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聖人故事:聖伯多祿與聖保祿同是羅馬宗座的建立者

2020-12-08 騰訊網

6月29日是教會紀念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節日,音頻和文本故事分為兩個,歡迎大家逐一閱讀和收聽。

聖伯多祿宗徒(St. Peter Apostle)

西滿伯多祿或稱刻法,是宗徒之首、第一位教宗,與聖保祿同是羅馬宗座(The see of Rome)的建立者。

伯多祿的父親叫若望(若一42),住在靠近加裡肋亞海的一個名叫貝特賽達(Bethsaida)的城鎮裡;與其兄長安德肋同是靠海捕魚的漁夫。當安德肋認識耶穌後,便向伯多祿引薦耶穌,基督也在當下召喚他作為祂的門徒。根據路加的記載,伯多祿在耶穌的指引下獲致大量魚獲,不得不招呼捕魚的同伴,載伯德的兩個兒子若望及雅各伯,前來幫忙。伯多祿見此聖跡驚慌失措地跪下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罪人。」耶穌此時卻對他說:「不要害怕,從此刻起,你將成為捕人的漁夫。」(路五10)耶穌還同時給了西滿一個新的名字:「刻法」,也就是磐石之意。

成為耶穌的門徒後,伯多祿明認耶穌就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基督便對他說:「你是伯多祿,在這盤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瑪十五15-19)

在所有新約宗徒的名單中,伯多祿總是被列為首位,與若望、雅各伯同是最親近耶穌的小團體之一。相較於其他宗徒,聖史們對於他的事跡著墨最多,且還同時參與了耶穌顯聖容、復活雅依洛的女兒、耶穌在山園裡痛苦祈禱等關鍵性的事件;他還協助籌備了最後晚餐,並在耶穌受難的事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耶穌被捕時,他砍下了大司祭僕人的耳朵;耶穌被審問時,他否認主三次);耶穌復活之後,伯多祿在婦女的宣報中與另一位門徒直奔墳墓一探究竟;在宗徒們中,復活耶穌也是首先向伯多祿顯現;在提庇黎雅海邊,當耶穌走近門徒時,祂給了伯多祿指示說:「餵養我的羔羊、放牧我的羊群、餵養我的羊群。」(若二一1-17)耶穌升天之後,伯多祿毫無疑問地成了宗徒之首,宗徒大事錄裡有極為明確的記載。之後,在伯多祿的建議下,眾人選出瑪弟亞以取代猶達斯宗徒的職位。五旬節聖神降臨之後,伯多祿第一次向聚集的群眾宣講;他還是第一位因主之名行使神跡的宗徒;伯多祿還大力支持將福音傳給外邦人,羅馬的異教徒科爾乃略,就是由伯多祿予以付洗的(宗十44-48);並且,在耶路撒冷大公會議中,伯多祿強烈地表示應向外邦人宣講福音,為此,基督的教會成了普世的教會。

在阿革黎帕王執政期間,伯多祿被捕入獄,但卻在天使的協助下逃了出來,他便在耶路撒冷繼續他宗徒的使命,並且開始到異邦的城鎮中宣講,甚至到了羅馬。毫無疑問地,伯多祿是在主後約64年時(尼祿皇帝執政期間),於羅馬光榮殉道的。根據傳統的記載,伯多祿是在梵蒂岡山谷,以倒釘十架的方式致命,因為他自認不配與主以相同的方式殉道。之後,他的遺骸就被葬在梵蒂岡的山谷上。

從一開始,伯多祿就被視為是宗徒之長,且是第一位教宗;他的聖座-羅馬,在全天主教會內向來享有至高的地位。雖然伯多祿的主要慶日是在6月29日,但普世教會也常在2月22日與11月18日恭敬他。在聖像中,伯多祿常被描繪成一位手持鑰匙與福音書的老者;他的標記是一個倒過來的十架、一艘船,或是一隻公雞。

聖保祿宗徒(St. Paul Apostle)

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聖保祿從一位基要、嚴謹的猶太教徒,皈依成為一位向外邦人福傳總不厭倦的宗徒。他皈依後,留在大馬士革數日,便前往阿拉伯一至二年,好預備自己未來的使命。之後,保祿又回到大馬士革停留一段時間,並在會堂中宣講耶穌即是天主子默西亞的信息。為此,猶太人極其惱恨、排擠保祿,致使保祿必須離開該城。然後,保祿去了耶路撒冷麵見伯多祿,並向教會的領袖們表明他的信仰。

之後,他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塔爾索城,保祿在那開始他的福傳工作,直到巴爾納伯召喚他一同前往安提約基雅為止。一年後,在一次饑荒中,巴爾納伯與保祿受安提約基雅教會的派遣,將募集而來的款項,帶往耶路撒冷,援助貧困的基督徒團體。任務完成後,他們又回到了安提約基雅城。

此後不久,保祿與巴爾納伯開始他們的第一趟傳教之旅,他們去到了賽普勒斯、旁非裡雅(Pamphylia)、丕息狄雅(Pisidia)、呂考尼雅(Lycaonia),全都在小亞細亞境內,且還在丕息狄雅、安提約基雅、依科尼雍(Iconium)、呂斯特辣(Lystra)與德爾貝(Derbe)等地建立教會。

耶路撒冷的宗徒會議之後,保祿在息拉與之後加入的弟茂德和路加的陪同下,開始了他第二趟的傳教旅程。首先,他拜訪先前在小亞細亞所建立的教會,後來則途經迦拉達。在特洛阿,保祿看到了一個關於馬其頓人的異象,他將其視為天主要他向馬其頓人宣講的呼召。於是,他將船駛向歐洲,開始在斐理伯、得撒洛尼、貝洛雅、雅典以及格林多等地宣講福音。然後,他便借道厄弗所與耶路撒冷,再次回到安提約基雅。

在保祿的第三趟傳教旅程中,保祿造訪了幾乎與第二趟旅程一樣的區域,但卻留在厄弗所近三年,那幾乎成了他第三趟傳教之旅的核心。

他還計劃另一趟傳教旅程,希望能離開耶路撒冷而到羅馬和西班牙去,但猶太人的迫害卻阻擋了保祿的這項計劃。在凱撒勒雅作監二年後,保祿終於來到了羅馬,但卻在該處身陷囚籠二年。

《宗徒大事錄》並未記錄下宗徒們後來的事跡;我們只能在聖經的牧函與傳統中得知:保祿在羅馬獲釋的二年後,來到了西班牙,稍後到了東方,最後又回到了羅馬,且遭到了第二次的囚禁,保祿在給弟茂德寫這遺書時,似乎他已預知,自己快要離開人世,去接受榮冠了,就如他寫道:「我已被奠祭,我離世的時期已近了,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從今以後,正義的冠冕已為我預備下了,就是主,正義的審判者,到那一日必要賞給我的;不但賞給我,而且也賞給一切愛慕他顯現的人」(弟後4)。在他第二次提審時,便定了他的死罪。審判的人似乎是厄略和撒彼諾(Clem Rom Ad Cor V4)。保祿既是羅馬公民,根據塔西佗所說的,必須由士兵押送到羅馬城外第四十記程碑處。當保祿被押至撒耳威雅水泉旁(Ad apuas Salvias),先受鞭撻,後被斬首。也許離保祿受刑不遠的地方,站著許多猶太人,正在那裡撫掌大笑,而路加、厄烏步羅、普登、理諾、克勞狄雅……站在另一不遠的地方,正流淚痛哭。根據歐色彼的記載,和其他古代文獻,保祿是在尼祿在位第十四年上,即六七、六八年之間,為主致命。

在聖像中,聖保祿常被描繪成一手持著福音,另一手握著利劍的宣講者。

相關焦點

  • 【朝聖】我帶你參觀城外聖保祿大殿(實拍圖+講解)/聖伯多祿大殿聖門的展示及靈修意義
    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下令建立的一座義大利教堂,位於義大利羅馬,是羅馬天主教的四座特級宗座聖殿之一(另外三座為聖若望拉特朗大殿、聖伯多祿大殿及聖母大殿)。
  • 羅馬奇石——小聖伯多祿:足下無聲,見證永恆
    ,就此便名為「小聖伯多祿」(sampietrini/sanpietrini)石磚。 聖伯多祿廣場的「小聖伯多祿」石磚 Teresa Tseng攝 這些默默無聞,長年累月在繁華街道,歷經無數足跡,無數馬車烙印的「小聖伯多祿
  • 旅遊見聞之聖伯多祿大教堂
    旅遊見聞之 聖伯多祿大教堂 聖伯多祿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稱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大殿。
  • 「聖伯多祿大殿」——基督最偉大的聖殿,梵蒂岡藝術與宗教的巔峰
    ——《彼得後書》1:2如果去羅馬旅行,一定不會錯過位於羅馬城內梵蒂岡的的聖伯多祿大殿。因為在羅馬七丘幾乎任何一個高點,都能看到這作巨型的穹頂建築。這座聖殿不僅僅以世界第一的規模聞名,更是宗教地位最高的教堂之一。
  • 圖:澳大利亞墨爾本聖伯多祿教堂遊人多
    澳大利亞墨爾本著名的聖伯多祿教堂是該市的旅遊勝地
  • 聖彼得教堂正式名稱為聖伯多祿大教堂
    聖母無染原罪 石柱 ,是為了紀念聖母無染原罪而建立的,每年12月8號教皇會來這裡獻上花環,聖母無染原罪是天主教與其他基督教的重要分歧所在。聖彼得 教堂正式名稱為聖伯多祿大教堂,源於人們對 聖彼得 的紀念而建,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 聖彼得 是耶穌最親密和忠誠的門徒,天主教認為是 聖彼得 建立了 羅馬 教會,他是 羅馬 教會的第一位主教,也就是天主教會第一任教宗, 基督新教則並不這樣認為,天主教傳統認為 聖彼得 就安葬於教堂的聖壇下方。
  • 聽教會禮儀專家闡釋「朝聖」
    我們向上主我們祖先的天主呼號,上主俯聽了我們的哀聲,垂視了我們的苦痛、勞役和所受的壓迫。上主以強力的手,伸展的臂,巨大的恐嚇,神跡奇事,領我們出了埃及,來到這地方,將這流奶流蜜的土地賜給了我們(申二十六:5-9)。」
  • ...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廣場|梵蒂岡_旅遊|聖伯多祿廣場|義大利...
    當地時間10日,為了防止新冠疫情蔓延,義大利與梵蒂岡關閉了多處景點,其中包括聖彼得廣場(聖伯多祿廣場)和聖彼得大教堂(聖伯多祿大殿)。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10日消息,在與義大利政府協調最新政策後,梵蒂岡自3月10日起至4月3日採取更嚴厲的新措施,以防止新冠病毒的蔓延,其中包括不再嚮導遊與遊客開放聖彼得廣場和聖彼得大教堂。
  • 著名建築遺產之歐洲——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
    1503年猶利二世決定重建聖伯多祿大教堂,之後就是長達120年的重建,先後由義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主持設計施工,首任總監多納託·伯拉孟特後,在1514年拉斐爾被委任了總監的職位,再之後的1538年為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和1547年則是米開朗基羅。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
  • 聖保祿家園之旅
    當聖母像和聖保祿像經過時,我的心才感受到這個遊行原來是代表一條路,這條路是耶穌親自走過的路,是聖母瑪利亞親自走過的路,是大聖保祿親自走過的路,也是保祿會的會祖二賈神父走過的路…我們各個隊伍代表著教會不同的角色。神父,修士,修女,小天使,樂隊,平信徒,無論誰,跟隨祂的才能走上這條永生的路。
  • 聖伯多祿廣場2020年聖誕節馬槽將用義大利陶瓷藝術品及來自斯洛維尼亞的紅杉樹布置
    聖伯多祿廣場2020年聖誕節馬槽將用義大利陶瓷藝術品及來自斯洛維尼亞的紅杉樹布置聖伯多祿廣場將於12月11日星期五下午4點半舉行聖誕馬槽揭幕暨聖誕樹點燈儀式,按照慣例揭幕儀式將由梵蒂岡城國主席親自主持,教宗方濟各也將於當天上午在梵蒂岡接見聖誕馬槽和聖誕樹捐贈地的代表。
  • 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聖伯多祿大殿
    聖伯多祿大殿又被稱為聖彼得大教堂(本文在以下的文章中均稱聖彼得大教堂)位於梵蒂岡,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堂,是天主教最神聖的地方之一。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朝向廣場的每根石柱頂端的平臺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雕像,他們都是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殉道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高插雲霄的方尖石碑。碑尖上是釘死耶穌的十字架造型。據說此碑公元40年從埃及運來(高26米,重320噸)。據說聖人聖彼得在這裡被倒掛在十字架上。2⃣️方尖石碑和噴水池
  • 【宗座動態】教宗方濟各贈送伯多祿聖髑是走向合一的重要舉動
    蒲山天主堂厄瑪奴耳(天主與我們同在)(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將伯多祿宗徒的聖髑贈送給聖安德肋的繼承人是基督徒走向合一道路上的「一個新的裡程碑」和「至關重要的一步」。首先,「聖伯多祿宗徒的聖髑被送到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府的所在地,這本身就是一個祝福。聖伯多祿是成聖的一個核心人物,他在許多方面都接近眾基督徒:他是信德宣認的使徒,也是背棄的使徒。他是復活的見證人,因為對眾基督徒而言,復活是希望的標記」。
  • 天主教資訊:教宗接見「支持伯多祿宗座善會」成員:慷慨關注貧困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接見「支持伯多祿宗座」善會成員(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2月24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接見「支持伯多祿宗座善會」成員。該善會成員每年前來羅馬朝聖,到聖伯多祿墓前祈禱。教宗說,他們的朝聖是「信德之舉」,是「為聖座的慈善事業作出財政和社會性貢獻的契機,並為每個人的整體發展盡一份力」。
  • 著名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首次設立中文祈禱亭
    中新網10月15日電 著名的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日前設立了中文祈禱亭,這是聖伯多祿大教堂300年來教友首次可以使用中文祈禱。  據香港媒體報導,每周二、四、六上午10時至12時,天主教徒將可以使用中文祈禱,由大教堂中來自中國臺灣的丘琮傑神父擔任聽祈禱神父。
  • 【聖人傳記】01月19日
    Germanicus)聖日曼尼古斯是初期教會的一位致命聖人。他因不肯崇拜邪神,被送往競技場供猛獸吞噬,他的英勇榜樣,給予一般信友很大的鼓勵,激勉他們寧死不屈,捨生証道。聖納太林(St. Nathalan)主教聖納太林是一個博學多才,聖德卓著的人。他在家鄉親手耕種田地;某年,農村歉收,居民有絕糧之憂,聖人將家藏的全部存糧,用以賑濟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