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被譽為「東方之珠」,極盡繁華。當你穿越於摩天大廈、高樓林立之間,一定不要忘記了那些古色古香,頗具當地生活特色的各類街道和小巷,那裡是香港曾經的美好記憶。
香港眾多的大街小巷功能各有不同,每一條街道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向人們展示著香港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滄桑,這裡,濃縮了香港數百年的歷史。它們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向人們展示著香港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滄桑。
石板街,原名砵甸乍街,位於中環荷里活道交界至幹諾道中環段,是一條香港著名的懷舊老街,地面由一塊塊大石板砌成,故又得名石板街。石板街聚集了許多老舊的小店和攤子,部份店鋪還保留了從前鐵皮屋的特色,遊人可以見到街上搭建的綠色小屋,十足老香港的風味。這些店鋪主要是售賣精品、特色玩具、雜貨、成衣、配飾等,這些貨品都是雜貨色經營,價錢由幾塊起,可價廉物美。
煤氣燈街,又名都爹利街,位於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以南,南端連接雪廠街。煤氣燈街本身是一條小街,只有一端可以通車。此街與雪廠街連接之處,建有一條花崗石樓梯與此街相通。而石階樓梯兩旁,立有四支煤氣燈,這是全港目前僅有的四支煤氣燈。這個石階在香港可謂歷史悠久,據說建於1875年至1889年間。現僅剩餘此四盞,就顯得彌足珍貴了。這部分煤氣燈於1979年8月15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荷李活道,位於香港中環至上環,是香港開埠後興建的第一條街道,深具香港中西文化合璧的特色,文武廟也在這裡。街道兩邊到處是藝術館、展覽館,熱愛藝術的夥伴到中環可以走走。很多人以為荷李活道得名自美國加州電影生產地好萊塢,然而道路名稱其實源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帶種植的冬青樹(Hollywood),因此被命名為「Hollywood Road」,中文則音譯為荷李活道。
摩羅街,位於香港上環,於皇后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自1920至30年代起,便是舊貨買賣市場,其所售賣的古董,除了昂貴的藝術品外,也有其他雜項貨品,是喜愛懷舊物品人士尋寶的好地方。
永利街,永利街是香港上環一條街道,位於上環南部必列者士街以南,樓梯街與城皇街之間。該處以保留香港1960年代特色而著名,柏林影展得獎香港電影《歲月神偷》也是在此取景。永利街其中一個特色是唐樓,共有12幢。香港最早期的唐樓,都是由青磚砌成,屋頂則是由木結構及瓦片組成的斜頂。
彌敦道,全香港著名的街道,由尖沙咀海旁開始,貫穿了香港核心地段佐敦,油麻地,旺角,太子,北至長沙灣道,是香港其中一條最主要的道路,全長約為3600公尺。
花墟街,也可以叫做花街,這是一個情聖必然來過的地方, 因為買花送給女朋友的一定來過這裡。花墟道上的鮮花多不勝數,質量好而新鮮。這裡的鮮花從世界各地空運而來,如:荷蘭鬱金香和非洲菊、以色列香石竹、泰國蘭花、馬來西亞月季、印尼百合、新加坡鶴望蘭等等名貴花種,它們一起匯成百花繽紛,成為香港一景。
廟街,廟街在九龍油麻地,因街上的天后廟(媽祖)而命名。以廟前的榕樹頭花園為界,分成南北兩段。在榕樹頭東面,有城隍廟、天后廟、觀音廟;榕樹下還有一排社壇、書院。此地的小天后廟,從上世紀40年代起,就成了江湖人物和各色閒雜人等的落腳地。想體驗地道香港文化就到廟街夜市去!這裡除了有攤販售賣商品,還有職業棋手的地攤,歌手演唱粵劇、廣東歌等,所以又叫「平民夜總會」。
百德新街,百德新街是位於香港島的一條人流車流頗多的街道,它在香港銅鑼灣商業購物區。北部起自維園道,中途經京士頓街、記利佐治街,南至怡和街止。百德新街是香港銅鑼灣潮流服裝店集中地,年輕人購物必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