他的背影可以為山的陡峭、景的冷靜,作一個絕好的參照物。有網友留言說,我們的行走很簡單,進山浪一圈就可以寫一個圖集,對此我不想多言。

路邊有一片柴火燃燒後的痕跡,看樣子就是最近幾天留下的,這上面住得有人的希望,又更大了一些了。就在這時候,先前看到的那棟老房子,更加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不過從式樣分析,那應該不是一戶人家的正房,大約只是一個柴房、牲畜圈或者雜物間吧。

「有蔥!有蔥!」友人叫了起來,然後驚喜地說道:「這是菜地,這裡肯定住得有人!」山中行走,碰到土地說明附近必有房子,碰到菜地裡還有菜,說明附近必定住得有人。這些我自己總結出來的常識,已經慢慢被「友人們」熟悉和認可了。

是的,這裡應該住得有人。只是住人的這棟房子,並不是我們看到的哪一棟,而是竹林後面的這一棟。我和友人都放慢了腳步,停留在竹叢邊上,而沒有急急忙忙走上去。如果這裡真的還住得有人,且主人還在家,我們想給他留一點時間,畢竟猛然出現兩個人太嚇人了!

手裡捏著這些茶杯口般粗細的竹子,心裡多了一種充實的感覺。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它的感受是一種士大夫階層對竹的詮釋,屬於審美層次的欣賞。但山裡的老百姓並無此想法,竹子只是農耕時代重要的生產資料,就像今天的鋼筋水泥!

一塊石磨被丟棄在地上,旁邊還有一根鐵製的水龍頭。水龍頭被火燻烤過,想必肯定是凍住之後,主人燒火烤過。這些場景,都是最近幾天才留下的。然而,為什麼我們來了這麼久,主人還沒有走出來?難道還有什麼特殊的狀況麼?想得越多,疑問也越來越多。

沿著正前方這15級臺階走上去,就是大沙溝最後一戶了,這戶人家的主人,會有怎樣的故事?欲知結果,請關注下一個圖集,也即大沙溝最後一個圖集。本組圖片拍攝於2019年1月26日,地址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色河鋪鎮太山廟村大沙溝。喜歡秦嶺的圖文,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關注「專業行走」。

相關焦點

  • 尋訪秦嶺觀音山:你肯定不敢相信,黃框那地方,還藏著一個南雅寺
    如果不是我標記了一個黃色的方框,你肯定不敢相信,那裡還藏著一座寺廟。那寺廟,就是觀音山南雅寺。30年前,比爾·波特先生在終南山尋訪隱士,第二次來到觀音山時,去的就是這個寺廟。在那裡,他見到了寺廟住持,已經七十一歲的常照法師。從岱頂前往南雅寺,中間有一個小山峰,峰頂被稱作彌勒臺。這次尋訪觀音山,我們一行共三人。
  • 行走秦嶺:「太白山野獸很多,你們就兩個人,太危險了」,老道說
    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齊家寨是秦嶺北麓山腳下的一個鎮子,就位於太白山西北方向,距離斜峪關口有二十裡地遠。鎮上人口比眉縣還要興盛些,這裡是進入太白山的要道。
  • 秦嶺深山一戶人家,大嬸從兩道梁外嫁過來,一生從未離開過一條溝
    只可惜我們的老家都已經消亡了,只有這裡的居然還活生生地矗立著。種著黃豆的坡地,被竹籬笆圍著,籬笆旁邊就是路。路並不寬,中間踩得很瓷實,兩邊長滿了野草。路邊其實還有一條溝,只是此時溝裡並沒有水流動。這個場景似曾相識,又十分溫暖。
  • 尋訪秦嶺觀音山:中佛寺這個地方,實在危險得很,兩邊是懸崖峭壁
    山門寺東側,貼著牆根,有一條窄道。窄道邊上,建有鋼質護欄,往進端走,可以通往後面的中佛寺、觀音正殿和送子寶殿。觀音山岱頂這個地方,實在是危險得很,兩邊都是懸崖峭壁,所以上上下下、進進出出的道路,往往峰迴路轉,移步換景。在這樣的地方訪山寺、進古廟,確實有一點詩意。
  • 行走秦嶺蓮花村:這戶已搬走多年,但門窗還殘存著最後的煙火氣息
    不久之後,山村將會成為歷史,這裡將再無人煙。這戶人家入戶的小路還在,並沒有被野草蓋住。從路面踩踏的程度分析,時常還有人從這裡進出。老房子就建在山腳腳,房前開墾了幾畝土地,屋後有許多高大的喬木。在秋日暖陽照耀下,這棟老房子是如此寧靜。唯一的亮色,是牆上那塊小紅牌。
  • 秦嶺人文故事|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尋訪老茅屋
    讀到這裡,閱讀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肯定會想,接下來該數數了吧?還真得數數,這窗欞頗有特色,分上下兩部:上半部15根豎條,9根橫條;下半部15根豎條,3根橫條。雖然樣子差不多,不過卻與「一碼三箭」樣式的那種欞花,有很大的區別。我不知道,這樣的窗欞,有何講究?
  • 訪問秦嶺觀音山:景色真好,難怪有這麼多的修行者,來這裡不走
    山間的風霜雨露,日日夜夜的磨礪,舊路的模糊不清,很快就會有熱心人,重新書寫新路。來了又走,也很自覺,決不會輕而易舉地移動它們。由於走錯了路,就會有生命危險。11時57分,從山腳步行到這兒,用了三個小時。速度相對正常,不快也不慢,這就是一般人攀登觀音山的平均速度。到山中走,說距離意義不大,走路費時費力,常被人提起。左邊就是岱頂觀音正殿,大鐵鐘擺在殿門口。在右邊沒有拍攝到的是送子寶殿。
  • 行走秦嶺:在解村行走,既不怕狗,也不怕迷路,見有巷子就往裡衝
    秦嶺商洛,共有6縣1區。其中柞水、鎮安、山陽、丹鳳4個縣,我都已經行走過多次,也寫了不少圖集。但剩下的商南、洛南兩個縣和商州區,一直沒有去過。本組圖集開始介紹的解村,就屬於商洛市商州區。今天,這裡也叫腰市鎮。差不多一個多月沒有進山了,冬去春已來,山中已是春色一片。
  • 尋訪秦嶺農家樂:農家樂有什麼好寫的?當然有!農家樂有我的故事
    之所以每年都會在天氣最熱的時候來這裡坐坐,就是想感受一下山中老家的味道。一個人與一個地方一戶人家之間藕斷絲連的聯繫,全都是緣分。往前一點說,這種緣分源自2009年的那次騎行,而追溯更久遠的時光,沒準源自於前世的我在幾百年前的某一天,於子午古道上行走時,曾在此歇腳喝了一杯水。
  • 秦嶺一條溝,竹林背後出現一棟老房子,門上這個符號留下時代印記
    照例是友人G和友人Y,先鑽進竹林中的道路裡去。路有分岔,人有分工,在秦嶺遠村行走,他們一直負責在前面出鏡,我一直負責在後面追蹤拍攝。說句實話,這樣的竹林子裡面,森森然,光線暗淡,時不時還會傳出來一些亂七八糟的細碎聲響,如果是單獨一個人走,內心免不了有點小恐懼,好在我們人多。
  • 徒步秦嶺|天空很藍,陽光很足,農家小院很美
    秦嶺的樹綠綠蔥蔥,有著許多的珍稀植物,秦嶺貫穿我國南北,只因秦嶺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就成為穿越南北的天然屏障。行走在秦嶺山中,只有站得更高,才會看到最美的風景,以至於行走秦嶺成了一種愛好,一發不可收拾。此時此刻,我站在了秦嶺山中,望著這片多情的天空,展開雙臂,擁抱著,深深地呼吸,任清涼滋潤的清新空氣在我的體內自由穿行。
  • 行走秦嶺:如果你有一個借山而居的夢想,可以去秦嶺南坡轉轉
    當地人介紹說,溝內原有不少人,以前住著過好多戶人家。進溝後不久,就碰到了第一戶人家,老房子鐵將軍把門,屋內黑乎乎,起碼已經有兩三年無人居住了。繼續向前,沒有雞鳴犬吠,沒有牛羊牲口,滴水巖溝安靜得讓人害怕,不知道前面會不會有人居住?快到道路盡頭的時候,遠遠望去,發現好幾間大房子,屋頂甚至有太陽能熱水器,原本以為會有人居住。走近一看,同樣是人已離去,空留房屋。透過窗戶望進去,僅存的家具什物全無價值。
  • 探秘秦嶺的一條山溝,山溝有溪兩側是青山,山溝裡住有幾戶人家
    秦嶺山區有很多野生動植物,秦嶺山區的自然環境也特別的好,這裡到處都是層巒疊嶂的山脈,山上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我的家就住在秦嶺山區,今天帶大家一起去走一走秦嶺山區的一條小山溝,看看山溝裡的景色和山溝裡住的山民。
  • 秦嶺人文故事|山中歲月那知得,但見李花又一年——尋訪塔兒溝
    石老漢說,塔兒溝是一個落後了外界幾十年時光的窮地方。當我們翻過山梁,最終到達這個秦嶺小山村時,春日的陽光明媚豔麗,正靜靜地溫暖著這個20多戶人家的小地方。縣誌裡記載說,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溝中還有一所初小。根據溝中地形和現有建築判斷,初小所在地,大概就是這兩棟房子中高一點的這棟吧?另一棟矮一點的房子前面,正曬著釀酒之後剩下的酒糟,門口還放了一把小椅子。
  • 行走秦嶺黃柏岔:這一棟半山腰的老房子,很有仙氣,而且沒人居住
    從我拍照的這個地方走過去,得先下到溝底再爬上去,沒有一個小時時間,是絕對不行的。現在已是下午13時25分,返程的路途還很遙遠,今天看來肯定是來不及了。《莊子·秋水》裡說:「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河伯是站在河裡望洋興嘆,我卻是站在山上望「房」興嘆。黃柏岔溝溝堖這一帶,因為常年無人行走,上下山的這條捷徑,早已經荒蕪了。
  • 行走秦嶺:是什麼原因,讓他在窗戶上寫下四個字「飛得更高」?
    在古代,正溝村這裡連接著秦嶺柞水和鎮安兩縣,是兩地之間的交通要道之一。如今,時代發展、空山冷漠,唯有蒼涼和悽冷,還沉沉地駐紮在這裡。之前的文章提到過,秦嶺山中的任何一棟老房子,無論住著人還是已經荒廢了,都有值得記錄和拍攝的地方。眼前這棟泥牆灰瓦的老房子,是進入正溝村深處後碰到的第一棟房子,這戶人家會有怎樣的故事?
  • 秦嶺人文故事|短籬誰家小桃梨,雖復幽陋亦可人——尋訪千柏樹溝
    小禽啼忽住,飛起又相隨,還是詩人會寫。因為發現有人出現,這鳥兒忽然停止了鳴叫,它們因害怕飛離開後,一會兒又飛了回來,跟隨著人,不即不離。通往半山腰上這棟老房子的小路,就掛在斜斜的坡上面。很窄,只能供一人通行。路面被踩得很瓷實,像是有人進進出出。
  • 尋訪秦嶺一個老村子,山有一泉,泉邊有樹,樹下有廟,廟小神通大
    我們來這裡,不就是為了在秦嶺遠村行走麼?這樣一想,一下子輕鬆了許多。其實跟我們一起走的,另外還有一撥人,有老有小,就在前面不遠處。我們走得快,漸漸趕上了對方,這才發現這撥人總共有五人:兩位老人,兩個孩子,還有一個年輕媽媽。
  • 尋訪秦嶺進仕溝:山裡老房子不住人,只在幹農活時落腳,浪費不
    對面有一塊地,地裡擺滿了種木耳的菌袋。還有一條路,路就在這棵老核樹背後。還還有一棟房,房就建在遠處密林之中。還還還有一個人,人就站在院壩裡。戴著帽子的人在忙碌著,背後的老房子真好看,尤其是那片樹林子,不但有一大片翠竹,還有一棵開花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