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說說那些摩崖大佛】系列裡已經簡單介紹了中國一些著名的摩崖大佛,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怎麼沒有介紹樂山大佛。其實我是有樂山大佛情節的,打算專門出一期比較詳細的圖文來介紹他。
記得小時候,80年代看過一部電影《神秘的大佛》,由於當時年歲較少,情節記不得那麼清楚了,但是大佛的影像給了我非常深刻的記憶,是當時我看到的最恐怖的影片(其實不是恐怖片),特別是晚上那音樂聲音猛的一想起來,真的很滲人。看完那部電影電影後,我就一直想去樂山看看。這部片子當時也是創了票房記錄了。
及至成年後,到樂山旅遊,實地親眼看了樂山大佛,遊覽了一番之後,才圓了多年的夢。
樂山大佛始建於唐朝年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為當時凌雲寺海通禪師主持修建,前後用時90年,歷經3代人的努力,樂山大佛高71米,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彌勒佛,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匯的臨江峭壁間,鎮河降妖。樂山大佛曆經多次維修,最近的一次是在2019年4月,修葺了一些山體風化之處。
遊覽樂山大佛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和體驗,一是坐遊輪,在江面上遠眺大佛,.二是到景區爬一小段山,之後順著大佛身邊的棧道走下來,可以看細節,有的人覺得遠眺大佛更震撼,有的人則相反,覺得身在近處更能體驗,其實這兩種感覺各有道理。有些人會有一種巨物恐懼症,有些人則對密集的東西感動恐懼。每個人的基因不同吧。有條件的朋友建議2種方式都體驗一下,必會覺得不虛此行。
近距離體驗大佛是從凌雲山山門進入,走進景區大門。沒走兩步,崖壁上一個摩崖石刻---巨大的紅色的「佛」字,沿山角向前,摩崖石刻還有很多,先不用仔細觀看,趕在少人的情況下先去大佛。
一路上山疾走,沒多久就登上山頂,就見到巨大佛頭浮現在你眼前。在這時也不用停留,順著標示牌直奔排隊觀佛地點去就行。因為看完了大佛就繞回來了。下去的地方叫凌雲棧道,中央有兩處緩衝區。順著棧道盤曲往下,假如你運氣好走得快,此時你會前面一個人都沒有。下到大佛腳底,昂頭觀看大佛時,真是震撼人心。
背後便是奔湧的江水,有很多遊船在水面,船邊也擠滿了觀賞大佛的遊客。站立在巨佛的前面,更感覺到佛像的超大型規模!伸手去,勉勉強強能觸到大佛的腳趾頭,「臨時抱佛腳」。站立在大佛腳下,長久凝視著,這是對古代人巧奪天工、大智大勇的欽佩;不畏艱難,堅忍不拔的肅敬。順著「凌雲棧道」上去,可以仔細觀看歷代摩崖石刻,回味千年歷史的文化變遷。
坐遊輪,在江面上遠眺大佛,能看得更全面,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遠看也有遠看的體驗,值得一提的是,江面遠眺,還能看到更為巨大的臥佛。
回到文首說到的電影《神秘的大佛》,電影講的是人民群眾保護國寶的故事,據導演介紹,由於歷史的原因,看到好多寶貴的文化藝術遺產和歷史古蹟都被當作是「封資修」而遭受銷毀和損壞,四川樂山大佛也險些被炸的危險,「人民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保護者」這就是當初拍這部電影的初心。電影裡面的海通和尚為保護佛財自挖雙眼,正是移植了歷史上主修樂山大佛的海通法師「雙目可挖,佛財難得」的真實故事。這部片子當時也是創了票房記錄了,但由於當時正處於新舊思想交替碰撞的年代,這部群眾喜愛的電影卻遭到了當時的理論界的批評。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一部電影是有非常積極和正面的意義,它喚起了人民保護文物,保護歷史的意識,同時也把這尊千年樂山大佛推向了全國、全世界。
我是粒子飛翔 專注旅行 小眾探幽 關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