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紅磨坊」——放蕩和縱慾的象徵
曾有個即將出海的海員和他的同伴打了一個有趣的賭:「他每到一地,都能逛一紅磨坊」。他贏了。在全世界所有的港口,總能找到這樣的去處:儘管招牌各異,卻都是巴黎「紅磨坊」一類的舞廳。「紅磨坊」意味著放蕩和縱慾,是巴黎腐朽的象徵。
巴黎布朗士廣場的人群「紅磨坊」是約瑟夫·奧勒和齊德勒二人的產品。齊德勒原是肉店老闆,後改行當上了劇團經紀人。奧勒是卡塔盧尼亞人,其父是海盜。二人工於心計。他們合夥在巴黎接連創建了幾家劇院,重開了賽馬場,組建了新的馬戲團,發明了跑馬賭博,在現在的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一帶重修了滑車道。他們還翻新了巴黎最老的一家舞廳——馬比爾舞廳,將其闢為「巴黎花園」。這無疑使他們獲得了辦舞場的經驗。他們很快看中了業已倒閉的「布朗士王后」舊址。
19世紀末期,只要獲得標誌著巴黎政府認可的一記印章,便可為所欲為了。於是齊德勒二人就鑽了法律的空子和含混建起了「紅磨坊」。在這裡,「賣淫的女人是女王」。它也可以說是一種高級的奴隸市場,只不過自願賣身的奴隸不是窮人,而是腰纏萬貫的姑娘。
「紅磨坊」使蒙馬特從此成為巴黎尋花問柳的「樂園」。那著名的舞蹈是賣淫市場上重要的媒介,舞廳是名副其實的色情交易所。「顧客」常是那些風流家族的公子哥、粗鄙多疑的外埠人,還有些外國的闊商人。場外,造型奇特的門臉泛著紫光,遠遠望去,就像是懸在門扉上一盞永不熄滅的花燈。
「紅磨坊」的開幕式特意選了個好日子。1889年10月6日正是個星期日,當時正值巴黎萬國博覽會高潮,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云集巴黎。為了打響頭一炮,齊德勒還特邀請了巴黎的達宮顯貴、名人雅士亦來捧場。紫光爍爍的門面和紅光勾勒的風車,引得如水的人流前來觀看,廣場上車水馬龍,人聲喧闐。