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故宮,《故宮經典》
產自宜興窯的「宮廷紫砂器」
//舊藏宜興窯紫砂之清代篇
乾隆皇帝一生嗜茶,寫過很多茶詩。《飲茶詩話》載在位60年的乾隆退位時,有臣勸諫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以手捻須,饒有趣味地回答道:「君不可一日無茶!」嗜茶淡位,意味深長,意境高遠。
嗜茶的乾隆對茗飲用具也追求登峰造極,不僅要求紫砂茶具保留最佳的品飲功效,而且要與官窯瓷器一樣,集詩、書、畫、印為一體。當時的宜興窯為乾隆皇帝製作了多款乾隆茶詩的御用紫砂壺。
乾隆春飲芳染三清茶圖
乾隆御題詩烹茶圖茗壺,有筒形、六方筒形、深腹闊底形、扁圓形、圓形、瓜稜形6種形制。茶葉罐有筒形與六方筒形兩種式樣。泥色有硃砂紅、紫紅、慄色、深薑黃、淺粉黃、灰赭色等六七種顏色,器身開光內一面隸書乾隆御題詩,另一面堆繪明代大畫家文徵明的《品茶圖》。
宜興窯御題詩松樹山石圖壺(一對)
扁圓形,小彎流,曲柄,圓蓋微鼓有鈕。紫紅色砂泥,砂質細膩,色調純正。腹一面長方形開光內刻乾隆御題《雨中烹茶泛臥遊書室有作》七言詩:「溪煙山雨相空檬,生衣獨坐楊柳風,竹爐茗碗泛清瀨,米家書畫將無同。松風瀉處生魚眼,中泠三峽何需辨。清香仙露沁詩脾,座間不覺芳堤轉。」句末鈴圓形篆文「乾」字、方形篆文「隆」字印章款;另一面刻松樹山石圖。
清乾隆 清宮舊藏
高9釐米 口徑5.6釐米 足徑6.6釐米
此詩作於乾隆七年(1742年)皇帝乘船遊覽江南的途中,「臥遊書室」是乾隆皇帝遊覽江南之時所乘遊船之名。
乾隆時期御用官窯器上流行以御題詩作裝飾,詩句內容是乾隆圍繞器物有感而發,集詩、書、畫、印為一體,這種官窯流行的裝飾形式被直接運用到乾隆御用紫砂上,由內廷造辦處出樣在宜興定製,需要上漆描金的燒好素胎以後送進宮中進行二次加工,光素或印花的直接在宜興燒制。
宜興窯御題詩烹茶圖圓壺
圓球形,細彎流,耳形柄。饅頭蓋有圓鈕。駝灰色細砂泥,光潤滑爽。腹一面刻乾隆御題詩句《雨中烹茶泛臥遊書室有作》,句末鈴圓形篆書「乾」字印章、方形篆書「隆」字印章;另一面方形開光內為烹茶圖。
清乾隆 清宮舊藏
高11釐米 口徑5釐米 足徑5.5釐米
此種壺式故宮舊藏品中僅存一件,不僅造型獨特,且駝灰色調砂泥乾隆以後失傳。
宜興窯描金御題詩烹茶圖壺
圓筒形,口出唇邊,短頸,長柄,曲流,圈足。圓蓋鼓起,圓形鈕。
清乾隆 清宮舊藏
高15.8釐米 口徑5釐米 足徑5.9釐米
通體在黃粉色的砂泥上施朱紅色陶衣,從其斑駁的磨損處可見點點黃粉色胎泥露出。腹一面刻描金乾隆御題詩《雨中烹茶泛臥遊書室有作》,另一面堆繪庭院烹茶圖。
宜興窯御題詩烹茶圖壺(一對)
圓筒形,直腹,短彎流,環耳柄,圈足,鼓圓蓋。淺粉色砂泥。壺腹兩面均有長方形開光,一面開光內刻乾隆御題詩《雨中烹茶泛臥遊書室有作》,另一面堆繪庭院烹茶圖。
清乾隆 清宮舊藏
高15.4釐米 口徑5釐米 足徑5.8釐米
.......幽靜的山間庭院中,堂屋內的主人和來訪的高士談興正濃,琴童取琴助興,東亭臺內的竹爐上一壺香茗沸騰,小侍童正賣力地在爐前搖扇煽風。畫面凸凹明顯,紋樣清晰,是烹茶圖中的代表作品,為宮廷紫砂的標準器。
宜興窯御題詩烹茶圖闊底壺
口微撇,粗頸,碩腹,闊平底。彎流,螭龍形長柄,圓蓋,圓鈕。腹部兩面長方形委角開光內,一面堆繪乾隆御題詩《惠山聽松庵用竹爐煎茶因和明人韻即書王紱畫卷中》,詩云:「才酌中泠第一 泉,惠山聊復事烹煎。品題頓置休慚昔,歌詠羶薌亦賴前。開土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筆擬龍眼。裝池更喜商邱犖,法寶僧庵慎棄全。」此詩為乾隆十六年(1751年)所作,只節選了詩的前半部;另一面堆繪烹茶圖。
清乾隆 清宮舊藏
高12.5釐米 口徑5釐米 足徑9.5釐米
惠山位於無錫西北部,因西域僧人慧照曾居此山而得名。當年山上有九峰,山下有九澗,風景宜人。此壺造型獨特,製作精工,為乾隆宮廷壺的另一壺式。
宜興窯御題詩山水人物紋闊底壺
壺口微撇,粗頸,碩腹,闊平底。彎流,螭龍形長柄,圓蓋,圓鈕。腹一面長方委角開光內刻乾隆御題詩《雨中烹茶泛臥遊書室有作》,另一面為山水人物圖。
清乾隆 清宮舊藏
高14.3釐米 口徑6.5釐米 足徑10.9釐米
密林深處,細雨濛濛,一股清澈的山泉順流而下, 通向茅屋的小橋上一老翁打傘匆匆前行, 屋中的老婦正倚窗向外張望,小侍童忙著煮茶迎接主人的歸來。這些生動感人的生活場景被宜興工匠們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者:小觀
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問題請聯繫
每天圍觀超值名作
諮詢學習福利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