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清軍殘部,一支被遺忘的部隊,直到87年被發現依舊堅守香港

2020-12-15 一趣界

他們是清軍殘部,一支被遺忘的部隊,直到87年被發現依舊堅守香港

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張孝祥

前言:

軍隊的壯大,國家的防範才能強大,國家的軍隊也是每個國家的實力象徵,也是保護國家的政治文化的重要部分,如果一個國家的軍隊落魄,可想而知,這個國家會有多麼的危險

01朝代更換,這些軍隊有了不同的安排

王朝的更換就會有戰爭,各方都要上戰場,戰爭結束,人們也要恢復正常生活。新的王朝誕生就有就有有新的規矩出現,軍隊也會隨之更改姓名,為新的君王賣命。我國最後一個封建朝代是清朝,清朝和其他王朝不同,他不是戰爭的犧牲品,他只是在歷史改革中被打倒,也不用為新朝代君王賣命。

02這些軍隊後來歸誰負責管理呢?

正因為它的身份特殊,沒人管教的王朝一片混亂,這些為人管理的軍隊,後來歸誰所用呢?清政府統治國家後,建立了民國,這些軍隊有有些被政府收用,但是軍隊人口眾多,全部收用幾乎不可能,將近有百萬人還未有著落。

03按民族劃分組成了每支軍隊

清朝的民族尊卑有很大差異,滿人統治天下讓王朝整體都尊貴了,新組建的這些軍隊,他們按民族不同進行劃分為「滿人八旗、蒙古八旗、漢人八旗」,每個軍隊都有嚴格的制度管理。

隨著軍隊的不斷壯大,政府也發現按照民族分類一大弊端,那就是軍隊沒有特色,每支軍隊都很單一,軍隊應該都有自己的作戰方法,這樣才能在戰鬥中取得勝利。後來軍隊進行了轉變,每支隊伍都有不同的任務,海上作戰是北海水師、北洋新兵,京都陸地作戰是八旗兵和綠營軍。

04守護京都的是一支不一樣的軍隊

京都作為祖國的心臟重要位置,當然是重點守護地區,所以在管理上八旗兵和綠營軍更為嚴格,軍隊人數最多,戰鬥力也比其他軍隊更厲害,是清朝當時防備武裝中最強的軍隊,光我們的防禦陣勢,就會敵人害怕。為此這對軍隊在京都的守護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可能是因為清朝統治時,國家比較安定,這讓很多軍隊都懈怠了,軍隊也大不如從前了,很多士兵的身體素質和戰鬥力都大不如從前。因為國家安定,軍隊也無上戰場的機會,幾乎是坐著就可以拿著國家的俸祿,這也讓很多人羨慕了這份工作。

05貴族對這份工作動了小心思

當時就有很多貴族看上了這份工作,他們託關係,賄賂當時負責這些軍人的軍官,這樣一來軍隊就成了一個空殼子,沒有戰鬥能力,都是一些貴族家的還在在這養尊處優,所以清朝統治後,這些「軍人」就被安排回家了。

06命運坎坷的北洋水軍

除了這兩支軍隊,還剩北洋水師和北洋新兵,北洋水軍當時是專門為海域組織的一個軍隊,這支軍隊在軍官的額外被關注,邊境的首防很重要,當然他們身上的單子就更重一些,在政府的管轄下,北洋水師就成為 當時最強的一支隊伍,只可惜在後來慈禧的統治下,軍費另做它用,軍隊沒有了資金,戰鬥力也大大不如從前。

終於在一次作戰中,這支軍隊全部犧牲,在當時也會政府有很大的打擊,為了彌補空缺,政府又重新組織一支隊伍,後由袁世凱統治時,這支隊伍也就分散開,一部分參加了國民軍,另一部分趁著亂世做了土匪

07被人遺忘駐守香港的一支軍隊

除了這些軍隊被人管制,清朝當時還有一支隊伍被遺忘,那就是守在香港的九龍部隊,清朝滅亡,香港歸還我國,到1987年這支軍隊被人們想起,雖然沒有人管理,但這支隊伍一直駐守在香港地區,直到中國和英國決定拆掉九龍寨時清軍才被解散。

結束語: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這些軍人的執著讓我們很敬佩,只要她們當一天的士兵,就要做到軍人的使命,雖然當時的環境對她們這支軍隊疏於管理,但是並沒有影響他們信念。這讓我們不得不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正有了他們的守護,才會我們今天的榮華富貴

【參考資料】: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紀事

【圖片來源網絡】

【文案編輯】夏之陌

相關焦點

  • 清朝滅亡以後,清軍殘部去哪了?時隔70年後才被人發現
    通過查閱史料發現,清軍部隊大多數的士兵都加入了北洋軍。然而,這只是說在中原大陸上的部隊,其他地方還有,據說有一支百萬人的部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發現蹤跡。直到1987年,時隔70多年後,人們才有了發現。鴉片戰爭後,香港大部被英國佔領,九龍還歸中國管,因此當時清廷派了部隊駐守,防止有什麼變動。
  • 1987年一支清軍被發現,為何經歷抗戰、解放戰爭,還能安然無恙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文丨司過境遷(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1912年1淮軍是晚清在曾國藩指示下由李鴻章招募淮勇編練的一支漢人軍隊,成就是清末的主要國防力量。除了在戰爭中死亡的士兵,大部分的湘軍都在清朝滅亡之後被解散了,一部分人只能選擇回家種田,一部分人併入了民國政府軍隊,還有一小部分選擇加入當地的軍閥。至於北洋新軍被袁世凱接管,大部分成為北洋軍閥。
  • 我國最後一支清軍!清朝滅亡仍堅守孤城,直至1987年解散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1912年卻被滅亡了,雖然在清朝滅亡之後,軍隊大部分被民國收編,但是在中國還是能看到一支清軍,這支清軍一直堅守75年,直到解放軍到來,當時全國都在抵抗外敵,就沒有時間去管這支清軍了,中國正式成立解放之後,才有時間去將這支隊伍解散,有些人就有疑問,中國戰亂很多年
  • 清朝覆滅,100多萬的清軍去哪了?有一支在香港堅守75年
    而且國外的列強也加緊了進攻中國的腳步,終於在1912年,袁世凱在給予了清朝王室十分優渥的投降條件之後,溥儀頒布了退位的詔書。清朝就此泯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清朝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和平結束統治的朝代。那些通過戰爭滅亡的國家軍隊死的死逃的逃,那清朝和平結束統治之後剩下的保衛國家的100多萬清軍部隊到哪兒去了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這些士兵的去向。
  • 清朝滅亡後,清軍殘部都去哪了?有一支竟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所以每一個朝代都要為自己培養一支極具殺傷力的精銳部隊,而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坐擁大量軍隊,滅亡之後,這些清軍殘部的去留,就成了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1636年清政府由生活在東北的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接管政權,正式將國號改為「大清」。
  • 清政府滅亡後,清軍殘部下場如何?其中一支直到1987年才被發現
    一個國家的根本就是一個軍隊,弱國無外交,沒有一支強大軍隊的國家就是弱國。那麼,你弱我就要打你,這是不變的事實。殖民主義浪潮中,歐洲列強為什麼可以肆無忌憚對其他國家進行侵略活動,主要是因為軍事實力弱小。不足以保護國家的領土,只能任人宰割。
  • 清朝滅亡後,100萬殘餘清軍去哪了?其中一支直到1987年才被發現
    清朝滅亡後,100萬殘餘清軍去哪了?其中一支直到1987年才被發現。1987年的中國是什麼樣?80後的人應該最有發言權,城市生活的人們已經開始接受「丁克」,農村的漢子們還在田地裡汗流浹背耕作。80年代的城市生活我不太熟悉,但農村生活卻是記憶尤深。
  • 清朝最後一支軍隊,直到1987年才在九龍寨被人發現
    而清朝的覆滅並不是通過戰爭引發的,而是死於革命的浪潮,跟英國君主立憲制有點類似,清朝是宣統皇帝自己宣布退位的,那麼分布於中國各地的大量清軍去向如何呢?宣統帝於1912年宣布退位,當時的通訊工具極度不發達,也許要過好些年消息才會傳遍整個中國。
  • 大清王朝滅亡後,殘留的清軍去哪了?一支部隊竟到1987年才被發現
    對此,也有人可能會好奇,那在大清王朝滅亡後,殘留的清軍去哪了?讓人意外的是,其中一支清朝部隊直到1987年才被發現。那這些清政府的軍隊到底去了哪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針對這個問題,一些歷史學者也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研究,其實,當時清政府的軍隊除了大家熟知的八旗兵和綠營兵以外,還有其他幾支軍隊,比如湘軍,北洋新軍等都是在清政府滅亡時還存在的軍隊。
  • 直到1984年出現在了香港
    中國歷史上的1912年2月12日,隆皇太后以「太后」的名義宣布退位,這標誌著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王朝已經瓦解。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消失,讓我們感慨萬千。那麼,在清朝滅亡之後,剩下的一百萬人清軍去了哪裡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清軍的建立模式。清初,該軍主要分為八旗軍和綠營軍。作為清軍進入海關的最大力量,八旗軍無疑是清代最強大的軍隊。綠營軍是皇太極招降明朝殘軍和各省的弱小部隊組成的,因此被稱為綠營軍。
  • 清朝覆滅以後,殘剩的百萬清軍都去哪了?其中一支1987年才被解散
    雖然清軍確實人數眾多,但由於列強的幾次侵略中國後,清朝的軍事力量已經大大減弱了,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湘軍也好,洋務運動所建成的北洋海軍也好,都已經不復存在了。在這個時候,袁世凱選擇建立了一支陸戰新兵,以保存清政府最後的軍事力量,實際上,這也成為了他以後當上民國總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殘剩的清軍的結局就是這樣了嗎?
  • 清朝消亡之後,還有一支清軍駐紮在香港,頑抗82年後被夷平
    1911年孫中山先生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統治中華長達幾千年之久的封建制度就此終結,雖然清朝的統治被推翻了,但是百萬清軍卻沒有被消滅,晚清一共遺留下來兩支軍隊,一支便是袁世凱率領的北洋新軍,袁世凱便是憑藉這支部隊的強悍戰力竊取了大總統的位置,第二支部隊是八旗綠營,這支由漢人組成的軍隊
  • 清朝滅亡幾十年後,中國還有一支清軍!
    他們有的被就地解散,有的加入到了各地軍閥部隊成為了炮灰,但是令世人費解的是還有一支清軍在清朝滅亡後依然存在了幾十年,這支清軍就是香港九龍寨城的駐軍。 九龍寨城的歷史可追溯至宋朝,一直都是歷朝歷代在此處的駐兵之所;1842年《南京條約》籤訂後,三面都是面對著維多利亞港的九龍半島岌岌可危。
  • 共傳十二帝的清朝滅亡後,百萬清軍去哪了?有一支在1984年才解散
    先說八旗兵 八旗兵是清朝初期橫掃中原王朝的王牌軍隊,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在女真人牛錄製度上建成的一支鐵血部隊。在清朝入主中原時,八旗兵人數達到了二十萬。他們能徵善戰、敢於拼殺。可以說,若沒有八旗兵,也就沒有後來大清朝統一中國的事情了。
  • 大清滅亡後,有一支清軍駐紮在香港境內堅守到1993年,叫九龍城寨
    軍事之城九龍城寨坐落在香港九龍城東北部,始建於宋代,原是管控食鹽貿易的軍事哨所。1842年《南京條約》籤訂,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政府,這座地處九龍的哨所便有了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此後,清政府不斷擴建、增防,並於1847築起城牆,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寨城」。
  • 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了哪裡?其中一支到1987年才被解散
    那麼問題來了,清朝滅亡之後,其清軍殘部都是怎樣處理的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清朝的兵制!清朝的兵制清朝前期的軍隊,主要分為八旗和綠營兩種。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在女真牛錄製的基礎上所創立的一種兵民合一的制度。其中八旗,又為分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
  • 75年後終被找到,處境讓人心酸
    而這裡有一個問題,清政府剛覆滅那會,全國各地還有將近100多萬清軍殘部。除了那些被北洋軍收編的,以及辛亥革命中當了逃兵就此隱姓埋名的。依然還有不少殘部遍布全國各地,而清朝滅亡後,這些無主部隊又都去了哪呢?
  • 中國最後一支清軍,5萬人守了一座孤城75年,一直用大清律法
    清軍在外國船堅炮利的攻擊下,毫無還手性,雖然清政府也曾對清軍進行改革,卻始終逃不過失敗的下場。但是有一支5萬人清軍卻盤踞孤城75年,城內一直使用大清律法。清朝滅亡後,這些軍隊要麼解散,要麼接受改編,但是有一支部隊很特殊,在大清滅亡後,仍然堅持了75年。這支軍隊就是駐守在九龍寨的大清守軍。
  • 乾隆時期,在崇山峻岭迷路的一支清軍,直到現在其後裔才回歸
    這裡生活著一群鮮為人知的達曼人,他們又被稱作「東方的吉普賽人」。 之所以被稱為「東方的吉普賽人」,是因為他們在100多年的歷史裡,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沒有國籍,沒有土地,沒有財產,沒有房子,居無定所,主要依靠祖傳的打鐵技術和為當地人打工來謀生。 直到2003年,這一情況才得到徹底的扭轉,他們終於擁有了夢寐以求的國籍。
  • 清朝滅亡時,百萬清軍去哪了?有一支隊伍熬到了1987年
    清朝入關後,社會和諧穩定,沒有戰事,清軍忽略日常訓練,只享受生活,所以越來越懶惰。英國打開國門後,他們又吸食鴉片,戰鬥力更是直線下降,即便有百萬軍力,也抵擋不了外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