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重現,動物歸來!再往大沙溝最深處走去,更多的紅腹錦雞出現在視野裡。它們甚至不再避人,安靜地在小道上穿行,勝似閒庭信步。當最後一代秦嶺人離開之後,這大山是不是真的會回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
每一次徒步秦嶺,我們都會跟著村民提供的線索,走到無路可走之處。可這一次,我們懷疑是否真的還有人家。因為這道路,幾近於廢棄的狀態。就在即將放棄的時候,我們終於看到了一棟老房的一角。你看,就在箭頭所指的高山之上!
穿過一片小小的林子之後,林木減少,一大片開闊的坡地出現在眼前。這些坡地,雖然陡峭,但都有石砌的山牆護著。這些山牆的存在,說明此前或者當前,這裡曾經居住過人。尤其是上方那叢翠竹,真真實實地提醒著,那是有人家的象徵。
再走幾步,先前那棟老房的輪廓清晰起來,但門窗都敞開著,不像有人居住的樣子。是呀,這樣空寂的秦嶺深處,誰還會住在這裡呢?不過,既然有一棟房子,我們還是決定爬上去看看。算了一下,從大沙溝溝口走上來,我們大約已經走了1個半小時。
這次同行的「友人S」,只與我一起進過幾次山。看得出看見房子之後,他比我還要激動,一直搶著走在前面。正好,他的背影可以為山的陡峭、景的冷靜,作一個絕好的參照物。有網友留言說,我們的行走很簡單,進山浪一圈就可以寫一個圖集,對此我不想多言。
路邊有一片柴火燃燒後的痕跡,看樣子就是最近幾天留下的,這上面住得有人的希望,又更大了一些了。就在這時候,先前看到的那棟老房子,更加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不過從式樣分析,那應該不是一戶人家的正房,大約只是一個柴房、牲畜圈或者雜物間吧。
「有蔥!有蔥!」友人叫了起來,然後驚喜地說道:「這是菜地,這裡肯定住得有人!」山中行走,碰到土地說明附近必有房子,碰到菜地裡還有菜,說明附近必定住得有人。這些我自己總結出來的常識,已經慢慢被「友人們」熟悉和認可了。
是的,這裡應該住得有人。只是住人的這棟房子,並不是我們看到的哪一棟,而是竹林後面的這一棟。我和友人都放慢了腳步,停留在竹叢邊上,而沒有急急忙忙走上去。如果這裡真的還住得有人,且主人還在家,我們想給他留一點時間,畢竟猛然出現兩個人太嚇人了!
手裡捏著這些茶杯口般粗細的竹子,心裡多了一種充實的感覺。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它的感受是一種士大夫階層對竹的詮釋,屬於審美層次的欣賞。但山裡的老百姓並無此想法,竹子只是農耕時代重要的生產資料,就像今天的鋼筋水泥!
一塊石磨被丟棄在地上,旁邊還有一根鐵製的水龍頭。水龍頭被火燻烤過,想必肯定是凍住之後,主人燒火烤過。這些場景,都是最近幾天才留下的。然而,為什麼我們來了這麼久,主人還沒有走出來?難道還有什麼特殊的狀況麼?想得越多,疑問也越來越多。
沿著正前方這15級臺階走上去,就是大沙溝最後一戶了,這戶人家的主人,會有怎樣的故事?欲知結果,請關注下一個圖集,也即大沙溝最後一個圖集。本組圖片拍攝於2019年1月26日,地址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色河鋪鎮太山廟村大沙溝。喜歡秦嶺的圖文,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關注「專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