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烘焙,慢慢變成了普通人家廚房的日常。身邊小夥伴買點烘焙工具,做個戚風蛋糕、黃油麵包、餅乾甚至蛋撻之類,曬個朋友圈,大家也不會驚為天人吧。
佔法國麵包消耗量60%的「麵包之王」法棍;漂亮的刀口(耳朵薄而且翻起)、乳黃色的麵包心、不規則的氣孔,鬆脆並且上色均勻的麵包皮,是一個完美法棍的要求。配著正餐食用,或者塗上黃油做成撻丁,都是很好的選擇。
深受國人喜愛的萬人迷可頌:酥脆又柔軟,好吃的同時製作難度也是比較高的。兩日課程為此也安排了比較重的時間份額,不僅僅依靠開酥機,也教你手工揉面、手工開酥,讓你在家中也能做出高級複雜的漂亮可頌。
口感綿軟的萌娃最愛吐司:柔軟糯溼,入口即化,聞起來有撲鼻的奶香和黃油香,是小朋友最喜歡的麵包。切片後稍微烤一下,抹上各式果醬,配上牛奶,親手為孩子準備的健康早餐就完成了。滿滿的暖意融在麵包的香甜中,想必孩子一定能感受到媽媽的愛。
法國專業廚房對麵包製作工藝要求嚴格,即使一個小小的操作手勢都有特別的技巧。樂逢課程會教給你全面的製作工藝,包括手工揉面、手工及機器開酥等複雜技術。
接下來,我們以法棍的教學為例,告訴你哪些手法不到現場是學不會的哦:第一步的原材料混合就有專業的技巧,酵母和鹽分別放在麵粉的兩側,攪拌要從酵母開始,一邊攪拌一邊向鹽的方向移動。
揉面和整形的手勢是頂級麵包師區別於普通麵包師的一大技能,揉面要一直到麵團表面光滑,不沾臺面才算完成。
法棍的克數、長度都有明確的標準,刀口必須為單數,角度和長度都有嚴格的規定。
烤制的溫度和時間極為講究。出爐後,要放置約20分鐘,繼續完成它的成型過程,才可變得更鬆脆,溫度也正適合食用。哎呀,小編好像劇透得太多了,更多的技巧要在現場才能全部get哦,嘿嘿。
下面介紹一下這三種麵包具體做法及其背後的故事
慕斯蜜糖
作為國家象徵的法棍
法國人談論麵包的時候,總還包括,處在大街小巷的麵包房以及為愛麗舍宮供貨的那家名叫Aux Délices du Palais的麵包店,那個一年一屆的麵包師大獎賽。但毋庸置疑,標誌性麵包還是三個音節的「baguette」,這個被許多人簡稱為「法棍」、國粹般的麵包身上,有一個奇怪的悖論,它聽起來不那麼雅,甚而是粗俗的,卻又有一個時尚的腳註,不然我就不會若干次地看到,巴黎某個特別平常的街角處,有並不面熟的中國女星,腋下夾著一根法棍,穿著清涼地在攝影師面前擺造型。
頭戴巴斯克貝雷帽,腋下夾棍子麵包,對這樣一個場景的時尚嚮往,大約如同中國人被認為個個都會功夫一樣,是一個無傷大雅的偏見。從某種程度上,由於巴黎時尚之都的地位,人們總會對發生在這裡的事加一層時尚濾鏡,當康奈爾大學的歷史學院教授史蒂文·卡普蘭(Steven Kaplan)在評價Corrado Bread & Pastry的麵包時說:「如果它是個模特,那麼你可以看到它身著的是巴黎世家或迪奧從T臺上緩緩向你走來。」這不免讓我們會心一笑,你看原來「我們老外」對棍子麵包,總是一不小心落入從時尚角度去評價的窠臼。
當然我寧願使用「棍子」,大概是出於baguette一詞同時還指中國的筷子,這種造詞上的雷同性更容易給人以親切感。
作為時尚符號的法棍
造型上而言,棍子的確很特別。拿破崙時期之前的麵包還是像橄欖球是橢圓的,但是開始打仗後,大兵們希望隨身能多帶些麵包,於是長條形麵包應運而生,恨不得「如腿一般長」,小夥子們將其輕鬆塞進褲兜,不僅毫不影響行軍,妥妥的有種餓了就掰來吃的便利感,比飯糰還迷人。
曾無意中看到電視中播放的一部知識類少兒卡通,被擬人化的兩種造型麵包對誰更受歡迎各執一詞,作為法官的狗先生轉過臉悄悄對觀眾說:「長條型唯一的缺點在於不如橢圓那貨更利於減少水分流失。」在這個保存問題上,我的一些朋友很有發言權,他們提到棍子時總要抱怨,它硬得根本啃不動,到底好吃在哪裡?當然,傳統的棍子,確實是有一定硬度的,所以有人追求剛出爐的熱棍子,它們外脆而不碎,內空而軟,麵包本身的香味也能散發得特別遠。但你很難在國內家樂福這樣的超市買到好吃的棍子,因為需要遇到它們剛出爐,但一般總在清早,有這個勁頭的吃貨,一定也會選擇去更專業的麵包房。
這也是法國人居住的街區,總有一家麵包房的原因。就像若干年前,家庭主婦需要兩分鐘路程內的小賣部,可以在炒菜時發現醬油不夠了,招呼「兒子你快跑去打一瓶來」。這種非常有畫面的場景在於法國人,就是下班回家路上,隨便折進麵包房。如果你準備去巴黎,除了糾正在某些奢侈大牌的發音,不妨再學這樣一句更接地氣的「une baguette,s'il vous plait」(請來一根棍子),再加上表示感謝的「merci」,幾乎是大多數走進麵包房的匆匆行人與店員之間的唯一對話。
如果是一個三口之家,那麼只「來一根」棍子,恐怕是不夠的。餐桌上的人們,即便是有例如義大利麵或者土豆等的主食,仍然會把手伸向棍子,不時地掰一塊塞到嘴裡,末了,一定會用棍子擦拭盤中的湯汁,如此形象的「掃尾」工作,一般意味著一餐的結束。就像前文所說,棍子失水得厲害,但現代主婦們總有應對之策,她們將未吃完的棍子用保鮮膜裹嚴實,放入冰箱冷凍室裡。到了第二天早餐時間,雖不比當時新鮮出爐的棍子,仍是一頓不錯的早餐——切成塊狀,放入烤麵包機,熱乎乎地取出來後,抹上黃油和果醬,普通法國人一天可由此開始。
作為家庭主食的法棍
工作族們的簡易中飯,也常常依靠棍子解決。當然,一般使用的是半根棍子,製作各類三明治——番茄片、火腿、奶酪是一種,金槍魚、黃瓜、奶酪是另一種。許多麵包房如今也會在午間出售它們,據說,是因為不比十年前,許多上班族的中飯在外解決,三明治是門不錯的生意。名叫「paul」的麵包房連鎖店是可以與麥當勞和比薩店抗衡的外賣餐廳——棍子的平民性與百搭性,好像一件白襯衫,工作場合配條半身裙,下班了多解一顆扣子、多卷一點袖子,只消放下長發就是另一種約會風情。
喬治·歐威爾說,飲食結構變化的影響,甚而比改朝換代或改變宗教信仰更重要。「沒有人能夠活在麵包的勢力範圍之外。
法棍麵包是一種最傳統的法式麵包,被法國人稱為麵包之王,法文叫Baguette,原意是長條形的寶石。法國人對法棍情有獨鍾,政府甚至對法棍有多項立法,他們不但嚴格規定了法棍的原材料以及最低售價,還規定了法棍的外形,比如直徑不小於7釐米,法棍上只能劃單數切口。
在法國每年消耗的350噸麵包中,有百分之六十五是法棍。法國著名麵包師克裡斯蒂安說:「法棍是一個傳奇,傳奇是不會消失的。」如果你去巴黎,必做的事情清單裡就包括拿著幾根法棍走在路上,如果有秋風適時略過則更加美妙。
法棍的配料極其簡單,只用麵粉、水、鹽和酵母四種基本原料。最簡單的原料增加了製作的難度,對麵包師的技藝要求極高。世界頂級麵包師MOF級大師考試的必考科目就有法棍。
一.法棍麵包的誕生歷程:
法棍之於法國,就相當於米飯之於中國、通心粉之於義大利,它樸實且優雅,它的製作工藝是麵包師對麵包滿滿的敬意和匠心。下面,讓我們對北京更受歡迎的麵包坊味多美原味法棍的製作方法一探究竟,揭開法棍神秘面紗的一角。
歷經16小時低溫發酵
選用法國活性酵母製作酸面種,經過16小時特殊低溫發酵,淬鍊出完美的乳酸,使最終製作出的法棍幻化出非凡的口感。
手工4次4疊式按摩整形
每個麵團都充滿生命力,需要麵包師的精心對待。麵團經過手工4次4疊式按摩整形後,保證烤完出來的法棍完全一致的容貌:長50釐米、直徑6公分、重220公克。
75分鐘2次醒發
經過嚴謹耐心的整形後,法棍雛形被小心地置入發酵櫃進行醒發,溫度必須精準控制在30℃,時間必須精準控制在75分鐘,以確保麵筋的延展韌度恰到好處。
15°精準表面劃口
醒發完成後,麵包師將麵包雛形小心取出,進行高工藝標準的表面劃口,法棍樸實優雅的外型取決於劃口的完成質量。下刀數必須為奇數,每條15°的劃口必須長約10釐米,彼此交疊2釐米。
230°C定溫蒸汽烘焙
麵包師將麵包雛形小心地置入預熱多時的烤箱中,烤箱必須到達230℃高溫,在26分鐘的烘焙過程中,還要進行水蒸汽噴發。最終,一根表皮酥脆、內部Q軟、回甘生津的法棍淬鍊出爐。
Tips:每根完美的法棍內部都會呈現出不規則大小的孔洞,這是富含天然乳酸菌的表現。
二.法棍的百搭吃法:
法棍因為原料簡單,口感純粹,所以可以搭配非常多的食物食用。下面是一些比較常用而且可以快速上手的吃法。
法棍三明治:
1.準備火腿、生菜、番茄、芝士片、沙拉醬和番茄醬;
2.把法棍用鋸齒刀斜切成3釐米厚度的片;
3.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按照一定比例把以上材料夾在裡面,做成三明治享用。
法國香蒜片:
1.把法棍切斜片;
2.將大蒜醬均勻地塗抹在麵包片的表面;
3.然後放烤箱170度烘烤8分鐘(上色就可以了)。
法棍批薩:
1.洋蔥、青紅辣椒切絲(不要太長),香菇綽下水稍微切下,培根肉切小塊;
2.把法棍切長段(根據您的烤箱的內部空間來定)後從中間剖開;
3.先將表面塗抹少許番茄醬,然後把以上材料根據自己的口味鋪滿;
4.然後把芝士片切丁,鋪上厚厚的一層,撒上黑胡椒;
5.烤箱200度10分鐘,有條件的話出爐時表面抹上一點橄欖油,味道會更好!
法國奶香片:
1.準備鮮奶油200克(可用牛奶代替),白糖200克,煉乳200克,蛋清200克,黃奶油200克;
2.黃奶油放烤箱融化成液態與其他原料拌勻;
3.將法棍切斜片,兩面都蘸滿攪拌好的蛋奶液,放烤盤進烤箱200度烘烤10分鐘左右。
法國經典麵包烘焙之「可頌」
可 頌
✎可頌麵包的傳奇故事
咖啡加可頌作為歐洲人最常見的早餐和點心,可是有很多故事的。像我這樣有故事的姑娘早餐必
須吃同樣有故事的可頌啊。
可頌麵包是「Croissant」的音譯,又叫「羊角麵包」,我們把它叫「牛角麵包」。
關於可頌的故事流傳有很多版本,維也納人這樣認為:1683年,土耳其軍隊入侵維也納,本想
趁著月黑風高挖一條地道通往城內。卻不想被一個麵包師傅發現。然後,他們無功而返。為了
紀念這個麵包師,所有的麵包師都將麵包做成土耳其軍旗上的那把彎月形狀,來宣示麵包師的「
卓越功績」。
基督徒覺得「牛角麵包」象徵「基督的死亡與再生」。他們將「牛角麵包」和象徵「基督血液」的紅酒搭配一
起,表示對基督的身體與血的尊重。
但在法國,流傳著一個更能讓人信服的版本。1770年,我們所知道的馬卡龍擁躉者、奧地利公主,
後來的法國皇后瑪麗·安託瓦內特把可頌從維也納帶到了法國,從此開闢引領了法國的美食潮流,
如今,一個「羊角麵包」加一杯咖啡已經是法國的經典早餐,且風靡各國。
可頌的經典已經不用多說,基本只要提到歐式麵包,人們就會想到可頌。不管是在美味人生「歐式麵包職業綜合班」、「軟歐&可頌麵包產品班」還是「麵包MOF大師班」,可頌麵包的製作都是不可缺少的課題;麵包MOF Cyrille和麵包世界冠軍Peter Yuen都在美味人生課堂上製作過美味的可頌。
一杯咖啡或一杯牛奶加一個可頌麵包是歐洲人最常見的早餐和點心。外層酥酥的、內芯軟軟的可頌麵包充滿著奶油香氣,吃起來酥軟可口,算是酥脆的麵包類。這個看似很小的東西,製作起來的麻煩度之於拿破崙酥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配方(36個)
可頌麵團:
麵粉1公斤(T55或T66)
細鹽25克
綿白糖120克
酵母60克(新鮮的)
軟黃油200克
溫奶油480克(30度左右)
起酥油250克+250克
裝飾:1個蛋黃(蛋液)
詳細步驟
❖第5步:千萬不能讓鮮酵母與糖和鹽直接接觸,因為糖和鹽會破壞酵母的活性。
❖第8步:面和完後停掉機器抬起機頭,取下鉤狀漿上的麵團。
❖第10步:用保鮮膜貼面包起來放進兩個玻璃碗,便於觀察發酵狀態。
❖第11步:25度-30度發酵45分鐘,記得用溫度計保證溫度準確。
❖第13步:將麵團按壓成長條形後,放到一個覆蓋保鮮膜的烤盤上。
❖第14步:再用保鮮膜包好放進冰箱冷凍45分鐘(凍20分鐘後把麵團翻過來再凍25分鐘)。
❖第15步:將麵團從冰箱中拿出來,用擀麵杖擀成薄的長方形。
❖第18步:開始對摺。先折左邊的麵皮,折好後麵皮的邊緣應該在黃油中間。
❖第19步:再折右邊的麵皮,折好後應該正好與左邊的麵皮連接。
❖第22步:然後取出撕掉保鮮膜,撒上少量手粉用擀麵杖沿著長邊擀。
❖第24步:將麵皮右邊折到整個麵皮長度的2/3處,再折左邊。
❖第26步:冷藏後取出撕掉保鮮膜,撒上手粉將麵團擀成4mm厚的規則的長方形。
❖第31步:接著要裁出可頌的等腰三角形,大概底長11cm腰長25cm。
❖第32步:刮板的寬就是三角形的底邊,用刮板和刀在麵皮上劃出等腰三角形。
❖第34步:劃好後以往下壓的方式用刀切麵皮,注意千萬不能用拉鋸的方式切,否則切口會毛躁不齊甚至撕裂麵皮。
❖第36步:再用刮板在三角形底邊切出約2cm的切口。
❖第37步:用兩個大拇指從上往下卷可頌,卷的同時往兩邊拉。
❖第38步:照此將所有可頌都卷好,然後放在防粘烤盤上。
❖第39步:刷蛋液。到這一步的可頌可以冷凍保存幾個星期,到要用的那天拿出來再按下面步驟操作即可,只是下一步發酵時間需要3小時。
❖第40步:用25度發酵2小時。
❖第41步:2小時後可頌都發起來了,用刷子再輕輕地刷一點蛋液。
❖第42步:用風爐170度烤20分鐘,可頌就完成了。
吐司是一種烤制的聽型麵包,經切片後呈正方形,夾入火腿或蔬菜後即為三明治。吐司是西式麵包的一種,在歐陸式早餐常見,在烤麵包機中烤好後抹上奶油、牛油、果醬等配料即可。
(toast)是音譯,粵語廣東話叫(多士),麵包切成片,經過烤的之後,才能被叫做吐司,吐司應該是麵包再加工後的產物。
國內說的吐司麵包在美國就叫 bread, 所謂的吐司麵包 (toast) 指的是在麵包上塗上一層蒜泥或是奶油下去烤的麵包才叫 toast,或者用麵包機烤一下,再塗上醬。
嚴格地說切片麵包有兩種,薄一點,軟一點的是三明治麵包,厚一點硬一點的就是吐司。在香港"多士"可以衍生出很多美味的小吃式食物,例如:奶油多、鮮油多、油佔多等。
起源傳說:
吐司也叫烤麵包片,是英文toast的音譯,由法國人Grard Depardieu於1491年發明,發明的原因其實是一個意外。當時這位法國人想要發明一種機器,可以把一片一片的麵包變成黃金,後來被法國國王知道了,國王限他兩個星期要把這種可以把麵包變成黃金的機器發明出來。當然,最後他並沒有發明出可以變出黃金的烤麵包機,最後只好拿著麵包和烤麵包機硬著頭皮去見國王。當麵包從烤麵包機中跳出來時,大家一看也知道那不是黃金,這位先生差點要被砍頭時靈機一動在吐司上塗了奶酪獻給國王吃。國王吃了之後,覺得真是美味,簡直比黃金更有價值,於是便沒有砍他的頭,並且命名這種麵包為「吐司」(Toast)。Toast是這位國王女兒的名字,因此,就有了現在的吐司了。
烤麵包因為有多種內容,所以也有多項名稱。
港式茶餐廳常見種類
奶油多=煉奶 牛油 吐司
奶醬多=煉奶 花生醬 吐司
油佔多=牛油 果醬 吐司
臺式泡沫紅茶店常見種類
椰香吐司
藍莓吐司
草莓吐司
香橙吐司
吐司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維生素及鈣、鉀、鎂、鋅等礦物質,口味多樣,易於消化、吸收,食用方便。
製作方法
難度:切墩(初級)時間:1小時以上主料1. 準備好所有的材料
2. 除黃油外,把所有的材料全部放入和面桶,先放清水、然後雞蛋、煉乳、奶粉、糖和鹽對角放,然後放麵粉,最後在麵粉中間挖洞放入酵母
3. 我是用廚師機和面,先開一檔慢速和面幾分鐘,直到麵粉成團轉三檔快速和面,直到機器自動停止(15分鐘),然後再開三檔和多一次面,共兩次和面(30分鐘)
4. 在第三次揉面時加入黃油,繼續開三檔和面,跟上個步驟一樣,和兩次面(共30分鐘)
5. 直到完全擴展,共4次和面(一個小時)揉出手套膜
6. 蓋保鮮膜放在溫暖處發酵至2-2.5倍大
7. 手指沾麵粉戳一小洞,不反彈不回縮即發酵成功
8. 直接放回廚師機揉幾分鐘,相當於給麵團排氣
9. 取出麵團分成三份,醒發20分鐘
10. 把麵團擀成長舌狀
11. 從上往下捲起
12. 放進模具中,蓋上保鮮膜放溫暖處發酵九分滿
13. 發酵到九分滿時蓋上蓋子,烤箱上下火165度預熱
14. 放進預熱好的烤箱,上火165度,下火180度,下層40分鐘
15. 烤到表面金黃色即可
16. 趁熱脫模晾涼即可食用
17. 成品圖
小貼士:
1、麵粉吸水性不同,大家還是有預留10克水看情況下。 2、烤箱溫度供參考、大家還是要以自家烤箱脾氣為準
本文由烘焙圈子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