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大富翁想和大家交流一個白馬股。這隻股票就是上海機場,現在市盈率486,市值1451億,過去十年漲了十倍。
2019 年,上海機場營業收入109.4億元/+17.5%,其中,航空性業務收入40.8 億元/+2.9%,非航收入中,商業租賃收入54.6 億元/+37.1%,其他非航收入14.0 億元/+2.9%。我們可以發現,(1)商業租賃收入已經成為上海機場最大的收入模塊,佔到總收入的50%;(2)商業租賃收入同比增速37%,而除此之外的收入增速僅2.9%,商業租賃收入是公司總收入增長的絕對驅動力。商業租賃中,,2019 年免稅收入48.8 億元,同比增長40.3%,佔商業租賃收入的89%;有稅商業收入5.9 億元/+15.2%,佔商業租賃收入的11%。
上海機場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公用事業股,,但由於其利潤構成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免稅佔利潤的大頭,未來的成長空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免稅銷售的增長空間。
免稅板塊是過去兩年的大熱門,中國國旅直接改名為中國國免,以中國國免和上海機場為代表,板塊起飛。
2019 年,上海機場淨利潤52.6 億元/+18.7%,歸母淨利潤50.3億元/+18.9%。其中,免稅業務利潤約36.6 億元,佔比70%;有稅業務利潤約4.4 億元,佔比8%;投資收益(主要是航油、廣告業務)11.5 億元,佔比22%;其他業務利潤0.1 億元,佔比0%。
我們分析上海機場就是兩部分,上海機場的盈利模式作就是航空性業務提供流量,覆蓋基礎設施成本;非航業務依靠流量變現能力,支撐機場利潤,並帶來長期發展潛力。
先看基本業務,也就是航空性業務,同一機型,國際航班的收費明顯高於國內航班,同一航線,大飛機明顯高於小飛機。上海機場擁有國內機場中最高國際旅客佔比,因此,其航空性收入和單客航空性收入都明顯高於其他機場。
上海機場免稅業務收入按照銷售額提成和保底租金取孰高,處高速增長階段。2019 年,上海機場免稅銷售額約138 億元,同比增長約19%,2017-2018 年銷售額增速分別為38%、40%。
2019 年9 月16 日,上海機場衛星廳正式投產,上海機場T1、T2 航站樓共規劃了7853 平米免稅面積,而衛星廳規劃了9062 平米。這將為上海機場的免稅業務打下增長的基礎。
多年來上海機場的發展非常好,上海機場自1999 年建成通航以來,共有2 次大型資本開支——2008 年建成的T2 航站樓、2019 年建成的S1、S2 衛星廳,均由上海機場上市公司作為建設主體出資,其在2007 年發行了25 億元10 年期企業債券——這是上海機場(浦東)上市以來唯一一次融資。對比其他一線城市的上市機場,上海機場是唯一一個最近一輪擴建無需外部融資的機場,非常難得。
截至2019 年,上海機場資產負債率12.7%,帶息債務為0,企業自由現金流49.9 億元,帳面貨幣資金103.6 億元。
在這樣穩健的財務背景下,上海機場淨資產收益率2017年以來分別是15.53%、15.85%和16.70%。
至此,我想大家就明白了,上海機場的邏輯就是,我國的免稅業務要爆發,機場免稅是地頭蛇,佔據了稀缺資源,把地盤出租給中國中免這樣的免稅直接業務企業,拿租金。免稅行業的利潤被房東—上海機場、租客—中國中免瓜分。
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 達到5000 美元以上時,出境遊開始爆發。我國人均GDP 自2011 年超過5000 美元,2012 年起,中國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2019 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為1.69 億人次,同比增長4.5%。
上海機場和中國國免從2017年來高速發展就是因為國內免稅行業的大發展。根據中國國旅2019 年報,日上上海(含浦東機場、虹橋機場)2019 免稅銷售額151.5 億元,歸母淨利潤4.5 億元。則日上上海淨利潤8.8 億元,淨利率5.8%。其中浦東機場2019年免稅銷售額約138 億元,則日上上海能從浦東機場的免稅經營獲取8 億元淨利潤。而上海機場則能獲得免稅收入49 億元,淨利潤約36 億元。因此,日上上海、上海機場作為整個浦東機場免稅銷售的利益獲取方,上海機場能拿走約82%的利潤,日上上海分走18%。
可見,這個房東還是很強勢的,這種強勢來自於機場在免稅銷售場景中的較強話語權。
站在當下,我覺得上海機場的投資價值有以下幾個點要考慮。
第一個,是免稅業的發展空間。根據貝恩諮詢,2018 年,全球奢侈品市場規模共2600 億歐元,其中中國人消費佔比33%。2018 年,中國內地奢侈品消費僅佔中國奢侈品市場規模的27%,即中國內地奢侈品消費僅佔全球的9%;2018 年中國免稅品去年銷售額395 億元,僅佔中國人免稅消費總額的18%。
面對巨大的消費外流和旅遊逆差,政府引導消費回流迫在眉睫,加大國內免稅業發展有強烈的政策導向。
未來中國的免稅業成熟後行業規模多大,這需要去考慮。
第二個,在政策的刺激下,不斷放寬國內免稅市場,額度不斷增加,鼓勵國旅多點布局——離島免稅、市內免稅、機場免稅。
我個人認為參考韓國,市內免稅店的發展空間要更大一些,經銷商們也不願意受制於人,將來免稅業態的競爭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第三個,隨著免稅業態的多元化,未來機場和零售商之間的利潤分成博弈會不會有一定的變化,比如房東降低租金或者降低分成比例這樣的。
第四,對於疫情後國際局勢的變化和疫情的控制,我個人持謹慎樂觀態度。世界疫情的控制不是由防治最好的國家決定的,而是由最差的國家決定。雖然現在出了疫苗,但是接種率有多少,有效性如何,還需要檢驗。
只要世界上有一個重大地區沒有控制住,我們的國際航線就不可能放開,這裡是中國,特殊的文化,就算政策放大了,人們出國旅遊的熱情也激發不起來。
我個人對這幾個問題都沒有明確的認知,我只知道,我國的免稅業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這意味著上海機場是個很好的公司。
但是我沒法估值,我不知道,它究竟有多好。疫情期間又大漲,我實在下不去手。
我私下裡認為一個機場作為流量的入口,其價值和流量大小以及流量的變現價值大小有關,流量變現價值是沒有疑問增長的,但是流量大小呢?上海機場的國家航班旅客量未來能不能持續增長,我覺得不會。
最後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既然房東和租客合夥賺流量的錢,現在房東這麼強勢,租客會是一個好生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