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讀書:茶館裡的人物和社會---老舍《茶館》
老舍先生不愧為大家。他的文章總給人一種紮根土裡的穩重感。初讀他的書是《駱駝祥子》,如今又讀《茶館》,先生書裡帶著老北京味兒的語言和描寫的底層群眾的生活又一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舍以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生動的描寫帶我們走進了那個光怪陸離的時代,接近那樣特別的芸芸眾生。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柜。他是那個時代老北京市民的典型,世故圓滑,心眼不壞,但有一點自私和貪財。他可以說是裕泰茶館的化身。他是懂得變通的,這一點,可以從裕泰茶館的翻新和長存看出。他也是膽小怕事的,他不敢為了朋友出頭,裕泰茶館也一直貼著「莫談國事」的紙條。
-
老舍作品海外傳播與研究:老舍的世界與世界的老舍
《駱駝祥子》在美國的轟動,也帶動了其他西方國家對老舍的關注,瑞典、法國、捷克、波蘭、匈牙利、蘇聯、德國等國也紛紛推出譯本。 20世紀50-70年代:在日本蘇聯形成熱潮 第二次世界「老舍熱」以上世紀50年代的日本、蘇聯為主體。
-
老舍《茶館》人物分析篇
「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式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作者老舍先生通過對舊北京城中一個老茶館--裕泰茶館的繁盛衰敗的描述。生動形象的刻畫了一系列人物形象。
-
駱駝祥子全文閱讀:作者老舍簡介——老舍
駱駝祥子全文閱讀:作者老舍簡介——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字「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鴻來、非我等筆名。滿族正紅旗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
《茶館》這部經典之作,老舍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老舍,原名舒慶春,著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因著作豐碩,成為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的話劇《茶館》共三幕,其中的人物就有70多個,自作品發表後就被改編成話劇、電影、電視劇等多種藝術形式,還榮獲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和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特別獎。也成為老舍當之無愧的代表作。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老舍起初並不是想創作這部劇,而是無心插柳。
-
老舍茶館讀後感(作文素材)
同樣,老舍的手法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全劇只有三幕,一幕一時段,幹警、簡潔,也十分容易表現劇情,從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再到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與其說是時間變遷不如說是歷史變遷。人物表現年代,而年代又作為人物表現的背景,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提升到不得不讓人用看「歷史劇」的眼光評審這部巨作。其二,儘管茶館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
-
老舍筆下的《茶館》
這裡人來人往,匯聚三教九流,它默默無言,見證了從清末、民國到解放前夕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雲變化——它就是老舍筆下的《茶館》,名字叫裕泰。老舍先生對人物刻畫語言爐火純青,頗懂人情世故,對眾生也頗有悲憫之情,這點與魯迅先生的「冷眼旁觀」是不同的。可能是因為雜文的特殊性,魯迅先生很難把精力用於對人物形象的豐富性上去刻畫,反而是在《故事新編》裡,魯迅重新演繹了伯夷、叔齊和鑄劍師之子眉間尺等人物,重新使之鮮活起來。
-
如何正確地評價老舍?
老舍的朋友評價他說,他是一個非常幽默風趣、善於交談的人,他的小說不像一般小說那樣浮誇,儘管他總是寫一些平淡的人,但卻能給人一種堅韌的心,這就像老舍自己,他是幽默的語言家,也是偉大的創造者,他所創造的人物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老舍所作的貢獻,所作的文字,所寫的小說情節,每一樣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專研,猶如優秀的楷模。
-
老舍作品在日本
眾所周知,老舍先生在其作品中曾用大量篇幅控訴和聲討日本軍國主義。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日本學界和廣大讀者卻對老舍作品有著濃厚的興趣和親切的感情。據調查,在老舍作品的海外傳播過程中,日本是譯介最早、譯本種類最全、研究成果最多的國家。有學者指出,在中國現代作家群體中,「就中日文學關係來講,除魯迅先生外,老舍是可以當之無愧地列入首批研究對象的人。」
-
悠悠櫻海,老舍永在
故居裡所展示的老舍的衣物、眼鏡、印譜、鋼筆、小古玩、花盆等,都是老舍子女捐贈的;那些使過的刀、槍、棍、棒、戟,也擺在故居的寫作間和過道門廳裡…… 臧克家在《老舍永在》中回憶說:「一進門,小院極幽靜,草坪碧綠,一進樓門,右壁上掛滿了刀矛棍棒,老舍那時為了鍛鍊身體,天天練武。」
-
老舍的一本名著,結尾被翻譯擅改後暢銷美國,老舍說:文筆不錯
正巧此時,老舍的名著《駱駝祥子》,被譯成《黃包車夫》在美出版,掀起了閱讀狂潮,榮獲1945年全美最暢銷的小說之一。順理成章的,1946年,美國正式邀請老舍赴美訪問,並以非常高的規格接待了他。因為他未經老舍同意,為了迎合美國人的閱讀口味,擅自增刪了內容,尤其是將結尾改成了一個典型的好萊塢式大圓滿結局,給祥子安排了一個有希望的未來。這種行為是違背翻譯作品原則的。老舍也非常生氣。但除此之外,老舍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伊萬·金「譯筆不錯」。
-
老舍的戲劇作品《茶館》
老舍是我國現代和當代兩個文學時代的文學巨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他的創作以小說為主,在抗日期間對寫劇本和曲藝作品有部分創作,但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創作戲劇文學上面。他的戲劇作品當中的《茶館》就屬於代表作。
-
第三屆老舍戲劇節九月盛大開幕
8月13日,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作為一個具有明晰辦節宗旨的戲劇節,老舍戲劇節已經成功舉辦兩屆,得到了專家的認可、觀眾的喜愛及媒體的盛讚。2019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將於9月19日至11月23日在北京舉行。
-
老舍:民族之根與靈魂家園
在老舍的筆下,書寫了中華民族所具有的優良美德,他想要通過展現一系列的良俗來彰顯人性之美,進而揭示在民族大義面前民族不屈的性格。民俗學家田曉岫在《中國民俗學概論》一書中對民俗作出了分類,可以分為:「口頭民俗、社會民俗、信仰民俗、娛樂的民俗、歲時節日的習俗、物質生產和生活的民俗、民間醫藥及其他知識技能的習俗。」
-
恰如其分的老舍故居與格格不入的汪曾祺紀念館
「老舍之於青島,好比汪曾祺之於高郵,與處於抄襲風波中的汪曾祺紀念館相比,老舍故居顯得格外的合適。沒有網紅打卡地,沒有老舍家宴,老舍民宿,有的,只是厚重的歷史感和文學氛圍。恰如其分的展品,恰如其分的講解,恰如其分的氛圍,就好比老舍與這座海邊小城那樣恰如其分。」這條微博剛發布不久,老舍故居的官方微博就給我點了個贊。
-
電影《茶館》故事,比話劇更有味道,老舍夫人現場「監工」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有過疑惑,現在北京那個挺有名的「老舍茶館」到底是官方認證的還是自己取的名,或者是老舍後人開的? 其實,那個茶館還確實經過了老舍夫人胡潔青的認同,甚至連牌匾都是胡潔青給題寫的,之所以用這個名字,是因為一方面老舍先生是老北京人,更主要的是老舍的名字已經和「茶館」分不開了。
-
一部笑中帶淚的悲劇——談老舍《茶館》的悲劇藝術
2.人物的悲劇《茶館》涉及的人物有幾十個,其中,王利發、秦仲義和常四爺是貫穿全劇的主要人物,在 三幕劇中,他們的命運像茶館的命運一樣,走向了衰敗和崩潰。王利發是裕泰茶館掌柜,是全劇的中心人物。他精明幹練圓滑,善於見風使舵。
-
老舍的新福村
車站的站長是個高中畢業生,讀過老舍的文章,聽說老舍到了這裡,眼睛都瞪圓了,趕緊跑上前去,向老舍鞠躬敬禮,熱情主動地為老舍介紹起車站的情況:「我們這個車站名叫19公裡,主要任務是上行下行車輛會車,以及線路維護。」老舍疑惑:「為什麼叫19公裡呢?」站長回答:「因為距離甘河車站19公裡。」老舍哈哈大笑,說:「我給它起個新名字吧!」他沉思片刻,掏出紙筆,寫下了「新福村 老舍」五個大字,圍觀的人們紛紛說好。
-
很多人到北京旅遊,來老舍茶館卻是因為老舍這個名字
很多人去過北京很多次,但是老舍茶館不一定會去過,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老舍茶館在一定範圍內有人知道,但還不是人盡皆知的。另外一方面,現在很多人能夠靜坐下來欣賞一段時間的相聲的人越來越少。不過老舍茶館雖然和老舍先生並沒有直接關係,卻也因為這個名字吸引了很多人,畢竟這和老舍先生的作品「茶館」也算是有一定淵源,而吸引的眾多人群中,我便是其中一位,作為一個老舍迷,最早接觸老舍的作品就是從駱駝祥子開始,一直延續到了很多年。
-
大明湖擴建進入最後衝刺 老舍紀念館準備納客
老舍紀念館匾額安好了。小東湖正在緊張施工中。 小東湖、大明湖不日「牽手」 10日下午,記者踏著泥濘小路來到廣為市民關注的小東湖旁。經過近幾年的清淤擴建和與它一路之隔的東環城河的注水,湖面一掃以前死水塘景象,蔚為大觀,不僅面積大增,而且不時有魚兒在水面泛起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