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原來豐州才是閩南之源啊

2021-12-22 踢桃仙


⎮ 泉州 ⎮

區域分劃

泉州除了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四個區以外

還有晉江、石獅、南安三個縣級市

惠安、安溪、德化、永春以及待統一的金門縣

 ⎮ 泉州 • 南安 ⎮

南安市位於泉州晉江中遊

曾是泉州三邑之一

由於近代大量人群遷居海外,因此也沉了著名僑鄉

南安市轄21個鎮、2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


南安人文歷史羅列出來大致是這樣的:

豐州鎮:武榮慈濟宮 / 甘棠井 / 豐州書院 / 豐州影劇院 / 南邑城隍廟 / 燕山黃氏家廟 / 銀青光祿大夫第(武榮傅式大宗祠) / 桃源宮 / 蓮花峰石亭寺 / 延福寺 / 昭惠廟 / 九日山摩崖石刻

[吃]豐州黑粿 / 大腸包糯米 / 元宵丸 / 埔頭水丸 /魚條 / 石亭綠茶

洪瀨鎮:洪瀨清水巖 ;[吃]洪瀨雞爪 / 黑粿 / 碗糕 / 九重粿 / 酸菜面 / 面線糊 / 蘆薈 / 煎包

▷官橋鎮:五塔巖石塔 / 一片寺 / 石室巖 / 蔡資深古民居 / 楊承續古大厝;

              [吃]官橋肉粽 / 驢肉 /芋丸 / 菜丸 / 牛肉羹

水頭鎮:五裡橋 / 安平橋墩 / 鄭成功陵園 / 天心洞 / 飛瓦巖 / 白蓮寺;

              [吃]甜圓仔 / 花生仁湯 / 蚵仔煎 /芋丸 / 菜丸

霞美鎮:金雞山 / 大霞奕村陳炯遼兄弟故居 /

洪梅鎮:玳瑁山靈應 / 揚美村十八大埕;[吃]金粿 / 烏龜粿

羅東鎮:永濟寶塔 / 高塘古窯址 / 黃氏家廟古建築群 / 坑口宮田都之帥廟 / 飛龍寺;[吃]金粿 / 烏龜粿

樂峰鎮

向陽鄉:五臺樂山

九都鎮:兔耳嶺 / 支提山

碼頭鎮:康安土樓;[吃]粉根 / 餅龜 / 窖菜

詩山鎮:鳳山寺;[吃]粕丸 / 糖粿 / 滷寸面 / 蔥油粿 / 甜酒 / 窖菜

蓬華鎮:天柱山;[吃]窖菜 / 甜酒

金淘鎮:朵橋土樓(聚奎樓)

眉山鄉:高田祠堂(葉式家廟)

梅山鎮:明心寺 / 西真寺;[吃]金粿 / 烏龜粿

康美鎮:雪峰禪寺 / 九洞崆

省新鎮:草山尾 / 寨雲山 / 林路古大厝

翔雲鎮:龍鬚巖 / 石碑巖  

英都鎮:(翁山)雲從古室 / 寶湖巖 / 古竹巖 / 獅子巖 / 溪益館 / 洪承疇故居 / 洪氏家廟建築群 ;

               [吃]英都麻餈 / 花生蓼 / 坂埔芋 / 綠豆糕 / 新山蘆柑 / 明糖

東田鎮:黃巢山 / 芹山

石井鎮:高甲戲人大厝 / 奎霞華僑民居群和林文質故居 / 洪應心故居(通判府•孝節第)/ 黃氏家廟和黃華秀故居 / 中憲第古民居 / 華僑酒王故居 ;

               [吃]石井蚵仔煎 / 芋丸 / 菜丸

這期主要想分享一下在豐州古鎮的所見所聞

⎮ 豐州 ⎮

 

 據《漢書》及《史記》記載

晉太康間,豐州古城建立

「未有泉州,先有豐州」

就能體現它的分量了

這裡還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有的人得很奇怪

你一個廈門人怎麼天天跑泉州

起初是因為我喜歡古建

又因為泉州曾是世界最大城市和東方第一大港口

就更想去深入了解它

常常來個周末遊

然後就認識了這一群小夥伴

這篇文章算是以我們獨特的方式

來我們一起攝影一起徒步一起瘋的日子吧!

⎮ 交通 ⎮

從泉州文廟乘坐6路公車前往豐州,大概20分鐘車程

⎮ 美食 ⎮

照例先從吃的開始

這次只經過一家小吃店

魚條,炸魚的一種

風靡泉州南安豐州的「桃源魚條」

卻又與眾不同

將麵粉放在特製的陶製甕中發酵

同時將魚切條進行醃製

發酵完成後

用木棒從老甕中打出一團麵粉糊鋪在木砧板上

用筷子夾取醃好的魚條

平鋪在麵粉糊中央

再用木棒從上下兩頭將麵粉糊裹在魚條外邊

下鍋

微涼的魚條配上特製蘸醬

外酥裡嫩,不腥

還想再去一次!

讓我最感興趣的應該是這鍋

看起來很豐富

有肉皮腐竹、魚膘、鰻魚、豬肺

感覺好像鄉土版佛跳牆


店面老舊但也還算是乾淨

具體地址我也講不來

不過招牌上有電話

可以諮詢一下

⎮ 名勝古蹟 ⎮


豐州古城的南大門

抗戰期間被日寇飛機轟炸

現今武榮門是愛國華僑捐資重修

另外榮門旁的石龜

是重修南門古街時從地底出土的一隻神龜

往小巷走去能看到一口古井

甘棠古井

建於明朝

由花崗巖條石砌築,深9米

井邊立碑1通,花崗巖質

是口雙口井

這是豐州舊時古城門的北門

在以前

出了這個城門之後就是荒郊野外了

武榮慈濟宮

又稱「應魁慈濟宮」

始建於宋代

明萬曆年間移建今址

坐東向西

山門匾額為張瑞圖所書

宋代始建門口一副楹聯「到此地回頭緩了,入是非把念省些」,城隍爺掌管陰間的事情,這句話是提醒世人,若在世上為非作歹,那麼進了這個門一切都來不及了。豐州自宋朝建廟以來,歷任新官上任都遵照祀典擇日參拜,巡視廟宇。



燕尾脊上雕梁畫棟,拼湊了歲月的流光,

頭頂神明的氣息與生俱來,

勇敢愛拼的祖先們,

為我們留下了這一座座的「皇宮起」,

留下這些鬼斧神工,

留下這些心靈的寄託,

頭頂三尺有神明,做人無愧天與地。

無上的精神財富造就了後輩閩南人的氣質。


飄著檀香的古剎裡

燒香的老人悠閒自在

在城市裡為生活奔走的我們

也深深地被這寧靜的氣息感染

躁動的內心,就在這裡

靜了

沒想到後院還有孔雀呢

「藍羽低垂時,烈陽照華濤」

也大概是因為有信仰的人多是平和善良的

所以在這座古鎮裡

無處不透露著安靜與平和

這個劇院在70年代是豐州最大的影劇院

建於1974年

話劇、喜劇、古裝戲、高甲戲、南音

都曾在這裡上演

這裡曾是豐州人民的休閒娛樂場所

如今逐漸蕭條。

 影劇院門前這些老榕樹

陪伴著這座影劇院度過無數年的風風雨雨

有一種返璞歸真時間倒流的感覺

掛著上個世紀的標語

當年賣票的小窗口

綠色的木窗,紅磚牆,小小的出票口

知道豐州有個這樣古樸的影劇院時
我們說什麼都要進去看一看
偌大的影劇院
一排排的木椅
可容下幾百人
樓上還有觀眾席
可見當時多麼的火爆
據說,一天有七八場呢
而如今卻已被迫關閉了


石亭寺

又稱不老亭寺

位於桃源蓮花峰上

因為山巔有一巖石天成八瓣

酷似蓮 花,故名蓮花峰

始建於晉代


我國著名海外交通史跡,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山歷史悠久,自唐以來,文人墨客曾先後登臨或隱居於此。山勢疊疊奔騰,高在百米左右,巖石懸崖,巖嶢崢嶸,綠樹掩映搖翠,山前晉江流水蜿蜒蕩漾,真是「溪流灣漾,峰巒映發,奧街明秀,隱為一區「,景色迷人,風景優美,文物薈萃,成為泉州著名的遊覽區之一。



⎮鄉村雜貨鋪⎮


這裡仍保留著歲月的痕跡

門口的雜貨店擺著五顏六色的「寶盒」,

賣著小時候最喜歡的零食,

連光線都有歷史感,

但卻不感滄桑,

滿滿的都是生活的氣息,

真真正正生活的氣息。

⎮ 那些老人 ⎮


古鎮裡見到的年輕人不多

偶有經過坐在家門口聊天的阿公阿嬤們,

都能成為我們眼中最自然最美的風景。



⎮ 孩子們 ⎮


九日山下遇到一群熊孩子們

到處跑

那時候就想啊

多想回到孩童時期

就能單純一輩子了

真好


⎮ 徒步之旅 ⎮

▼這是我們的路線圖

有這麼一群人

炎炎夏日一言不合就去暴走十公裡

2016年7月的最後一天

下午一點半,我們從文廟集合出發

出發前大家籤了戶外免責書

看到了各個新老夥伴同一服裝

又幾乎人手一臺設備的時候

簡直激動


乘坐6路公車前往豐州

因為正午乘客不多,只有兩三個阿婆

四十幾個人塞滿整個公交

簡直回到了小時候春秋遊的感覺

這場面大概讓阿婆覺得很新鮮

還很樂意跟我們來個大合照呢


越來越多新朋友加入了我們

很可愛的一群逗逼們

大約20分鐘後抵達武榮門


很高興我們在徒步前得到了豐州鎮政府的支持

抵達後先是領取了他們為我們準備的礦泉水

鎮政府還拍了工作人員來為我們現場講解

很是周到

豐州,這個古鎮是閩南發源地

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踏入此地

第一感覺並不是想像中的寧靜,反而挺熱鬧

往小巷中走去

一幕幕古老景點呈現在眼前時

它的魅力是保留的很好的

這樣的美是婉約的

因為低調反而更加神秘。

只有身臨其境走過它的古街

看看四周的古建,才能略知一二

也許是經濟中心的遷徙,

少了拆遷的破壞,

才讓豐州鎮保留了最完整的風貌。

古厝紅磚小洋樓,

穿越了一個世紀的標語,

歷史的痕跡在牆上斑駁,

遠離高樓大廈,

我們仿佛回到了那個最淳樸的年代


歷史痕跡依存

生活氣息依舊

我們都會忍不住記錄下來

於是下文大概都是這樣的場景

往小巷走去能看到甘棠古井


歷史的傳承,在朝代的更替之間,

紅磚瓦房之間,更在人文之間。

很抱歉一行四十人打擾了小鎮的寧靜,

我們穿行於大街小巷,

滿腔熱情的專注著兩旁的老建築、老宗祠,

以及常常被忽略的細節,

突然忘了自己其實只是個小城的過客

武榮慈濟宮

或許在探求古味的路上

我們都是追尋者

歷史的巨輪已經不回頭的開向了遠方

許多人選擇在時間的長河裡遺忘過往


而我們這群年輕人就是熱衷於

用我們的鏡頭與熱情

去追尋這裡曾擁有過的輝煌和文化的寶藏

這確實很反年齡

潮流我們也追求

但更多的卻是對那個年代充滿好奇

在小巷中穿梭後

來到了第三座廟宇

南邑城隍廟

也不知道是什麼動力,能讓這群人在如此高溫下那麼有幹勁
聽說學生黨的夏天才叫夏天
聽說夏天就應該在空調房裡吃西瓜
聽說這個天出門的都是「腦殘」
可是那又怎麼樣呢
至少值得


一直都認為沒有什麼事是堅硬不可催的
你們卻始終向我證明
還有一些東西和情感是可以久遠和長存的
也是萬幸


當時來看電影的人很多吧
應該也是這樣排長隊的吧


不要小瞧這一座劇院

從改革開放到新生的中國

這幾十年間,它都看在眼裡

是時間賦予了它生命

是時代給予了它價值


世人萬千種 

浮雲莫去求 

斯人若彩虹 

遇上方知有

如果你也喜歡我們

我們期盼著你一同跋山涉水



抬頭就是藍天,

沒有高樓電纜分割無盡的藍天,

偶爾屋簷上的雜草,

看起來都非常可愛,

於是我們變得放肆,

放肆享受這份天地寬闊的自在。


於是我們想留住這份自在,

拿起手機,拿起相機,

將這瞬間定格。

大概因為人的記性不好,才需要照片提醒。

莫失莫忘。


我們在寬窄的巷子裡,

仰望或是俯瞰,

真想帶走每一處可愛的地方,

可惜我們不能,

但慶幸我們有鏡頭去記錄,去定格。

坐在自家門前的老人,白髮蒼蒼,

卻是我們鏡頭下最美麗的風景。

我想他們的孩子一定有邀請過他們去城市一起生活,

但,老人家大多是念舊的,

捨不得這紅磚沃土,

而我們就是去尋找這份捨不得的歸屬感。

途中,老阿嫲很不解,

為什麼要在那麼熱的天,

背著個大包,

還扛著相機去到處走。

其實吧,這樣的徒步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苦行,

只有自己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去丈量,

一點一滴發自內心去感受,

才能領悟豐州甚至更多老地方的韻味。


抵擋不了時代不停向前,

一些古厝還是失了修,

大概是舉家外出去了都市,

留下斷壁殘垣。

但還有人堅守在這裡,

還有我們這樣的年輕人不忘歷史,追根溯源,

很慶幸。



一直以來我們執著於自己所喜歡的事情

只要繼續下去 

即使沒有成為想成為的樣子 

也沒有關係


之後我們還經過了黃氏大宗祠、傅氏大宗祠、唐王宮

一定是特別的緣分

讓我們這樣一群熱血青年相聚

懷揣著對泉州文化的熱忱探索

儘管頂著熾熱的烈日

依然很有幹勁


登高方能望遠。

整座古鎮盡收眼底,

壯闊之感油然而生,

亦有一種自豪,

我們的祖先從這裡走出去,

將閩南文化傳播開來。

在鋼筋水泥建築起的世界,

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是上天的恩賜,

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財富,

好命生在這。



我們一直在往前走

卻很少回頭看看

我們從來哪裡

我們選擇用影像記錄

以防遺忘了這段記憶



這是在登上此行第一座山,前往蓮花峰

高樓林立,追求效率。

多希望,下一次你也能抽出一個下午的時間,

和我們一起從鋼筋水泥裡出逃,

離開結著大片瘡痂的土地,

去走街串巷,

用腳步丈量每一塊石板,

用指尖觸過每一處紅磚



泉州這座有古老魅力城市的過往就在腳邊指尖穿堂過,

閉上眼

你會看見山河浩瀚,海浪拍岸,歷史變遷,滄海桑田,

你會感激,我們擁有這麼厚重輝煌的歷史,

你會恍然大悟,我們原來這麼富有。


在那麼炎熱的夏天我們終於登上了第一座山

儘管大多筋疲力盡

面對鏡頭

依舊開朗

這是我們想要的

不管多累,值得就夠了


喜歡這群隨時隨地保持自嗨的夥伴們

滿滿的正能量

真好

講真,徒了個步

一不小心就會擦除不一樣的火花

反正這些人待在一起

怎麼耍帥怎麼來

下了山後

與這座1937年的番仔樓合個照

從鎮政府經過,前往九日山

40顆熱忱的心,10公裡腳下的路,

我們從豐州牌坊出發,途徑武榮慈濟宮-甘棠井-豐州書院-南邑城隍廟-燕山黃氏家廟-武榮傅氏大宗祠-桃源宮-蓮花峰石亭寺,到最後的九日山。

豐饒之州,豐人文,豐地理,豐景色。

烈日雖大,心動,則行動。

此刻的我們,

就是泉州代言人~

途經關帝宮

偶爾也會休息休息

畢竟那麼大的太陽

畢竟

我們是來玩的,不是來玩命的

猜一下這兩個在幹嘛

好不容易來到了第二座山下——九日山

感謝九日山管委會

特別為我們免票提供免票進景區的機會

這一期的徒步大概就是這樣了

時代太快,你別著急。

下一次,我想和你一起慢慢走,

慢慢感受我們都深愛著的泉州。

文化的傳承,是一場全民的接力,

希望遇見志同道合的你。

相遇的人會再相遇!

⎮ 長槍短炮們的花絮⎮





每一次的徒步都是一場靈魂的回歸

每一次的路上都能邂逅不一樣的風情、人和事

可能我們大多偏愛這樣突如其來的對恃和驚喜

喜歡親近自然中的種種玄機

並且對泉州歷史奧秘充滿濃烈的好奇心

一定是這樣一種特別的緣分得以讓我們相聚

我們是熱愛泉州的年輕人

我們熱衷於用腳步去丈量歲月紮根的土地

用鏡頭去記錄我們泉州城的點點滴滴

亦風土,或心靈

總之,我們一直都在路上!


主辦方:@泉州影像

協辦方:豐饒之州

編輯:@哎呀肉倩


相關焦點

  • 【泉州府古城徒步第2期】 到豐州古鎮,探索閩南之源.
    豐州,閩南發祥之古地也據《漢書》及《史記》記載晉太康間,豐州古城建立「未有泉州,先有豐州」足以體現它的分量從豐州武榮門出發一旁的石龜更是吸引眾人原來,這是重修南門古街時發掘的一隻神龜除了祀奉保生大帝還有世之名醫江夫子與張夫子等神像左廂壁龕配祀福德正神右廂壁則有掌管人間姻緣的月公月婆神像
  • 豐州古厝燕山小築鳳凰涅槃,在海絲源頭,遇見最閩南
    在海絲源頭,遇見「最閩南」燕山小築位於燕山路108號。近日,海絲商報記者走進這座古厝。「本來我們就在物色一個文創基地,去年機緣巧合下,來到豐州看到這座古厝閒置,一眼便『相中』了。」豐州燕山小築古厝文化倡導者曾國思告訴海絲商報記者,自己雖是洪瀨人,但以前在豐州華僑中學就讀,經常走街串巷,對這一帶的古厝早就有了感情。
  • 閩南韻味何處尋?千年古鎮豐州的這棟古厝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在豐州鎮燕山有這麼一棟古厝,它有一個詩意的名字「燕山小築」,是一棟閩南文化和南洋建築充分融合的建築,與豐州其他許多古厝一樣,「燕山小築」充盈了幾輩人家鄉的記憶。燕山黃氏十房三世祖祠管委會會長黃少華採用的門都是印尼比較經常用的,你看上面這個吊頂也是印尼的風格,在我們以前豐州這個地方是沒有上面這種吊頂,原來我們閩南做的就是像這種,直接就看到屋頂和木頭,沒有吊頂,這些吊頂就是當時從印尼引進來的風格。
  • 豐州古厝燕山小築鳳凰涅槃,在海絲源頭,遇見最閩南
    在海絲源頭,遇見「最閩南」燕山小築位於燕山路108號。近日,海絲商報記者走進這座古厝。「本來我們就在物色一個文創基地,去年機緣巧合下,來到豐州看到這座古厝閒置,一眼便『相中』了。」豐州燕山小築古厝文化倡導者曾國思告訴海絲商報記者,自己雖是洪瀨人,但以前在豐州華僑中學就讀,經常走街串巷,對這一帶的古厝早就有了感情。
  • 探秘南安豐州「周井堡」
    豐州古鎮,一隅之地,厚重東南。新石器時代遺址、六朝古墓群、蓮花峰、石亭寺、九日山、陀羅尼經幢、慈濟宮、姜相墓、韓偓墓等眾多古蹟文物的存在,使得豐州彰顯出與眾不同的地域感與歷史感。  在豐州鎮民間流傳著「先周井,后豐州;有豐州,才有泉州」的說法。南安置縣早,三國時期,吳國便於永安三年(260年)在豐州建置東安縣。西晉時改稱晉安縣,南朝梁改為梁安縣。
  • 南安豐州:4萬多人暢享最閩南的元宵聯歡(圖)
    ­  昨日,南安豐州一大早就熱鬧非凡,持續千年的傅氏元宵燈會和有600多年歷史的燕山黃氏燈會讓4萬多人暢享最閩南的元宵聯歡。­  8時30分許,響徹天際的炮仗聲宣告每年最熱鬧的燕山黃氏宗親踩街開始,踩街由鞭炮先行鋪墊,在爆竹聲中,一條綿延2公裡的「紅地毯」出現。隨後,由39個陣頭組成的民俗踩街隊伍圍著燕山黃氏家廟繞行豐州古城。
  • 南安豐州4萬多人暢享最閩南的元宵聯歡(圖)
    泉州網2月12日訊 (記者黃耿煌 陳小陽 陳靈 通訊員傅真萍 傅智勇 文/圖)昨日,南安豐州一大早就熱鬧非凡,持續千年的傅氏元宵燈會和有600多年歷史的燕山黃氏燈會讓4萬多人暢享最閩南的元宵聯歡。8時30分許,響徹天際的炮仗聲宣告每年最熱鬧的燕山黃氏宗親踩街開始,踩街由鞭炮先行鋪墊,在爆竹聲中,一條綿延2公裡的「紅地毯」出現。
  • 兩塊石匾見證豐州古城的興建與重修
    ▲專家認為,石匾是古人為記錄夏知縣興建豐州古城功勳設立的。­  豐州,自三國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為閩南首置治所,至抗戰內遷,歷經1000多年,長期作為郡、縣、州治所。原來,早前慈濟宮重修,石匾被當成廢棄材料處理掉了。王先生心裡空落落,非常希望能尋回石匾。­  沒有一絲線索,無異於大海撈針,該從何找起?王先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求助微信朋友圈,描述記憶中石匾的模樣,重點提到了「夏侯城碑」四個字。王先生的微信朋友有上千人,大多數人都知道他喜歡收藏古件,尤其是一些石雕、石刻。­  驚喜發生在十幾天之後。
  • 探秘南安豐州「周井堡」
    豐州古鎮,一隅之地,厚重東南。新石器時代遺址、六朝古墓群、蓮花峰、石亭寺、九日山、陀羅尼經幢、慈濟宮、姜相墓、韓偓墓等眾多古蹟文物的存在,使得豐州彰顯出與眾不同的地域感與歷史感。  在豐州鎮民間流傳著「先周井,后豐州;有豐州,才有泉州」的說法。南安置縣早,三國時期,吳國便於永安三年(260年)在豐州建置東安縣。西晉時改稱晉安縣,南朝梁改為梁安縣。
  • 兩塊石匾 見證南安豐州古城的興建與重修
    東南網4月20日訊(海絲商報記者 蘇明明 文/圖)豐州,自三國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為閩南首置治所,至抗戰內遷,歷經1000多年,長期作為郡、縣、州治所。可你知道歷史上的豐州古城是什麼時候建成的嗎?又是什麼時候重修?
  • 南安豐州發現古城門殘匾 見證豐州古城城建史
    ,見證了豐州古城城建歷史,意義重大!」昨日,泉州收藏愛好者王先生致電早報記者稱,在南安豐州昔日古城北門長壽門遺址不遠處的荒地上,發現北城門殘匾。2014年正月,泉州歷史文化中心理事會決定,對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最早的行政中心——豐州古城進行一次實地考察。考察內容包括古城的歷史沿革、城市的形態和布局、城區的歷史遺存和現狀等,並決定組成「南安古城踏勘小組」,組織實施。
  • 空中看泉州航拍美圖 俯瞰北峰豐州片區山水之美
    2.高空下,西湖公園、泉州博物館、閩臺緣博物館等構築人文宜居之地今後的我,將定位為城市重要交通樞紐,兼具閩南文化和山水旅遊特色的生態型新城區。  當航拍飛機抵達我的上空時,我豔光四射:西湖沐浴著陽光,清源山、九日山峰巒競秀,湖光山色,渾然一體。  天圓地方的閩臺緣博物館,再現閩南傳統「出磚入石」的建築風格,訴說著閩臺兩岸的一脈相承。
  • 南安豐州:唱響文化牌 古鎮煥新生
    這座積澱了千年的閩南古鎮形象,就在這飽經滄桑的聲音中逐漸豐滿起來……­  自三國東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為閩南首置的東安縣治起,豐州作為郡、州、縣治所在達1756年,曾是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聞名遐邇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閩南文化」發祥地。今年以來,豐州多處古蹟接連亮相央視,在國內名聲大噪,古鎮形象驚豔國人,最近還喜獲「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 海都深讀:探秘泉州豐州古城 引社區營造激活千年古地
    生在豐州長在豐州,傅文川手繪豐州古城  閩南網5月23日訊 豐州,閩南發祥之古地也。前瞰晉水,清源紫帽屏列;後枕葵山,九日蓮花諸峰翊戴。  漫漫歷史行進中,又素有「先有豐州,後有泉州」之說。傅文川說,「豐州是海絲起點之一,想把這個源頭畫出來,作為一種歷史記載,讓更多人知道。」傅文川帶著這個想法,從南安九日山到清源山,花了半年時間,用腳步丈量豐州古城及周邊的歷史風貌。而哪個位置該畫什麼,都是傅文川通過查找資料、實地走訪詢問當地村民、文化愛好者,再經過反覆確認,才畫出的。  傅文川生在豐州,長在豐州。豐州古城裡的一角一落,一磚一瓦,他熟記在心,閉著眼都知道該怎麼走。
  • 尋找閩南韻味感受海絲文化
    在豐州鎮燕山有這麼一棟古厝,它有一個詩意的名字「燕山小築」,是一棟閩南文化和南洋風格充分融合的建築,與豐州其他許多古厝一樣,燕山小築充盈了幾代人的家鄉記憶。1月23日上午,武榮古玩書畫聯展在豐州鎮燕山小築舉辦,豐州中心小學30名小記者還近距離採訪了書法家王志安老師和國學老師王金釗。
  • 九日山:隱藏1700多年的閩南往事,守望東端海洋商貿的舊繁華
    這個疑惑,他耗費半生,才慢慢自己解開。而彼時,多少是出於一份模糊的榮耀感,他說服自己,也努力地說服家人,從廈門回來泉州,從一方方清洗石刻開始,拾掇著九日山的一草一木。如今,我們都知道,九日山上的78方石刻記錄著重要歷史信息。碑石上清晰地記錄著,宋時官員們就在這裡為即將啟航海外貿易的商舶舉行祈風儀式。當時的官員們,儀式完畢後,還會題字刻碑,泛舟遊玩,這些也清晰地記錄在石碑上。
  • 豐州:唱響文化牌 古鎮煥新生--南安商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這座積澱了千年的閩南古鎮形象,就在這飽經滄桑的聲音中逐漸豐滿起來……    自三國東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為閩南首置的東安縣治起,豐州作為郡、州、縣治所在達1756年,曾是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聞名遐邇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閩南文化」發祥地。今年以來,豐州多處古蹟接連亮相央視,在國內名聲大噪,古鎮形象驚豔國人,最近還喜獲「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 印象古城 | 煙雨金溪 古邑豐州
    閩南網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的新聞門戶網站,經福建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許可審批,具有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採編發布服務資質。煙雨金溪 古邑豐州文/洪少霖1700多年閩南最長建制史,380年築城史,延續在南安豐州古地。中原衣冠士族南遷,定居九日山下。
  • 豐州古城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
    本報訊(記者陳亮亮通訊員陳秋來)14日,南安市豐州古城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在豐州書院舉行。大會審議通過了研究會章程,選舉產生第一屆領導班子。戴溪源當選首任會長。    據了解,豐州自三國東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為閩南首置的東安縣治起,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閩南文化發祥地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文物古蹟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鮮明。為了更好挖掘、傳承、宣傳豐州古城文化,南安豐州古城歷史文化研究會應運而生。研究會以「研究古城歷史、發掘文化資源、守護古城文脈、促進豐州發展」為宗旨,致力於挖掘保護傳承古城豐州文化。
  • 文保單位豐州書院竟成晾衣停車之地 南安豐州鎮督促整改
    文保單位豐州書院竟成晾衣停車之地豐州鎮已督促整改 將設石柱或者鐵藝圍欄保護豐州書院外掛著晾衣繩,上面有衣架和衣物,門口則停滿了小車。東南網4月25日訊(海絲商報記者 黃偉勵 賴香珠 李想 文/圖)南安曾經的縣衙,清朝光緒年間改名為豐州書院,保留至今,卻成為附近村民晾滿衣服和停車的地方。24日,記者現場看到,位於豐州中心小學後面的豐州書院,是一座傳統的閩南建築,紅磚燕尾以及房梁上精美的圖案,使整座書院顯得宏偉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