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時尚零售業:催生出雲櫃姐,直播成新趨勢

2020-12-13 新浪科技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疫情下的時尚零售業:無人逛街催生雲櫃姐,直播成新趨勢

「這段時間,每天的人流量平均下來只有個位數,像今天到現在還沒一個客人。」回想起疫情暴發前店門口排隊進客的情景,北京某奢侈品商城的導購王瑩感慨萬分。

「比起米、油、面等必需品,奢侈品、化妝品等非剛需商品的銷售比之前差好多。」王瑩無奈地對新京報記者說,原本準備好了情人節宣傳活動,目前已接到通知」低調處理「,聽總部說其他區域甚至可能取消,以免顯得」不合時宜「。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讓靠客流帶動的時尚零售業陷入「速凍時期」。全國推遲復工、各地封城封路,逛街人數持續處於低谷,這些因素打亂了時尚企業新一年的生產、上新和發貨計劃,也直接影響著實體店的收入。

對處於時尚產業生產鏈一端的服裝製造工廠來說,日子也不好過。

浙江某鞋服製造廠負責人張翼為員工收入操碎了心,「工廠開工,才意味著有收入和發展。疫情衝擊持續時間多長,大家心裡都沒有數。這樣下去,工廠銷售、員工收入都成問題,去年我們公司的營業額近一個億,今年能否到去年的8成都說不好。」

在憂心的同時,張翼看到了零售業發展的新趨勢,「我們的客戶正在不斷開展線上業務,很多實體店、購物中心也正在從線下轉到線上。說不定疫情是一個機會,一個讓實體店鋪線上蓬勃發展的機會。」

突然襲擊:

品牌閉店歇業,「春節檔」告吹

「說真的,現在心裡非常慌。復工之後,我不知道趕工做樣衣能到哪個程度,而且據我所知,時裝周、商貿展會等線下活動還在猶豫是要延期還是取消,即使不取消,買手和媒體是否來參會,尤其是海外的媒體,這讓我非常焦慮。」服裝設計師小七憂心忡忡。

小七的憂慮是整個服裝行業焦慮面的一個縮影。疫情襲來,以服裝為主要代表的時尚零售行業,每季換新,受季節變化影響較大。對於線下渠道,疫情暴發讓冬季服裝清倉錯過「春節檔」。正常來說,大部分品牌的春季服裝已於春節期間上新,2、3月份本該是春裝銷售旺季。而現在,面臨未知的情況,多少服裝企業措手不及。

「現階段實體店鋪的客流銷售驟降,造成春裝庫存積壓。如果庫存消化不出去,會導致缺少現金流,直接影響下個季度的採購和周轉。」某國產女裝品牌區域零售經理櫻子表示。

「因為不知道持續多長時間,我們目前能做的,就是選擇預留款,主要是針對沒有太多變化的基礎款等,到下半年再正常出售。」櫻子說,「到時候與廠家再做溝通,部分款式退回,然後把春季款式壓到最少,將重心放在夏季款式上。這應該是大多數服裝企業選擇的道路。」

對內,服裝企業選擇預留款減少庫存;對外,多數品牌因疫情導致銷售下滑而選擇暫時關店。優衣庫、H&M、李維斯、GAP等品牌均表示,此次疫情對線下銷售產生影響,已經採取暫時關店、縮短營業時間等「特殊」措施。李維斯表示,已經暫時關閉近一半在中國的門店。

「春節假期本是線下門店銷售的黃金時期,由於疫情暴發,各省市紛紛啟動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隨著實體店營業時間減少,部分門店關閉,服裝企業短時間內的銷售額會受到一定影響。從長期看,隨著庫存增加,許多公司現金流壓力也會增加。」服裝品牌拉夏貝爾表示。

受影響的不僅僅是服裝企業。「本來想年前去商場為老婆購置她心儀的化妝品和珠寶首飾,但因為疫情導致的公共健康隱患,我與老婆商量後決定購買理財產品。」消費者朱先生考慮再三,決定「不去人多的地方」。

服裝、化妝品、珠寶首飾等整個時尚零售行業正面臨著困境。無客流、無現金流、無足夠的防疫物資,庫存、人力成本、租金成為難解決的問題。

「我們品牌337家門店,現在僅有175家營業。」一家本土護膚品牌負責人Zoe對記者表示,導致關店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大部分門店停業是因為當地政府部門的統一要求;二是部分企業雖然當地政府尚無停業要求,但由於防護物資緊缺,無法保證員工安全;三是客流減少或無客流,回流現金無法反哺店鋪租金和人力成本支出。」

連鎖反應:

「不開工,就有成本,就是虧損」

近段時間以來,浙江某鞋服製造廠負責人張翼很憂心。「不開工,就有成本,就是虧損。工廠開工,才意味著有收入和發展。現在復工時間預計平均推遲20-30天,恢復產能時間要更久一些。」

張翼擔心,即使在2月7日後陸續復工,但外地工人在3月份之前回來的比例並不太高,即使回來,隔離期間也無法上班。「人員要麼回不來,要麼回來了上不了班,要麼上了班沒活幹。」

「一般來說,三月份左右是夏季交貨高峰期。訂單延誤造成的直接後果有兩個,一個是違約扣款問題,一個是庫存增加問題。紡織服裝企業是需要上下遊產業鏈共同配合完成訂單的,如果配套企業不能同步復工,很多工作也是無法完成的。」對於這樣的情況,張翼擔心可能會造成兩種局面,一方面是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夏季產品供給不足。

「疫情衝擊持續時間多長,大家心裡都沒有數。這樣下去,工廠銷售、員工收入都成問題,去年我們公司的營業額近一個億,今年能否到去年的8成都說不好。」

服裝工廠並不是現在唯一受影響的供應商。一隻小小的化妝品,往往要通過幾十道工序、數十家上遊供應鏈的通力配合。

「現在想要恢復正常生產還早得很,因為供應商都無法復工。」某國內知名的化妝品包裝企業創始人李楠認為。「一套完整的化妝品包裝,需要塑料廠、玻璃廠、印刷廠一起完成,工藝不同,沒辦法做儲備,這是鏈條問題,也是接力問題。」

化妝品供應鏈一旦停止,帶來的還有「錢」的問題。李楠對後續情況有些緊張。「也許3月份會全面復工,但年前資金鍊不是很好,企業現在面臨的還有一個啟動資金的問題。就算動起來了,員工缺失或導致高薪挖人,人力成本又會增加。」

直播賣貨:

「無接觸購物」捧紅「雲櫃姐」

線下遭遇「狙擊」,線上呢?新京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疫情或倒逼零售行業迎來一輪洗牌,品牌、渠道和零售是被突變的形勢「拍倒」,還是探索新的機遇?這考驗著零售人的能力。

疫情之下,「無接觸購物」意外走紅。

張翼對此深有感觸。「我們的客戶正在不斷開展線上業務,很多實體店、購物中心也正在從線下轉到線上。說不定疫情是一個機會,一個讓實體店鋪線上蓬勃發展的機會。」

線上零售並非新鮮概念,而疫情暴發催生了「雲櫃姐」這一新行業的發展。

從元宵節開始,銀泰百貨的導購小花吃完午飯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個角落,打開手機開始直播。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幾天,小花覺得「也挺好的」,「吃飯、睡覺、做直播,正在成為我每天必做三件事。」

「疫情期間商場閉店,顧客沒有地方購物,我們導購也很著急。現在,銀泰百貨聯手淘寶,邀請近千名導購在家直播賣貨,實現『無接觸購物』。」小花說。

大型商場尋求轉戰線上,品牌也不例外。

本土護膚品牌林清軒在武漢近30家門店全部閉店,從2月1日開始,當地100多個導購自發通過「微信+小程序商城」「釘釘+淘寶」等智能導購工具,在家中繼續工作。據悉,2月1日至2日這兩天,武漢地區的業績躍居林清軒全國各市業績第二。其中2月1日當天銷售額同比增長234.2%。

「此次疫情的發生,對實體經濟而言是不小的考驗。疫情之下,對服裝企業而言,撲面而來的銷售壓力、人工成本、倉儲及租金費用,驅動著企業思考自救對策。拉夏貝爾一方面將加大線上業務營銷推廣力度,滿足特殊情況下的市場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公司將繼續探索新的零售路徑,包括但不限於微信營銷、網絡直播、會員營銷等方式。」拉夏貝爾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坦言。

「據我所知,好多實體店鋪開始嘗試新渠道形式,在營銷上也開始著力快速變現。之前對線上渠道的拓展認知不夠、重視不高、變現路徑不清晰,這對很多企業影響頗深。」時尚零售分析師小唐說。

小唐認為,未來的購物一定絕大部分都是在線上完成的,未來的實體店不再是以「銷售產品」為中心,而是以「提供體驗」為中心。

「經歷這次疫情,很多企業才發現『線上獲客』能力的重要性。無論是什麼類型的企業,都必須擁有一種從線上獲客的能力,傳統的獲客方式無非是電話、廣告、分銷等等。但是這些模式的主動權越來越小,而且成本將越來越高。」小唐說。

新京報記者 張澤炎 編輯 王宇 徐超 校對 王心

相關焦點

  • 櫃姐變直播導購,疫情觸發的商場「雲購物」能走多遠?
    「雲櫃姐」直播帶貨3月初,一位消費者走進杭州武林銀泰百貨,發現某化妝品櫃檯前,戴著口罩的導購正對著手機屏幕介紹商品。這樣的場景,同樣出現在全國各地恢復營業不久的銀泰百貨裡。受疫情影響,全國35座城市的65家銀泰百貨不得不在商場銷售的黃金時段「春節檔」閉店。
  • 直播帶貨,能否提振香港零售業
    低迷的市場氛圍下,直播帶貨成為不少香港零售商的轉型選擇。傳統大型化妝品零售連鎖店卓悅、莎莎等,紛紛加入粵港澳大灣區聯手創辦的直播電商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希望培育更多「直播帶貨」達人,拉動品牌消費復甦。不過,內地的成功是否可以直接複製,香港傳統零售業又準備好了嗎?
  • 時尚零售業線下遇冷 「雲逛街」或成未來主流
    受疫情影響,無數的行業都受到了重創。前兩天,我們也針對中國時尚力量集體缺席國際時裝周的新聞進行了報導↓↓↓傳送門:《中國時尚力量將集體缺席本季時裝周》國際退稅服務機構Global Blue 2019年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為義大利時尚產業經濟貢獻了35%的銷售額,高於俄羅斯、阿拉伯和美國遊客的支出總和。但2020年初突發的新冠病毒疫情導致大量中國遊客取消了原定的出國行程,這勢必對義大利的旅遊零售業和時尚產業造成衝擊。
  • 疫情下的香港零售業如何浴火重生?
    新華社香港8月8日電(記者李濱彬)受「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香港零售業遭遇重創。2020年第一季度,香港零售業銷貨量按年跌36.9%,是有記錄以來最大單季跌幅。面對逆境,香港本土零售商開始尋求轉型突破之路。
  • 櫃姐直播三小時,等於復工6個月:全民直播賣貨時代到來|稜鏡
    這是一批臨時磨槍上陣的」雲櫃姐「,短短半個月前,她們的工作地還是各大商場。然而,疫情之下,一邊是門可羅雀的線下商場,一邊是宅在家裡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用戶,在直播模式的助推下,雙方供求關係終於完美融合。直播賣化妝品、直播賣服裝,還有直播賣房、直播賣車、直播賣農產品……直播賣一切。
  • 直播帶貨激活了零售業一池春水,但是虛假宣傳、商品質量難保證...
    疫情影響下,今年以來直播帶貨異常火爆,激活了零售業一池春水,但是虛假宣傳、商品質量難保證、售後服務少保障等亂象突出。7月1日起,《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實施,這將對行業從業者形成一定約束。業內人士認為,在加強主播、商家等行業主體合規管理的同時,直播帶貨還要走出低價銷售的簡單邏輯,真正推動國產品牌成長,拉動消費。
  • 歐洲疫情出現失業潮,法國奢侈品「櫃哥櫃姐」上速賣通做主播帶貨
    Celine Mila是法國家具品牌CONFORAMA的一位「櫃姐」,「黑色星期五」本該是她最繁忙的時段,但因疫情法國再度「封城」,她無法在賣場裡迎接顧客。人生第一次,Celine走進了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的直播間,嘗試在線上銷售手機、耳機、藍牙音箱、智能手錶等產品。
  • 記者手記:疫情下的香港零售業如何浴火重生?
    新華社香港8月8日電(記者李濱彬)受「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香港零售業遭遇重創。2020年第一季度,香港零售業銷貨量按年跌36.9%,是有記錄以來最大單季跌幅。面對逆境,香港本土零售商開始尋求轉型突破之路。
  • 熱門商圈全部入駐 北京成「商圈淘寶直播第一城」
    中國財富網訊 突如其來的疫情為北京零售業,尤其是商場和購物中心帶來衝擊,不少零售業通過淘寶直播開展數位化轉型,尋求新增長。《2020淘寶直播新經濟報告》提出,基於豐富的線下零售市場資源,3月北京地區開播數量同比增加315%,開播場次環比翻一番。
  • 2012時尚零售業連鎖發展論壇精彩摘要
    去年,是專業店、專賣店這兩個業態發展較快的一年,時尚零售業品牌專賣店通過直營、加盟的擴張模式下沉渠道,採用多品牌策略細分市場。同時,在新媒體浪潮的帶領下,一些時尚零售商已經建起新的零售通路,實施實體與網絡相結合的多渠道策略。
  • 武大櫻花直播正式開啟,疫情下網絡經濟迎新風口
    疫情下,大家無法到武大現場觀賞櫻花,淘寶的網絡雲直播剛好彌補了這一空缺。另外,據QuestMobile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疫情以來,移動網際網路的日人均使用時長已達到7.3小時。這將讓網絡直播的「蛋糕」越做越大,從另一角度來看,宅家人群無形中帶動了線上經濟的增長。武大櫻花直播的觀看人數今年必然會達到新的歷史高點,正如某網友的評論:「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 淘寶直播年度用戶超4億 線下門店開直播將成新趨勢
    阿里供圖中新網杭州3月31日電(記者 趙小燕 胡亦心)記者從3月30日舉行的淘寶直播盛典中獲悉,未來1年,淘寶直播將發500億超大「紅包」:具體來說,淘寶直播將為生態夥伴投入百億級資源,創造百億級收入,這其中,中小主播的成長將成為重點,1年內將幫助10萬名淘寶主播實現月入過萬。
  • 銀泰百貨和淘寶推「無接觸購物」:千名導購在家直播
    站長之家(ChinaZ.com) 2月10日 消息:受疫情影響,許多商城都閉店拒絕迎客,購物無門導購心急如焚。近日,銀泰百貨聯合淘寶,邀請近千名導購在家直播賣貨,實現「無接觸購物」。
  • 原州區法院:「智能雲櫃」上線啦!!
    原州區法院:「智能雲櫃」上線啦!!「雲櫃」俗稱法院訴訟材料中轉櫃,雲櫃自上線以來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當事人通過雲櫃操作臺,點擊「當事人存件」,掃描身份證進入操作界面,選擇所要聯繫的法官並點擊其頭像,櫃門便會自動打開以存放材料;同時,雲櫃後臺會發送取件信息至法官手機,接收人憑簡訊驗證碼打開雲櫃取走材料。整個收轉流程簡易快捷,大大提升了訴訟材料收轉效率。智能雲櫃系統不但操作便捷,也提高了材料在中轉過程的信息安全。無論是存件或是取件,都必須通過身份驗證才能使用。
  • 疫情影響下的香港零售業:貨架空了,物價漲了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份及全年零售業銷貨額臨時統計數字》資料,2019年第四季合計,香港零售銷貨量按年下跌24.1%,是有紀錄以來最大單季跌幅。尤其是在最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威脅沉重打擊訪港旅遊業和香港本地消費氣氛,零售業的經營環境變得更為惡劣。而零售業的短期前景直接取決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未來如何演變。
  • 傳統零售業發展趨勢:坐商-行商-電商-微商-播商
    就像今年騰訊戰略投資的微信直播平臺——小電播,mova的一場首播就創造了不菲的價值。回顧過去,商業發展從最開始的坐商、到行商、到電商、到微商、到如今的播商。其實就是:傳統零售業發展趨勢。那麼一定提到兩個字,趨勢。其實,大家都知道,其實在中國,富人都是趨勢的產物。
  • 新冠肺炎疫情下,購物季熱潮難現 德國零售業:線下嚴冬 線上升溫
    在疫情衝擊下,有些店鋪已經掛出了清倉閉店的招牌。消費者對目前的購物環境和防疫規定也有不同的看法。採訪時不少年輕人告訴記者,他們並不相信限制店鋪顧客密度的措施會有什麼用處,也有不少人覺得戴著口罩購物影響心情,所以在店內停留的時間比以往要少得多。不過,更多消費者還是擔心長時間在如此環境中停留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寧可「速戰速決」。
  • 疫情期間百貨商店逛不了?這家公司已經嘗試全商場「直播帶貨」了……
    為了疫情防控需要,1月31日起,長沙各大商場紛紛進入「閉店」模式。如何挽回閉店帶來的經濟損失,在安全係數可控的前提下實現銷售,成為不少商家思考的問題。來自友阿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友阿多個不同類目品牌直播間的訪問人數及成交金額遞增爆發時間節點和疫情爆發的時間節點都基本吻合,明顯上升趨勢均出現在1月30日前後。
  • 從"吃"到"萬物":新服務驅動下的消費趨勢洞察|CBNData報告
    2020年6月23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餓了麼口碑、中國飯店協會共同發布《新服務驅動下的消費趨勢洞察——2020本地生活行業報告》 (下文簡稱CBNData《報告》)。CBNData《報告》顯示:1) 疫情催生本地生活服務業加速發展,生活服務業的數位化程度得到了較大提升。疫情以來,消費者對於外賣等生活服務平臺的使用意願顯著提升。2) 疫情加速了新需求、新場景的湧現,本地生活消費行為有了顯著改變。便利生活、輕食健康、分秒必爭、深夜美食成為本地生活新服務的四大消費趨勢。
  • 德國零售業:線下嚴冬 線上升溫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德國零售業:線下嚴冬 線上升溫聖誕購物季,本來是人流高峰期的柏林購物中心幾乎看不到顧客。在疫情衝擊下,有些店鋪已經掛出了清倉閉店的招牌。消費者對目前的購物環境和防疫規定也有不同的看法。採訪時不少年輕人告訴記者,他們並不相信限制店鋪顧客密度的措施會有什麼用處,也有不少人覺得戴著口罩購物影響心情,所以在店內停留的時間比以往要少得多。不過,更多消費者還是擔心長時間在如此環境中停留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寧可「速戰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