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由景點觀光向全域旅遊轉變

2020-12-21 大眾數字報

  新泰有山有水有靈氣,有史有聖有文氣,有產有業有底氣,有情有義有正氣,有城有市有人氣,這為新泰發展全域旅遊提供了基礎和條件。新泰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向軍表示,近年來,新泰市圍繞「禪修旅遊、鄉村旅遊、文化旅遊、休閒旅遊、農業旅遊、健身旅遊」等大旅遊形態,以蓮花山省級旅遊度假區為龍頭,全力打造旅遊觀光、農耕體驗、休閒度假、健康養老等為一體的休閒旅遊產業,旅遊模式實現了由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的轉變。
  在遊客心中,新泰蓮花山最吸引人的是它北方最大觀音道場的名號,不過去年以來,新泰市委、市政府實施蓮花山旅遊度假區開發項目,總投資達到110億元。4月26日,記者通過實地採訪,見證了項目建設的成果。
  車輛剛行駛到蓮花山腳下,記者瞬間被滿山坡紅色、紫色交融的芝櫻花海吸引住了,這正是項目建設以來新打造的一個景點。沿蓮花山山路一直向上,來到海拔920米高處時,景區全新打造、全長2000米的懸崖棧道,構建起了蓮花山旅遊大環線。整座棧道臨崖而建,蜿蜒曲折,自文昌閣開始,翻越靈寶峰、天台峰、蓮花頂三座山,連接東中西三條遊覽線,可俯瞰原生態山谷。走著走著,一條長百餘米的玻璃棧道出現在木棧道中間,距離地面垂直距離也近百米,美景與驚險相隨,成為一大旅遊亮點。
  「今年清明小長假,來自省內外各個地市的自駕車,把停車場停了個滿滿當當。」蓮花山景區工作人員介紹說,全新的蓮花山正吸引著越來越多遊客前來休閒觀光。蓮花山旅遊度假區今後的發展目標,就是成為融旅遊觀光、休閒養生、禪修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旅遊度假綜合體、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在建設好蓮花山這一新泰旅遊龍頭景區的同時,新泰鄉村旅遊也發展得有聲有色。每到周末,新泰周邊的市民總喜歡去龍廷鎮掌平窪村,看老井、吃農家飯、賞田園風光。村中心吸引了無數遊客的螺旋井,是「農業學大寨」時期全村人花了7年時間建成的,直徑18米,深30米,一條石頭巨龍由井口盤旋而下,直入井底。眼下,老井成為鄉民的念想,更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掌平窪村村委委員楊洪慶說,2015年,村裡正式做起鄉村旅遊,翻修老房子,修水泥路,建民宿,還建好了遊客接待中心。村子以前缺水,只能種點抗旱作物,靠天吃飯,收入微乎其微,現在遊客越來越多,配套的吃、住、行產業也都有了,農民也都轉型做起了「旅遊人」,收入增加,精神面貌也越來越好。82歲的村民吳漢蓮,時常坐在村頭曬太陽,她笑著告訴記者:「一到放假的時候,村裡來的遊客真多啊,我們家果子能賣更多錢,心裡高興。」
  距離蓮花山不遠的如意谷景區,成為遊客下山後的目的地。集開心農場、動物區、兒童遊樂區、如意谷餐廳等於一體,山水相依,這裡簡直成了孩子們的樂園。景區位於泉溝鎮趙家峪村,以閒置林地為基礎進行建設,計劃投資總計9000萬,帶動了周邊村裡百餘人就業,來做土地管家、交通指揮員、衛生保潔員等工作。

相關焦點

  • 【看點】培育都蘭縣推動「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鄉村旅遊、低空遊等新業態旅遊產品,積極推進「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打造旅遊新亮點,促進旅遊業加快發展。圍繞核心景區,加快全縣多層次、多系列旅遊景點建設,融合生態、科技與農業、文化與旅遊、觀光與休閒等多元素,打造「高原氧吧」。完善觀光旅遊、鄉村旅遊,布局度假區、自駕車營地和低空旅遊建設,積極打造溫泉旅遊、冰雪旅遊、地質旅遊等新業態旅遊產品。
  • 由「景點旅遊」到「全域旅遊」轉變 安丘這樣做
    近年來,安丘市以打造全域旅遊升級版為抓手,堅持「全域旅遊、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旅遊發展新理念,集中精力打造提升「品質鄉村,田園安丘」全域旅遊品牌,實現了由「景點旅遊」到「全域旅遊」轉變。目前,該市年可接待遊客達800多萬人次。
  • 上海崇明: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4月19日,崇明區專門召開旅遊發展工作推進會,研究部署下階段全區旅遊發展工作,推進崇明旅遊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崇明區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發布 會上,《崇明區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
  •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尤溪模式成功實現轉變
    現擁有5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11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20多個國家和省級特色鄉村旅遊品牌,A級景區數量位居全省首位,也成功實現了尤溪旅遊從無到有、由強變弱的華麗轉變。做強旅遊的尤溪路徑開發旅遊,重在規劃引領。
  • 玉林市:從景點旅遊走向全域旅遊
    今年,玉林市利用地理位置和旅遊資源優勢,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創建特色旅遊名縣,全面提升玉林旅遊文化產業、提升旅遊文化品牌、提升旅遊文化價值,打響「五彩玉林·田園都市」品牌,推動玉林旅遊業由「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
  • 九寨溝縣「觀光遊」向「度假遊」轉變
    四川日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藝茂)10月26日,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九寨溝縣透露,今年以來,九寨溝全縣已接待遊客26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6億餘元,其中10月接待人次、旅遊總收入分別恢復到震前(2016年)同期的64%、78%,讓97%的群眾重新吃上「旅遊飯」。
  • 桂林旅遊由觀光型向休閒度假等綜合型轉變
    桂林旅遊由觀光型向休閒度假等綜合型轉變 2014-10-08 12:12:38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桂林10月8日電(歐惠蘭)2014國慶黃金周廣西桂林的家庭遊、中短途自駕遊、鄉村遊、生態遊等假日旅遊市場火熱
  • 渭南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邁進
    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使渭南迅速搭上了全域旅遊發展的快車。  渭南市政府召開常務會傳達學習中省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大會精神,專題研究全域旅遊發展工作,確立以加快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整合山、水、城、陵特色資源,規劃「一核一心四帶十區」產業空間格局。  「一核」,即體現華夏形象和文化根脈的華山核心旅遊景區。
  • 陝西推動傳統旅遊向觀光休閒度假遊轉變
    我省將把陝西作為一個「大景區」進行規劃和建設,按照差異化發展思路,使鄉村旅遊發展區別於城市旅遊和傳統旅遊業態,杜絕簡單模仿,避免千城、千村、千景一面,推動鄉村旅遊從「吃農家飯」向鄉村觀光、鄉村休閒、鄉村生活等多業態體驗旅遊轉變;樹立「旅遊+」理念以及 「暢旅慢遊」的休閒旅遊理念,充分發揮旅遊業搭建平臺、促進共享、提升價值的功能,大力推動旅遊與一、二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緊密結合
  • 從觀光到休閒 全域旅遊引領國人「快旅慢遊」
    如今,這71家示範區在創建方式、創建路徑、創建成果上各具特色,業內專家表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公布不僅為各地提供了有價值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同時也讓更多旅遊目的地轉變成為休閒好去處,國人的出遊方式也將隨之徹底改變。
  • 從觀光到休閒 全域旅遊引領 「快旅慢遊」新風尚
    如今,這71家示範區在創建方式、創建路徑、創建成果上各具特色,業內專家表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公布不僅為各地提供了有價值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同時也讓更多旅遊目的地轉變成為休閒好去處,國人的出遊方式也將隨之徹底改變。產業融合滿足遊客多元需求「乘著直升機俯瞰嶗山太爽了!」
  • 推動「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
    本報訊 烏當區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圍繞農文商旅融合發展思路,充分挖掘現有資源優勢,聚焦旅遊產品品質提升,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新標杆,推動全區文化旅遊產業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
  • 共建全域旅遊丨全域旅遊知多少(六)
    從景點旅遊模式走向全域旅遊模式,具體要實現九大轉變:一是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和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破除景點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牆,實行多規合一,實行公共服務一體化,旅遊監管全覆蓋,實現產品營銷與目的地推廣的有效結合。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從景點景區拓展到全域。例如,要從景點景區和城市的旅遊廁所革命拓展為景點景區內外、城鄉一體推進的全面廁所革命。
  • 赤水市推動觀光遊向休閒康養遊轉變
    本報訊 (通訊員 肖堯)近年來,赤水市深入實施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推動「觀光遊」向「觀光 休閒度假康養體驗遊」轉變,著力構建「全景赤水、全域旅遊」新格局,持續實現旅遊業「井噴式」增長。「一路走來,感覺赤水的小溪、河流都特別有詩意。站在氣勢磅礴的瀑布下,水霧撲面而來,景色很美。」來自四川的遊客朱琴笑著說。
  • 新泰市4個國家級旅遊景區介紹
    新泰,山東省轄縣級市,由泰安市代管,地處山東省中部,是山東省建設現代化大城市試點縣。蓮花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古稱新甫山,後因九峰環抱,狀似蓮花而得名,東西綿延15公裡,總面積100平方公裡,主峰犁樺尖海拔999米。是集生態休閒度假、佛教文化旅遊、科研科普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世界地質公園,自然景觀獨具特色,文化底蘊深厚,古蹟遺址眾多。
  • 徐州泉山區全域旅遊專線及旅遊觀光巴士開通
    旅遊觀光巴士整裝待發。徐報融媒記者 魏寧 攝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魏寧 通訊員 王媛)6月20日上午,泉山區全域旅遊專線開通暨旅遊觀光巴士發車儀式在徐州樂園舉行。泉山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901、902路旅遊公交專線的開通,標誌著向做大做強不同地市間旅遊資源「蛋糕」邁出了重要一步,推出「文旅泉山」新思路,既方便了兩市遊客旅遊出行,更促進了徐宿旅遊業一體發展。旅遊觀光巴士是泉山區著眼旅遊旺季推出的一項便民服務措施。
  • 全域旅遊的價值和途徑
    推進全域旅遊,是旅遊業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增長點和有效抓手。新形勢下,我們必須轉變旅遊發展思路、創新旅遊發展戰略、轉變旅遊發展方式,推動我國旅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在景點旅遊模式下,封閉的景點景區建設、經營與社會是割裂的,有的甚至是衝突的,造成景點景區內外「兩重天」。全域旅遊就是要改變這種格局,將一個區域作為功能完整的旅遊目的地來建設、運作,實現景點景區內外一體化,做到人人是旅遊形象、處處是旅遊環境。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的基本內涵和要求。一是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和管理向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
  • 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都江堰打造旅遊版「嚮往的生活」
    被命名為首批全省天府旅遊名縣一年多來,都江堰市堅持以「全域旅遊」為引領,從「國際化標準、全域式推進、特色化彰顯」三方面持續深化「天府旅遊名縣」建設,大幅提升旅遊產業能級、城市功能品質、旅遊品牌形象,奮力推動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系列有力舉措,讓旅遊產業成為推動都江堰市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 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都江堰打造旅遊版「嚮往的生活...
    旅遊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的背後,蘊含著都江堰市的一套營城邏輯:以旅遊為基底,激活著城市發展活力,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發展嬗變。被命名為首批全省天府旅遊名縣一年多來,都江堰市堅持以「全域旅遊」為引領,從「國際化標準、全域式推進、特色化彰顯」三方面持續深化「天府旅遊名縣」建設,大幅提升旅遊產業能級、城市功能品質、旅遊品牌形象,奮力推動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
  • 鄉村旅遊:如何從「景點旅遊」走向「全域發展」
    錢穆先生曾在書中這麼描述,如今這樣的鄉村旅遊方式往往成為都市人「逃離城市」的最佳選擇。鄉村旅遊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有相當的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成為城鎮居民假日休閒的重要領域,成為國內旅遊的基礎性產品,也發展到急需轉型升級的平臺期。5月20日,在河北廊坊市上演了一場關於鄉村旅遊的發展峰會,探討鄉村旅遊如何從「景點旅遊」過渡到「全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