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零售自救,閉店的歌莉婭用企業微信,日銷售過百萬

2020-12-18 騰訊網

受疫情影響,大批零售商紛紛閉店。以往期待的春節黃金假期,全部化為泡影。

據報導,百麗2月份營收預計下降80%。安莉芳宣布,今年年淨利潤將下滑50%。

截至2月3日,優衣庫在中國暫停營業的門店數量已達到270家,約佔其在中國門店總數的40%。

客流、現金流、庫存、供應鏈、租金,層層重壓下的零售商,期望能找到一條生存之路。

活下去,成為零售商最大的渴望。

線下轉線上,零售商自救,掀起無接觸服務潮

為了自救,零售商在疫情期間,各出奇招。無接觸服務成為最新亮點。寶島眼鏡喊出「隔離人不隔離服務」的口號,用企業微信管理與承接客戶配鏡需求。

通過企業微信與微信的互通能力,寶島眼鏡把8000名時尚配鏡師以及專業視光師拉到上線,在線上服務顧客。

雖然是疫情期間,但客戶的剛性配鏡需求還在。

「我們用企業微信與消費者微信添加好友後,可以和顧客確認配鏡需求,包括度數、鏡片材質、鏡架選擇、價格等等。等顧客選定後,我們就把眼鏡通過郵寄方式送給顧客。」寶島眼鏡的負責人說:「這樣,即使我們線下門店流量受到了影響,我們也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去防禦疫情給我們帶來的衝擊,為無法到店購買眼鏡的顧客提供了線上服務的方案。

寶島眼鏡還通過群直播工具,把各種新款眼鏡通過直播介紹給顧客。為了拉近與顧客的距離,提供更為貼心的服務,寶島眼鏡還直播兒童視力保健知識。

儘管沒有和顧客直接接觸,但通過企業微信,寶島眼鏡可以為顧客提供各種服務,既能銷售商品,又保持了顧客的粘性。

寶島眼鏡,作為眼鏡零售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在疫情期間,用企業微信把線下需求轉換成線上需求,掀起一股無接觸服務潮,為疫情過後的銷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企業微信與微信互通,流量轉化為百萬銷售額

同樣求生欲滿滿的服裝品牌商歌莉婭,正面對非一般的困境。

疫情期間,歌莉婭線下門店客流極少,但鋪租金、人工等維護正常運營的開支都需要支付。

面對這種困境,歌莉婭通過企業微信與微信的互通能力,把門店服務轉為線上服務。導購與顧客加微信好友,定期在客戶圈裡發布商品信息,引流顧客到小程序商城消費。這樣,實現了線上客戶運營的閉環。

從2月起,歌莉婭在企業微信商的日銷售額過百萬,甚至在2月7日高達300萬。

把線下的流量轉化為線上,更通過企業微信與小程序的互聯,把線上流量轉化成銷售。成功的線上銷售,讓歌莉婭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

同時,對於線上銷售管理,歌莉婭的負責人表示:「企業微信不僅幫助我們在微信上做起了線上生意,更幫助我們有效地對這些銷售活動進行管理。通過在企業微信上搭建移動BI,我們的管理人員每天都能看到線上商城的情況,及時跟進調整市場策略。」

拉夏貝爾、茵曼、太平鳥等等零售商在面對疫情時,紛紛發力線上。

通過推出微信線上會員專場、微信秒殺、小程序分銷、不同區域輪流直播等形式,太平鳥實現了半數暫停的營業門店有銷售,日均總零售額800多萬的業績,並且一直呈上升態勢。

面對疫情,茵曼迅速調整策略從除夕夜開始,聯動全國在營業門店展開線上的微信社群營銷。短短七天,逐步扭轉了線下店因停業帶來的業績下滑。在全國線下店僅有50多家店鋪開門營業的情況下,迅速收攬了6.5萬名成交客戶,完成了日常140%的銷量。

相關焦點

  • 美國企業接連申請破產保護 「閉店潮」來了?
    如今,美國國內疫情蔓延態勢依舊,大規模的「閉店潮」會否真的來臨?資料圖:一家J.Crew門店張貼著暫時閉店通知。J.Crew申請破產保護 曾受美國前第一夫人青睞J.Crew近幾十年來一直是美國時尚界的主流品牌之一。
  • 香港零售市場「入冬」企業紛紛謀變自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香港的本土零售企業業績承壓,時尚和奢侈品牌也紛紛撤店。在香港零售業寒冬之下,零售企業試圖通過全新的商業模式,以更具創新性的方式求生。而香港本土化妝品龍頭莎莎國際發布的第一財季銷售數據顯示,今年4月1日至6月30日的三個月,公司整體零售及批發業務營業額同比下跌67.9%至5.9億港元;香港、澳門兩地零售及批發業務營業同比下跌74.3%至4.06億港元,同店銷售下調71.9%。
  • 共享員工、免收加盟費、關店,疫情之下,企業的自救之路
    而為了生存,各行業企業主們也積極自救,有的通過關店裁員等方式節省開支,有的從線下轉線上以尋找新的機會,也有全聚德、旺順閣等餐飲企業將「自救」重心轉向外賣,還有盒馬等企業通過「共享員工」方式實現合作共贏。那麼,投中網也特別盤點了各個公司自救的方法,希望給其他中小企業主們借鑑,也希望各企業早日度過難關。
  • 復旦EMBA同學-同程CEO談面對疫情衝擊企業如何轉型自救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各行各業均產生了重大影響,製造停滯、銷售停滯、合同無法履行、員工延時復工、物流阻斷……這一切都成了企業經營的現實難題,生產難以恢復,現金流支撐不下去,企業面臨著「生死存亡」。來自復旦大學EMBA一項針對企業家學生的調查問卷顯示,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一定影響。
  • 安踏李寧「全員銷售」轉戰線上 達芙妮閉店潮加劇 「雲逛街」能否...
    而Lululemon、安德瑪等品牌股價受疫情影響較小,跌幅在1%左右。雖然2月以來,安踏和李寧等集團股價有所回升,但行業整體仍處於低谷。  2月20日,361度公告稱,疫情將對2020年上半年的的財務表現造成一定影響。目前集團的自產工廠已復工。為彌補疫情給終端銷售造成的影響,集團將銷售轉移至電商平臺,並發起「全員營銷」的號召,增加「微信小程序」等途徑增強在線營銷。
  • 專訪福州餐飲企業:後疫情時代 闖才有出路
    而福州作為「中國連鎖餐飲之都」,受疫情影響,餐飲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至暗時刻」:閉店休市、營業額虧損、現金流難以為繼、員工流失……餐飲人叫苦不迭,紛紛呼籲政府減稅、房東降租、平臺免傭等,積極尋求各種「他救」措施。
  • 專訪福州餐飲企業:後疫情時代 闖才有活路
    而福州作為「中國連鎖餐飲之都」,受疫情影響,餐飲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至暗時刻」:閉店休市、營業額虧損、現金流難以為繼、員工流失……餐飲人叫苦不迭,紛紛呼籲政府減稅、房東降租、平臺免傭等,積極尋求各種「他救」措施。
  • 餐飲企業試水直播自救 吉野家單次帶貨銷售過萬
    受疫情影響,餐飲企業紛紛選擇通過「外賣+直播」吸引消費者。4月3日晚間,合興餐飲集團旗下吉野家和DQ通過直播帶貨。直播間裡DQ品牌5位北京店總們、營運、市場夥伴們精心挑選了多款人氣產品,並附上限時優惠。吉野家品牌東北地區通過直播,當日產品銷售過萬元。昨晚6點,DQ在騰訊直播間準時開播。
  • 疫情下 傳統旅行社「花式自救」
    旅行社「零收入」,導遊變主播賣貨,員工改行做微商……當下,規模不同、定位不一的眾多旅行社該如何開展自救,儘快走出疫情陰影,又能否以此為拐點,走上轉型發展的道路?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家旅行社企業。
  • 線上銷售、定製產品、蓄力復甦 傳統旅行社疫情中「花式」自救
    線上銷售、定製產品、蓄力復甦 傳統旅行社疫情中展開「花式」自救  「五一」假期,全國各地景點、景區陸續開放,旅遊市場迎來一波回溫。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行業寒冬還未完全過去。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今年已有2557家登記名稱中帶有「旅行社」的企業註銷。
  • 新零售是什麼?後疫情時代的新零售企業如何應對?
    新零售本是在網際網路的依託下,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但是新零售的存在離不開物流的發展,線上物流與線下物流的發展對於新零售的發展都極其重要。疫情的存在極大地促進了物流的發展,也使新零售運作方式不斷更迭進步著。
  • 疫情下的品牌商「生死戰」
    新機 困難面前總是孕育著巨大的機會,面對疫情影響,零售商們正在積極自救,一方面是跨界生產安全必需品,解決市場需求痛點,另一方面就是積極尋找新零售途徑,通過線上銷量彌補線下。 業內人士認為跨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 2、發力線上 除了跨界外,更多的品牌選擇發力線上,尋找零售新途徑,並且取得可喜的成績。 杭州濱江寶龍城常務副總經理洪飛就在朋友圈中寫道:各「群」銷售數據粗略統計約15萬,可以說好於「閉店」前嗎。
  • 探索旅遊新零售 傳統旅行社疫情中展開「花式」自救
    面對困境,各地旅行社展開了「花式」自救。這些自救方式能否幫助旅行社恢復經營?旅行社又該如何為未來長期發展做出謀劃?玩跨界:探索旅遊新零售模式「在疫情期間,沒有收入,業務歸零,是面臨的最大困難。」中青旅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疫情趨於穩定,境外疫情狀況堪憂,多國、多個航空公司出臺階段性限入政策和停航政策,導致業務停擺時間持續拉長,對業務的影響也逐步擴大。」在線下業務停滯後,如何維持生存的問題,讓許多旅行社犯了難。
  • 噹噹書店繼續關店!瀋陽店4.12閉店、煙臺店5.18閉店
    4月12日,噹噹書店(需求面積:500-2000平方米)瀋陽大悅城店正式閉店,原因是書店所在商場樓層進行業態調整。   據悉,噹噹書店位於瀋陽中街大悅城D館4F,面積有1000餘㎡,是集書店、咖啡、文創、沙龍、展覽於一體的新型閱讀空間。該店於2016年12月24日開業,是繼長沙噹噹梅溪書店之後,噹噹線下布局的第二家o+o書店。
  • 門店停業,導購上線 紅蜻蜓董事長自述如何轉型自救
    2月7日,錢金波發出致員工信,宣布全員營銷,把店搬到網上,火速搭建線上商城,開展線上全渠道營銷,推出微信小程序,5000名導購轉型線上,啟動微信會員群,通過社交零售業務自救。 錢金波自己帶頭在微信朋友圈賣鞋,全員營銷就這樣啟動了。
  • 閉店改造9個月後遇疫情,銷售額驟降8成,上海新世界城如何靠抖音...
    「疫情後一天銷售額30餘萬元,但每天光電費就需要15萬元,一個月就是450萬元。」上海新世界城招商總監李蔚感嘆。他在線下零售業工作20年,還是第一次看到商場人流如此稀少,業績如此慘澹。「武漢封城」前一個月,上海新世界城剛剛完成9個月閉店裝修,重新開業,單日人流最高能達到15萬人左右,但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
  • 疫情之下,企業的自救指南
    3.自救之外,品牌在災難面前承擔起社會責任也至關重要。 疫情的嚴峻形勢,對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考驗。如何安全渡過眼下的疫情難關,一方面需要企業自身積極作為,扛起責任與擔當;另一方面也需要企業積極應對,通過調整經營戰略等辦法破浪前行。
  • 專訪航標衛浴經銷商:疫情下的自救故事
    2020年春節以來,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家居行業也遭遇重擊,生產、物流、渠道、市場……每個環節都亟待恢復正常運轉的秩序。各大企業積極響應,調整策略;而那些身在一線的經銷商們,將如何借力上遊,尋求突圍,奮勇自救?為此,鳳凰網家居連線了航標衛浴的經銷商,與我們分享他們的戰疫心聲。這聲音或許微弱,但卻也無比真實。
  • 線上銷售、定製產品、蓄力復甦 傳統旅行社疫情中展開「花式」自救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行業寒冬還未完全過去。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今年已有2557家登記名稱中帶有「旅行社」的企業註銷。面對困境,各地旅行社展開了「花式」自救。這些自救方式能否幫助旅行社恢復經營?旅行社又該如何為未來長期發展做出謀劃?
  • 疫情下的時尚零售業:催生出雲櫃姐,直播成新趨勢
    疫情襲來,以服裝為主要代表的時尚零售行業,每季換新,受季節變化影響較大。對於線下渠道,疫情暴發讓冬季服裝清倉錯過「春節檔」。正常來說,大部分品牌的春季服裝已於春節期間上新,2、3月份本該是春裝銷售旺季。而現在,面臨未知的情況,多少服裝企業措手不及。「現階段實體店鋪的客流銷售驟降,造成春裝庫存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