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腔棘魚頻現坦尚尼亞 淺水撒網可捕撈

2020-12-25 央視網
  活化石腔棘魚頻現坦尚尼亞 淺水撒網可捕撈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3日 15:3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三蘭港7月11日專電 (記者 義高潮) 在非洲大陸東海岸的印度洋中生存著一種名副其實的「活化石」——腔棘魚,它可能是迄今仍存在於地球上的最古老動物。

  腔棘魚是一種活動極為靈活、鰭呈肢狀的強大肉食魚類,一般長約1.5米,體重達40多公斤。腔棘魚首次出現於3.9億年前,1億年前開始種群衰退,於7500萬年前從地球上「滅絕」。

  南非漁民1938年12月間捕撈到一條腔棘魚,重新燃起專家學者彌補生物進化鏈條中從水生動物到陸生脊椎動物進化環節的希望。1952年,漁民又在東非馬達加斯加島和葛摩群島之間的印度洋水域捕撈到一條腔棘魚。此後,印度洋周邊國家莫三比克、坦尚尼亞、肯亞和印度尼西亞先後報告捕撈到腔棘魚。

  坦尚尼亞自2003年第一次捕撈到腔棘魚後,迄今已經累計捕撈到30多條這種珍稀魚類,曾出現過一天之中連續捕撈到6條腔棘魚的記錄,而今年截至6月底已經捕撈到6條。

  坦尚尼亞古生物學家和人類學專家對頻繁捕撈到腔棘魚深感不安,因為腔棘魚的眼睛對光非常敏感,它們通常藏身於印度洋水下幾百米深處的礁石峽谷和水下巖洞中,平均生存深度為400米至700米,因此在白晝和月夜是十分難以捕捉到的。而漁民在大白天用淺水捕撈網就能夠捕獲腔棘魚,說明腔棘魚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幹擾。如果任由人類捕撈,腔棘魚有就此永久消失的危險。

  作為有可能為人類解答地球上生物進化過程中神秘鏈條的腔棘魚,其自身尚有太多的謎沒有被揭開。最主要的謎團包括:它是如何成功地躲過令恐龍消亡的地質變遷的;它利用已經發展成肢體狀的胸鰭和尾鰭,當年是從海洋走向陸地還是從陸地返回海洋。

  為保護腔棘魚,坦尚尼亞政府鄭重告誡本國漁民,不要在頻繁捕獲腔棘魚的水域使用深水拖網捕撈,以免對腔棘魚的棲息地形成幹擾。

責編:石豔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深水下發現4億年前活化石腔棘魚
    科學家深水下發現4億年前活化石腔棘魚時間:2017-04-08 13:5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擁有肺的魚! 科學家深水下發現4億年前活化石腔棘魚 科學家利用遠程搖控車拍下了罕見的腔棘魚的生活錄相。
  • 池塘、小水庫有哪些較常用的捕撈工具和捕撈方法?
    對於淺水塘,下網時兩端可分別結附上一根竹篙,固定兩端網形(高度)並緊貼池邊插入池底,拖網時每邊各派一人下水,一面踩住網頭下綱,一面扶住竹篙跟著曳綱前進。網具下綱一定要著地,上綱要充分漂浮於水面上,所以除網具下綱要裝配一定數量沉子外,拖曳時還要緩慢。
  • 廣安一男子在西溪河撒網捕魚被罰
    每年的3月份至6月份,是許多魚類的繁殖高峰期,這個時期禁漁,能夠保護野生魚類的正常生長繁殖,禁漁期非法捕撈水產品將受到嚴查處理。近日,廣安市公安局協興園區分局查獲一起非法捕撈事件,擋獲一名非法捕撈人員,並依法移交漁政部門處理。
  • 日本長野諏訪湖9月禁漁期結束 每周可下湖3次撒網捕魚
    人民網東京8月29日電 據日本《信濃每日新聞》報導,28日,長野縣諏訪湖漁協宣布從9月4日起對諏訪湖解除漁禁進入捕撈季。 可以撒網捕魚的具體時間為9月至次年1月左右。
  • 網絡流行語科普 重點捕撈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重點捕撈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19-08-30 15:39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重點捕撈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原句是:廣泛撒網,重點捕撈。也可以說是:廣泛撒網,重點捕魚。
  • 漁民出海捕撈全過程紀實 出海捕撈並不是一件輕鬆事
    相信大家都吃過海鮮,喜歡吃新鮮出爐的帝王蟹,喜歡吃大海裡新鮮捕撈的石斑魚,這些海鮮價格並不便宜,海鮮的背後透露著漁民怎樣的艱辛生活?漁民出海捕撈過程是怎樣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全過程紀實漁民出海的捕撈過程。
  • 每日一笑:閨蜜很善於包裝自己,總是大面積撒網選擇性捕撈
    【每日一笑】閨蜜是個海王,很善於包裝自己,總是大面積撒網,選擇性捕撈。昨天,她跟我說自己找了一個開賓利的男生,成了她的對象,說要請我去吃飯,約在了閨蜜最喜歡的西餐廳,我高興的去了。飯桌上,閨蜜感嘆道:「都20了啊。」
  • 日本海冬季美食楚蟹迎來捕撈季節 漁民忙捕撈
    原標題:日本海冬季美食楚蟹迎來捕撈季節 漁民忙捕撈   11月6日,日本海冬季美食楚蟹開捕。圖為在兵庫縣豐崗市附近海域捕撈到的楚蟹。  中新網11月6日電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冬季時鮮美食楚蟹(又稱津和井蟹、堪察加擬石蟹)11月6日在富山縣以西的日本海海域開捕。
  • 魚洄遊產卵遭市民捕撈半小時捕幾十斤
    2017年4月14日,山東省青島市,春季進入梭魚洄遊產卵期,成群梭魚在河流入海口處聚集,吸引了部分市民撒網捕撈,半小時左右即可捕獲幾十斤,對洄遊產卵的魚類造成一定影響。視覺中國據了解,每年春季,青島沿海水域會有梭魚、鯔魚等洄遊魚類聚集近岸產卵,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捕撈。
  • 臺灣寫真:「活化」臺北中山樓 古蹟再造現活力
    中新社臺北12月26日電 題:「活化」臺北中山樓 古蹟再造現活力  中新社記者 葉小剛 董會峰  臺北的雨淅淅瀝瀝下了一個多星期,25日下午終於停下來,恰逢聖誕節,記者驅車來到臺北近郊的旅遊景區陽明山,探尋一處「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勝跡「中山樓」。
  • 廈門¥158全家包船出海撒網捕魚+竹竿趕魚+地籠網【小漁家】專業船長全程陪同,海捕成果可全部帶走,感受海島慢生活
    需提前預約需提前2小時0分預約,方可使用隨時退未預約且未使用,可聯繫客服退款,預約成功後不可退款無需換票無需換票,持「俠侶券碼」直接使用費用說明費用包含包船出海捕撈體驗1次;(不限成人、兒童,只限一艘船不可超過4人使用)項目包含:1、撒網捕魚1次;2、地網籠1籠;
  • 網上頻現違規售賣「野生河豚魚乾」 食用有風險
    網上頻現違規售賣「野生河豚魚乾」店家都宣稱河豚魚乾是漁家捕撈的野生河豚,並已對河豚魚乾做了無毒處理。  針對此種現象,中國漁業協會河豚分會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禁止一切野生河豚的銷售,河豚魚乾的銷售更是在國際上也不受認可。
  • 到坦尚尼亞要小心了!當地華人頻遭搶劫
    近日坦尚尼亞連續發生搶劫華人的犯罪事件,此類犯罪活動甚至呈現越發猖獗趨勢。雨果 近日坦尚尼亞連續發生搶劫華人的犯罪事件,此類犯罪活動甚至呈現越發猖獗趨勢。 雨果網從駐坦尚尼亞經商代表處6月7日的消息中了解到,坦尚尼亞最近不太平,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連續發生搶劫華人的事件。搶劫案發生地點主要是在累斯薩拉姆市的華人超市、中資企業駐地、華人企業家住所等,甚至只能各國員工上乘車上下班時偶爾也遭到本地匪徒攔車搶劫,還有遠離三蘭港市的項目工地也是搶劫分子的作案之地。
  • 【廈門集美·小漁家】¥158全家包船出海撒網捕魚!專業船長全程陪同,海捕成果可全部帶走,周末節假日通用!
    ¥158享包船出海撒網捕魚1次+地籠網1籠,可坐4人,人均不到¥40,海捕成果可全部帶走,有效期到2021年4月底,周末節假日通用,未約可退。北緯24°的文藝之島廈門,一年四季都沐浴在溫熱的陽光和鹹濕的海風之中,這裡有迷人的風光和鮮美的海味,還有著一股令人著迷的慵懶和清新。而海濱城市的幸福遠不止這些。
  • 坦尚尼亞中部發生交通事故致15人死亡
    新華社三蘭港12月14日電(記者高竹 李斯博)坦尚尼亞警方14日說,位於坦尚尼亞中部的辛吉達省13日下午發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15人死亡、2人受傷。這名警方負責人說,遇難者均來自小型巴士,他們原定從坦尚尼亞西北部的姆萬紮省前往辛吉達省參加婚禮。由於超速、路況較差和車輛老舊等原因,坦尚尼亞交通事故頻發。【來源:新華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網上頻現違規售賣「野生河豚魚乾」 專家:食用有風險
    原標題:網上頻現違規售賣「野生河豚魚乾」專家:野生河豚禁止銷售 提醒消費者食用有風險作為一種食材,被河豚食客們贊為天下第一鮮,古有「不食河豚,焉知魚味」的說法。與此同時,河豚本身又帶有劇毒。這些極致的特點為河豚的食用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 坦尚尼亞簡介(圖)
    坦尚尼亞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綠、藍、黑、黃四色構成,左上方和右下方為綠色和藍色的兩個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帶黃邊的黑色寬條從左下角斜貫至右上角。綠色代表土地,還象徵對伊斯蘭教的信仰;藍色象徵河流、湖泊和海域;黑色代表非洲黑人;黃色象徵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財富。
  • 丹霞山雲海頻現
    近期由於受氣溫和雨後天氣影響,丹霞山頻現雲海每當雲海出現,丹霞赤壁與雲海相映成趣,壯觀無比,古村、丹崖、河流時隱時現。據介紹,丹霞山的雲海一般在秋冬季節會比較常見,雲海的出現也跟山形、氣溫關係緊密。低海拔的山嶽型景區,雲海特別喜歡光臨。在出現的機率上,溫差較大是重要的條件之一,特別是前一天或者連續多天降雨後放晴,也往往是雲海高頻率出現的時候。南方日報記者 範永敬通訊員 龍全明 攝影報導
  • 有關非洲的誤解,從坦尚尼亞開始
    文/Andrew Liu坦尚尼亞,作為非洲較早和中國建交的國家,留給人們的印象更多是坦贊鐵路和貧窮落後。沒去坦尚尼亞之前, 我也以為這裡什麼都沒有。去過之後,才知道這裡的情況和電視裡的不太一樣。坦尚尼亞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都在20-25攝氏度。如果去坦尚尼亞旅行,注意全年高熱的城市只有桑給巴爾島以及周邊島嶼,三蘭港周邊地區。還有一點,坦尚尼亞並不乾旱。坦尚尼亞一年分兩季,雨季和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