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85後女孩,被村民親切地稱為「閨女書記」「胡辣湯書記」「不走的書記」……她就是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遲營鄉孫莊村第一書記,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秦倩。
秦倩1986年出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的一個縣城,2006年中山大學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後到澳大利亞留學,獲得碩士學位,後回到家鄉河南省的基層鄉鎮工作。
秦倩第一次下鄉調研,在村裡一間80年代蓋的瓦房裡,見到了一對殘疾人夫妻。那天降溫,屋裡很涼。那晚,秦倩輾轉反側,她不斷問自己:我能為農村的父老鄉親做些什麼?
後來,秦倩按照組織安排去共青團河南省委工作。2016年,當她得知單位要選派駐村第一書記的消息時,好像一下子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她主動報名,經過選拔,成為西華縣遲營鄉孫莊村的第一書記。
「胡辣湯書記」的扶貧經
沒有山水、礦產,也沒有產業的孫莊村靠什麼脫貧呢?「換個眼光看西華,胡辣湯聞名全國,能不能當成扶貧產業?」
秦倩先註冊了胡辣湯品牌「邵蠻樓」,設計包裝,尋找銷路,再聯繫原料廠家生產。秦倩邀請知名胡辣湯品牌商,在縣城擺攤義賣,所得錢款捐給村裡的貧困戶。她向河南省直單位推銷,吸引團購訂單;通過各種方式宣傳,打開「邵蠻樓」的知名度……2017年10月,第一批「邵蠻樓」胡辣湯問世。
秦倩決定在村裡「海選」胡辣湯產業帶頭人。消息一傳出,很多年輕人被吸引過來,有的承諾自己投資,建設胡辣湯流水線;有的打算開辦實體店,打造連鎖品牌;有的計劃成立胡辣湯培訓學校,運用網際網路線上售賣……經過幾輪角逐,返鄉創業的張旭被選為帶頭人。「邵蠻樓」胡辣湯不僅有速溶產品,還開發出原汁原味的罐裝。孫莊村的胡辣湯熱氣騰騰端上了桌,凝集了青年,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秦倩也因此被叫成了「胡辣湯書記」。
「村子貧困的一個原因是人才缺失。助學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是最具持久性的舉措,也是家庭告別貧困、走向富裕的希望所在。」抱著這個想法,秦倩把工作重點放在了教育扶貧上。
在秦倩的積極協調下,「科大訊飛」捐助了近40萬元的教學設備,「智慧課堂」落戶孫莊村。村裡的孩子也可以像城裡的孩子一樣,通過智能化教學和先進的新媒體設備學習。在她的爭取下,愛心企業家先後12次為村裡的孩子捐贈錢款、衣服、文具、電腦、書屋等;一家公益基金會捐款10萬元,用於村希望小學廁所和體育場的改造。在她的籌劃下,舉辦了大學生「圓夢行動」,累計捐款180萬元,資助大學生230名,其中13名學生入學百年職校。百年職校是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資助定點學校和「希望工程職業教育助學計劃」實施學校,是中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益職業學校。她還協調組建了孫莊村小學足球隊和「追風少年」桌球隊,讓村裡的孩子熱愛運動,全面發展。
讓村民足不出戶看好病
一次入村走訪,秦倩結識了李二磊一家。推開門,秦倩看到一個小夥子躺在小屋裡,渾身貼滿了膏藥。13歲時,李二磊患強直性脊柱炎,兩側股骨頭壞死,連翻身都要母親協助。「他後半輩子咋辦?」母親胡月梅一直在哭。
「走出家門,原本是一個孩子的普通事兒,可對李二磊來說,卻是一種奢侈的想法。」秦倩暗下決心,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一定要把這孩子給治好!
秦倩查閱資料,帶上患者的病歷,到鄭州尋訪專家。專家說可以治療,但手術費要數十萬元。秦倩跑部門找企業尋求援助。終於,北京一家基金會願意承擔李二磊自付的醫藥費。李二磊的手術很成功,生活終於能自理了。
在秦倩的幫助下,李二磊開設了淘寶店,帶動周邊年輕人開設了上百家網店。後來,他還擔任了孫莊村團支部的副書記。李二磊的母親胡月梅笑容綻放:「我真想喊她一聲親閨女!」
這件事讓秦倩對村民的就醫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孫莊村離大城市遠,尋醫問藥的奔波讓村民望而卻步,村裡的幾個家庭因病致貧。怎樣能讓孫莊村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專家看上病,看好病呢?
帶著這樣的想法,秦倩多方聯繫,促成孫莊村建立起河南首家村級網際網路分級診療醫院。村裡的醫生遇到應對不了的病症,可以通過遠程協助系統,根據患者病情,選擇鄉鎮衛生院、周口市人民醫院,甚至省級醫療機構的專家進行遠程會診,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和地點。村民們還可以向下轉診,回到鎮、村進行康復治療。這樣一來,患者的費用和時間開支,都會大幅節省。
秦倩還多方奔走,推動「中國夢·脊梁工程」精準醫療扶貧項目落戶河南,項目可以為每位患者捐贈最高5萬元的手術費。目前已累計救助數百名貧困患者。
培養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2018年駐村任期屆滿,秦倩主動向組織申請留任。家人聽說後急了:「怎麼還不回來?真想一輩子不嫁人了嗎?」
「說心裡話,我何嘗不想有個家、守著自己的爹媽?可我捨不得呀!」村裡人愛叫秦倩「親閨女」「閨女書記」。知道秦倩怕冷,董大娘給她彈了10斤棉花的被子。聽說秦倩要回鄭州看爹媽,孫大娘起大早蒸饃給她帶上。孩子們有的叫秦倩姐姐,有的叫她姑姑……「我怎麼捨得拋下這些親人?拋下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呢?」
秦倩也常常思考:自己終有一天會離開,如何防止脫貧之後返貧,怎麼確保大家一直一起奔小康?她意識到,要培養一支「不走的工作隊」,那就是培養村裡的帶頭人。
村民孫佔禮群眾基礎好,但思想有點保守。秦倩創造機會,讓他外出參觀考察,向模範人物學習。孫佔禮耳濡目染,慢慢有了幹事擔當的意識。
在秦倩的影響下,越來越多優秀青年加入了村團支部,村裡成立了「孫莊青年歡樂群」。團支部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和春天約會」健身活動,凝聚青年力量;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活動,發揮青年作用。黨員、團員成為了孫莊發展的主力軍。
如今,秦倩已在孫莊村擔任兩屆第一書記,還要繼續擔任第三屆。4年來,秦倩和村黨支部班子成員建設文化廣場、引進漁光互補項目、發展百農園扶貧基地,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建設智慧課堂、培養農產品電商……他們帶領全村2150口人一步一步脫貧攻堅,163戶貧困戶、596人摘掉了窮帽子,全村貧困發生率從34.2%降低到0.52%,被評為河南省脫貧攻堅示範村。
「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使命、擔當是什麼?這些年的經歷讓我找到了答案:把青春之歌融入時代旋律,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夢想,把學有所長奉獻給脫貧一線。」說這話時,秦倩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來源:全國婦聯網絡信息傳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