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馬拉松,怎樣訓練才合理?

2020-12-19 東方體育

應對馬拉松,怎樣訓練才合理?

原標題:應對馬拉松,怎樣訓練才合理?

馬拉松是一項充滿激情與活力的運動,但光有激情,並不一定能跑出好成績。而賽前的科學訓練,才是實現目標的保證。只有合理安排賽前訓練,才能有一次完美的馬拉松之旅,否則不但不會有好成績,還會對身體造成短期或永久的傷害。

那麼,怎樣的訓練才是合理的呢?

01

半馬、全馬的科學訓練方法

「科學」訓練應該是符合人體健康規律的、全面而又因人因時而異的訓練。這種訓練主要包括:

專項基礎階段:賽前60天開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有氧耐力水平為基礎,定時、定距、持續地進行耐力跑,配速低於或接近比賽的目標成績。每周的運動量要大中小有機結合,大運動量為突破,中運動量旨在保持,小運動量有助於調整。

專項強化階段:貫穿全年訓練的各個階段,以較大限度地提高速度、耐力水平為核心,進行變速跑、間歇跑,配速高於目標成績。

組合完善階段:提高全馬身體素質的完善技術、體能和預防傷病的保障。方法是把各種專項練習編織起來,持續組合循環聯繫,能兼顧身體各部位。

專項速度節奏訓練: 離比賽還有25-28天,配速等於或稍高於目標成績,間隙6-4分鐘。

02

訓練中的注意點

訓練方案多樣具體,目標明確,因人因時而異,為了保證健康,注意如下三個方面:循序漸進

馬拉松訓練一定要按循序漸進的規則,遵循量變到質變的訓練過程,切不可太隨意,應該逐漸地增加跑步的裡程數。配速很重要,但也不要隨便加速,要讓心肺功能和肌肉承受的量一點點增加。

經過長時間訓練的跑者,在賽前應調整到渴望跑步的狀態。總之,馬拉松訓練應逐步實現「螺旋式」的提高模式。

以半馬來說,若制定賽前5周的訓練,建議將第3周的跑量提到最高點。既然目標是半馬,開始時的跑量是遠遠不夠的。到第3周,周跑量以一周進行2到3次的訓練量計算,最好要達到70公裡左右才科學。合理安排訓練負荷量

系統鍛鍊,逐步增加鍛鍊量是促進健康的關鍵;運動量大中小相結合是提高運動水平的核心;各階段鍛鍊或訓練運動量的合理銜接是重點。最終目的是把身體和心理狀態都調到最佳狀態。

各人的運動機能承受能力並不一樣,興奮型地急著加量也絕非好事,你只能跑10公裡,卻也跟著人家跑20公裡,結果可能會跑傷。

應特別注意,賽前加量是很不科學的,減少訓練量,注意休息才是明智的做法。這時,跑者的訓練量只需達到平時的一半乃至三分之一即可。而且奔跑強度也要降下來,「好比平時每公裡跑5分鐘,那比賽前的訓練,每公裡達到6分鐘左右就可以。

應避免的訓練誤區

相關焦點

  • 馬拉松:30公裡以後怎樣跑才好?
    因為真正的馬拉松,是從30公裡以後,確切地說,35公裡以後才開始的,這個時候,全憑意志力奔跑,那種苦澀的滋味永遠只有自己懂。我來給大家描述一下,35公裡以後會遇到症狀:1、糖原枯竭。2、身體脫水。3、心率飆升。4、大腦疲勞。
  • 平時訓練還挺好,為什麼一比賽就抽筋?馬拉松訓練十大誤區
    答疑:平時訓練還挺好,為什麼真到了要比賽的時候卻會抽筋,差點堅持不下去,那麼就來看看馬拉松訓練中十個常犯的錯誤吧。而達到這一數值所需要的時間依各人情況不同而不同,慣於跑半馬的人,需要的訓練時間就遠遠短於連5公裡都沒辦法完成的人。通常,6個月的訓練時間,是一個對於初跑者比較合理的時間,也有3個月就可以完成的。關鍵在於20公裡後,身體是否會出現傷痛或者過量訓練的情況,也就是說,別人的訓練計劃,你是無法完全複製的。
  • 馬拉松突擊訓練的小妙招
    11月1日的無錫馬拉松達到了2萬人規模,紹興馬拉松、西安馬拉松、重慶馬拉松成功舉辦,上馬、廣馬、武漢馬……上半年積累推遲下來的賽事一個個都在本年的最後兩個月裡爆發式舉行,跑友們一下子陷入從無賽可比到大賽群至的境地。很多人在報了馬拉松之後才發現,最近一直都缺少訓練,別說創造最好成績了,完賽都會是巨大挑戰。
  • 馬拉松中的「撞牆」是什麼意思?該如何應對?
    很多跑友跑馬拉松的時候,都會聽到一個詞,叫「撞牆」。那麼什麼是馬拉松「撞牆」呢?撞牆:一般指馬拉松比賽中,在後半段30公裡左右會出現的肌肉抽筋、僵硬、體能下降、呼吸急促的現象。面對「撞牆」,該如何應對?1、賽前補糖在參加馬拉松賽前一周,飲食上就要做調整,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比如麵條,米飯等,增加糖原的儲備量。
  • 馬拉松訓練計劃日常
    馬拉松乳酸門檻跑—— 這對要求更快的馬拉松選手日益重要,卻往往被忽視。如果你預定的馬拉松配速比你通常訓練的配速快,那馬拉松乳酸門檻跑就是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乳酸門檻值是指在你馬拉松預定配速正負10″內的配速,如果你預定的馬拉松配速是7′/英裡,那麼你的乳酸門檻值是6′50″到7′10″/英裡,千萬不要跑太快。
  • 中年人跑半程馬拉松後,需要多久才可以恢復訓練?
    我53歲,在參加一場全程馬拉松,比如我在2020年11月29日參加一場南京全程馬拉松,在前30公裡時間始終按照3小時30以內的配速來跑得,當到了32公裡時間,自己不由自主感覺到雙腿不輕鬆了!不自在了!邁不開了!
  • 提高馬拉松成績的訓練方法,有哪些基礎要點?
    馬拉松熱潮讓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進來,不論年齡,不論基礎。許多跑者在不斷挑戰21.0975KM,42.195KM,甚至是50KM或更長距離。那麼是什麼魅力在吸引這麼多的人群加入?自我的成就感和價值感。經過馬拉松訓練的洗禮,越來越多的跑者感覺到,除去以上的感覺外,同時會感受到精神狀態的良好。
  • 馬拉松:長距離到底如何訓練?
    一、多長才算長距離?  每個人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跑全馬,長距離必須要25公裡以上,35公裡封頂的。因為你超過了兩個多小時,怕身體有反應,恢復不過來,影響訓練的連貫性、系統性。拉完長距離就想休跑,或者帶著疲勞訓練,都難以保證訓練效果。我們一般在1小時50分作用,拉個20+,只有臨近比賽的前一個月,會拉到30左右。
  • 馬拉松訓練,日常訓練多大強度,多長距離合適?
    馬拉松42.195km,要跑好馬拉松,離不開長期堅持訓練,我們平常的訓練多少距離,多少強度合適呢?記不清日本哪一位名將,好像是設樂 · 悠太,或者是服部 · 勇馬,因為在馬拉松比賽中屢屢出現後程降速,體力不足情況,所以在某個賽季前的訓練增加了很多超長距離 —— 40km、50km的訓練,硬是將馬拉松這樣超長距離項目變成了覆蓋訓練。
  • 馬拉松訓練馬拉松有哪「4不」,2大原則和3大特色?
    想要跑馬拉松不疲勞、疼痛、不逞強、不費時,還能緩解身體疲勞,輕鬆甩掉體脂肪,日本流行且有效率、適合東方人體質的「川越式馬拉松訓練」,將是非常適合一般市民跑者的最佳訓練方式。強調即使是市井小民,每個人也都能在4小時內完成全馬,挑戰自己體能的日本慢跑川教練,曾經指導過許多日本馬拉松頂尖選手,包括加納由理(2007年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第3名)、尾崎朱美(2006年東京國際馬拉松第2名)等。目前則開設一般以市民跑者為對象的跑步教室,推廣全民馬拉松。川教練提到,基本的馬拉松訓練在於以目標速度輕鬆的跑完全程。
  • 見證我的PB 跑者世界阿迪北京馬拉松訓練營開營
    訓練營吸引了來自5個國家的國際跑友,以及全國各地的精英跑者,共計200餘人,齊聚於此,為62天後的北京馬拉松備戰起跑。  本次訓練營以「見證我的pb」為主題,旨在和阿迪達斯一樣鼓勵並幫助廣大跑步愛好者,以科學正確的訓練方法、積極健康的跑步態度,在馬拉松賽場上創造個人最好成績(Personal Best),實現自我突破。
  • 耐力訓練的6種基本訓練方法,是馬拉松訓練的重要方法
    耐力訓練最重要的目標在於培養跑步者在較長時間內持續承受負荷的能力,在較長跑程內維持恆定速度的能力,以及通過更高效地燃燒脂肪以獲取能量的能力。耐力訓練中有6種方法適用於馬拉松訓練,按照這些方法訓練可以增強跑步者的長跑能力並提高其速度。跑步者在訓練過程中可以交替應用這些方法,以便對肌肉施加必要的刺激。
  • 亞高原對馬拉松訓練的影響
    亞高原對馬拉松訓練的影響 2019-06-15 21:47  SHIREN詩人
  • 跑馬拉松的前一周是否需要訓練?這些問題你可要把握好!
    如果我們非常熱愛體育運動,那麼我們肯定會關注馬拉松比賽!即使我們不是體育迷,我們也能在電視上看到許多馬拉松比賽直播!想要跑馬拉松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他對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是一種極限的挑戰,所以為了參加馬拉松,我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了解各項事情了解各個細節,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打勝仗。馬拉松前一周我們到底是應該以休息為主呢?還是以訓練為主呢?其實這裡面的問題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下面就讓我來給解答一下吧!
  • 2小時內完成馬拉松,馬拉松怎麼訓練比賽
    然後他保持這個速度,直到最後500米起助跑員他,他才加速。這個速度所有喜歡跑步的人都能知道這有多難。在我們全面了解了這次創舉的歷史意義之後,再看一下每一個馬拉松愛好者都想知道的。如何訓練和準備自己的馬拉松比賽?對許多跑步者來說,想要跑馬拉松是一種個人挑戰。
  • 馬拉松訓練~配速跑~如何提升馬拉松跑的速度和效率
    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賽事,通常採取勻速跑的策略,要想安全高效地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就必須找到自己的最佳節奏和配速,穩定的配速是安全完賽的關鍵,馬拉松配速跑訓練可以幫助到你,一個優秀的馬拉松跑者通常具備很好的配速控制能力,保證他們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完賽。
  • 跑馬拉松的人為什麼耐力這麼好?其實有個妙招適合日常訓練
    有趣的是,一項關於馬拉松比賽的研究表明,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傾向於參加馬拉松比賽。而年齡在60-69歲之間的人群參與度還在不斷的增長,儘管在進行馬拉松訓練時不需要遵循特定的訓練表,但想要完成比賽還是需要經過一些訓練的,應對這一挑戰的有效訓練方法之一就是騎自行車。
  • 2019東莞國際馬拉松官方訓練營開營
    日前,備受期待的萬科·第17屆亞洲馬拉松錦標賽暨2019東莞國際馬拉松官方訓練營正式開營,近500名來自市內外的跑友與專業馬拉松導師齊聚東莞市體育中心田徑場,參加官方訓練營開營活動。本次官方訓練營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東莞市田徑協會承辦,廣東正洲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執行,從11月24日啟動持續至12月19日,期間將設置實踐訓練課、運動健康公益講座等內容,以保障跑友們的運動健康。記者在現場看到,東莞跑團聯盟的跑友們成為本場訓練營的主力軍,參與人數過半。
  • 理智的跑步才健康 全力跑馬拉松的危害
    普通人沒有通過系統的訓練不要跑馬拉松,對於普通跑者來說,用盡全力跑馬拉松也不推薦,因為我們跑步的初衷是健康,聰明的跑者挑戰馬拉松不會全力去拼。1.全力拼馬拉松有一定的危險性,易引發猝死。2.不理性追求最好成績的跑者,往往拿不到最好成績。3.意志過於強大,超過身體的承受度,是最危險的時候。
  • 半程馬拉松6周訓練計劃,你的目標是多少?
    上一篇文章為大家介紹了完成半程馬拉松,需要進行的10千米的訓練狀況。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你完成半程馬拉松6周訓練計劃,到達什麼樣的目標,你所要訓練的內容。當然你要達到的目標是根據你個人的體能和耐力速度等通過訓練能達到的目標,並不是按照這個訓練表訓練你就一定能達到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