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力徵服中亞地區之後,中亞地區在蘇聯時代的地位比較特別,這裡不僅僅是蘇聯政府極端民族政策的實施地區,而且二戰期間大量的中亞地區民族都為德軍效力,這導致戰後蘇聯政府對這裡的殘酷報復,大批原中亞地區居民被強行遷移到了荒涼的西伯利亞,死亡率並不亞於落在蘇聯手中的德軍戰俘。蘇聯解體後,中亞地區也趁勢獲得了獨立,不過這裡獨特的封閉環境,加之從帝俄時代就不斷強化的俄羅斯化政策,令這裡充滿了濃厚的俄羅斯氣息,在政治上被俄羅斯嚴格控制,即便是反恐戰爭的時候,美國花費巨大精力和財力,也並沒有在這裡撬開一個缺口。
柏林戰役結束後慶祝的蘇軍坦克手不少是中亞人
中亞地區的經濟還是依賴於能源和各種原材料缺口,蘇聯時代遺留的各種軍工產業早就已經破敗不堪,中亞地區與俄羅斯經濟聯繫緊密,不過,俄羅斯根本不缺任何原材料和能源,中亞地區與俄羅斯最密切的經濟聯繫恐怕就是在俄羅斯國內的那些打工者,即便這些打工者要遭受俄羅斯警察和當地黑幫的壓榨。
雖然美國和歐洲在這裡的影響力較為有限,但如同在世界其他地區一樣,憑藉雄厚的製造業,中國早已經在經濟上滲透到了中亞地區,尤其是在解決了交通問題之後,中國企業不斷在這裡進行投資,拉動當地經濟增長,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近日,日本外交學者網站發表題為《中國加強在塔吉克斯坦的軍事和經濟存在》的文章,文章中寫道通過增加在中亞安全領域的開支,中國試圖在它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的邊境沿線建立一個安全緩衝區。中國的主要擔憂是,該地區激進分子與日俱增的威脅可能危及國內局勢。中國已經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組建了一個反恐聯盟,以加強與該地區國家的協調,應對激進分子日益嚴重的威脅。看上去中國好像在推動所有這些國家開展更加密切的軍事和安全合作。
雖然俄羅斯官員沒有公開批評中國在塔吉克斯坦不斷增加的軍事活動,但中國在中亞地區迅速擴大的影響力無疑會在莫斯科引發一定的不適感。儘管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力近十年來有所削弱,但它仍然將中亞視為自己的地緣政治勢力範圍。有人認為,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新組建的軍事聯盟過於有限,不可能變成一個類似於北約的組織,因為它的主要重點是邊境安全。雖然俄羅斯尚未獲邀加入這個新的4國聯盟,但它50多年來一直在塔吉克斯坦境內擁有軍事存在,而且據說莫斯科與杜尚別達成的最新軍事協議將俄羅斯在塔吉克斯坦的軍事基地租期延長至了2042年。
中亞地區甚至包括原來的那些蘇聯加盟共和國,除了已經公開和俄羅斯翻臉或者加入北約的那些國家之外,很多如今貌似與俄羅斯是親密朋友的國家都有著自己的想法,與俄羅斯靠攏在一起似乎並不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但在俄羅斯強大的武力威脅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加深與中國和歐洲的關係,普京甚至打算併吞自己的鐵桿小弟白俄羅斯,但遭到了拒絕。目前很多中亞國家在自己擁有的蘇聯武器退役之後,並沒有選擇技術上更加有繼承性的俄羅斯產品,而是選擇了中國產品,諸如高性能防空系統和主戰坦克,至於攻擊無人機更是中國的強項,俄羅斯在這方面極為脆弱。俄羅斯或許對其他國家滲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十分惱火,但目前困難的處境使其難以作出更大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