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資訊:教宗接見「支持伯多祿宗座善會」成員:慷慨關注貧困者...

2021-01-11 騰訊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接見「支持伯多祿宗座」善會成員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2月24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接見「支持伯多祿宗座善會」成員。該善會成員每年前來羅馬朝聖,到聖伯多祿墓前祈禱。教宗說,他們的朝聖是「信德之舉」,是「為聖座的慈善事業作出財政和社會性貢獻的契機,並為每個人的整體發展盡一份力」。「一個人,不論其出身或社會地位如何,他的完整性和尊嚴都必須始終受到維護和保護」。

教宗在講話中著重提及兩點,即「優先選擇窮人」和「生態皈依」。教會選擇窮人和那些被社會拋棄者為優先對象,因為在「永無止境追求擁有、事業、尊榮和權利的競賽中」,他們總是遭到嫌惡。

「今天,我們面臨著與人類家庭和人類共同家園有關的各種挑戰。我們應該優先關心受苦者的吶喊,尤其是那些因戰爭、流離失所、貧困和生態系統惡化而遭受痛苦的人。需要迫切停止對赤貧者的剝削!急需結束一些國家中的戰爭和衝突的暴行,它們迫使許多人走向流亡之路」。

在教宗的訓導中,人類學和社會學層面與照顧人類家園和「整體生態學」的建議密不可分。他在此再次呼籲「生態皈依」。

教宗對「支持伯多祿宗座善會」的成員表示,「你們的基督信仰見證,透過慷慨和關注他人體現出來,它邀請我們所有人今天與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和漠不關心的氛圍抗衡。這些氛圍威脅著環境和人們之間的和諧。我邀請你們在你們的信念和信仰中堅定不移,在當今的人們心中成為帶來希望的火焰。就如聖伯多祿那樣,勇敢地與人分享基督早已啟示給我們的偉大的愛」。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宗座動態】教宗方濟各贈送伯多祿聖髑是走向合一的重要舉動
    宗主教說:「得知我們的兄弟教宗方濟各準備贈送給我們這份珍寶的消息後,我們起初感到非常意外。許多人都因這個舉動而驚喜,就連在羅馬參加慶祝我們姐妹教會主保聖人瞻禮的大公教會的代表團也沒有料到會有這份禮物。我們對這個舉動表示真心感激,這份禮物是今天維繫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兄弟情誼的真正標記。」談到教宗方濟各這項舉動的意義,宗主教強調三點。
  • 天主教資訊:教宗三鍾經:絕不與魔鬼對話
    教宗三鍾經:絕不與魔鬼對話來源:梵蒂岡新聞網教宗帶領信眾誦念三鍾經(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3月1日四旬期第一主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三鍾經祈禱活動。念經前,他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說,在面對誘惑時,要選擇耶穌在曠野受魔鬼試探時所走的道路。
  • 著名建築遺產之歐洲——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
    聖伯多祿大教堂又稱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大殿。由米開朗基羅設計,是位於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建築歷史】★教堂最初於公元333年就已落成。聖伯多祿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廣場就是聞名世界的聖伯多祿廣場,建於1667年,主持設計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貝爾尼尼。【名稱由來】★★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26-333年在聖伯多祿墓地上修建的,因此稱為「老聖伯多祿大教堂」。1503年猶利二世決定重建老聖伯多祿大教堂,「老聖伯多祿大教堂」從此叫做「聖伯多祿大教堂」。
  • 若望·保祿一個斯拉夫人,為何能成為天主教教宗?如何被封為聖人
    天主教的興起是從羅馬帝國覆滅之後開始的,從羅馬開始,進過長久的擴張和傳教,到了中古的時候,經歷了法國丕平獻土之後,天主教逐漸影響了整個歐洲。雖然說誰都有信奉上帝的權力,但是在無論在哪個教派中,出身都代表了一切,比如天主教雖然在歐洲的影響力比較大,信仰的人數也眾多,但是在若望·保祿之前的時候,從未有一個非義大利人當上教宗。
  • 聖經名詞「伯多祿」
    傳說他是無知的鄉民,貧窮的漁夫,是不甚切實的,因為,由聖經上種種的暗示,我們知道他們二人出於小康之家,有自己的捕魚工作,並很可能在加裡肋亞湖邊設有自己的賣魚店鋪。弟兄二人又是熱心宗教的人,故此曾離鄉背井,南下猶大聽洗者若翰的宣講(若1:35-42)。他的父親名叫約納(瑪16:17),亦名若望(若1:42)。伯多祿結過婚,並同他的嶽母住在葛法翁(瑪8:14; 谷1:29; 路4:38)。
  • 聽聖人故事:聖伯多祿與聖保祿同是羅馬宗座的建立者
    西滿伯多祿或稱刻法,是宗徒之首、第一位教宗,與聖保祿同是羅馬宗座(The see of Rome)的建立者。(若二一1-17)耶穌升天之後,伯多祿毫無疑問地成了宗徒之首,宗徒大事錄裡有極為明確的記載。之後,在伯多祿的建議下,眾人選出瑪弟亞以取代猶達斯宗徒的職位。
  • 「教宗的承繼」——那些沉寂時刻
    當貝格裡奧主教換上教宗專門的白色服制步入中央陽臺面向眾人時,首位來自南半球的教宗宣告誕生,他也是第一位出任教宗的耶穌會士。方濟各教宗對「宗徒聖伯多祿之位」的承繼,堪稱羅馬天主教世界裡最具有戲劇性的權力交接之一。中國香港版將片名譯為「教廷白煙」,主要是以電影中的教宗選舉時,教廷煙囪升騰起的「白煙」,以示新人選出的意象為特寫,故此譯也可謂精湛。
  • 裡斯本輔理主教:教宗關注下屆世青節準備工作
    一般情況下,會在聖枝主日,教區級世界青年節當天,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由舉行上屆世青節的青年代表把這兩件象徵物交給下屆青年節的舉行國的青年。最後一屆世青節是於2019年在巴拿馬舉行的。裡斯本輔理主教、「2023年裡斯本世青節基金會」主席阿吉亞爾指出,目前,交接十字架和聖母像的儀式預計將在11月22日基督普世君王節舉行。
  • 教宗接見義大利警員:感謝義大利警察對全球朝聖者的耐心服務
    在紀念「義大利駐梵蒂岡公共安全監察局」成立75周年的機會上,教宗方濟各9月28日上午在保祿六世大廳接見義大利警員、行政管理人員及他們的家屬。教宗先是回顧了「義大利駐梵蒂岡公共安全監察局」的發展歷程,然後特別感謝他們,為保障教宗及其合作者在義大利境內牧靈訪問的安全所做的「艱巨工作」表示讚賞。
  • 天主教教宗將在2021年春季到訪伊拉克
    圖源:Pixabay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將於教宗的這次出行也是自從大流行開始以來的首次出行。在其中,教宗會於2021年3月5日至8日進入伊拉克。方濟各也是首位到訪伊拉克的天主教教宗。
  • 教宗說:承認這一點,就是幸福生活的秘訣
    教宗方濟各於6月29日聖伯多祿和聖保祿瞻禮在三鍾經祈禱活動中省思了聖伯多祿的生平。當天彌撒的讀經一記載,天使釋放了伯多祿(參閱:宗十二1-11);然而,伯多祿日後卻在羅馬殉道。教宗比較了伯多祿生命中的這兩大事件,問道:伯多祿怎麼會先是免於磨難,之後身受極刑呢? 教宗闡明,上主賜給聖伯多祿「許多恩寵,救他免於兇惡」;而上主也同樣善待我們。
  • 天主教15大朝聖地,足不出門也能大飽眼福!
    天主教徒視這裡為聖地,這裡是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兩位最大宗徒的殉道之地,是天主教宗座所在之地,是整個天主教世界的中心;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有人類藝術至精華的教堂壁畫,有馳名世界的博物館,也有歷代殉道聖人的石窟,更有千萬基督徒來到這裡的吶喊。
  • 世界教堂朝聖之旅義大利篇2:聖若望.拉特朗宗座特級聖殿(Archbasilica of Saint John Lateran)
    聖殿正立面的「宗座華蓋」浮雕左右對稱,這是「聖殿級」的象徵。它是羅馬教宗四大特級聖殿中最古老和地位最崇高的,擁有世間唯一的頭銜「Archbasilica」。它是羅馬城及全球最古老的大教堂,它享有突出的尊位及頭銜,被稱為「普世天主教會一總教堂之母」,其地位高於天主教會的所有其他教堂,包括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宗座特級聖殿。
  • 天主教的首席教區,為什麼設於羅馬,而不是耶路撒冷?
    羅馬教會的首席地位,源於宗徒之首聖伯多祿教宗(使徒長聖彼得)以羅馬作為他殉道前的最後一個據點。 〈伯多祿前書〉記載,聖伯多祿死前不但曾居住在羅馬,還以整個羅馬教會的名義,對全世界的聖職人員,發出宗徒通諭,可見他在羅馬教友之中,擔當著領導地位──「與你們一同被選的巴比倫教會問候你們。」
  • 教宗接見肯亞共和國總統肯亞塔
    教宗方濟各11月6日上午在梵蒂岡接見肯亞共和國總統肯亞塔。雙方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全球議題,諸如疫情大流行、環境保護和難民問題進行了會談。
  • 教宗總結2017年主題:移民、中東、歐盟、信仰、裁軍
    一、移民問題該問題一直是教宗、歐洲和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和議題。教宗在2月17日訪問羅馬第三大學的機會上,稱大學是「在差異中對話」的場所,是討論接納移民的地方,因為移民「不是一種威脅」,而是「促進成長的挑戰」,我們應對這項挑戰的方式就是說明他們融入當地社會。
  • 天主教會第一任教皇伯多祿跟隨耶穌的故事
    伯多祿就是其中一個。一天,當耶穌站在加利利亞湖畔的時候,一大群人都來聽他宣講福音。人越來越多,都湧向耶穌,都快把耶穌擠到水裡耶穌宣講天國的福音當耶穌教導完人群後,對伯多祿說:把船劃到深處,把網撒下去伯多祿說:老師,我們工作了一天一夜都沒有任何收穫,但是既然你這麼說,我現在把網撒下去伯多祿驚奇的發現,他們果然網裡捕獲了一大網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