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奇石——小聖伯多祿:足下無聲,見證永恆

2021-01-09 騰訊網

本文共2189字,閱讀時間預計7分鐘。

Teresa Tseng

擁有2773年歷史的羅馬,有一無聲的小小證人,記載時空歲月的足跡,數百年來靜靜躺臥在我們的腳下,縱橫穿越羅馬中心的每個角落,恰似配角但又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小聖伯多祿」石磚,意文稱之為sampietrino或sanpietrino。

無聲的小小歷史證人 Teresa Tseng攝

石磚典故來自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廣場」:1585到1590年左右,教宗西斯汀五世(Sisto V)在羅馬進行了一系列的城市規劃,其中首次使用羅馬山丘和附近特殊火山巖採集之石磚修建120條羅馬街道,石磚形狀一般為稜錐形或方塊形立方體,當時這些並排的方塊石磚是為了方便馬車通行,不易碾壞道路。

方便馬車通行,不易碾壞的「小聖伯多祿」石磚 Teresa Tseng攝

石磚之正名起源於1725年:聖伯多祿廣場因重新翻修地面,使用了近兩百萬顆該種石磚,就此便名為「小聖伯多祿」(sampietrini/sanpietrini)石磚。小石磚以梵蒂岡為家,是羅馬的象徵,是羅馬人的驕傲!羅馬一家著名冰淇淋店甚至以此為名,特製不同口味的「小聖伯多祿巧克力磚冰淇淋」來獻給讓羅馬人引以為傲,嬌小卻回味無窮的石磚!

聖伯多祿廣場的「小聖伯多祿」石磚 Teresa Tseng攝

這些默默無聞,長年累月在繁華街道,歷經無數足跡,無數馬車烙印的「小聖伯多祿」石磚,其獨特性在於硬度高,堅韌耐久,不受氣候變遷影響,耐時空考驗,承受力度大,而且不需人為特別維護。

「小聖伯多祿」石磚 Teresa Tseng攝

今日石磚尺寸、顏色和種類亦不盡相同,最早的「小聖伯多祿」石磚為灰黑色,最大尺寸為12x12x16釐米,最為普遍常見的是12x12x6釐米,最小的則為6x6釐米(相關文件無厚度記載),極為稀有,位於羅馬知名四河噴泉上的納沃那廣場(Piazza Navona)是最後倖存地之一。

羅馬納沃那廣場 Teresa Tseng攝

鋪石磚路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今日街道所使用的柏油路是用瀝青鋪上,讓壓路機反覆捻壓而成,節省了非常多的成本、時間和效率;然而石磚路必須靠特殊的手工技術,利用一種「木錘榔頭」(pilone),將一塊塊稜錐形石磚,一寸一土,牢固地打入地面,再將磚與磚間隙縫用沙固定,完成後的路面雖不規則卻具有彈性。

「木錘榔頭」將「小聖伯多祿」石磚打入地面 Teresa Tseng攝

工匠們須具有豐富的鋪磚經驗,一位專業工匠一天平均大概可以完成30到40平方米的面積,通常以3人一組,兩人鋪石磚,一人填沙。羅馬是由七個丘陵組成,道路曲折蜿蜒,上上下下,左彎右拐,再加上車輛繁多,鋪路工程著實不易。

3人一組的工匠 Teresa Tseng攝

專業鋪路工匠必須至少有一年以上的實務經驗,通常從年輕時期就開始工作。工匠體格健壯,刻苦耐勞,不怕風吹日曬,整日蹲坐在地,讓錘子叮叮地聲響迴蕩整個大街。工匠一般來自偏遠鄉鎮,大清早開車入城,把每一塊獨一無二來自大自然饋贈的「小聖伯多祿」石磚敲進歷史,烘託神聖的教堂、古老宏偉的建築和奢華優雅的住宅。270多年來的鋪石造路,直到1861年義大利統一,各個街道廣場石磚俯拾即是, 這些凹凸不平觸感的石磚後來亦成了世界上非常受歡迎的街道材料。

石磚敲進了歷史 Teresa Tseng攝

在聖伯多祿廣場200萬顆以上的「小聖伯多祿」石磚中,有顆非常特殊的心形小紅石磚,其位置在廣場中心尖碑下的羅盤玫瑰上,據說當時是一群孩童玩球時無意間發現,其中穿梭著不少引人入勝的傳說故事,羅馬人稱之為「尼祿之心」、「貝尼尼之心」或「米開朗基羅之心」。

聖伯多祿廣場上的「尼祿之心」和石磚冰淇淋石磚 Teresa Tseng攝

「小聖伯多祿」石磚與絕美之城羅馬結合,莊重沉靜,高雅有致,委婉含蓄的美,賦予古老街道無限魅力。周日在石磚上的廣場,直眺遠方,伴隨著孩童們嬉戲笑聲,享受自在放空的悠閒;雨後漫步石磚上,看著水窪中建築物的倒影,仿如鑽進過去;向晚踩著石磚,喝著露天咖啡,感受梵谷「星空下的咖啡屋」畫中意境,任濃濃的咖啡香飄散誘人的休閒;或者清晨走在天使橋頭靜聽著母親之河「臺伯河」(Tevere) 潺潺不息地流淌,念天地之悠悠,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聖伯多祿水窪倒影 Teresa Tseng攝

在意大語文中Pietra意指「石頭/磐石」,而Pietro意指人名「伯多祿」,兩者在天主教的傳統中皆有特殊的含義,「Sanpietrino」字面譯為「小聖伯多祿」亦有「小石頭」之意。聖經記載,耶穌更改了聖伯多祿的原名:從西滿(Simone)改名為伯多祿(Pietro),瑪竇福音第16章18節清楚地記述:「你是伯多祿(Pietro),在這磐石(Pietra)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耶穌把領導聖教會的責任託付給伯多祿(Pietro),使他成為這團體的第一位領導人,因此,伯多祿成為基督在世代表,象徵一塊屹立不搖的盤石(pietra),支撐和領導著整個天主子民團體直到基督的再現。

屹立不搖的盤石聖伯多祿 Teresa Tseng攝

石頭是大自然經年累月的結晶,放射造物主的能量,藏有歲月痕跡之美,如永恆之城是時間年代的沉澱,可惜今日以車代馬的我們,因石磚路面不平,天雨路滑時相對危險,穿高跟鞋更是寸步難行;同時石磚路維護費又比柏油路高得許多(超過近4倍)…因為諸多不便讓這些「小聖伯多祿」石磚逐漸被柏油路取代了。

石頭藏有歲月痕跡之美, 工匠的座椅亦是 Teresa Tseng攝

傳統歷史是否為創新務實的包袱?隨著時代的變遷,昨日之是可能為今日之非,但是非標準又該如何衡量?過去造就了今日,歷史的存在有著不可磨滅的價值,羅馬的魅力在於其藝術文化氣息,她緩緩地在歷史中演進,在傳統價值中流變,成為一個有故事的城市,此「露天博物館」更因「小聖伯多祿」石磚的存在帶來了更多的詩意,烘託了這永恆之城的歷史感,使羅馬的美與眾不同!

「小聖伯多祿」使羅馬的美與眾不同 Teresa Tseng攝

來到這燦爛的文化發源地,沒有寂寞的藉口,因為,這些小小的無聲證人會靜靜地躺臥在你腳下,一步一腳印陪伴著你去發掘羅馬的絕美…

陪伴著你去發掘絕美的「小聖伯多祿」石磚 Teresa Tseng攝

羅馬西班牙廣場 Teresa Tseng攝

羅馬聖母亞大殿廣場 Teresa Tseng攝

羅馬羅馬市政廳廣場 Teresa Tseng攝

羅馬納沃那廣場廣場 Teresa Tseng攝

羅馬總統府 Teresa Tseng攝

羅馬鬥獸場 Teresa Tseng攝

踩著石磚,喝著露天咖啡感受梵谷畫的意境 Teresa Tseng攝

廣場的悠閒美 Teresa Tseng攝

廣場的悠閒美 Teresa Tseng攝

廣場的悠閒美 Teresa Tseng攝

廣場的悠閒美 Teresa Tseng攝

廣場的悠閒美 Teresa Tseng攝

羅馬街景 Teresa Tseng攝

羅馬街景 Teresa Tseng攝

羅馬街景 Teresa Tseng攝

羅馬街景 Teresa Tseng攝

一步一腳印 Teresa Tseng攝

一步一腳印 Teresa Tseng攝

羅馬行人 Teresa Tseng攝

羅馬行人 Teresa Tseng攝

石磚工匠 Teresa Tseng攝

石磚工匠 Teresa Tseng攝

石磚上的宗教儀式 Teresa Tseng攝

聖伯多祿廣場 Teresa Tseng攝

聖伯多祿廣場 Teresa Tseng攝

相關焦點

  • 「聖伯多祿大殿」——基督最偉大的聖殿,梵蒂岡藝術與宗教的巔峰
    ——《彼得後書》1:2如果去羅馬旅行,一定不會錯過位於羅馬城內梵蒂岡的的聖伯多祿大殿。因為在羅馬七丘幾乎任何一個高點,都能看到這作巨型的穹頂建築。這座聖殿不僅僅以世界第一的規模聞名,更是宗教地位最高的教堂之一。
  • 旅遊見聞之聖伯多祿大教堂
    旅遊見聞之 聖伯多祿大教堂 聖伯多祿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稱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大殿。
  • 圖:澳大利亞墨爾本聖伯多祿教堂遊人多
    澳大利亞墨爾本著名的聖伯多祿教堂是該市的旅遊勝地
  • ...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廣場|梵蒂岡_旅遊|聖伯多祿廣場|義大利...
    當地時間10日,為了防止新冠疫情蔓延,義大利與梵蒂岡關閉了多處景點,其中包括聖彼得廣場(聖伯多祿廣場)和聖彼得大教堂(聖伯多祿大殿)。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10日消息,在與義大利政府協調最新政策後,梵蒂岡自3月10日起至4月3日採取更嚴厲的新措施,以防止新冠病毒的蔓延,其中包括不再嚮導遊與遊客開放聖彼得廣場和聖彼得大教堂。
  • 【朝聖】我帶你參觀城外聖保祿大殿(實拍圖+講解)/聖伯多祿大殿聖門的展示及靈修意義
    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下令建立的一座義大利教堂,位於義大利羅馬,是羅馬天主教的四座特級宗座聖殿之一(另外三座為聖若望拉特朗大殿、聖伯多祿大殿及聖母大殿)。
  • 聖伯多祿廣場2020年聖誕節馬槽將用義大利陶瓷藝術品及來自斯洛維尼亞的紅杉樹布置
    聖伯多祿廣場2020年聖誕節馬槽將用義大利陶瓷藝術品及來自斯洛維尼亞的紅杉樹布置聖伯多祿廣場將於12月11日星期五下午4點半舉行聖誕馬槽揭幕暨聖誕樹點燈儀式,按照慣例揭幕儀式將由梵蒂岡城國主席親自主持,教宗方濟各也將於當天上午在梵蒂岡接見聖誕馬槽和聖誕樹捐贈地的代表。
  • 聖彼得教堂正式名稱為聖伯多祿大教堂
    聖彼得 教堂正式名稱為聖伯多祿大教堂,源於人們對 聖彼得 的紀念而建,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 聖彼得 是耶穌最親密和忠誠的門徒,天主教認為是 聖彼得 建立了 羅馬 教會,他是 羅馬 教會的第一位主教,也就是天主教會第一任教宗, 基督新教則並不這樣認為,天主教傳統認為 聖彼得 就安葬於教堂的聖壇下方。
  • 聽聖人故事:聖伯多祿與聖保祿同是羅馬宗座的建立者
    6月29日是教會紀念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節日,音頻和文本故事分為兩個,歡迎大家逐一閱讀和收聽。 基督便對他說:「你是伯多祿,在這盤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瑪十五15-19) 在所有新約宗徒的名單中,伯多祿總是被列為首位,與若望、雅各伯同是最親近耶穌的小團體之一。
  • 著名建築遺產之歐洲——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
    1503年猶利二世決定重建聖伯多祿大教堂,之後就是長達120年的重建,先後由義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主持設計施工,首任總監多納託·伯拉孟特後,在1514年拉斐爾被委任了總監的職位,再之後的1538年為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和1547年則是米開朗基羅。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
  • 天主教資訊:教宗接見「支持伯多祿宗座善會」成員:慷慨關注貧困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接見「支持伯多祿宗座」善會成員(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2月24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接見「支持伯多祿宗座善會」成員。該善會成員每年前來羅馬朝聖,到聖伯多祿墓前祈禱。教宗說,他們的朝聖是「信德之舉」,是「為聖座的慈善事業作出財政和社會性貢獻的契機,並為每個人的整體發展盡一份力」。
  • 【宗座動態】教宗方濟各贈送伯多祿聖髑是走向合一的重要舉動
    首先,「聖伯多祿宗徒的聖髑被送到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府的所在地,這本身就是一個祝福。聖伯多祿是成聖的一個核心人物,他在許多方面都接近眾基督徒:他是信德宣認的使徒,也是背棄的使徒。他是復活的見證人,因為對眾基督徒而言,復活是希望的標記」。
  • 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聖伯多祿大殿
    聖伯多祿大殿又被稱為聖彼得大教堂(本文在以下的文章中均稱聖彼得大教堂)位於梵蒂岡,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堂,是天主教最神聖的地方之一。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廣場上的噴泉3⃣️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建在聖彼得的墓地上,原因很簡單,聖彼得即聖伯多祿,是耶穌十二使徒之首,公元68年,受到羅馬皇帝尼祿的迫害,被倒釘上了十字架而殉道。
  • 著名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首次設立中文祈禱亭
    中新網10月15日電 著名的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日前設立了中文祈禱亭,這是聖伯多祿大教堂300年來教友首次可以使用中文祈禱。  據香港媒體報導,每周二、四、六上午10時至12時,天主教徒將可以使用中文祈禱,由大教堂中來自中國臺灣的丘琮傑神父擔任聽祈禱神父。
  • 聖地·聖經·冷知識 | 加裡肋亞湖和聖伯多祿魚
    聖經章節瑪竇福音 17:24-27他們來到葛法翁時,收殿稅的人來到伯多祿跟前說:「你們的師傅不納殿稅嗎?」伯多祿說:「自然納的。」他一進到屋裡,耶穌就先對他說:「西滿!你以為怎樣?地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或丁稅呢?向自己的兒子,或是向外人?」伯多祿說:「向外人。」耶穌對他說:「所以兒子是免稅的了。
  • 【 遊記達人】幸福路口:墨爾本的聖伯多祿大教堂
    聖伯多祿大教堂(聖保羅教堂)是墨爾本也是南半球最大最高的天主教堂。這座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大教堂。
  • 這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卻有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知道是哪裡嗎?
    梵蒂岡,一個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卻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教堂,這樣的神奇一定有著深厚的歷史故事。伯多祿是耶穌12個門徒中的第一個,耶穌去了天堂後把金鑰匙交給了他,聖伯多祿成為了基督教的首領,他來到羅馬傳教,羅馬的皇帝為了嫁禍基督教,放火燒了羅馬城,然後歸罪於基督教,並處死了聖伯多祿,聖伯多祿大教堂就是為紀念伯多祿而修建的。
  • 全世界最小的國家!整個國家常住人口數量才幾百人!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其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裡。梵蒂岡四面都與義大利接壤,也稱作「國中國」。雖然梵蒂岡領土面積小,但是獨具特點的宏偉建築可不少。梵蒂岡城國最著名的便是聖彼得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