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多陪,初中少陪!1-6年級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

2020-12-17 騰訊網

來源 | 育才家園(ID:YuCai_JiaYuan)

據了解,最令父母頭痛的,是孩子的作業問題。

到底如何讓孩子自動自覺完成作業呢?

班主任提醒,家長陪讀有技巧,做好這5件事,孩子的作業不成問題。

不做「監工」

不做「保姆」

各位家長不妨回想,在陪孩子寫作業時,是否存在以下情況:

發現孩子動作慢了,立刻催他動筆;發現孩子做錯了,立刻指出來讓他改正。

不是給孩子送吃的送喝的,就是關心他冷不冷,累不累。

父母這麼做,都會嚴重打擾到孩子。

為什麼孩子會排斥寫作業呢?

顯然,孩子覺得做作業是件費腦費力的苦差事。

但深層原因很多人都不了解,那就是家長的過度幹預。

每次寫作業前,家長總在下命令,催促,「都幾點了?怎麼還不寫作業?要媽媽催多少次?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有些家長甚至直接罵孩子,導致孩子產生厭噁心理。

家長不是當「監工」,眼神片刻不離監督著孩子,就是當「保姆」,圍著孩子噓寒問暖。

過度幹預,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導致孩子分心。

而且在做作業這件事上,如果家長過於主動,孩子就變得被動了。

學習是孩子的事,作業要靠孩子自己完成,家長陪讀,重在「陪」,而不是指指點點,發號施令。

您的安靜陪伴,給孩子創造良好環境,會讓他學得更踏實,更安心。

提前做好登記

過後做好糾錯

有些孩子的作業經常出問題,不是忘了寫,就是沒寫全,還有錯了一大半。

這都是因為,他的學習沒有條理性。

他不怎麼喜歡寫作業,回家後先玩,想起了作業才去做,作業寫得很馬虎,常常檢查出一大堆錯漏,自己也不更正。

平時做事情就很馬虎,經常丟三落四,學習成績一般,經常因為粗心大意而丟分。

如果您的孩子也是這樣缺乏條理性,建議每天寫作業做好這兩步——

第一步:做好作業登記。

第二步:做好作業糾錯。

每個班主任都要求孩子每天登記作業並讓家長籤名,有些家長可能嫌麻煩,有時連名字都懶得籤。

但作業登記一定要做,而且必須要求孩子完完整整登記下來,回家後按著登記本一項項完成作業,這樣才不會忘做或漏做。

很多孩子一做完作業就扔下筆跑去玩,好像是為了老師和家長才完成作業,這樣不好。

要讓孩子習慣檢查作業,既能發現錯誤,鞏固知識,又能提高參與感,培養對學習的責任心。

先登記,後糾錯,養成學習的條理性,應該從作業開始。

陪讀有方法

引導最重要

孩子寫作業時,您是如何陪讀的呢?

我們既不能做「監工型」、「保姆型」家長,也不能做置身事外、漠不關心的家長。

首先要明白,陪寫作業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安排好時間。

孩子對時間的掌控能力還是比較薄弱的,所以他經常拖拉,作業也寫得慢。

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要用多少時間。

讓孩子預估好完成每科作業的時間,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到點了就要提醒。

如果孩子沒按時完成,就要和他一起找出原因,避免一直拖拉。

其次,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要以點撥為主。

有些孩子遇到難題就一直耗著,動作越來越慢,這時候家長適當的點撥很重要。

不要催促孩子,而是提醒他認真審題,反覆讀題。

不要直接告知答案,而是用例題講解,讓孩子先理解知識。

最後,要多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愛上寫作業。

孩子作業寫得慢,錯得多,他自己也很難受。

當他已經產生挫敗情緒時,很需要父母的安慰與鼓勵,重新建立信心。

陪讀的過程很漫長,也很艱難,但為了孩子著想,希望家長多一些耐心、細心與關心。

巧用小竅門

幫孩子提速

寫得慢,效率低,是大多數孩子難以避免的作業問題。

有些家長只知道要催,結果催的多了,孩子不耐煩,自己也不耐煩。

提高效率,光靠催是沒用的,一定要找對方法。

讓孩子先休息,再做作業。

孩子學習了一整天,已經很累了,這時候繼續寫作業,很難集中精神。

應該讓孩子短暫休息,不超過半小時,閉目養神,出去走走,或者看看書都行。

讓孩子按計劃嚴格執行。

規定好時間,到點才能休息,超時就要懲罰,不能孩子稍微求情,家長就心軟。

和孩子之前約定好的寫作業的計劃、規定等等,都得嚴格執行。

利用「番茄時鐘法」。

設定30分鐘的學習時間,然後休息5分鐘,對於小學生來說,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提高作業的正確率。

還可以把小時鐘放在孩子面前,給孩子一定的緊迫感,讓他完全集中精神。

使用「二八法則」。

一般來說,學習的重點、難點只佔全部學習內容的20%,我們卻要把80%的精力投入在上面;而其他內容雖然佔了80%,只需花20%的時間就能掌握。

所以我們要用80%的時間做最多的,但是次要的;用20%的時間做最少的,但是重要的。

用好提高學習效率的小竅門,孩子就能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自覺寫作業

習慣成自然

有老師說過,陪孩子寫作業是有規律的: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

在小學階段養成好習慣,孩子之後才能更自覺、更主動地完成作業。

那麼,如何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呢?

答案就是兩個字:習慣。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養成這些好習慣,孩子能受益一生。

1、先複習後作業,做作業不能三心二意。

2、做作業時不浮躁,靜下心來仔細做。

3、作業要書寫工整,保持卷面潔淨。

4、仔細讀題,認真想問題,做作業求對、求好,不要求快。

5、獨立完成作業,寫完作業後記得檢查。

6、懂得時間管理,分清事情的輕重。

7、做作業前,先把手洗乾淨,先把桌面收拾整潔。

8、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做到「三個一」。

9、勤思考、多動腦,不要依賴答案和父母。

10、把作業當做自己的事情,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

一定要讓孩子充分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全力以赴完成這件事情。

每個孩子天生都孕育著積極向上的種子,只要家長對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關愛、讚賞與鼓勵,就能給孩子的成長創造條件,激發出他們的最大潛力。

『end』

來源:本文轉載於育才家園(ID:YuCai_JiaYuan)。

相關焦點

  •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小學6年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
    傍晚時分,我家孩子坐在對面做作業。她 11 歲半,六年級。和孩子班上家長聊過做作業的事兒,極少數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小學階段還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講究。
  • 如何正確地陪孩子寫作業
    陪孩子寫作業基本上是每個家長的必經之路,那麼怎么正確陪孩子寫作業呢,一起討論下:第一點是觀察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是怎麼樣的呢?還是要怎麼學效率才最高呢。孩子的優勢又是什麼呢?孩子的短板又是什麼呢?要如何發揮孩子的優勢?
  • 你知道陪寫作業會氣到心梗,卻不知孩子被盯著寫作業會魂飛魄散!
    有人說陪寫作業是門技術活兒,如果不懂得怎麼陪,瞎陪,那還不如不陪。心理學家武志紅的一句話更是一針見血:「孩子自生自滅也比父母管教強。」陪寫作業,是為了學會寫作業家長陪寫作業情緒崩潰的根源是什麼?四年級,能自己檢查作業;五年級,做好寫作業管理和時間分配;六年級,作業是孩子的事兒,跟家長沒關係。
  • 優秀孩子是家長陪出來的?1-9年級這樣陪讀,高中就輕鬆了
    課長說:就在上個月,課長的兩位同事辭職,原因是孩子上小學了,準備全心全意陪孩子好好讀書。而你會發現,身邊這樣的家長陪讀一族正越來越多。一位名校校長曾跟課長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學校裡各方面優秀的孩子,大部分是家長陪出來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其實與學校教育沒啥大的關係,多半是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做的好;而一個所謂「差生「也多半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的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怎麼陪卻是大有學問的!今天課長推送一篇名校老師給陪讀家長的建議,1-9年級都整理齊全了!
  • 你能心平氣和地陪孩子寫作業嗎?
    你能心平氣和的陪孩子寫作業嗎?如果不能就不要陪孩子寫作業。否則孩子遭罪,你也痛苦。兒子今年剛上一年級,我也很榮幸地體會到了作為小學生家長的百般滋味。期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陪孩子寫作業,是的就是陪孩子寫作業!
  • 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心梗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老娘我做了什麼孽,要陪孩子做作業       這兩天,很多爸媽的朋友圈肯定被一張圖刷屏了吧。一位家長陪娃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還做了兩個支架。最後他終於頓悟:想來想去還是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順其自然吧!
  • 讓人頭疼的陪寫作業問題,關鍵在家長身上,三種陪伴方式你是哪種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中提到,目前最傷害家庭關係的事情就是陪孩子寫作業。然而,想找到一個合適的晚託班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和容易,大多數的父母還是選擇自己輔導孩子作業,或者說,是陪著孩子寫作業。第一種:陪著(敷衍式)閨蜜的女兒朵朵上二年級,在朵朵一年級,我就知道她們家每天因為輔導寫作業產生的種種矛盾。不少媽媽都問朵朵媽:「孩子才一年級,作業能有多複雜?至於每天這樣折騰嗎?」
  • 陪孩子寫單詞作業,英語發音差的媽媽怎麼辦,……
    小朋友上三年級之後,很多事情都是新的,也迎來了新的挑戰。比如:英語作業。早就看過網上關於陪娃寫作業時,崩潰家長的各種吐槽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的街頭採訪暴揍、討厭、傻、撕作業、無助,充斥著焦慮和憤怒。今年3月,中國教育報刊社與騰訊教育共同推出的「作業焦慮」調查,6000多名中小學生家長參與。數據顯示,90%的家長輔導作業時跟孩子發過火,73%的家長對陪寫作業感到筋疲力盡,55%的家長輔導作業時打過孩子。
  • 美國爸爸被女兒氣的飈出中文,網友:陪孩子寫作業仿佛是在渡劫
    到底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這是很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網上有很多專家建議家長不要陪孩子寫作業,否則會害了他一輩子;也有些博主提出為了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就得讓他自己做作業,即使他做錯了也要學會自己承擔。
  • 陪孩子寫作業太太太讓人捉狂了!教育娃娃真的要從小捉起
    陪孩子寫作業是一種什麼體驗?  體驗就是,陪孩子寫作業=不要命啦!(同意的請舉手…!!)  前段時間被瘋狂傳著朋友圈一個家長的控訴,把陪孩子寫作業一下子變成了一個高危工種。  陪孩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還做了兩個支架。
  • 聽說,山東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淄博家長,你被作業整崩潰過...
    通知指出 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 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 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 初中不得超過
  • 元旦放假三天,在家陪孩子做了三天作業,看北大女孩給家長的建議
    看到一位媽媽吐槽:元旦放假三天,在家陪孩子做了三天作業。想問問老師,想過家長看孩子寫作業的感受嗎?家長三天時間都佔滿了。真心疼孩子,放假三天就就剛剛出去甩了個米線,其他時間一直在家裡寫作業,估計這作業要寫到今晚了。如圖:看到這裡我在想,她家孩子四年級,怎麼那麼多作業?還要家長陪著寫三天。
  • 英媒: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內傷?看英國華人家長咋做
    據英國《華聞周刊》報導,最近一篇關於中國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文章受到關注,原因並不是陪孩子學習這一現象,而是家長在陪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的焦慮與憤怒情緒,甚至危及到了生命而這一個小時的學習過程中,Mx的媽媽會陪在他旁邊看書。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孩子畢竟是孩子,我發現陪在他身邊的效率往往都是比較高的。」除了做練習,Mx喜歡的運動和樂器一樣也沒有少,畢竟學習也只是人生中很小的一步。小劉,男,十二歲,家住倫敦東南,去年考上了重點中學St.
  • 優秀的孩子,少不了家長的陪伴(附1-9年級陪伴方法)
    家長該如何陪伴孩子,這其中大有學問!小學一、二年級1.陪孩子練字如果不從一開始就讓孩子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等到了高年級的時候再去糾正他,會讓孩子做作業的效率直線下降,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總之,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小學三、四年級小學三年級的學習習慣直接決定高考的學習成績,小學三年級和高二成績相關係數為0.82,重要程度不用多說了。
  • 東北陪寫媽媽走紅網絡:啤酒加花生,確定在輔導孩子而不是幹擾?
    最近,一位東北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的視頻火了,網友看到這位媽媽的行為時直呼太霸氣了。在這個視頻中,這位媽媽穿著睡衣,然後霸氣側漏的將單腳抬高坐在孩子一旁。原因是這位媽媽覺得陪孩子上網課實在是太無聊了。於是就呆在邊上看著孩子,然後開啟了自己喝酒吃花生米的愜意時光。看到這個媽媽一口花生一口啤酒,很多家長表示如此心平氣和對的方式輔導孩子寫作業還是第一次見。
  • 「我讀書少怎麼陪孩子寫作業?檢查完都不知道哪道題錯了」
    ,觀其聲嘶力竭的程度,一看就是樓上孩子他爸正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看來被氣得不輕。然而鄰居怒吼不是重點,真正讓我心裡一驚的是:帕斯卡定律是什麼?本科畢業已十年的我仿佛沒學過,雖然聽上去很耳熟! 進門我問老公,你知道帕斯卡定律嗎?老公一臉茫然,我知道奧斯卡影帝。面面相覷之後,我抱著懷裡才四歲的小女兒憂心忡忡,沒記錯的話,鄰居家孩子是個中二少年,正在上初中。
  • 陪孩子寫作業,簡直是在玩命
    陪孩子寫作業真心不容易啊!原文如下:晚上十點,從樓上傳來一個女人的咆哮聲「什麼關係?啊!什麼關係啊?說!到底是什麼關係?」我那顆八卦的心瘋狂的跳躍起來,趴在窗臺上支起耳朵,認真聽著下文。女人繼續氣憤的喊道:「互為相反數啊!我的乖乖啊~」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 高考前家長要「三陪」,12年都陪了,此時更得多陪陪孩子
    很多家長都是一路陪伴孩子走過來的,小學陪,初中陪,高中還在陪。陪到高考了,反而在吐槽有怨言,說太累了,不想陪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陪孩子雖然累,但也是累並快樂著啊。要知道,孩子越長大離父母會越遠,上幼兒園時,天天你抱抱;上小學時,天天你見到;上中學時,可能一周見一次,等到考上大學,可能半年見一次,以後呢?孩子會離你越來越遠,想陪沒機會了。
  •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解決根源陪娃寫作業不再難
    新學期伊始,家裡有小學生的,大多都會出現:「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現象。有人嘆息,跟「熊孩子」鬥智鬥勇三五年,就能活活變成得道高僧!有人吐槽,輔導前自己諄諄告誡:親生的!要溫柔!一旦上陣,瞬間崩塌,一切歸零,獅吼功來了,樓道聲控燈就始終不會熄滅。有丈夫見妻子氣得半死:我來吧!
  • 小學一年級,陪孩子寫作業做到十一點,到底是家長教還是老師教?
    原本以為閨蜜生病了,但沒想到竟是陪孩子寫作業到半夜,以至於睡眠不足。我有些不解,閨蜜的孩子才剛剛上小學,怎麼會留那麼多作業呢?閨蜜解釋說:一年級的孩子沒什麼基礎,最簡單的東西都要理解一段時間。但學校的教學安排得很緊湊,幾乎沒有讓孩子充分學習的時間,到最後,只能由家長來收尾。其實,很多家長在孩子一年級的時都會產生一個疑惑,孩子到底是老師在教,還是家長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